鬆桃盤活“閒置地”撐鼓農民“錢袋子”

松桃盤活“閒置地”撐鼓農民“錢袋子”

“受疫情的影響,不能外出務工,我家3畝多土地流轉出來給松桃棉花山村種植專業合作社改種大白茶後,我又在合作社來幹整地、栽茶、鋤草、管護等農活,務工一天能掙七八十塊錢,每個月下來有2000多元的固定收入,光地每年就有1000多塊錢的租金,外加上年終土地流轉給分的‘紅利’,一份土地‘三份’收入,自己不種地,再也不用擔心像過去,種洋芋有螞蟻,種包穀、稻穀遇天旱無收了。”3月14日,松桃苗族自治縣普覺鎮棉花山村脫貧戶鄧陸珍邊給茶葉鋤草,邊與筆者聊起土地流轉帶來的好日子,她打心眼裡就高興。

松桃盘活“闲置地”撑鼓农民“钱袋子”

近年來,隨著大量青壯年勞動力外出打工,農村一些偏遠地塊和產值較低的土地被撂荒,為破解誰來種地的難題,該縣各鄉鎮結合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推進壩區產業高質量發展,堅持在調優產業佈局、優化種植養殖結構和做強產業上下功夫,採取“合作社+基地+農戶(脫貧戶)”“支部+基地+農戶(脫貧戶)”的模式流轉土地,因地制宜發展油茶、茶葉、蔬果、生態畜牧等見效快產業和栽種石斛、黃桃、黃金蜜李、獼猴桃、百香果、葡萄等長效特色產業,在提升農村土地利用效率上下功夫、做文章,穩步推進農村閒散土地流轉,利益聯結建檔立卡脫貧戶,讓群眾實現土地流轉金、勞務工酬金、入股紅利資金的“三金”同步增收,既讓農民的腰包越來越鼓,生活越過越美,又增收脫貧奔小康。

據松桃發改局幫扶普覺鎮棉花山村的黨組成員負責人介紹,近年來,該村以土地流轉為抓手,充分利用該村自身酸性土壤資源豐富和高山形成霧氣籠罩的優勢條件,依託生態農業示範基地,種植無公害“福鼎大白茶”“龍井43”“碧螺春”“毛峰”“浙龍117”等優質品種茶葉,通過依法有序地流轉土地、優化農業產業等方式,讓大批脫貧農戶走進基地,在自家土地上務工掙錢。

松桃盘活“闲置地”撑鼓农民“钱袋子”

茶葉種植大戶劉忠平向筆者者透露, “農戶收入也很多元化,除了土地流轉收入,脫貧戶還可以在這裡務工獲得工資收入。去年680畝茶園毛收入達200多萬元,採春茶期間,就付了春茶勞務費80-90萬元。該村老屋基組土地流轉脫貧戶高金雲採茶收入一天高達300元,被當地群眾稱為採茶能手,收入十分可觀”。

“我家4畝土地流轉給合作社栽種茶葉以後,旱澇都有收入,省心省力,現在我每天來合作社給茶葉施肥、鋤草管撫等打零工,每天能掙70元到80元,除土地流轉費1400多元外,一年下來能掙一兩萬元的務工費,比以前種地強多了!”該鎮棉花山村甘塘村民組脫貧戶楊通書給筆者算了一筆土地流轉帶來的經濟收入賬。

“以前我們種地,每畝產值約600元,土地得撂荒半年,現在流轉給合作社種茶葉,不但有了保證,也不用擔心遇天旱了,安心務工,土地流轉還有租金;3年後茶葉有經濟效益,還分紅利,太划算了!”該鎮棉花山村下寨組脫貧戶何政發一邊栽種茶苗,一邊掰起指頭給筆者算起土地流轉帶來的經濟效益。

松桃盘活“闲置地”撑鼓农民“钱袋子”

“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是兩場輸不起的戰役,利用好村裡的閒置土地發展致富特色產業,實現土地價值最大化,讓群眾‘錢袋子’鼓起來,才能更好地助力群眾增收脫貧奔小康。”該鎮黨政主要領導表示。

截至目前,該縣各鄉鎮種植、養殖等各類農業專業合作社總共流轉土地22.2萬畝,發展生態茶葉、食用菌、中藥材、果蔬、油茶等特色產業,利益聯結建檔立卡脫貧戶達1.8萬戶,70000餘人,通過農村土地流轉,不但讓農民直接從租賃土地得到了收益,還促進當地貧困戶實現“在家門口就業”,實現租金、工資、紅利雙豐收,通過盤活“閒置地”撐鼓農民“錢袋子”,使土地真正成為貧困戶增收致富的“搖錢樹”。(石喬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