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市凶杀案”背后的悲剧人生|解构苦难

去年过年期间,全县各个路口都有警察设卡盘查,那紧张、严肃、恐慌的氛围带给人的影响丝毫不亚于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带给人的影响。过往拜年的轿车司机、行人不禁要问,大过年的,警察朋友不好好回家过年,在路口设卡干什么?难倒发生了什么大案?

人们的猜测没错,本县的确发生了重大刑事案件。腊月二十八在县蔬菜市场发生了一起命案,一青年在密集人群中被连捅数刀不治身亡,嫌犯逃窜。随即到处贴满了通缉令、悬赏公告,全县公安力量没日没夜在围堵、缉拿犯罪嫌疑人。

简单了解了案情,令人无法接受的是,犯罪嫌疑人竟是我祖上所在村子的,离我所在的村子非常近。杀人原因据说是情杀。我虽然没有见过他,但他不幸的人生遭遇我再熟悉不过了。由于乡土社会的特点,关于他的故事我都是被动了解、接受的。一直以来我对他的不幸遭遇充满了同情,我无数次地在内心深处祈祷命运之神眷顾他,让他的余生过得好一些。如今,他走上了不归路,犯下滔天罪行,杀了无辜群众,我和所有有良知的人一样不会原谅他这个杀人魔。

一年过去了,他早已绳之以法,或许在阴森的监狱苟延残喘,或许已为其行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作为局外人,憎恶也罢,惋惜也罢,悲剧已经酿成,只有徒叹罢了。

作为他的老乡,我想站在自己的视角,拨开岁月风尘,回顾他的生命历程,以期引发大家的相关思考。需要声明的是,我绝对不是揭别人伤疤,兜售别人的不幸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秘密,我只是出于良知和使命写下这篇东西。再说,即使我的坏的想法,我也没有那个能力。我丑的要死,穷的要死,这世间谁会认识我、在意我呢?

原生家庭的不幸,让他承受了与其年龄不相符的苦难

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列夫.托尔斯泰

不管身处那个阶层,不管站在哪个角度,他的家庭是极其不幸的。他最终走上不归路,某种程度上罪魁祸首是他的原生家庭。如果他自幼家庭圆满和谐,生活成长在一个好的环境中,那么他肯定不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然而,这世界上哪有那么多如果可以成真。可怜的他,从小到大就承担着与其年龄不相符的沉重苦难。

“闹市凶杀案”背后的悲剧人生|解构苦难

一、一场矿难,让八岁的他永远失去了父亲

父爱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包括自己的的生命。——达芬奇

都说父爱如山,父爱伟大,可对他而言父爱是无比奢侈、遥不可及的。当他还在大自然里光着屁股沐浴童真的时候,当他对世界的认识才渐渐明朗的时候,当他的父爱意识萌芽觉醒的时候,他的父亲因为一场人为的矿难失去了生命。那么小的孩子就失去了父亲,这是多么大的人间悲剧呀!

失去了父亲,他的苦难生活、不幸人生开始了。后来的人生中,他经常能见自己的父亲,但一觉醒来全然不见父亲的痕迹。他爱自己的父亲,他更恨自己的父亲。父亲给了他生命,却无法让他快乐健康的成长,这是他永远的恨,永远的痛。

二、母亲下嫁小叔子,畸形的家庭让他充满屈辱和自卑

真正的家庭、我们所争取的理想的家庭,我认为是能丰富家庭的每一个成员的人性,互相提高作为人的尊严。 ——池田大作

父亲死后,留下了孤儿寡母。父亲兄弟姐妹四人,本人排行老二,一个姐姐和一个妹妹早已出嫁,还有一个未成年的弟弟。爷爷奶奶和村里主事的人为他们母子的未来焦虑着、规划着。有人建议母亲带着他改嫁,但这个建议遭到了爷爷奶奶的坚决否定,他们绝不允许自家的骨肉被带走。有人建议给母亲招个上门女婿,但爷爷奶奶还有儿子呀,如果再招个上门女婿,于情于理说不过去,不光增加负担,还会让人说闲话。有人提议让母亲嫁人,孩子留给爷爷奶奶抚养,但母亲死活不同意,而且爷爷奶奶也认为自己力不从心。不知道是说,干脆让我母亲和小叔子结合在一起算了,毕竟知根知底,这样既有利于抚养孩子,又有利于无成本解决小叔子的婚姻大事,更有利于以后照顾老人。听完这个建议,大家顿时吵作一团。有人说这个建议好,就这么定了,有人说这有违伦理,有人说两人年龄相差实在太大……

在父亲死去一年多后,在一个夏日的夜里,28岁的母亲和18岁的叔叔在爷爷奶奶的安排下住在了一个房里,睡在了一张床上。没有举办婚礼,没有任何仪式,没有见证,没有祝福,就这样稀里糊涂叔叔成为了母亲的丈夫,成为了我的继父。对于这个安排,母亲刚开始有顾虑,但最后为了顾全大局同意了。而叔叔则一直不表态,用行动表示了自己不反对。

母亲和叔叔结合在一起,本来大家都想着会平平淡淡把日子过下去,谁知这是个不幸的开始,是个更大的悲剧。这个悲剧里,没有赢家,大家都是受害者,母亲、叔叔、爷爷奶奶以及他,无一幸免。

爷爷奶奶因为遭受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很快身体垮掉,离开了人世。而叔叔不善言辞,给人感觉很稳重、很有担当,实则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善良、诚实的外表下有一颗肮脏、丑陋、邪恶的心。在人前,叔叔和母亲相敬如宾,但在人后叔叔原形毕露,常常在夜里把他母亲折磨得哭天喊地,身上青一块紫一块。他无数次见证了叔叔向母亲施加暴力的事实,骂母亲是荡妇、婊子、祸害、寡妇,毁了自己美好的人生。

家里所有的活,不管农活还是家务活都落在了母亲身上。对于这一切母亲没有反抗,没有逃避,而是选择了忍辱负重。在生活和叔叔的双重摧残下,母亲三十多岁的年纪犹如五十多岁的老妇。

父亲去世,母亲下嫁小叔子,让渐渐懂事,并上学读书的他深感自卑,无法在同学面前抬起头。他表面坚强,实则内心屈辱无助。

三、继父背叛家庭,为了母亲,为了生活,他负重前行

和睦的家庭空气是世界上的一种花朵,没有东西比它更温柔,没有东西比它更知道把一家的天性培养得坚强、正直。人生真正的幸福和欢乐,浸透在亲密无间的家庭关系中。——(美国作家)德莱塞

那年,他刚上初中,继父就开始闹离婚,母亲挽回无望后,在伤心绝望中结束了不幸的婚姻,同时把所有的希望放在了儿子身上。其实,继父早在三四年前就背着母亲在外面寻花问柳,很快和邻村一个离婚不久的女人苟合了,明目张胆一起招摇过市,甚至曾几次带到了他家里。几年来,母亲还是选择了忍,认为继父会回心转意。谁知他刚上初中,就闹离婚。

家庭再次破裂后,不想拖累母亲的他选择了辍学。母亲哭着让他去上学,但无济于事。他和母亲一起下地干活,尽量让母亲少干点,自己多干点,无比艰难地把日子推进。

在家种了两年地后,他便跟着打工的潮流告别了母亲,寻找未来去了。

婚姻生活的不幸,让他心如死灰,走上了不归路

要想美好地度过一生,就只有两个人结合,因为半个球是无法滚动的,所以每个成年人的重要任务就是找到和自己相配的一半。——马克思

在外面漂泊了两年后,他在原始欲望和社会舆论的鼓动下,克服内心的自卑,几经周折找了一个女朋友,也是我们县的,后来奉子成婚。看似一帆顺利、风平浪静的生活背后,实则暗流涌动。

“闹市凶杀案”背后的悲剧人生|解构苦难

一、甜蜜的夫妻生活,让他力量倍增,誓言不向命运妥协

婚姻是可以找到的,每个人都能找到。婚姻作为一种人性的社会要求,会出现在每个人一生中的某个地点。——谭艾琳

有了老婆,白天可在人前秀恩爱,夜晚可在家里调情弄爱,他的身心发生了极大的转变,他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未来。毋庸置疑,是女人的身体、激情和爱拯救了他。他感谢命运的眷顾,让自己得到了女人的温存。他开始对生活充满爱和信心。他要努力工作,给自己家人更好的生活。结婚不到一年,他当上了父亲,生活更加幸福了。然而,很快又面临了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一如既往的贫困。为了孩子有奶粉吃,为了老婆过上好日子,考虑良久后,他不舍地丢下妻儿再次踏上打工的道路。

二、妻子出轨,家庭破碎,让他拿起了屠刀

后来,我们才知道那不是爱,那只是对自己说谎。

外出打工后,他为了多赚钱,一年下来只有过年才回家一次,待上四五天又得离开。平时忙于工作,更少有时间给家里打电话。聚少离多,再加上相隔太远,渐渐地,他和妻子的关系疏远了。妻子最终没有忍住独守空房的寂寞,逾越了那条界限,睡到了别的男人的床上。本来以为只是寻欢作乐、各取所需,结果在对方的软磨硬泡下,向他提出了离婚。

那天他休息,没有上班,还有几天就可以回家过年了。中午时分,他接到妻子打来的电话,本来以为会甜言蜜语聊一阵,结果妻子却向自己提出了离婚。听到这个消息,犹如五雷轰顶。他以为妻子开玩笑,结果妻子说已写好了离婚协议只等他回来签字,说完便挂了电话。他工钱也没结清,就急忙买了张车票往回家赶。他多希望这一切都是假的,但回到家才明白过来,妻子的心早变了,早就和别的男人住在了一起,而且和自己面都不见了,摆在他面前的路只有一条,那就是签字离婚。在多次挽回无果后,他感觉自己活得好累,想到了自杀,但一想决不能便宜了那对狗男女,于是一个邪恶的想法产生了,他要报夺妻之仇,杀掉那个狗男人。遗憾的是,他的确杀人了,但仇未报,因为他错杀了无辜。他的疯狂举动,毁了两个家庭,真是得不偿失,令人愤怒。

悲剧过后的现实思考

一切诸果,皆从因起,一切诸报,皆从业起。


“闹市凶杀案”背后的悲剧人生|解构苦难

了解完他的经历,我们肯定没有理由不同情他,但他错杀无辜,无视生命的恶行,是永远不能原谅的。

大家通过了解我分享的这个不幸案例,会做出哪些现实思考?这个悲剧有没有办法避免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