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金庸大侠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在江湖地位有多高?

品多多VV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15本武侠小说,其中14本小说的书名第一个字连起来,就是这个有名的对联。

最早接触金庸先生的小说还是上个世纪80年代,记得还是宝文堂出版社这个版本。一晃多年,但是金庸先生所营造那个武侠世界依旧在我深深的脑海里。

金庸的小说,金庸小说文风浩瀚澎湃,大气磅礴,波澜壮阔,多采用真实历史背景为框架,历史和传奇混杂,让人分不清他讲的是历史还是传奇。更为不同的是,文化底蕴厚重,天文地理、诗词歌赋、奇门遁甲、琴棋书画以及美食,均有涉猎。他小说中的悲歌豪士,风尘侠客,慧质少女,柔情佳人,都是极古典的。他让笔下的武侠小说成为一场文化盛宴。

金庸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丰富深邃,再比如《天龙八部》这本小说,是篇幅比较长的一部,最让人称叹的这些小说每一册的章节名连起来直接就是一首诗词,真是让人拍案叫绝。我们看最后一册的章节名,连起来就是《水龙吟·燕云十八飞骑》:“燕云十八飞骑,奔腾如虎风烟举。老魔小丑,岂堪一击,胜之不武。王霸雄图,血海深恨,尽归尘土。念枉求美眷,良缘安在。枯井底,污泥处。酒罢问君三语。为谁开,茶花满路。王孙落魄,怎生消得,杨枝玉露。敝履荣华,浮云生死,此身何惧。教单于折箭,六军辟易,奋英雄怒。”

至于说到武功描写,那可以说是天下无双,像什么“降龙十八掌”、《九阴真经》、“独孤九剑”、“北冥神功”、“凌波微步”……已成家喻户晓。

金庸武侠小说虽然产生在香港商业化环境中,但完全没有旧式武侠小说那种低级趣味和粗俗气息。金庸武侠小说不仅有神奇的想象、迷人的故事,更具有高雅的格调、深邃的思想,通俗而不媚俗。他的小说透过对众多武林人物的描绘,深入地写出了历史和社会的人生百态,体现出丰富而复杂的现实内容和文化传统及作者自己的真知灼见。

在这一点上,无论梁羽生还是古龙,都只能望其项背。



一杆铁枪我走天下


金庸先生开派立宗在江湖中可以说前无古人,但不能说后无来者。七十年代封笔至今,近五十过去了,是没有。后面一百年,二百年呢?


有个奇怪的话法,一吐为快,金庸先生的作品难登大雅之堂,但作为四大名著的巜水浒传》能位列名著,不也写强盗好汉打架杀人,上山入帮会造反聚义,接受招安互相残杀,而且故事结构,情节塑造,人物特性与金庸先生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只能说在伯仲之间吧!

时代在发展,新新派武侠小说何时出现在江湖,慢慢来呗!


庸者智也


金庸的巨大贡献,在于对中国流传至今的墨家文化和近古沿海帮派文化的创造性发挥。


小胖孩459


前不久有网文说,金庸五十年代曾想当一名外交官,可是被拒绝了。拒绝的理由是,他不是党员。今天看来,幸亏他被拒绝了,要是当初他被“团结”进了体制内,也许当代就会少一位最伟大的作家了。这就是“造化”,经常“弄人”,不过这一次却“弄”得很好!

也许有人觉得我的评价太过了。金庸现在被尊为“作家”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因他在八十多岁的高龄时终于被“团结”进了中国作协。不管是迟到的春天也好,还是实至名归也好,总算有了个“名份”。至于冠上“最伟大”的赞誉之辞,恐怕是很多人不能接受的。因为金庸老先生入“协”之初,就有人捎带着“不敬”地指出:金庸以八十五岁高龄加入中国作协,反映了中国当代文坛青黄不接的尴尬处境。给人的感觉,中国作协和金庸老先生的这段黄昏恋,还很有些“凑合”的味道,只是不知到底委屈了谁。

与人为善的金庸老先生虽然被“招安”,但恐怕终究入不得“主流”,因为他不是“武林正宗”。尽管金庸自己开山立派,创建了自己强大的“江湖”影响力,但所谓“正邪不两立”,他的江湖地位始终不被那些所谓的“名门正派”所认可。就好比现在国际核俱乐部不承认印度和巴基斯坦是“核大国”一样,在许多人的眼里,仍然是轻视、排斥和诋毁武侠小说的。

记得武侠小说刚刚流行的时候,有很多人将其视为洪水猛兽,斥其毒害青少年,毒害民族……历史的事实证明,看武侠小说长大的一代,并没有如他们危言耸听的那样,成为“垮掉的一代”;中国社会犯罪率的提高,也不是因为看了武侠小说,而是因为金钱与物欲的冲击……当初有人说内地人都往边境地区跑,农民都往城市跑,会出乱子,会影响安定团结,结果废了边境证、收容所、暂住证,中国并没有如“预期”的“乱”起来。中国有许多人起劲地叫唤不能搞这不能搞那的,其实是一群抱残守缺、固步自封的人中了自私自利、别有用心的人的圈套。

心态制约人的视力。那些首先从主观上排斥武侠作品的人,他们看不到武侠作品庞大的市场与人气,他们忘了什么叫“群众喜闻乐见”,自己又弄不出什么好东西来,只是顽固地自以为“真理在握”,把秋葫芦当瓜在那里自卖自夸而已。更通俗地讲,就叫鸭子死了嘴硬。有句古话叫做“文以载道”,武侠作品中的一些东西,譬如金庸笔下的盖世神功、英雄侠客甚至“腊八粥”,其实都可以视作释“道”传“道”的载体,现代影视作品中运用的声光影技术同样如此(否则,那些传统艺术定义者们只能去吐血 了)。

看了金庸精心构建的一部部规模宏大、线索繁复、人物众多的武侠小说,你不得不佩服他的才智与技巧。他塑造的一系列典型人物与环境,其实都非常符合中国惯常的小说审美标准。就拿他影响最大的《笑傲江湖》来说,他塑造的“江湖”这样一个典型环境,不正是一个对社会进行深入地观照与解剖之后千锤百炼出来的一个美学经典与艺术精华么?“江湖”不就是“社会”的代名词么?看了《笑傲江湖》,我们就会发现,人的无休止的欲望,才是摧毁社会和人本身的罪恶原动力;在私欲的支配下,所谓的正义与真理才是最邪恶的社会破坏力。江湖为什么血雨腥风不止,世界为什么战争与杀戮不止,根源莫不在于此。

说金庸伟大,因为他的小说同样很大器,很典型,一点也不缺少对人的观照,对社会的观照。说金庸的小说“俗”与“陋”的人,显然并没有认真地去阅读与思考金庸的小说。还有一句话叫做“仁者见其仁,智者见其智”,稍加推衍,恐怕就是“俗者见其俗,陋者见其陋”了。

即便不是如此,只要看看几十年来武侠小说客观上形成的巨大气场,将来的文艺史恐怕也不能避而不谈,它确实构成了当代文艺的一个重要品类,占据了相当大的份额。王国维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之文学,武侠小说至少确实存在于一个时代。古代的文学作品都源起于民间。典型的如宋词,它的“江湖”正宗地位也不是一开始就获得的。武侠小说的社会历史地位与“名份”迟早要确立的。

基于这一信心,我相信,金庸创造的独特的,经典的,宏大的“江湖”系列,终将在文学艺术史上留下重重的一笔,迟早会与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相媲美。金庸的“江湖”与巴尔扎克的“人间”有得一拼。如果今天的“正统”文艺批评家们都不走眼的话,张召忠将来一定是个“大军事家”。





颜渊山庄


真的可以说是后无来者,毕竟他写的书囊括了太多东西,不仅仅只是人文历史...


小说工中号一猫朵


前无古人不可能,古人四大名著,哪一个不是牛逼得上天。后无来者更不可能,鬼知道未来啊。但是,近代以来,金庸先生的著作影响的是好几代人。比一些现代诗人的无病呻吟好的不知多少。能扎根于普通大众的思想,这才是他的厉害之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