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迴響


歷史的迴響


當我看到《明朝那些事兒》最後一頁時,耳朵莫名的開始隆隆作響,如歷史滾滾的車輪一樣把我帶回明朝那個風華卓絕的年代,想起那句“是非功過,留給後人評說”,我就以後人和讀者的視角縱覽明朝276年的歷史,多少帝王將相、王妃宦官,聖人平民的面孔在眼前快速閃過,可是有幾張面孔重複又重複的掃描,留下了崇禎,王守仁,張居正,楊漣四位,他們的名字頂格在了卷首。

朱由儉,氣數。人們往往會讚頌和記住那些開天闢地的建國皇帝,往往唾罵葬送江山的末代皇帝,但是明朝末代皇帝崇禎是十六位中最無助的一位。他在亂象縱生中立身而起,剷除閹黨、勵精圖治、竭盡全力,可是在內憂外患、大勢已去、波濤洶湧的洪水中又能奈何?他錯了嗎?也沒有錯,錯在他生在皇室就要得有享受君臨天下之福和承受皇冠之重。用作者的話說氣數已盡,我想有一個比喻,例如一個高速駛往懸崖的汽車一樣,再好司機要踏住剎車也需要距離,可是面對崇禎他的剎車距離太短,縱使他用身體也沒能擋住墜入懸崖的江山社稷,他卻留下了以死抗爭的最後尊嚴。

王守仁,聖人。我一直認為在中學所學唯物主義是不全面的,不能只有物質決定意識那麼簡單。可以共存相剋相生的,情緒和意志是可以成就自己,也可以成就自然;但可以毀滅自己,也可以毀滅自然。王守仁讓我進一步印證了這一點,“念念不忘,必有迴響;理在心中,天理即人慾”才是光芒萬丈,名揚千古,無數古今中外後人為之追隨、悟道、成功、成名、成賢,張居正、徐階、海瑞、李贄、黃宗羲、孫中山、東鄉平八郎……還有多少人任然在前赴後繼。他身負絕學,繼承孔孟、朱熹,去偽存真,開創了屬於自己的時代:“心學”,就在那星光劃破長空,聲振寰宇,必將心學所執,所向披靡,他滅土匪、平謀反是他知行合一的智慧,他繼絕學、立聖心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道遠是他萬古長空的大道。他是當之無愧的聖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我們依然走在大路上……

歷史的迴響


楊漣,大義。言官是明朝最大的特色之一,也正反映了明朝是非常民主的一個朝代,楊漣正是最有名的代表,相仕們工於心計,深諳權謀之術,有的苟利於私己,但有的卻心懷天下蒼生,楊漣正在國家危難之時,他挺身而出,不畏強權,憑藉堅定的意志,一朝從麻雀變鳳凰,他真是為知己者死,以死相報,為國盡忠,匡扶社稷,他以排山倒海的勇氣和毅力,平後宮,助太子、扶皇帝、壓群臣、定朝局、彈閹黨、正國法、受極刑、泣江河。他用無畏的精神詮釋了一個人勇氣的力量是多麼巨大,巨大到生死都不是事,巨大到在歷史中千古。

張居正,名相,在嘉靖年間政壇可謂群星閃耀,他卻是光芒萬丈,他在這樣一個年代勝出,絕非等閒之輩,他學高八斗,精於權謀,隱忍薄發,最終權傾天下,可他把主要的權力為百姓謀福祉,一條鞭法、考成法的改革成為歷史改革中最成功的其中一位,歷史中,凡是真正的改革基本不會成功,王安石、商鞅、戊戌變法都如此,因為改革要和統治者作鬥爭,要和一個體製作鬥爭。但是張居正成功了,一個把複雜的問題最簡單化、一個把歷史都能改變的人必然會成功。一條鞭法到如今的免稅就是逐步把歷史推向前進,目標管理法盛行於世,它就是現代版的考成法。能在刀尖上行走能起舞,伴君伴虎濟蒼生,千古一相,唯此一人。他從草根中來,知民情,懂民意,心繫百姓蒼生;他到高堂中去,明權計,善謀斷,心向社稷江山。

我迫不及待地看完剩餘的部分,“一切的一切只是糞土,成功只有一個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過人生,”無限放大的映在我眼前,我只想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耳邊響起明朝大才子楊慎的“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歷史的迴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