和田一企業12天搶制30000件防疫“戰袍”

和田一企業12天搶制30000件防疫“戰袍”

1月27日,為緩解醫用防護服緊缺問題,和田縣政府向全縣唯一一家擁有生產三級防護服資質的企業——江蘇創基職業服飾有限公司下達了30000件防護服生產任務。企業積極響應政府號召,緊急組織復工轉產防護服,克服缺乏技術指導、人員經驗不足、原材料運輸不暢等困難,加班加點,最終於2月8日圓滿完成這個“不可能的任務”,比原定20天的時間提前了8天。


和田一企業12天搶制30000件防疫“戰袍”

資料圖


江蘇創基職業服飾有限公司坐落於和田縣英阿瓦提鄉扶貧產業園內,公司以生產各式職業工裝為主,擁有縫紉機522臺,生產線24條,年加工服裝500餘萬件。

“這12天對我們來說,是一次難忘的歷練。”產業園主任李忠科說。

1月27日,正值大年初三。接到復工轉產命令後,公司緊急召集管理人員和各生產組組長商討辦法。公司雖然有製作防護服資質,但技術人員在內地無法到崗、當地員工沒有生產防護服的經驗,怎麼辦?受疫情影響,防護服原材料從哪裡進?怎樣運往和田?企業復工員工如何防疫……按照要求,要在短短20天內生產30000件防護服,擺在企業面前的困難重重。

製做防護服首先要解決生產工藝問題,沒有技術員,如何設計圖紙,怎樣裁剪?對這些剛剛放下鋤頭轉變成產業工人不久的員工來說,這是一個不小的難題。

小組長帕孜來提·米吉提主動擔起了這個重任。

抗擊疫情刻不容緩,帕孜來提連夜從網上下載圖片,邊看邊研究。從畫圖紙,到裁剪縫製,只能根據經驗,一項項摸索,一遍一遍嘗試,1月28日凌晨4點,第一件防護服樣衣試製成功。上午10點,200餘名員工應召到崗,大規模生產隨即展開。

“噠噠噠……”工廠裡一條條生產線上的縫紉機開始轉動,帕孜來提一個組一個組地巡迴查看,不斷解決防護服生產過程中的各種技術問題,每天工作十五六個小時。此後的12天裡,這成了帕孜來提的工作常態。

帕孜來提告訴記者,當時他只有一個信念:不管遇到怎樣的困難,都要想辦法解決。國家需要的時候,堅決不能“掉鏈子”。

當天出樣衣,兩天內出產能,第三天日產能800餘件,第5天日產能達到2700餘件。生產線上200名工人在機器前緊張忙碌,有的裁剪布料,有的搶工縫製……

這期間,負責裁剪的阿布都熱合曼·阿布拉壓力最大。作為獨當一面的裁剪工,全廠生產的所有防護服布料都經由他的手裁剪。為了不拖延生產進度,他甚至有時候要連軸轉24小時,裁剪出兩天的布料用量,因為只有這樣他才能整合出時間睡足7個小時。

“我們多做一件防護服,一線防疫人員就多一份安全保障,我們早一天完成任務,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就多一份希望。”阿布都熱合曼說。

防控疫情沒有旁觀者。企業趕製生產期間,英阿瓦提鄉政府也靠前服務,當好“服務員”,第一時間通過企業在杭州的客戶尋找原材料供應廠家,協調物資運輸和原材料供應保障。

“我們派出專門的聯絡員,努力加大在用工保障、原料供應、職工住宿用餐等方面協調調度,不讓企業分心。生產的事情企業負責,其他問題政府部門、幫辦人員全力幫助解決。”李忠科說。

同時,企業員工所在的各村委會還成立了服務隊,重點為復工無法照料家中老小的員工家庭提供生活物資、解決困難訴求。

“政府的貼心服務,為我們解決了後顧之憂,同時也讓我更加深刻感受到黨的號召力和凝聚力,我已經遞交了入黨申請書。”阿布都熱合曼自豪地說。

據瞭解,疫情防控期間,江蘇創基職業服飾有限公司除阿布都熱合曼外,還有15人也提交了入黨申請書。

“面對這場史無前例的公共衛生防疫事件,我們廣大黨員幹部和全體員工迎難而上,眾志成城,充分展現了不畏艱險、愈挫愈勇的精神和力量,讓人深受感動。”現在回想起來,李忠科依然滿懷感慨。


來源:和田日報(ID:htrbwx)記者 牛斌 硃紅傑 通訊員 吳德超

◇地區1899名貧困家庭勞動力赴烏魯木齊、昌吉企業轉移就業

◇亞克西!庫爾班大叔的後人,為武漢捐了5噸新疆大米

◇新疆小學、初中、高中和中職學校3月23日開學

◇民豐縣不負好時光,春耕備耕忙

◇和田農業企業復工率達10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