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明明很優秀,卻還是很自卑?原生家庭的苦,我們這樣來解

有毒的家庭體系就像高速公路上的連環追尾,其惡劣影響會代代相傳。這個體系並非你的父母所發明,而是從先輩那裡繼承的一整套逐漸累積而成的感受、規則、交流、觀念。——《原生家庭》

在他人眼中明明很優秀的你,為什麼卻那麼自卑,還不斷否定自己?

那有可能,你中了原生家庭的毒而不自知。

武志紅說:“你那些灰暗的、一直以來難以被別人和自己所理解接納、似乎根本無處安放的感受,其實就是來自你的家庭,而且主要來自你和父母的關係。”

為什麼你明明很優秀,卻還是很自卑?原生家庭的苦,我們這樣來解


01

健康的和有毒的家庭體系最大的區別是什麼?

在《原生家庭》一書中,作者做了這樣的定義:

健康的家庭,成員是獨立的個體,擁有多少表達自己想法的自由度。他們推崇個性、個人責任和獨立,鼓勵孩子發展自己的滿足感和自尊心。

有毒的家庭,每個成員都必須和有毒父母思想、行為保持一致。成員關係不分彼此,個人界限混淆不清。 孩子你的行為、感受和決定都無法做主,他們是家庭體系的附屬品,需要付出自我,才能換得偶爾的肯定和安全感。

戈登38歲,是一個成功的整形外科醫生,但妻子離開了他。

戈登說,妻子是無法忍受他經常突如其來的爆發和毫不留情的訓斥而離開的。他也想控制自己的脾氣,但卻總是控制不住。

但在和作者深入交流後,戈登找到自己壞脾氣隱藏已久的根源——他對父親有著巨大的憤怒。而之前,他渾然不知。

戈登知道自己很害怕父親,但同時,他也很感謝父親,因為沒有父親他就不會成為一名醫生。

小時候父親打他,他認為這沒錯,理所應當,是父親讓他守規矩採取的手段而已。

但每週被父親用皮帶抽打兩三次,而原因則是諸如考試成績低於平均分,或者忘了做家務這樣的理由。戈登內心對父親其實是有怨氣的,只是被他的認知掩蓋住了。

而這個怒氣,在日積月累中慢慢積壓成一座隨時可能噴發的火山,一旦外界壓力過大,他便會肆意的向身邊人噴發,首當其衝是他的妻子。

很多成年人可能和戈登一樣,不知道自己性格中的某些特質,比如自卑懦弱、對他人充滿戒備等,其實和小時候父母對待我們的方式,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02

在《原生家庭》一書中,作者羅列出五種有毒的家庭模式。

每個模式背後的諸多案例裡,是一個個看似光鮮的成人背後,那一段灰暗無光,讓他們痛苦不已的童年歲月。

為什麼你明明很優秀,卻還是很自卑?原生家庭的苦,我們這樣來解

一、操控型父母

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你好,這是典型的操控型父母。

這種父母分兩種:

一種是直接赤裸裸的控制,比如:按我說的做,否則我不會再理你;如果你違揹我的意思,你就是不孝子。

它伴隨著的是威脅、恐嚇和羞辱。比如書中的邁克,因為拒絕回家和父母住一起,他父母就對他各種施壓,對他妻子更是視而不見。

他們永遠都以自我為中心,逼著邁克在他們和妻子之間做選擇……

另一種是幫手型的操控型父母,他們會製造情境,讓子女需要他們的幫助。

朱雨辰的媽媽,也是這方面的典型。

這種類型的孩子,被父母無形的“愛”緊緊包裹著,每當他們想要表達對父母一點不滿時,心裡就會充滿負罪感,因為父母看起來那麼愛自己和關心自己。

他們只能把對父母的不滿積壓在心中,無處宣洩,倍感孤獨和無力,有的甚至患上抑鬱症。朱雨辰在《我家那小子》裡睡狗窩的畫面,刺痛了很多人的眼睛。

作者說,對於操控型父母,孩子的需求和願望都是無關緊要的,意見更是毫無價值。他們對於孩子獨立,不再需要他們有著深深的恐懼感。

他們會將子女的配偶視為對手,如果子女處理不好,往往腹背受敵,很多都以離婚收場。


為什麼你明明很優秀,卻還是很自卑?原生家庭的苦,我們這樣來解

二、酗酒型父母

酗酒型家庭的共同特點是忽視“父母酗酒”這個事實,每個人採用不認賬,說謊的策略,因為他們要保守這個秘密。

在這樣的家庭中,孩子非常需要情感上的支持。然而,他們卻總是被遺忘。

格倫是一家小型製造公司的老闆,他最早的記憶裡,每天的常規動作是:和姐姐、媽媽把酩酊爛醉的父親拖到床上。

他渴望得到父母的關注,但母親面對這樣的丈夫,已經沒有多餘力氣去愛和關注孩子了。

他也不敢去交朋友,形單影隻,內心非常孤獨。但可悲的是,長大後,他也取了一個酗酒的女人。

為什麼?

作者講到:“每個人都有重複熟悉的情感模式的需求,不論這些情感是多麼痛苦,又或者對自己有多麼大的傷害,這種熟悉感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了舒適感和整體的架構。我們知道其中的規則,也知道會出現什麼狀況。

更重要的是,我們重現過去的衝突是因為我們希望這一切可以讓一切進展順利——我們最終將贏得這場戰鬥。這種對過去痛苦經歷的重現被稱作‘強迫性重複’。”

然後,這種“拯救”型的戰爭,他們堵上了自己,獲勝的機率卻微乎其微。


為什麼你明明很優秀,卻還是很自卑?原生家庭的苦,我們這樣來解

三、身體虐待型父母

這類型父母一般都是巨嬰,他們生長於充滿暴力的家庭,帶著嚴重的情感缺陷和需求步入成年。

他們對待孩子的方式,是童年體驗和感悟的重演。而且還會將自己對父母的情感需求投射到孩子身上,當孩子無法滿足時,就把怒火以暴力的形式發洩到孩子身上。

暴力,是他們唯一學會解決問題的手段。

27歲的喬小時候經常被父親打,整個童年都在擔驚受怕和恐懼中度過。

他父親會用他能想到的最難聽的字眼罵他、打他,讓他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糟糕的人,捱打全是活該。

成年後他始終無法相信任何人,無法和別人保持親密關係,每天活得像驚弓之鳥,兩次婚姻都以離異告終。

正如他說:“如果你的父親——那個本應該愛你,照顧你的人,都這樣對待你,那麼面對現實世界,你還能抱有什麼期望呢?”

喬的父親有一個病態理論:打孩子,是為了讓孩子戰勝軟弱,對痛苦免疫。

我曾經也犯過這樣的錯,即當孩子玩得開心轉過頭來看我時,我故意不看她。我覺得要鍛鍊她的心智,因為長大了,不是所有人都對你那麼關注。

這種可怕的認知,帶給孩子深深的不安全感,會毀掉孩子的童年。

對於喬而言,體罰沒能讓他變好,只會讓他感到深深的恐懼感和不安全感,以及不知如何面對這個世界。

“研究表明,就算是懲戒孩子某種具體的不良行為,體罰也算不上是行之有效的手段。它的威懾作用只是暫時的,但它所引起的孩子的憤怒情緒、復仇心理以及自我仇視卻異常強烈。很明顯,身體虐待所造成的心理、情感和身體傷害遠遠超出了其短暫的約束效果。”


為什麼你明明很優秀,卻還是很自卑?原生家庭的苦,我們這樣來解

四、言語虐待型父母

作者說:“在孩子幼小的心靈裡,父母就是整個世界的中心。所以,如果你無所不知的父母認定你是個壞孩子,那你就一定是。如果母親常說‘你真蠢’,那你就是蠢的。如果父親常說‘你真沒用’,那你就一定沒用。”

言語上的攻擊分兩種,一種就是直接公開的,用惡毒的語言攻擊孩子,比如說:“當初沒有生你該多好”“你怎麼那麼愚蠢、沒用!”等。

另一種是取笑、挖苦、取侮辱性的綽號。比如我們經常說的 “逗”孩子。

48歲的菲爾高個子,衣著有品味,看起來很自信,但開口說話聲音小到幾乎聽不見。

他童年最深刻的記憶是父親沒完沒了的取笑他,他經常在家人的鬨堂大笑中,感到強烈的屈辱和孤立感。

他父親會說:“這孩子絕對不是我們的兒子,你看看他那張臉,我敢打賭他們在醫院抱錯了,為什麼不把他送回去,把我們的孩子換回來呢。”

6歲的菲爾聽到後特別恐慌,以為真要被送回醫院去了。

作者說,孩子沒有足夠的處事經驗,無法理解父母說的只是玩笑。這樣的話不會讓他們覺得好笑,只會讓他們噩夢連連。這些玩笑對於孩子而言,是極為殘酷也是極具破壞性的。

菲爾不僅深其害,還認定自己太笨,分不清爸爸說的那是玩笑話。自卑就像雜草一樣,在小小的孩子心中瘋狂蔓延……

為什麼你明明很優秀,卻還是很自卑?原生家庭的苦,我們這樣來解


五、性虐待型父母

亂倫受害者所蒙受的屈辱是獨特的,即使非常年幼的受害者也明白,這種行為是禁忌和恥辱,都需要保密。

作者說:“亂倫是最殘酷,也是最讓人難以啟齒的經歷,他背叛了孩子和父母之間最基本的信任,摧毀了孩子的感情。”

而當天生的保護者變成了摧殘者時,孩子無處可逃,完全依賴於他們,無法逃脫魔掌。

有9成的受害者永遠不會向外人說起他們的遭遇,一方面害怕再次受到傷害,另一方面也害怕這個家庭因此解體。

不論這個家庭有多難堪,孩子仍舊是忠誠的維護者。

此外,他們還會自責、感到恥辱和以及有負罪感。他們不願意看到自己信任的人竟然是壞人,所以會自我攻擊,既然父母不是壞人,那自己一定是壞人。

他們還會產生隔離感,不會去結交朋友。這種隔離感又反而將他們推向侵害者的懷抱,因為那是他們獲得關注的唯一來源,儘管這關注如此的邪惡。

儘管他們深深受傷,卻還會永不停息地尋求“魔法鑰匙”,渴望開啟封存父母愛和讚許的寶箱。

然而,這終究是一場夢,卻讓他們卻越陷越深,面對正常的生活形成障礙。

為什麼你明明很優秀,卻還是很自卑?原生家庭的苦,我們這樣來解

03

作者蘇珊.福沃德是國際知名的心理治療師,她強調,我們去了解原生家庭,並不是要去控訴父母,而是讓受過傷害的人獲得勇氣和力量。從與父母的負面關係模式中解脫,恢復自信和力量,得到自由和幸福。

面對有毒的家庭體系,書中講了不少解決方案,比如尋找專業的心理治療、非辯護性回應、設定界限、和父母對峙等等。

如果你深受上面某種家庭的毒害,建議你尋找專業的心理治療,會對你有幫助。

這裡主要介紹和父母對峙的方法,也是作者最建議的一種,原因是——它有效果。不過作者強調,對峙之前,要符合下面這4個條件,如圖

為什麼你明明很優秀,卻還是很自卑?原生家庭的苦,我們這樣來解

可以採取對峙後,分兩種:寫信和當面。作者不建議用電話的方式,因為父母掛電話輕而易舉。

為什麼你明明很優秀,卻還是很自卑?原生家庭的苦,我們這樣來解

一、寫信對峙

寫信可以讓我們把想說的話,反覆加工整理到滿意為止,同時,也讓收信人有反覆閱讀進行思考的機會。對於有暴力傾向的父母,信件也更安全。

給父母的信要分開寫,因為和每個人的溝通方式會不一樣。或者先給對自己傷害最大一方寫。

寫完後,可以先放幾天,如果覺得有不妥再做修改。因為第一次寫,情感的閘門一旦打開,宣洩的力量就比較大,放幾天冷靜下,看言辭是否得當再做適當修改,然後再寄出。

寫信開頭都用:“我想對你說些以前從未說過的話”作為開場白,正文包括四個要點:

第一,這就是你曾經對我做的。

第二,這就是我當時的感受。

第三,他就是這樣影響了我的生活。

第四,這是我現在對你的要求。

這4個要點作為小標題,下面再詳細講述各個要點。


為什麼你明明很優秀,卻還是很自卑?原生家庭的苦,我們這樣來解

二、當面對峙

如果你內心比較強大,也做好了準備。當面對峙,可以更快給你反饋,是一種很好的方式。有幾個要點:

第一,地點的選擇。儘量是絕對私密的空間,自己家或父母家均可。

第二,演練。要大聲演練你準備好的臺詞,自己練或找個搭檔,完全記熟。

第三,預測父母的反應。他們可能會把你的話當做忘恩負義的人身攻擊,或用過去的伎倆和辯解,變本加厲的傷害你。不論他們採取什麼行為,都是為了逼迫你退回到原來的位置。

所以記得,“最重要的不是他們的反應,而是你的回應。如果面對父母的暴怒,譴責,威脅和狡辯,你仍能堅守立場,那麼你將會體驗到決戰勝利的輝煌。”

在對峙前要反覆練習下面的句子,用作對父母的回應。不要被父母的反應牽著鼻子走,否則無法達到對峙目的。

·我知道你是這麼想的。

·罵人和哭喊並不能解決問題。

·我不願意接受你強加於我的標籤。

·這正說明了我們這次見面是很有必要的。

·你不應該這樣跟我說話。

.你答應了會聽我說完。

·等你冷靜下來,我們另約時間再談。

此外,如果擔心緊張忘記怎麼說,可以把內容事先寫好,當面念給父母聽,這是克服緊張,確保自己心意得以傳達的好方法。

為什麼你明明很優秀,卻還是很自卑?原生家庭的苦,我們這樣來解

作者說:“孩子的世界很小,不論家長如何暴力以對,對他們而言,家長仍然是獲得愛和安慰的唯一來源。被虐待的孩子在整個童年時期都在尋找父愛或母愛,這種尋找將一直持續到他們成年以後。”

他們以父母的話為聖旨,覺得這就是永恆的真理。成年後,即使這個真理是那麼的荒誕不羈,傷人傷己,但他仍舊深以為然。

因為,他是個孩子。


慕珂,《如何說孩子才會聽》講師,育兒路上走過彎路的媽媽,深感“父母成長,孩子才能改變”。致力於家庭教育,希望在育兒育己的道路上,與您一同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