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思考」"送課下鄉"豈如"送研下鄉"?

摘要:送課下鄉是一種導向和引領,對於中小學教師來講,可望不可及。搞校本教研更切合基層學校的情況。送研下鄉,指導和幫助教師進行教學研究,調動教師探究的積極性,讓教師從自身做起研究教法、研究內容,實現教學效率的高效。實踐證明,送研下鄉效果更好。

關鍵字:送研下鄉 以點帶面 全面豐收

時下,在推動新課程教學改革的進程中,在一些地區盛行由教研部門牽頭,城區優秀教師"送課下鄉""送課上門"活動,其目的就是讓鄉村學校的教師能夠呼吸新鮮氣息,學習新的教學方法,讓其學有目標,用意良好。然而,最近我走訪了一些鄉村學校的教師和校長,他們說了一番話,引起我對"送課"活動的反思。他們說,送課活動本身很好,它有利於城鄉教學的交流,但由於鄉村學校師資水平、教學設施、學校人為環境等限制,其效果不盡人意。

「值得思考」

圖片來自於網絡

主要表現在:

一、鄉村教師可望不可及。舉凡送來的課都是優秀教師經過精心準備而講,無論學科知識,還是教學方法,挑剔處不多。他們在演示教學中所需輔助教具較多,譬如幻燈片、多媒體、課件等,可這些設備在鄉村只是在規模較大學校才有,而在不少農村小學,教師仍靠的是粉筆+黑板+教科書教學,老師們看到送課教師所採用的現代技術,以及他們高妙的教學藝術,都交口稱讚,但看看自己學校的辦學條件和自身的業務素質,頗感慚愧,老實說,即使是蹦一蹦也摘不到蘋果。

二、聽後似過眼雲煙。有的教師反映,我們觀摩優秀教師的講課,猶如看電影一樣,他們課上活動著數多,師生對話頻繁,談其特點,我們很難從理論角度去認識,評課時也是人云亦云。新課標要求怎麼做?課例好在哪兒?如何仿效?對這些問題感到迷惘。主要的原因是自身對新課程理念知之甚少,所以印象深淺也難說。

三、人一走,茶就涼。不少教師講,優秀教師的課是陽春白雪,我們講課是下里巴人,模仿與吸收困難很大,甚至根本學不成,因此聽後就淡然而忘,拋之腦後,隔一段時間連講的內容也全然忘卻。自己再站到課堂上,依然穿舊鞋,走老路,踩故土,老一套。他們認為"送課"這一做法,上級雖用心良苦,但對鄉村教師頗有耽誤時間,浪費精力之嫌。


「值得思考」

圖片來自於網絡

於是,帶著這個問題,我進行反思:在農村教師的基本素質尚待提高,辦學設施需要改進的情況下,採用送課形式以提供方向性的教學範例,倒不如倡導教師們立足自己的實際,以求自我提高更好。提高的當然方式很多,若採取課題研究方法,我想當為一劑良藥。即採取教研部門深入轄區各個學校,幫助學校選擇適合研究的課題,最好一個學校有兩個課題,覆蓋專業知識和教學方法兩方面,人人參加。

該做法至少它可以達到以下效果:

一、牽一髮而動千鈞

有了研究的課題,意味著學校所有教師都有可思考的共性問題。他們在為課題研究出謀劃策,人人行動起來,人人都是研究者。研究中遇到問題,大家會共同探討,各抒己見,講看法,想對策,寫感受。 "十五"期間,我曾主持了一干訓課題,我們學校有8名老師參加了課題研究,起初我信心不足,以為大家能不能自覺進行研究,事實上出乎預料,同伴們熱情很高。學校辦校長培訓開班,課題組成員主動到班裡發問卷,作調研,召開小組會議,蒐集資料,有時星期天也不休息。每個星期三下午是課題組活動時間,大家輪流搞講座,一講3個小時,課後又圍繞一個問題展開討論,談自己的看法,象這樣堅持了兩年半,大家一直認為學到了不少知識,結題之後,大家一直認為,此項活動不僅加強了教師之間的合作,而且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學習效果。假如教研部門能夠引導每一所農村學校搞課題研究,那學校必然會產生生氣勃勃的局面。

二、汗水撒地沃土肥

課題研究就是解決問題。教研員引導教師選擇適合自己學校發展的校本課題,經過幾年辛勤的研究,當會解決學校需要解決的問題,問題解決了,學校就能健康發展。假如你選取教學方法方面的課題來研究,那麼你肯定會綜合自己學校在學科教學方面存在的問題,找根源,求辦法,會主動地通過報刊和網絡來了解著名教師的教學方法。做這些工作,當然離不開心血,它需要付出,同時也會得到回報。當你進行大量的資料蒐集之後,你便會豁然開朗,也就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老師們也會將改變自己陳舊的教學觀念成為一種自覺行為,恰當地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去。這樣,一個又一個課題研究,一年接一年的教學實驗,會使學校教師整體教學水平上一個新臺階,必定給學校的發展增添後勁。"十五"期間,我校開展的兩項課題研究,一個是幹訓,一個是師訓,這兩個課題都是結合我市的實際而開展研究的,它對全市中小學的教育教學起到了一個很好的促進作用。

三、短期就能見效果

課題研究是學校整體素質的標誌,它可以標識教師的素質,也可以看出學校諸成員間的親和力。有這樣一所農村小學,共11名教師,學校領導與教師間關係尷尬,管理與被管理間時有衝突。02年,教研室的同志建議該學校搞一個課題研究,以和諧學校諸成員間的關係。校長聽了教研員的建議,便申請了《校長、教師、學生——管理思考》的課題,全體教師都是課題組成員,研究對象就是全體師生,大家經常在一起探討,認真分析學校的過去、現在,展望未來。一致認為,學校取得的所有成績,是大家齊心協力,團結奮進的結果,所有過失都是互相扯皮、拆臺造成的。大家認識取得一致後,統一了思想,主動進行批評與自我批評。一年後,學校教師與校長的關係發生來了可喜的變化,教育質量也上了一個新臺階。還有我市的第三小學,多少年來,一直以課題研究帶動學校的全面,學校管理處於領先地位。他們的學校,在課題研究的帶動下,一年小變,兩年再變,三年大變,已成為一個具有現代教學理念,具有現代教學設施,具有培養高素質學生,且倍受同行青睞的現代化學校。

所以說,在推動進課程改革的今天,教研部門應該精心地為農村學校把把脈,急教師之所需,採取符合學校實際情況的有效方法,給他們的教學以有力推動。我想還是應當多深入基層,多往鄉下送幾個課題,指導教師紮紮實實搞點研究更好,因為這是一種硬工。


「值得思考」

圖片來自於網絡

參考文獻:

1.《有效教學》肖成全等編著 遼寧師範大學出版社

2.《走進新課程》朱慕菊主編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3.《特色成果交流專集》(下) 深圳市羅湖區教育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