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庭動態】傈山深處的調解

2020年3月5日,維西縣人民法院維登法庭幹警背上國徽,前往大山深處的北甸村山箐組,現場調解一起離婚糾紛。北甸村山箐組位於迪慶州與怒江州的交界處,地處偏遠山區,全程89公里。


【法庭動態】傈山深處的調解

翻山越嶺只為“你”

2020年2月29日,豐某某以丈夫李某常年酗酒,喝醉後對其輕則辱罵重則拳腳相加,導致夫妻生活難以為繼為由,將丈夫李某告上法庭,維登法庭收到訴狀後,於同日立案,之後通過電話對雙方情況進行摸底排查,雙方均表示願意調解,但為難地說因離維登路途太遠,交通不便,且又值春耕農忙時節,難以在指定日期到庭。考慮到案件涉及家庭共同財產分割,而本地山區老百姓舉證意識淡薄,不到現場瞧一瞧難以查清雙方財產狀況,為及時消除雙方積怨,化解基層矛盾,在做好疫情相關防護工作後,承辦法官決定到糾紛地對案件進行司法調解。

山路崎嶇,壁立千仞的石崖與陡峭的山谷相對,碧綠無波的瀾滄江水在谷底順著山勢盤旋迴轉,因不甚熟悉路況,警車開得緩慢,車窗外李花勝雪,杏花如霞,在褪去殘冬後的枯枝敗葉間盛放,美景當前卻無暇欣賞,一路上,大家不敢有絲毫的懈怠,一直緊盯前面的路,途中雖遇危險,但好在有驚無險。下午3點左右,通過一路詢問熱心村民,終於在行駛到距離糾紛地只有幾公里的新保組時,與騎摩托車前來匯合的當事人相遇。原來是當事人考慮到從新保到山箐的路太難走,擔心工作人員不熟悉路況,法庭幹警行車危險,和鄰人借了摩托車,提前等在新保。

【法庭動態】傈山深處的調解

院壩法庭

司法調解的現場就設在新保組的一老鄉家裡,雖然不認識,但知道來意後,老鄉主動把院壩“借”給法庭幹警使用,並搬來桌椅板凳,幫助法庭幹警一起佈置簡易的調解現場。也許是感受到法庭不辭辛勞的誠意,爭議雙方在調解過程中積極配合,通過法官釋明法律,以法說理,以情解憂,雙方矛盾順利化解,事後,當事人激動的說:“感謝你們山翻了又翻,箐繞了又繞來替我們解決糾紛,辛苦你們了,我們這裡,出去買棵菜都難,平時送孩子上學,搭面包車一人60元,乘摩托車兩個150元都沒有人願意載呢!”法庭幹警對老鄉們的困難感同身受,囑咐老鄉要安全出行,遇事多溝通,有什麼事及時與法庭聯繫。

送走當事人後,法庭幹警謝過老鄉,驅車順著來路往回走,雖然嘴上不說,但直到6點左右從山上平安下到沿江的公路,懸著的心才終於鬆口氣,雖然歷經意外,但都未曾灰心,因為他們清楚,胸前的“紅”是他們身上擔著的神聖使命,堅守基層辦案一線註定是潤物無聲的平凡,可他們不言棄,不畏難,站好自己的崗,當好自己的班,始終踐行著心中的那一份熱愛和堅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