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这个,你终于知道太极拳和太极操区别在哪里了

一:老谱说的好:勿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凹凸处,无使有断续处。练时要松静安舒,外观似小河流水连绵不绝,延绵不息。

内里之一气贯穿则如冰下流水,潜移而行;外能圆活顺遂,松静沉稳,内则沉着而气渐渐入骨。


二:一动之时,先要分清脚下的虚实,然后始能轻拿轻放,收放由心。而后才松腰转动,通过腰的折叠将实腿松沉的反作用力放到手的梢节上去。

式子的折叠往复必须要在手,脚,腰三者之间形成有机联系。手是手,脚是脚,腰是腰,或者顾此失彼这就是散。要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

手、脚、腰总须一气贯穿,要一抬脚,一动手,就内里好似有物一般的互相关联着,而非一肢一体之浅薄运动感受也!能如此,则渐渐感知元和内运之妙!其中妙效,身体很多部位的开发与参与能力极为关键。


三:太极拳就是形意拳,是形和意的拳,是身和心的拳,是外和内的拳。偏重哪方面都是不符合这种拳的要求的。其实,很多人都极有天赋,但却不出太极的功夫!原因就在于两点:第一个,是外形好但意的作用不够的人。第二个,是意气认识有余,外形上做不好的人。

《笑傲江湖》里的气宗和剑宗的情况也说的是这么个意思!可以肯定的说,太极拳的内劲是首先要形上对了,然后意附着于其上,其随之而和于内,三者和合一整练出来的东西。所以,体练是第一步。意气练习是第二步。拿笔的姿势都不正确,就直接谈笔法的运用,那能行吗?太极也不过如是!


四:老辈人传下来的一句话。说的就是关节要对上。怎么对上?就是关节和关节之间要能对接的恰当,而不是那种硬硬的姿势。比如马步桩在腰马上折叠的就棱角分明。那样就折了。一折了,劲就断了。

太极拳不是这样的练法。它有自己的一套原理,以及结合这套原理,为了落实这个原理的方法。太极拳不是玄虚的东西。是首先建立在形的顺遂一整上的。练的时候,关节上都折了,形上都断了,再有意也没用。如果形无所谓,只是意有用,那么何必练太极拳呢?直接坐在那里练神意气的功夫得了!


伍:虽松沉却丢顶,为之重;虽轻灵却无根,为之浮。重和浮都是病。须明之。动则生阳静生阴,动静阴阳互为根。动静不知阴阳理,则是过则与不及!此乃从形的动静上而言。阴阳只是说的一种属性,动静的关系就是阴阳之理的具体落实。违背了阴阳的道理,那么动静也就失度了!

形体要正确,动静要有序,转换要干净。一式之起乃由静生动,一式之尾则是阳动之极,阳极则要有阴始以做接续,此乃阴阳之理。是此,动之极则是下一式静之起的开始。如此一式一式的走动,就是动静互为其根的道理所在。关键处是要做到无过与不及。


六:虽松沉却丢顶,为之重:虽轻灵却无根,为之浮。重和浮都是病。须明之。处处都要做到合、和、中。能做到合、和、中,则动静有序,刚柔有度。一身自备太极之法相矣!

意不要管气,意管的是形。神和气比意和气的关系更为紧密。形随意宰,神回气归。如此才符合道家对形、神、意、气的属性研究。把道家对形、神、意、气的属性研究运用到太极拳里,是正确的。


看完了这个,你终于知道太极拳和太极操区别在哪里了

七:杨澄甫说:“所谓虚者,非空,其势仍未断,而留有伸缩变化之余意存焉。所谓实者,确实而已,非用劲过分,用力过猛之谓。”李亦畲亦谓:“虚非全然无力,气势要有腾挪。实非全然占煞,精神宜贵专注 。”二者可交相启迪。所谓欲要破坏彼之重心,先要安舒我之重心。欲不让彼破坏己之重心,须能变化我之重心!

动静之间要处处向无过不及做去。如此,内劲自然也就是无过不及的内劲,这样无过不及的内劲才是中和的,其小无内,其大无外的。能无过不及,能中和,就是太极之态,练的才是纯正的太极之拳。才能练出此纯正太极劲的同时,具备极灵敏的听劲能力。这需要息心体忍,默识揣摩,勤习默会,日积月累,方可有成。


八:在练拳的时候躯体当中有一个无形的中轴。这个无形的中轴是建立在有形的虚领顶劲和提顶吊裆这对上下统一的要领上的。式子以及式子与式子之间的变化都要围绕着这个无形的轴来动。不许有偏倚。

开中有合,合中有开。开为动,动不可散,仍要处处合着,此乃开中有合;合为静,静不可沉寂,须内含活泼泼的生机,此为阴阳变化之妙,此乃合中有开。无论形,气,主宰者都是神意为先。形之中心乃腰,气之中心来自于形之基础。故仍不离腰。须弥主宰者为神意,具体有形者乃腰间!


九:方法对了,练的久了,就会自然生出内气。这种气是腾腾然的,热乎乎的,随着身形步法,动静转换而充实在内的玩意儿。如果把气这种劲练的不对了,则是另一种与太极没有关系的功夫的属性走向。

推手的时候不要过于进入对方的范围之内,彼诱敌深入乃欲虚以待我陷入,必须要先他虚成而填满他。不离一快字儿。推手的时候要让对方时刻在圈的外沿儿,即使对方摸了进来,仍要在小圈里面将里圈变成外圈的外沿儿,如此才能不被动,以及能做到变被动为主动。变转也。仍不失一个快字儿!快是王道,但要快的合理,适机。


十:以柔克刚不是不使劲。而是顺其来势而引动对方落于我之虚处。这就是所谓的:彼刚我柔谓之走。

打拳如走步。说的是脚下前后和左右的距离要适度,不能过大和过宽。以安舒为标准。另外也说的是不要刻意,以自然为主。

身子一条线,脚底 儿一条线,上肢合住。处处走动处处合。两两相对成一体。自自然然劲养成。

起承转合是什么?篮球当中的接球,停球后紧随着的下一个动作,就是最形象的体现。这也叫粘黏连随。


十一:这种拳练对了,在某一个阶段,身体里总是有一种说不明白的东西出来。似有似无,时痒时酥。欲抓之而无有,欲漠之而又存。沉浸于其中,别有滋味!

内劲的生成以内里转换的圆活,及至外在相应的顺遂而得以证明。有而不用,施而不为。夫唯不争,是以不去。诚如老谱所言:"所难者,内容含蓄,坚刚而不外拖,外终柔软"也。


欢迎大家关注,点赞,转发以及评论,把你想说的都写下来吧!

天下太极是一家,理虽同但法不一,各家各练法,传播正确练法练功不练招,请持续关注“太极的秘密” 交流请私信!---《文宇太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