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意思是刚好相反的吗?如何辩证?

千里马4251


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其实并无差别,都是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者自称唯物,其本质也是基于自己对世界的认识,这就是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者也是基于自己对世界的认知!

包括所谓的科学也是唯心主义:所谓科学观点也是人的观点,人的观点就是内心主张!


局部天晴


人类揭示大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规律,存在两种不同的认识论。一种是唯心主义,一种是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主张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精神决定物质,物质是精神的产物。而唯物主义正好相反,主张物质是第一性,精神是物质的产物。

从社会形态发展来认识,唯心主义是一种歪曲现实,歪曲真理的哲学,它通常是剥削阶级的世界观,是剥削阶级用来统治人民,反对科学,维系其统治服务的工具。而唯物主义,是在人类实践话动的基础上建立发展起来的,它维护科学,反对宗教,反映的是先进阶级利益的,是先进阶级的世界观。从而可以看出,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是两种不同的对立的认识论、世界观。

我们共产党人,始终坚持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如何运用唯物主义观点辩证?毛主席在《实践论》中指出:认识第一阶段由客观事物到主观精神,由存在到思想的阶段,也就是由物质变精神阶段;认识的第二阶段,由精神变物质,由思想到存在的阶段。即“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


春風摆柳


不是,是辩证的。

1、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承认世界是可知的,但是否认有全知者(神)存在。唯物主义认识到上述论断包含矛盾,但是不试图解决这个矛盾,而是把它承认下来,认为万事万物都是包含矛盾的,越矛盾就越真实。

一神论也承认矛盾是存在的,但是否认矛盾的普遍性和真实性,认为世界是可知的,但是有可知者必然先有全知者(神)存在,而且唯有全知者(神)是真实的。

基本形态为朴素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2、唯心主义

在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这个哲学基本问题上,认为精神(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精神决定物质,物质是精神的产物。

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表现形式: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

3、时间:当一个点相对于某坐标系运动时,其运动所形成的直线或线段或曲线就是相对于该坐标系静止的点的时间之一。每个点对应多个时间。相对于某一个时间,静止的点开始运动速度越快时间越慢,当速度与该时间中运动的点一样时时间停止,速度超越该点时相当于正回到过去。

空间:物体存在、运动的(有限或无限的)场所,即三维区域,称为(三维)空间。

空间使事物具有了变化性,即因为空间的存在,所以事物才可以发生变化。空间是没有能量的事物,即当事物能产生变化时,变化产生的能量已经和阻碍的能量相互抵消。点在空间中变化对点的描述称为被描述点相当于该点的时间,该点运动到某一位置时,被描述点都会有唯一的对应位置,称为此时被描述点的位置。


南无密栗多哆婆曳娑诃1


唯心和唯物不是相反,而是强调谁第一性和谁第二性。

唯心主义并不否定物质存在的客观性和规律性,以及可感知性。所以,唯心主义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之分。但二者都强调“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

比如,不远处有棵大树,”唯心主义者”可以视而不见。我说有就有,我说没就没,这就是”唯意志论”,”唯精神论”。唯意志论丶唯精神论者才可以像“佛祖”样做到“色即是空,空也是色”,才可以做到“以我之肉身去饲饿虎”,因为“精神意志”超然于物(肉身)之外,才会真正”永生”。也只有有坚定信仰者才能面对严酷现实而泰然处之;面对酷刑加身而不改其志;面对生死而不喜又悲。

而”唯物主义”者,也不反对“精神意志”的作用。只不过强调“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精神意志”是物质的反应,是能动的反应。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应,而且是能动的反应。

比如,同样的你不远处有棵”树”,无论你看没看见,承认不承认它都在那里,并不依你精神意志而改变。所以,”唯物主义”者不会傻到用肉身去饲饿虎。见虎而不怕虎,会用精神意志去战胜虎的威胁,用人的智慧,去认知虎的习性和活动规律。然后利用物质手段,会制作刁剑丶枪炮去杀虎,剥皮丶吃肉喝汤,用虎骨治病疗伤,这就是”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也有“机械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者就是照搬”书本教条”,或只相信”权威圣言”,如同“纸上谈兵的赵括”到了实际战场却不知“实事求是”,不懂得“变通”,不懂得事物依,地形地势丶气候变化丶环境改变等诸多复杂因素条件变化而变化,故而只能走向不归路。

而马列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观,是解决现实丶历史和未来长远问题的真理。


资料完善度低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主张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世界的本源是物质,精神是物质的反应。在意识与物质之间,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而客观世界独立于意识之外,并且主观能动性区别于其他生命意识。

唯物论肯定世界的基本组成是物质,物质形式与过程是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只有事实上的物质才是存在的实体。并且认为是物理主义的一种形式。

在意识与物质之间,物质决定意识,而意识则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生理反应,也就是有机物形成的对物质的反应。因此物质是唯一事实上存在的实体,即属于一元本体论。

唯心主义理论体系在哲学上主张精神、意识和理念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即物质依赖于意识而存在,物质是意识的产物。唯心主义的核心是:世界不是绝对客观的世界,依附于意识而存在。

从理论的角度分析,唯物主义是对事物的客观认识,认为物质独立于意识之外。而唯心主义则是对事物的主观认识,认为物质是由想象或意识中存在的。

由此可见,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认识,是相悖的反向思维!所以它们是对立关系!


李战荣


宗教与科学二者对无与无知对象的体验和探讨是一致的,但在方法上是不同的,宗‘教,采取臆测l和感悟达到信仰,科学利用设想和实践的探索一测试,使对象成为实在,达到认识。

在此,唯心主义接近于宗教,而唯物主义接近于科学,它们的共同点都在认识在它们身外的客观世界,,除纯粹l的宗教外,对于无知和认识在人们的生活实践中,就已形成了唯心与唯物的对立统一结合,

不是相对孤立,i否则,这只适于思辩之争,对现实不存在什么意义。唯心对无与无知根据主观的经验以猜测估计与设想,而唯物主义根据这些唯心不实的想象,进行∵客观测试与检验,将无与无知引向有与有知,最"简单的说明,如,当今的飞机,轮船,在古代是没有的,当时的经验告诉人们,钢铁要上天入水是不可能的,但是水中的鱼与天上的鸟,首先激起了生活应用的主观的幻想,.通过实践试验创造,终于将幻想变成现实,从无变成有,可以说唯心与唯物是异名同出,是构成事物认识和发展的统一的二个方面,如果,静止的孤立分开看待,就成为纯粹无知的唯心主义和机械的直观的唯物主又。


庄宇长春子


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两种世界观。

唯物主义世界观把物质与实践放在了第一。人的思想意识来源于在社会活动中对事物运动的逐步认识。

在我们的思想认识得到提高后,上升为理论知识,再用这样理论指导我们的社会实践。

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相反,它把思想意识放在了第一位。人们思想意识在社会活动中占主导作用。譬如;宗教,佛教,儒教都是唯心主义世界观。

唯心主义认为,事由天定,人们的社会活动要听天由命,把物质与实践运动放在了第二位。人们地社会实践行为受这种外在的思想意识控制,不可逆转。

共产党的世界观是唯物主义。


僻乡村夫


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两者是相对立而存在的。

唯心主义的基本含义,是在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这个哲学基本问题上,认为精神(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精神决定物质,物质是精神的产物。

唯物主义,即唯物派,马克思主义认为唯物主义是哲学两大基本派别之一,它与唯心主义对立,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物质为第一性、精神为第二性,世界的本源是物质,精神是物质的投影和反映。

马克思主义著作中则认为哲学可分为两大派别,唯心主义是哲学两大基本派别之一,它是与唯物主义对立的理论体系。唯心主义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精神、意识或理念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即物质依赖意识而存在,物质是意识的产物的哲学派别。

用非马克思主义的话讲,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绝对客观的,也是绝对物质的,都是绝对真实的,万事万物自我演化的,独立于意识之外。而唯心主义的核心是世界不是绝对客观的,世界依附于意识而存在,无客观实践论证坐标。


he小七


对于物质和精神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史上的两条根本相反的路线:唯物主义的路线和唯心主义的路线。一切唯物主义的哲学派别,不管它们的具体形态有何不同,在回答这个哲学的根本问题时,都有一个共同的根本观点,即把物质看做第一性的东西,把精神看做第二性的东西,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主观意识的客观实在,是世界的本质。一切唯心主义的哲学派别对于这个哲学根本问题的回答都和唯物主义完全相反,认为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哲学史上的哲学派别虽然是多种多样的,但都不能越出上述两路线之外。一切哲学派别,归根到底,不是属于唯物主义营垒,就是属于唯心主义营垒。

至于如何辩证,只能是指物质和精神如何辩证。它们的辩证关系是:通过物质实践能提高认知,反过来,正确的理论能指导实践,(毛主席说:“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而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这就叫“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


云门磐石


简单地说,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上是相反的。

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根本问题,是所有哲学流派都无法回避的。即在世界的本原上,思维与存在,谁是第一性的。认为存在决定思维,思维是存在的反映,即存在是第一性,思维是存在的附属物,我们把这种哲学流派叫唯物主义。反之,认为思维决定存在,思维是世界的本原,思维是第一性的,存在是思维的附属物,则是唯心主义。

由此观之,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在自然观上是根本对立的。

2.在社会历史领域。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唯心史观则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创造者。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社会领域也是截然对立的。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回答了,世界是什么这一哲学命题,在这一点上两者是统一的。

另外在回答世界是怎样的?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和辩证唯心主义(黑格尔)则都认为世界是充满矛盾的丶联系的丶变化发展的。

同样在回答世界是否可以认识?唯物主义可知论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则都认为世界是可知的,只有尚未识的事,沒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