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互联网公司没有抛弃35岁的大龄程序员,而是程序员自己抛弃了互联网公司?

老徐说科技


您好,我是小胖。我根据我自己的撸码经历来回答本行业的问题。这么长的问题我还是第一次遇到,那我把它拆分成两个问题来回答吧。希望对题主有所帮助。

为什么说互联网公司没有抛弃35岁的大龄程序员?我觉得这句话是对部分有实力的公司而言的

我认为对于那些有情怀大公司而言,35岁程序员还很年轻的。大公司的晋升制度完善。他们不会嫌弃您的年龄的,不看您的颜值是否爆表,只看您的技术。而且大公司里面也有转岗机制的。如果不走技术路线,也可以走管理路线带新人。这种公司是不会抛弃35岁大龄程序员。而且把你炒掉了也是公司的损失,你对项目已经很熟悉了,新来一个人还要重头再来培训。


但是也不排除有一些这样的公司,迫于自身的竞争压力。再加上这几年所谓的互联网寒冬。本着开源节流的初衷。还是会抛弃一些大龄程序员的。我身边就有朋友莫名其妙的上着班被叫到办公室,第二天就没有来上班了。很多公司开人是因为就是看中眼前。他们觉得有经验的钱要的多,做的事情找其他的人也能做出来,而且要的也少。所以这小部分公司会抛弃大龄程序员的。

是程序员自己抛弃了互联网公司了吗?其实我个人也不是很赞成这样的说法。大多数情况下并非是程序猿抛弃了互联网公司,而是互联网公司把我们开了。

我认为程序员抛弃互联网公司的原因有且只有3点:

1,这个互联网公司很垃圾;2,自己做的不开心。3,或者是自己不想从事编程了

抛开这3点的话,那为什么有题主所说的程序员自己抛弃了互联网公司呢?我认为这种说法只是自己安慰自己罢了。试想如果遇到好公司,谁会没事抛弃互联网公司?绝大多数人是因为自身问题不适或者是被公司开掉了。

1,在我们互联网行业,程序员经常被黑。什么猝死啊,要么是秃头等等。熬夜加班更是家常便饭。所以自身扛不住了吧

2,现在程序员入门都很简单,但是技术要达到所谓的登峰造极。确实很难。而且要你时时刻刻去学习。直到学到秃头。遇到技术瓶颈了。学不动了

3,有些是因为过不了自身这关,举个例子,加入自己35岁了,还在敲代码,旁边坐着一个20岁的小鲜肉。感觉自己不好意思。不排除也有这么想法的人。

4,还有一部分就是被公司开了。自己做不出项目,自己不适合高强度工作。公司也不是慈善机构,不排除有些资本家压榨。巴不得您做的比牛多,拿的却很少。小公司巴不得你一个人前后端通吃。如果有能力比你强或者跟你差不多技术,甚至比你要的少的。那可能那些老板们就会打你主意了。

5,或者自己找到了比程序猿更好的职业了

总结:

我不管是程序猿抛弃公司,还是公司抛弃我们。我希望我们程序猿自己要善待自己。毕竟生活还是要继续的。只要你有一技之长,对IT还有兴趣的话,就让自己继续深耕下去,每天充实自己,肯定会有自己发光发亮的地方。即使退一万步来说,互联网公司不要我们了,可以自己做其他的事情。我是认为我们程序猿是很聪明的,难道还怕没饭吃饿死不成。


有没有跟我是IT同行的呀?一起交流交流啦!

胖子李爱互联网


答应我,从今天开始,别再扯35岁这个词了,好吗?

所谓35岁这个坎,最早是华为和阿里巴巴提出来的,原文是什么不关键,总之,现在已经被传成了“程序员35岁就要被淘汰”这样的意思。

为什么我要说,原文反而是不关键?因为原文就算真的是“要裁掉大于35岁的程序员”,这话也是耍你们这些局外人的。为什么?

看看阿里巴巴的晋升制度就明白了。这些资料不是秘密。晋升制度大致是:

阿里跟腾讯一样,也有两套人才发展体系,一套是专家路线(P),比如程序员、工程师等,某一个专业领域的人才。另一套就是管理者路线(M),从M1到M10。

一般到P3为助理

P4=专员

P5=资深专员

P6=高级专员(也可能是高级资深)

P7=专家

P8=资深专家(架构师)

P9=高级专家(资深架构师)

P10=研究员

P11=高级研究员

P12=科学家

P13=首席科学家

P14=马云

同时对应P级还有一套管理层的机制在:

M1=P6 主管

M2=P7经理

M3=P8 资深经理

M4 =P9 总监

M5= P10 资深总监

M6 =P11 副总裁

M7=P12资深副总裁

M8=P13子公司CEO 或集团其他O

M9=P14陆兆禧(前马云)

其中,P8的新闻最多,人口也最多。从P9-P13,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果说,裁掉35岁以上的员工,那么,哪还有P9-P13?谁去做P9-P13?

一句话说白了,就是35岁还没到P8的,那对不起,真的留不住你了。这就好比一个人考公务员考到35岁没考上,我不管你什么实力,哪怕你36岁的时候有能力考上,你也是公务员里最垃圾的那类,我要你干什么?所以到35岁之后,我都不用考核你,直接用制度淘汰你就得了。另外,公务员有35岁辞退的规矩吗??

在阿里是非常正常的末位淘汰制度,被公司外的别有用心的人传成了“程序员35岁就完蛋”,然后一群人跟风传播,最后很有一部分公司就拿35岁当分界线来招人和辞退人,然而,阿里35岁以上的精英就静静地看着你们表演,你们可笑不可笑?

40岁,在阿里是精英,同样40岁,在阿里之外的破城市、破公司里找不到工作,HR看简历都不看,呵呵。

我还说啥?

阿里招不招35岁以上的?当然招,只不过概率很低,都是专门挖的,入职很可能就P8,而其他一些愚蠢的公司,遇到35岁以上的躲着走,什么水平根本不关心。

有人说35岁时候自身知识落后,学不动……我就纳闷,你是蹲监狱蹲到35岁的么?有人拿枪阻止你继续学习了吗?

至于你问的问题,我又不知道从哪瞟来的,我不做评价。


microkof


没抛弃?是自己抛弃自己?

你肯定没接触过互联网,要不就是在没有网络的世界里生活的人

首先互联网换代快,这是让程序员被裁的很大原因,以前流行c语言,你看现在有多少要的?一代代语言流行,一代代的换,你会说你可以学,但一个中年人从新学了一门新语言和一个20出头的人学了一门新语言,俩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时,你选谁?新一代新的思路,如果你是老板,你选两个同样能力的人,你选谁?这就是现状

几大互联网公司,你见过几个岁数大的?不说别的,就拿最近特火的字节跳动来说,也就是今日头条,抖音的公司,人家打的招聘标语就是年轻人的公司,超过28岁都不愿意要了,更何况35岁

别说什么能力,在互联网行业,你能力是重要,但那都是刹那的烟火,就是长不了,追的快,过的也快,等你学不动了,你自然就被边缘化,你是可以一直学到老,但已经不需要你过时的思想,过时的决策了。这就是现实


Eternal_永恒


从事编程多年,出去好奇心在互联网公司呆了有3年多的时间,这句话放在互联网公司早期是存在一定道理的,但放在现在的互联网公司就不成立了,放在以前只要有个不错的想法就能在投资人身上,弄到一笔启动资金进行互联网创业,但放在今天只要是没有直接盈利方向的项目基本上都不会受到青睐,行业门槛在提升竞争力在提升,行业也慢慢走向成熟的了。从去年开始互联网公司直接裁员以及变相的裁员在很多公司都已经悄然进行了。

互联网公司和传统企业区别

互联网企业讲求的是极致,在市场面前快速的第一竞争力,快速的试错也是一个公司能力体现,直接导致的结果是产品开发周期缩短以及迭代速度的提升,开发周期的缩短意味着加班加点的概率极大的提升,几乎所有的互联网企业都是按照一周为单位进行大版本的迭代,其中一个原因是紧跟竞争对手的步伐,同时也会融入一些创新的思路在里面,检验下用户的直接反应,在互联网工作的程序员首先在工作强度上要高于传统行业。

传统的软件产品的开发一般周期都会非常长,而且在启动之前需要经过的大量的市场调研,论证其可行性,这点和互联网公司截然不同,一个产品周期甚至能够跨年,所以里面细节的处理就会非常细致,经过大量的测试之后才会真正面向市场,程序员加班强大相对比互联网公司来讲还是差距比较大。

互联网程序员工资高但变化大

互联网公司的程序员大部分从事应用级的开发,要求在短时间内出产品,而且由于时间紧迫还要保证做的东西质量高,压力可想而知,虽然工资给的很高但是在按照单位时间占比,其实和传统行业的程序员差距不是特别大,有一种给人吃青春饭的感觉,所以在互联网公司的程序员的离职率非常高,趁着年轻跳槽多挣钱点这也是很多程序员内心的心声。

有些年龄超过35岁的程序员已经考虑不在这么强度如此大的企业呆下去了,找个传统的软件开发行业或者外企混个下半生了,有这种想法的程序员不在少数,年龄仅仅是一方面关键的制胜因素还是技术能力,不仅仅是技术的积累方面的能力,还要是在对新技术能够跟上步伐。

离开互联网的常见的几种理由

大部分程序员离开互联网公司主要原因是互联网公司的工作强度大,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工作强度大,新技术的更迭速度也非常迅速,可以讲能在互联网公司混的开,起码在抗压能力以及在新技术的更新能力上都是很不错的。可能在传统的行业里面在技术经验上丰富一点可能可以摆下老资格,在互联网快速的节奏下就是看短期的结果,还要保证短期结果的准确性可以讲在互联网公司的程序员成长的速度都会非常快,如果此生要做一个程序员,建议还是进入互联网公司尝试一下,也算是完整的程序人生。

整体来讲互联网公司的程序员强度大,工资高,能够在里面混的下去的算是整体战斗力很强的,但也是在燃烧自己的青春换来的,这也是在程序员离开这些企业的一个重要因素,但现在随着互联网行业的洗牌,也逐渐在淘汰一批适应力不强的程序员,这也是行业发展的一种正常规律,无论从什么角度讲,都是双方的,技术能力跟不上就要被淘汰,工作强度大压力大也会让很多程序员选择离开,希望能帮到你。


大学生编程指南


作为程序员,你可以不了解什么是次贷危机,你可以不完全了解这场危机对我们国家的深刻影响,但,你不能不知道,如何应对这场即将来临的裁员风暴?

1、敬业工作

兢兢业业的做好本职工作,是应对首选的对策之一。没有那个公司会首先裁掉敬业工作的员工,最容易被裁员的是那些不敬业,不努力,爱抱怨的人。有句话说的好:今天不努力工作,明天努力找工作。敬业不但包括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还需要很好的融入团队。特立独行、偏执、傲慢的家伙,会是被裁危险指数最高的。不要沉迷技术的炫耀,不要写只有自己看的懂的代码,让项目成功才是程序员最基本的职责。

2、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一个对公司举足轻重的人,被裁掉,无疑对公司是巨大的损失。不要拘泥本岗位工作。可以尝试更多的岗位学习机会,比如你过去擅长编码,现在开始也可以试试需求分析,搞搞构架设计,玩玩软件测试,甚至可以学学售前、市场、项目管理。不是让你样样都精通,但你如果你既有专项强,又博通,适应能力强,就会在职场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无论什么时候,你都要保持一颗学习的心,成为一个有潜力,有能力的人才。

同时,你也可以不拘泥工作方面的学习,人文、历史、地理、经济、法律等等,你都可以尝试一下,这会让你学识更广、心态更好、思考更深。

3、控制收支平衡

未来的日子一定要有所储蓄,至少是6个月的工资的储蓄,有备无患。尽量不进行大规模的消费,比如买房、买车。控制自己的购买欲望,注销手上的大量信用卡,最多只保留一张。房奴、车奴、卡努,如果再面对失业,就是雪上加霜了。

4、广交朋友,汇聚人气

在IT的圈子里多交朋友,不要沉迷在一行行代码里面。技术固然重要,但你在业内的人气也不能忽视。写一手好的代码,固然值得称赞,但有个不错的业内人气和知名度,不幸被裁员后,还怕找不到工作么?

如果你的朋友被裁员,请你尽自己的努力帮朋友找到新的工作。也许那天你会需要你的朋友的帮助。

如果你实在不知道如何宣传自己,你可以尝试搞一个个人博客,自己建独立博客不错,或者在CSDN 或者博客园等等这些程序员人气比较旺的网站建也行,写下自己工作的经验和编程心得,整理自己的思考,和他人分享了你的所得,让更多人认识的你,简单易行,何乐而不为呢?

5、遭遇公司经济危机,果断找出路

如果碰到像博客网这样欠薪的状况,就要果断为自己找出路,找下家了,不要轻信老板的承诺,VC从来都是锦上添花,很少雪中送炭的。如果,发现公司二个月以上无法正常发工资了,就要警觉了,不要等那天公司倒了或者大量裁员了,就措手不及了。

同时,了解一下有关劳动法的相关内容,以便在被裁员后,争取自己的正当的利益。

6、利用所学,业余创收

程序员,最大的优势恐怕就是写程序了。可以利用业余的时间(当然是保证完成好工作的基础上),做一些也许可以创收的开发,比如做做Widget ,或者为流行的CMS(例如Wordpress和Drupal)写写插件,或者为流行的SNS开放的API写写应用,比如Facebook、MySpace、开心网。即使没有收入,也为自己将来找工作增加的砝码。

危机来了不可怕,怕的就是没有准备。我的一个朋友说的好:这是最糟糕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当你只有恐惧,没有行动,就会变得更糟糕,如果你未雨绸缪,努力应对,也许变得更好也说不定。


小品全集


没做过这行 35岁不应该是壮年 脑子 经验和技术巅峰时刻吗 为什么要淘汰


口都嘟


之所以要裁人,那肯定是供大于求啊。或者说基础水平的从业者供大于求。其实就这么简单。你看运动员行业,更残酷。所以说,不适合赶紧考虑转行。不一定一棵树上吊死,千万不能自我封闭,钻进去出不来,不去了解社会的大致情况,基本环境。


用户70262416350


不被公司抛弃只有两种方法,一是成为公司的主人,二是成为有价值的奴隶。


潘敬华


大部分公司淘汰的都是可有可无的人,除非公司关门或者部门整锅端。不需要非常牛,能力较强又敬业的员工,公司不会辞退的。


oldland


事实是到35有点能力的都会考虑创业,这种在公司也是技术骨干,外界一直说创业难,35跳槽问题多无非就是渲染一种吓人的气氛,可惜大多数有能力的根本不在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