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贾母会支持黛玉嫁给宝玉吗?你猜测黛玉会是什么结局?

书伴茶


贾母支持黛玉嫁给宝玉,由来已久。但是续书上写贾母最后支持了金玉良缘,有人认为不对,贾母跟黛玉那么亲,怎么会不向着外孙女却向着外人呢!这问题就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清楚的了。

首先,当时主流的婚嫁意识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对于贾宝玉娶谁作老婆是贾政和王夫人说了算,贾母只有建议权,而没有决策权。很多人认为就是贾母一句话的事,这是错误的。对于这一点,林黛玉都是清楚的。所以当紫鹃说黛玉趁老太太硬朗、明白,把大事定了要紧。林黛玉大家闺秀加上理解贾母,只有默默地流泪。

其次,贾母的态度也是在不断变化的。最初接林黛玉来贾府,除了心疼可怜黛玉没人照顾以外,恐怕最主要的还是为了巩固贾家于林家的姻亲,以利用林家林如海的政治社会资源,延续贾家的社会地位。维护姻亲最好的办法就是宝黛成亲。这一点在当时应该是贾府的共识,连王夫人估计都没有异议。

第三,林如海去世,林家的利用价值清零了。一切都改变了。林黛玉成了彻头彻尾的孤女。身体状况日坏一日,加上薛家金玉姻缘攻势的日益迅猛,还有元春的表态,不能不引起重视。虽然价目曾经一度坚持,但是贾府的形势一天不如一天,经济越来越不支。急需薛家的经济援助(但是后来,薛家因为薛蟠的案子,败光了所有家产,贾府的希望也就落空了。)。

第四,林黛玉的结局毫无疑问,就是香消玉殒,魂归离恨天。至于是死于贾宝玉和薛宝钗成婚之前,还是同时,区别的意义都不大。


伴读红楼梦


认为贾母不支持宝黛爱情,多是受《红楼梦》一百二十回通行本影响。在《红楼梦》通行本中,贾宝玉因为通灵宝玉的丢失,变得痴痴傻傻。贾母只顾宝玉,不管黛玉,还说出了“并不是我忍心不来送你,只为有个亲疏。你是我的外孙女儿,是亲的了,若与宝玉比起来,可是宝玉比你更亲些”的绝情之语。为了给宝玉冲喜,贾母采用王熙凤的“掉包计”,给宝玉、宝钗成亲,加速了黛玉的死亡。

这些都是高鹗续书部分的内容。和前八十回对照,贾母对黛玉的态度简直判若两人,心肝肉般疼爱黛玉的贾母没有了,只有一个冷漠的远远旁观的老太太。

仔细阅读《红楼梦》前八十回,你就发现,其实贾母一直支持宝黛爱情。

贾母认为不是冤家不聚头。

第二十九回,贾母带大家去清虚观打醮,因为张道士提起给宝玉说亲的事,宝玉、黛玉心里都不痛快。黛玉又说起“金玉良缘”,宝玉怪她不懂自己的心,便赌气砸“通灵宝玉”。

两个人的大闹惊动了贾母。事后还抻着不肯和解。这时候贾母说了这么一番话:

“我这老冤家是那世里的孽障,偏生遇见了这么两个不省事的小冤家,没有一天不叫我操心。真是俗语说的,‘不是冤家不聚头’。几时我闭了这眼,断了这口气,凭着这两个冤家闹上天去,我眼不见心不烦,也就罢了。偏又不咽这口气。”

“冤家”在俗语中有“夫妻、情人”之意。第二十八回妓女云儿曲中唱“两个冤家,都难丢下”,这里“冤家”就是指情郎。

宝黛二人原来也没听见过这句俗语,现在听了这句话,非常有感触。文中写两人的情形:

如今忽然得了这句话,好似参禅的一般,都低头细嚼此话的滋味,都不觉潸然泣下。

贾母非常疼爱唯一的女儿贾敏,王夫人就说过,贾敏未出阁时,是何等的娇生惯养,是何等的金尊玉贵,那才象个千金小姐的体统。

爱屋及乌,贾母对黛玉也是极其疼爱,在待遇是和迎春姊妹有所区别。她嫌孩子多了吵闹,让迎春姊妹三人搬走,独留下宝黛二人跟着自己居住。刘姥姥游大观园时,贾母对刘姥姥说:“只有两个玉儿可恶。回来吃醉了,咱们偏往他们屋里闹去。”语气里是满满的宠溺。

贾母是希望她最疼爱的孙子和外孙女能成亲的。在她心目中,这是两个最好的孩子,是最般配的,所以情急之下,“不是冤家不聚头”才脱口而出。

对元春的暗示置若罔闻。

端午节元春赐给家人的节礼,宝玉和宝钗的一样,有撮合“金玉良缘”之意。

王夫人可以入宫探望元春,肯定会对元春提到宝玉的婚事和自己的愿望。元春想帮母亲完成心愿,所以赐节礼之事有赐婚的暗示。

但贾母对元春的暗示表示不明白,不执行。她不问不提就将此事搁置了。后来贾母还故意露出向宝琴提亲的意思来。我认为贾母这是虚晃一招。大家族浸淫五十多年的人精,她能不了解宝琴已经定亲了吗?她用这招告诉王夫人、薛姨妈:我没看中宝钗,你们别做无用功了。

维护黛玉清白

第五十四回“史太君破陈腐旧套”,说书的女先儿讲《凤求鸾》的故事,说是小姐雏鸾喜欢是投宿的书生王熙凤。贾母对故事狠狠做了一番批判。她说:

“ 把人家女儿说的那样坏,还说是佳人,编的连影儿也没有了。”

“ 自然这样大家人口不少,奶母丫鬟伏侍小姐的人也不少,怎么这些书上,凡有这样的事,就只小姐和紧跟的一个丫鬟?”

“ 如今眼下真的,拿我们这中等人家说起,也没有这样的事,

贾母这里敲打王夫人、薛姨妈:不要怀疑我外孙女有什么越礼的行为,她是知书识礼的人,况且周围跟着一群丫鬟老妈子呢!

黛玉的结局

最后,黛玉还是没能嫁给宝玉,病重而逝。嫁给宝玉成为宝二奶奶的是宝钗。

紫鹃也明白黛玉要靠老太太做主,她曾经说:“趁早儿老太太还明白硬朗的时节,作定了大事要紧。”老太太去世后,黛玉没有了依靠,王夫人做主让宝玉宝钗成亲。

曹雪芹好友富察明义是看过尚未遗失的全本《石头记》的。他写有二十首《题红楼梦》诗,第十八首写:

伤心一首葬花词,似谶成真自不知。

安得返魂香一缕,起卿沉疴续红丝?

黛玉《葬花吟》中写有:“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从富察明义的诗中可以看出,一语成谶,爱情落空,深受打击,黛玉病势加重,沉疴难起,最后香消玉殒。


淡看云起


我认为贾母是支持黛玉嫁给宝玉的,但是黛玉却因为身体原因来不及做宝玉的新娘。

一,贾母对宝玉的婚姻态度。

在十九回,贾母带着家中女眷上清虚观打醮,张道士为宝玉说亲:“要论这小姐的模样儿,聪明智慧,根基家当,倒也配的过。”贾母说:“上回有个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等大一大儿再定吧。你如今也讯听着,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儿配的上,就来告诉我。就是那家子穷,也不过帮他几两银子就完了。只是模样儿,性格儿,难得好的。”

贾母回答张道士的这段话透露出几个信息:1,贾母对宝玉的婚姻不会放手;2,不在意家庭条件,哪怕穷点都没事;3要长的漂亮,还要性格合适。

贾母对宝玉的娶妻要求,不看家庭,只看性格和长相。这就说明贾母不会看重家族联姻为贾府带来的好处,她不会让宝玉成为政治联姻的牺牲品,她看重的是宝玉精神上的快乐。这说明贾母不会因为看重薛家的家世而选择宝钗,也不会因为林家的衰落而放弃黛玉。宝钗和黛玉都经常在贾母面前出现,她们俩谁和宝玉更投契,宝玉和谁在一起更快乐,贾母不会看不见。

二,贾母对黛玉的疼爱。

自黛玉来到贾府,贾母万般怜爱,“寝食起居,一如宝玉,把那迎春、探春、惜春三个孙女儿倒且靠后了。”在五十七回,薛姨妈对黛玉说;“我常和你姐姐说,心里很疼你,只是外头不好带出来。他们这里人多嘴杂,说好话的人少,说歹话的人多,不说你无依靠,为人做人配人疼;只说我们看着老太太疼你,我们也洑上水去了。”薛姨妈觉得不好意思把对黛玉的疼爱放在表面,怕别人以为她这样做是为了讨好贾母。疼黛玉就是讨好贾母,这足以证明黛玉和贾母的关系如铁浇铜铸。

凤姐过生日时大伙儿随份子,很自然而然的就说出黛玉和宝玉的那份由贾母出,看来这已成惯例。凤姐和平儿说起宝玉和黛玉日后结婚的费用,不用官中的钱,“老太太自有体己拿出来”。这些事都可看出,在贾府,黛玉是贾母“嫡系”一样的存在。

贾母对黛玉的疼爱贯穿前八十回,有什么理由到了八十回后贾母态度会发生突变?

三,兴儿的话。

第六十六回,兴儿对尤二姐和尤三姐说过,“再过三二年,老太太一开言,再无不准的”。如果说贾母之前对宝黛的婚姻还有犹豫,这时候贾母已经铁了心了,她有了明确的撮合宝黛姻缘的表示,连仆人都嗅到了。

随着故事的发展,木石姻缘的呼声越来越高,黛玉身体的身体每况愈下。第四十九回,黛玉对宝玉说:“近来我只觉心酸,眼泪却像比旧年少了些的。心里只管酸痛,眼泪却不多。”我们知道黛玉的前世是绛珠仙草,她下世投胎是为了报答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报答的方式,是为他流尽一生的眼泪。黛玉说眼泪开始变得少了,说明她的生命即将走向尽头。

许多人认为元春支持金玉良缘,贾母最后不得不妥协。元春也是贾母亲自抚养长大的,就算已贵为皇妃,贾母还是她的祖母,抚养之恩没变,我认为她不会利用自己的皇妃之威来弹压自己的老祖母。金玉良缘是以黛死钗嫁的方式形成的。




飞露洒我裳


续书上写贾母最后支持了金玉良缘,但很大一部分人认为不对,贾母跟黛玉那么亲,还记得黛玉刚来贾府时肝啊肉啊的叫,怎么会不向着外孙女却向着外人呢!

我以前专门写一篇文章讨论过这件事,如果有读者感兴趣的到我文章里看。

我的观点和续书一样,贾母最终支持了金玉良缘。承认黛玉唯一能靠的人站到对立面的队伍里,虽然有点难,但是经过分析,这点还是成立的!为什么呢?

第一,贾母在宝玉的婚姻大事上不如宝玉父母有发言权。

俗话说得好,一辈子不管两辈子的事,并且婚姻大事上,有数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贾母权利再大,也只是源于做长辈的言行端正、公道,儿女们的孝顺和恭敬,过格的权利会闹家庭矛盾,贾母不能不考虑。

贾政不太管家事,这样的事自然就落到王夫人身上。而我们都知道王夫人的心,她最喜欢宝钗了,亲戚关系还抛在开外,单说宝钗的温柔大方,善解人意,识大体,身体又健壮,哪位婆婆会不喜欢!所以王夫人极力撮合宝玉和宝钗结合。

这样一来,贾母就不好和王夫人相争了。

第二、就像续书里写的那样,亲疏有别,到底宝玉是贾门根基,是最需要守护的,是要优先考虑的。

黛玉不说性格不如宝钗,就她那个体格,一天吃药两天看大夫的,她就不是个长寿的相。如果贾母力排万难,娶了黛玉,万一黛玉哪天病死了,贾母在王夫人面前得有多难看!

第三、退一步说,贾母即使铁心支持黛玉嫁给宝玉,她也较量不过王夫人啊!

贾母在家里是一把手,在元春娘娘面前可就得听元春的了。

王夫人早和元春有过契约,哪位女儿不向着母亲!最起码元春是向着的。所以在端午节的节礼上,元春煞有其事的送一样的礼物给宝玉和宝钗,而黛玉只和其它姊妹一样,意图再明显不过了,不光宝玉奇怪,就连宝钗都觉警了,贾母又怎能不明白这其中玄机!

我想,这些原因综合起来,就是大家怀疑贾母为什么迟迟不表态的真实原因,她也是实在为难啊!也许后来贾母到底不忍伤害黛玉,没有支持金玉良缘,但基于以上这些原因,她也不会贸然去反对。


流年书瓶


《红楼梦》中,众多优秀的女子,都成了封建社会的牺牲品,最让人感到悲伤的是女主人公林黛玉。

黛玉无父无母无兄无弟,自叹不如《西厢记》中的崔莺莺,那莺莺还有寡母弱弟,她却是个真正的孤女。人们在怜爱黛玉的同时,希望美满的婚姻来弥补命运对黛玉的不公。

可恰恰相反,由于黛玉入情太深,这场没有结果的恋爱,比她失去父母的命运更惨,直接让她命入黄泉。

有人责怪贾母冷血,明知道宝玉和黛玉是相爱的,却不早早的与他们作主,让他们成婚。

贾母对宝黛的爱是显而易见的,从抄检大观园以前,可以看出这个老太太是支持黛玉嫁给宝玉的,她多希望就返回么守着这对幸福的年轻人,慢慢老去,要不,她怎么会说:

我这老冤家是哪世里的孽障,偏生遇见了这么两个不省事的小冤家,没有一天不叫我操心。真是俗语说的,‘不是冤家不聚头’。

但是,随着王夫人与贾母暗暗的抗争,或许是贾母打消了让黛玉嫁给宝玉的念头。

因为她知道,体弱多病的黛玉根本不讨王夫人喜欢,就算她作主,让黛玉嫁给宝玉,在将来的日子里,黛玉也会受尽委屈。

如果黛玉在王夫人面前受委屈的话,更让人心疼,还不如让给黛玉另择佳婿,以贾府为背景,反倒不受委屈。

贾母和王夫人一样,都是为孩子将来的幸福着想,她们也都忽略了两个相爱的年轻人的心,此时,他们己不可分割。

我猜测,黛玉在贾母的主张下嫁给了某个权贵,要不怎么会有‘潇湘妃子’的雅称的。

但是,黛玉还是舍弃了这个‘贵婿’,才有了‘玉带林中挂’的结果。

贾母对黛玉的爱是不会中断的,黛玉也会服从贾母的安排,但最后的结果是: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黛玉没有了,宝玉也曾试着和宝钗相爱,终究是,‘纵然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家长专权,让三个年轻人陪受苦楚。


书伴茶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清楚贾母有二个身份,一是黛玉的外祖母二是贾府顶端的掌权者。

作为唯一女儿的血脉,贾母会发自内心的关心与疼爱,给她仅次宝玉的生活待遇,但要认清宝玉才是首位。贾母作为掌权者,对贾府未来的继承者宝玉的妻子,在容貌,家世、能力上的要求都肯定是要与之相匹配。在宝玉的婚事上别说黛玉,宝钗也未必能入眼,贾链的妻子是王子腾的外甥女,贾珠娶的是国子监祭酒的女儿,黛玉如果父亲在世,贾母还有可能支持宝黛,当初接她入府和宝玉同吃住也未必没存此心,但黛玉身体太弱了加上父亲亡故,又没有族人相助,说不好听点是孤女一个,依靠的是贾母的怜爱庇护,黛玉葬花时念到:风霜刀剑严相逼。可想她在贾府境遇。贾母后期对黛玉更多是怜惜,奈何年事已高,能给外孙女找一可托付的家门已算尽情尽力了。

所以从二种身份分析,站在贾母立场都不会支持宝黛。

黛玉的才情令人倾慕,容貌风流绝世,对宝玉痴心痴恋,她嫁给谁都不会幸福,质本洁来还洁去。她的结局只会在伤心泪尽后,香销玉陨,免受贾府大厦倾覆漂零之苦。



颂章红红


小说《红楼梦》中的贾母,是会支持黛玉嫁给宝玉的。

贾母疼爱黛玉,而把她嫁给自己的孙子宝玉,无疑会是黛玉最好的一个结局。

贾母喜欢女孩子们,她自己也有四个女儿,其中贾母最喜欢的,就是黛玉的母亲,她最小的女儿贾敏了。现在贾敏不在了,只留下了一个孤女黛玉,贾母肯定是像心肝宝贝一样的疼爱她的。

王熙凤是支持宝黛的结合的,而她可是看着贾母的意思来办事的。

贾母是荣国府里的最高领导者,王熙凤在管理家务的时候,都是会以哄着贾母高兴为最终目的的,而且在很多的时候,王熙凤简直就成了贾母的传声筒了。

在宝黛之间的关系上,王熙凤是第一个捅破窗户纸的人,她甚至于可以大胆地和黛玉来开玩笑,指着宝玉说要黛玉给贾家做媳妇。宝玉挨打后,黛玉哭红了眼睛去看宝玉,一听见王熙凤来了,黛玉怕王熙凤取笑自己,吓得一溜烟地从后门跑走了。

试想,如果不是贾母支持黛玉嫁给宝玉的话,王熙凤可是不敢这么大肆宣扬宝黛的爱情的。

黛玉的身体状况也不会成为贾母的疑虑的。

古时候的大小姐们都比较娇贵,有点儿小病,吃点儿补药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宝钗不也是需要吃冷香丸的吗?所以说,贾母是不会因为黛玉的身体状况不佳而反对宝黛的婚姻的。再说了,反正宝玉将来也得是三妻四妾的,这对荣国府的传宗接代没什么大的影响。

即使是抛开贾母与黛玉之间的亲情,贾母也是喜欢黛玉这种性格的女孩子的。

因为袭人对主子的忠心耿耿,温柔和顺,贾母才把她派给了宝玉,但是并不代表贾母就喜欢这样的性格,贾母就曾经说过袭人是一个“锯了嘴的葫芦”。贾母喜欢的,是晴雯那样的聪慧伶俐的性格,而黛玉就是这个样子的。

至于黛玉的结局,如果读者不认可高鹗续书里的说法的话,我们可以参照《红楼梦》前八十回的内容,以及脂砚斋的批语,来推导一下小说作者的原意。

判词

宝钗和黛玉的判词是在一起的,关于黛玉的那一句是“玉带林中挂”,所以说,黛玉应该是上吊自杀的。

黛玉自杀时机

我们知道,小说中宝玉最后是和宝钗结合了,但是宝玉在面对着宝钗的时候,是“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的,也就是说,在宝玉和宝钗结婚之前,黛玉就是死掉了的。

黛玉为什么自杀

在小说的第一回里,贾雨村曾经说过一副对联:“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文字底下的脂批为:“表过黛玉,则紧接上宝钗。”那么,黛玉在贾府这样的“椟”中,会等待一个什么样的“善价”呢?

对于古代的女孩子来说,自己嫁得好,夫家能够帮助到娘家,才是最好的“善价”,所以这个“善价”,指的肯定不是宝玉,而应该是比宝玉的地位还要高的人物,这就是北静王水溶。

然而黛玉是只爱宝玉一个人的,当宝玉把北静王送给他的鹡鸰香串转赠给黛玉的时候,黛玉可是拒绝了的,还随手就把它扔到了地上的。

可是在这个时候,要不就是贾母已经不在了,要不就是贾府急切地需要北静王的支持,黛玉没有别的路可选,也就只好上吊自杀了。


谁和蒲公英有约定



贾母无疑是支持宝黛姻缘的最高长辈,也是贾府最具权威的话语人物。

我们知道的一个普遍事实,就是林黛玉乃贾母唯一的女儿贾敏的后人,论起辈分和称呼,黛玉应该叫她姥姥,是带有血缘关系的正宗嫡脉。

而且,当年贾敏待字闺中的时候,贾敏就是贾母的掌上明珠,其受到的待遇和恩宠甚至要远远高过胞兄贾赦和贾政,绝对是贾府上下最被器重和尊崇的大小姐。

可惜的是,贾敏在黛玉几岁的时候就不幸逝去,这让贾母肝肠寸断,更加对贾敏留下的骨肉黛玉视如贾敏再世,说不尽的疼爱眷顾,把一腔挚爱都付诸在黛玉身上了。

在贾母眼里,阖府上下最值得疼爱和周全的,就只有俩个人,一个是他的嫡系孙子贾宝玉,另一个就是这娇花照水的林黛玉。老人将两个小家伙放在一起由她亲自恩待教养,这在偌大的贾府上下是一项莫大的荣耀,连那几个贾府姐妹迎春、探春和惜春都无法与之相提并论,足见贾母宠爱黛玉到了极点。

而且,贾母在日常的话里话外字里行间,多次流露出要促成宝黛姻缘的好事,这让阖府上下都知道了老祖宗的心事,那个惯会见风使舵的王熙凤就是瞧正了这一点,时不时的拿话来套黛玉的感受和应对。

应该说,黛玉和宝玉之间的爱情早已成了尽人皆知的大事件,就连一向谨慎而寡言的贾政都感到了这样的倾向,他也在心里极力捏合促进这件事。

然而到了程伟元、高鹗笔下的后四十回,薛宝钗异军突起,迅速取代了林黛玉的位置,成为了贾府最最中意的座上宾,并且贾母也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从一力周全宝黛姻缘转而变成了一心支持金玉良缘,只能说这是续书作者强力扭转了贾母的个人意志,是一次很不成功的写作风格与表述实践的巨大转变,既不符合贾母的一贯个性也不符合曹雪芹的原笔原意,是对原著立意的一次恶意强奸,却极大地改变了黛玉和宝黛爱情的命运。

不得不说,这次改变是最最不成功的一次主题走向篡改尝试,也打破了原著的旧有风貌,虽然巧合了一部分读者的意愿,却让原著蒙上了不白之冤,使得这部书彻底改变了故事的最终走向,成为一部狗尾续貂的文学著作。但这丝毫也掩盖不住曹雪芹原著的傲岸光芒。

至于林黛玉的最终结局,这个区别并不是很大,都是因为各种原因使得娇喘微微的林黛玉早早夭亡,成为一缕香魂缠绕在读者的心头,拂不去那缠绵哀怨的一世情愁。



龙吟148119260


关于贾母是否支持林黛玉嫁给贾宝玉这点,其实前八十回已经有了暗示。

先说结论:贾母是很愿意贾宝玉和林黛玉在一起的。

首先,贾母自己有过明确的说法。在宝黛二人闹矛盾那一回,贾母生气的说“不是冤家不聚头”。冤家这个词,在古代用于男女之间,往往就有着一种暧昧的成分在其中。这点从二十八回妓女云儿的曲子里也可以知道:“两个冤家,都难丢下,想着你来又记挂着他”。所以由此可见,贾母心里是默许他们二人在一起的。不然也不会用冤家一词形容他二人。

其次,紫鹃曾经劝林黛玉说过。“趁老太太还在,赶紧拿了主意”。如果贾母不支持他二人,紫鹃也不会劝林黛玉去找老太太作为靠山。

再然后,从林黛玉入府时候的待遇也可以看出。贾母对林黛玉十分看重。且王熙凤曾经说过宝玉黛玉两个人嫁娶时。“用不到官中的钱,老太太自有体己拿出来”。对于还未出嫁的三春,老太太都没做到这般程度。而宝黛两人待遇却相同,可见贾母心里早已把宝玉黛玉当作了一对。

至于黛玉原本的结局。红楼十二曲以及黛玉的判词其实已有指示。“玉带林中挂”“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另有脂砚斋批语“《牡丹亭》中伏黛玉死”。都可以证明黛玉最后是死了。

但究竟怎么死的,众说纷纭。我个人比较赞同上吊自杀一说。

原因有两点。

1.“玉带林中挂”这句明确指出,黛玉死在林间。而挂一字,也暗喻黛玉应该是上吊而亡。

2.《牡丹亭》中,杜丽娘《离魂》中曾说“葬我梅树之下可矣”。既然脂砚斋批语已经明确说了牡丹亭伏黛玉之死,元春省亲时候恰好点的就是牡丹亭的《离魂》一出。那么此处梅树作为杜丽娘的葬身之所,或许就是指黛玉自尽之处。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沉湖说,病死说。每种说法都各有千秋,只看自己更信哪一派学说吧。


酥酥甜心糕


我认为贾母不会赞同的,可能起初贾母也想过让林黛玉嫁给贾宝玉,最后没有同意,其实有三个原因。

  • 林黛玉身体娇弱,常年靠汤药维持

其实小说开头也说了,林黛玉自小身体不好,需要常年喝汤药养着。再加上自己的身世悲惨,忧虑成伤,经常喜欢自己胡思乱想,自怜自艾,身体一日不如一日。

贾府是一个皇恩浩荡的官宦之家,与史、薛、王称为京城的四大家族。这样的一个家需要一个善于理事,可以维持家族兴衰的一个女子,而不是一个病怏怏的药罐子。

  • 林黛玉性格叛逆,不屈从封建礼教

林黛玉之所以可以和贾宝玉谈到一起去,因为两个人的性子是相似的。贾宝玉因出生带玉,深得祖母的宠爱,性格娇纵。而林黛玉从小生活在乡下,无拘无束,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所以两人才可以聊到一起。

而在贾母心中,宝玉的妻子应该是可以管的住宝玉的人,而不是和他一样的人!这样才可以保得住贾家的繁荣昌盛,荣华富贵。所以才选择了薛宝钗,两家强强联合,才可保两家的地位和富贵。

  • 林黛玉对宝玉的感情是占有

在后面的情节可以看的出来,黛玉非常爱吃醋,当她看到宝玉和丫头晴雯在哪说话,非常生气,自己跑回房里哭泣。到后来的黛玉葬花,说明如果宝玉和黛玉结婚了,那必须只有黛玉一个妻子,否则黛玉经常会自己一个人在哪里生气,也会弄得宝玉难堪,再加上宝玉本来就是一个不喜欢世俗官运,最喜欢和丫头还有姐妹一起作诗玩乐的男子,如果他俩结婚了,那么他们的婚姻也不会幸福的。

所以薛宝钗嫁给贾宝玉是最好的选择,可以将贾府上上下下管理的井井有条,再者,薛宝钗相比黛玉而言,也会处理好贾宝玉那些的“花花草草”,维护贾府之中的安宁。也会督促宝玉上进,说不定如果宝玉没有出家,也没有心死,那么他一定会在宝钗的“管教”之下,将贾府发扬光大,世代繁荣昌盛!

至于黛玉,她的最好的归宿,是当初不该踏入贾府,认识宝玉,和父亲相依为命,平安快乐的长大,然后寻一个她爱的,也爱她的平民百姓,幸福快乐的生活下去。这样不会像在贾府里委曲求全的生活,最后郁郁而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