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年度沈祖芸全球教育報告 精要 (第一講)

37度養兒育女 出品

一 起 做 ·剛·剛·好· 的 父 母

本文由 三一冰 整理


第一講 全球挑戰:走向主動學習

教育承擔著為社會培養人的重要責任,當培養模式和社會需求、時代發展發生錯位時,教育必然面臨著巨大挑戰,沈老師用數據告訴我們新新行業誕生、新崗位更迭速度變得越來越快。

從2015年到現在大學新增的專業近8000個,撤銷的高達924個,大學畢業等於失業的焦慮感只會越來越強,我自己十多年前大學畢業就算失業了,從來就沒從事過專業相關的行業,所以說焦慮感相對弱一點,如果覺得讀了什麼專業就得從事什麼專業的工作,那就是給自己設限,如果自己都在給自己設限,那就更抗不住外來的焦慮感對自己的影響。

其實育兒的焦慮全球都一樣,芬蘭已經被公認擁有世界上最好的教育體系,他們也在研究怎樣才能避免成為第二個諾基亞。大家也都知道每一次的科技鉅變都會給社會帶來焦慮和不適應,還記得嗎?我們的文章曾經引用過的:這是個最好的時代,這也是個最壞的時代……什麼時候引用好像都可以(詳細可以看這一篇:2018高考作文),而現在的問題是:如果不能把所學變成去解決具體而複雜問題的能力,那就不能適應這個不再按領域來劃分的世界。

所以沈老師認為教育迎來了有史以來最大的挑戰:從知識傳授轉變為能力為本,讓每一個學生從被學習走向主動學習,擁有應對未來各種挑戰的核心素養。(我覺得這挑戰一直都在。主動學習我在上學時老師也經常這麼提,只是對當時的我來說是忠言逆耳。)

沈老師在今年的觀察中洞悉到影響未來的三個小趨勢:

一,學校組織變革序幕拉開。微小學校的出現:美國有一所12年一貫制的學校,分佈美國六個州,有50多個聯盟站點,其學生規模只有10-100人。因為小,它的組織關係也自然不同傳統,沒有部門、層級、年級、班級、也沒有統一的教材、進度和標準化考試。老師可以關注到每一個學生,提供個別化指導,學生通過完成一個個項目來展開學習。像這樣的學校美國5年已經生長出了1萬所,佔總體中小學比例的三分之一。

二,後高中時代來臨。簡單來說間隔年計劃(gap year)慢慢開始流行了,就是已經被大學錄取的高中畢業生可以申請延遲入學,讓自己停頓半年或一年,通過遊歷世界、志願服務等方式想清楚“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又要到哪去”,完成一次人生目標的自我確認後再出發。(好啦,這些問題也並不一定高中畢業後就能想清楚,上一篇我們簡單也討論了一下“間隔年”,有興趣的可以在歷史消息中看到,或者關注後在“往期推薦”中找到。)

三,學習發生在真實的世界。日本有所叫N高中的學校,創辦4年在校生超過11000人,外部環境是近5年日本有12萬中小學生輟學的情況下,這學校相當於4年創辦了10所大規模學校,(N高中有沒收那些輟學的學生這裡沒有說),沈老師認為關鍵是學校破解了“如何讓學生在中學階段把熱情與熱愛有效轉化為志趣與職業”這道難題。那就是連接真實的世界。

該學校讓學生直接參與到最前沿的工作現場,而且不是學徒制的職業教育模式,而是平等互利的教育新模式,企業可以從中獲取最沒有思維框框的“鮮榨創意”,學生可以在真實世界中學習,培養面對挑戰所最需要的問題解決能力。

這些小趨勢都是在教育應對挑戰的過程中逐漸呈現出來的, 也是七盞燈共同聯動的結果。在這一講中沈老師還提到當我們在拼命搶起跑線的時候,世界開始停一停、想一想的間隔年,因為比教更多知識重要的是認識自己、發現自己、成為自己,後高中時代的新選擇就這樣出現了。

我想說的是這個早已經出現了,所以我用的詞是“慢慢開始流行”;就像當我們開始旅遊時,人家開始度假了,所以說不要焦慮,這都是一個過程。

焦慮,你就輸了!


更多文章歡迎關注公眾號:37度養兒育女 第一時間就可收到更新,謝謝你的鼓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