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老師說花木蘭不是真的愛國,這種說法正確嗎?

轉身吶喊妳


語文老師之所以這麼認為的原因,是否因為木蘭從軍的初衷,不對是國家的“衷”,而是因對父親的“孝”呢?

我們來看木蘭替父從軍前的心裡狀態“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為什麼決定了替父從軍,心情卻平靜如水呢?我們接著看“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原來木蘭並非是心無雜念,而是充滿了對父親的擔憂,心裡放不進其他的事情。為了保全年邁的父親,木蘭毅然決定替父從軍,從此隨軍征戰四方。

(圖源:微博網友)


木蘭從軍的初衷也許是為了父親能夠安享晚年,但木蘭隨軍出征的功勳戰績,在中華文化史上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自古以來,戰場處處兇險,不少有志之士從軍上戰場時,就已做好戰死沙場的準備。而我們的木蘭,不僅完好的回到了朝廷面聖,還帶來勝利的消息,被封一等功勳。

(圖源:微博網友)


回到樓主原題,木蘭到底是不是真的愛國。從木蘭從軍的初始目的來看,是為了盡孝;從木蘭戎馬十載凱旋而歸的結果來看,對國家盡忠盡責;這便是中華人民傳頌千年的家國情懷。

所以我認為,木蘭的行動坐定了愛國之實。

(附贈一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