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中提到:自愿交换从来就不是等值交换,如果是的话,交换就不会发生,这句话怎么理解?

火儿里里


这里说的是等值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而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所以交换的物品就存在差异。即使是存在完全相同的物品,那么交换也就变得没有意义。

事实上,我们认为任何“合法”的交换过程都是一定程度的自愿的过程,所谓“等价交换”,归根到底还是在平等主体之间达成的一个道德判断。即如果我们说一个交换过程是等价的,那就意味着:一方面,这个过程至少基本落实了基础道德的公平原则,另一方面,处于弱势地位的交换主体往往承认了基础道德的效率原则。

再简单点说就是交换双方自愿交换自己的物品,也就是承认了双方物品等价,但并不意味着双方交换的物品绝对的等值。

物品的价格也是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

等价交换原则要求价格既要反映物品价值,又要反映供求关系的变化。


废除握手礼


这么理解吧!你把自愿交换看成买卖双方的交易。

你去买衣服,售货员给你报完价你就买下了吗?是不是要考虑考虑。钱不是大风刮来的。

什么情况下你就会买了呢?

急用等着穿,懒得再跑路询价了。打个折就买了。

不急用,逛街时多看看,促销时就买下。

还有就是是否有同款,厂家直销什么的就痛快的买下了。

但是如果回回是这样,岂不商家就会赔本了。不会的。

销售价里包含着利润。不赔。

批量生产,成本低,安销售总量合算成本。控制不赔。

尾货促销,打折促销都是要快速收回资金,再投入。不会赔,只是利润空间小点。但比贷款还利息要强多了。合算。

所以每笔买卖——自愿交换,都是在双方都认为相对合适情况下完成的。也就是双赢。

只有在不可抗拒的外力将市场经济破坏了的情况下。经济危机时,物价毛了,钱不值钱。交换就会出现非正常现象。


我的太阳2696


价值有两个价值含义,一个是效用价值,一个是社会劳动力交换价值。自愿交换从来不是等价值交换,这里说的是效用价值,但二者的社会劳动力交换价值多数情况下是相等的。比如,我是屠夫,你是农户,你养的猪卖给我,我的猪肉卖给你。之所以买卖会发生,是因为猪对农户来说没有效用价值,或者效用价值很小,因为他不能直接吃,但是有交换价值,可以通过卖给屠夫换钱再买别的东西,这个时候的交换是在不等的效用价值下,但是交换价值多数是相等的,因为如果交换价值不等就会产生套利机会,这种不等就会被消灭。反过来也一样,对屠夫来说,肉的效用价值很低,因为他有很多,也吃不了那么多……

总之,这里的不等价值说的是效用价值,效用价值是递减的,越多价值对个体来说效用价值越低。但是社会劳动力交换价值是相等的,交换价值相等和效用价值不等同时存在才会产生交易,缺一不可。(如果两个人都是农户,都缺猪肉吃,那么有猪肉的农户也不会卖给另一个农户,因为二者的效用价值差不多,都有吃猪肉的需求。)


金融投资小农民


这里面涉及到一个问题:价值!

对我有价值我才跟你交换,同时当你真的需要某种物品的时候,对方也会基于自身利益降低你的期望值。好比说你想吃饼,用一斤大米来跟我换一斤面粉,这时候我看出来了你需要面粉,但是我又不是特别需要大米,怎么办呢?那这样,我就说了:“我不需要大米啊,但是看在你很需要面粉,我就做回好事,不过我只能拿九两面粉跟你换”,这时候你一想,其实也差不多,没啥损失,那就换吧!这个时候就虽然叫自愿,但是却不是等值交换。本来一斤米换一斤面是等值的,结果是九两换一斤了。

这里面参杂了很多方面的知识,心理,预期,需求,供需,溢价和折价等等,通过这样的交换可以实现财富增值,推动经济发展。

经济学之所以是一门学问,是因为它是一个复杂的体系,而不是一门简单的技术,上面的例子只是侧面性的,不具参考价值。


韩小寒233


交换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对自己有用的东西或者其他事物,并不是为了追求价值的平等。人类最早产生交换的行为,是从生活需求出发,是最朴实的生存行为,不掺杂平等、公正等不相关的概念。

现今社会,交换的目的当然早已经没有那么简单,有的交换是很基础的需求行为,大家公平交易,各取所需。而有的交换,表面上是不平等的,有受益更多的一方,有亏损一些的一方,但深入来讲,亏损的一方未尝不是在为之前的事情弥补,或是为了以后的交换铺路,达到自己的最终目的,才是一次次交换的真实原因。

而促成每一次交换,都是有一方先自愿,另一方后自愿。先自愿的一方,可能是主动需求某种事物,自发形成的交易,也可能是因为别人需要自己某种能力,而主动提出的交换。后自愿的一方,可能是真实自愿的平等交换,也可能是先主动后被动,或是先被动后主动的交换行为。对于一次性交易,更多的是所谓的平等和自愿,而对于一次交易并没有彻底解决问题的交易行为,平等和自愿,只不过是在动态的过程中暂时形成的一种平衡而已。


爱娃财经


因为你不会拿一元钱去交换另一个一元钱,在经济学看来之所以交易能够在不同的两件东西,以及不同的两个主体之间交换,就是因为交易主体对于这两件东西的价值认同不一样,其中一方认为自己的要比对方的价值低,而另一方也是这么认为,这样交易过程就能发生。


窗外1225


其实立场不同,双方的感觉都不一样,现实当中,多数的交易是买的人总觉得自己买贵了,卖的人总觉得自己卖少了,会有一部分交易是在价格和价值不对等的情况之下完成的,这里会有一个前提,一方对于另一方资源的急需性,越是急需,越容易出现价值和价格不对等,还有一种就是信息的不对称导致价格和价值不对等


股手甘少


每个人的需求不同,同样的东西对于不同的人价值不同,交易的双方一定是各自有利可图。饭店去买肉,一定是因为买了肉做了菜可以卖更多钱;屠夫卖肉,一定是因为肉的价格比猪的价格高。所以说,双方都是低买高卖,都捞到了便宜。


小单财经简评


这个值准确的来说,是偏好,那么自愿交换发生的前提就是,对于同一个东西,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偏好,偏好不同,那么他对这个东西的价值衡量就会不同,比如说同一个馒头,对于已经是酒饱饭足的人和一个饥肠辘辘的人,它的价值是不一样的。


伊特鲁里亚人


你可以做买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