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摄影网签约摄影师王仁山作品赏析——《海阳大秧歌》

海阳市是地雷战的故乡,海阳的大秧歌是山东三大秧歌之一,是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海阳大秧歌是一种集歌、舞、戏于一体的民间艺术形式,它以豪放、古朴的表演风格、严谨的表演程式和恢弘的表演气势而著称于世。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充分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艺术才能,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海阳地域文化的优秀结晶。它对弘扬民族文化,活跃劳动人民文化生活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对诸多艺术形式有着相当深刻的影响,具有宝贵的艺术研究价值。

中国摄影网签约摄影师王仁山作品赏析——《海阳大秧歌》


▲《花鼓》


海阳大秧歌源远流长,它的产生和发展,与当地的地理环境、民风民俗、经济状况都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海阳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民风淳朴” 、“士习娴雅” ,属农耕文化与海洋文化相互交织的县域。特殊的地域状况和文化景观为海阳大秧歌的产生、延续和发展提供了肥水和土壤。海阳大秧歌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达600多年。


海阳大秧歌结构严谨,队伍主要有三部分组成,出行时排在最前列的是执事部分,由三眼枪、彩旗、香盘、大锣组成。其次是乐队,由大鼓、大锣、大钹、小钹、堂锣等组成。随后是舞队,其中又分为指挥者——乐大夫,集体表演者——花鼓、小嫚、霸王鞭;双人表演者——货郎与翠花、锢漏与王大娘、丑婆与傻小子、老头与老婆、相公与媳妇、耍毛驴等;排在最后的是秧歌剧人物或戏曲杂扮者。

中国摄影网签约摄影师王仁山作品赏析——《海阳大秧歌》

▲《乐大夫三出三进》


乐大夫是舞队总指挥,在秧歌队伍中地位极为重要,承担着指挥秧歌、活跃气氛以及点报节目的作用。乐大夫走在秧歌队的最前面,扮相威严、举止稳健,其舞蹈动作大都借鉴民间武术等姿态造型。


花鼓在秧歌队伍中是一支有生力量。一般由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担任,鼓手武士扮相,阳刚健美,排列在队伍最前列,为秧歌队开路、打场。表演时,隆隆的花鼓声与铿锵的锣鼓伴奏声相互汇合,增强秧歌总体气势。鼓手们步伐矫健,动作敏捷,或“踏步” 击鼓或“扑步” 击鼓……,前后跳跃,左右穿插,双臂挥舞,右手持鼓锤在身体上下左右击鼓,体现英雄气概。

中国摄影网签约摄影师王仁山作品赏析——《海阳大秧歌》


▲《乐大夫三出三进》

中国摄影网签约摄影师王仁山作品赏析——《海阳大秧歌》

▲《小嫚与花鼓》

中国摄影网签约摄影师王仁山作品赏析——《海阳大秧歌》

▲《小嫚与花鼓》

中国摄影网签约摄影师王仁山作品赏析——《海阳大秧歌》

▲《花鼓》


货郎与翠花是引人注目的秧歌角色。过去山区交通闭塞,人们购买日常生活用品多有不便,货郎便肩挑手提,走村串乡,将货物送上门。秧歌中的货郎与翠花即是选取生活中货郎送货、村姑选货的生动情景进行渲染表现的。


锢漏与王大娘是观众非常喜爱的一对人物角色。民间传说:王大娘是玉皇大帝的小女儿旱魃所变,它幻化为村妇王大娘寄居王家庄,锢漏是南天门土地神变之,受玉皇大帝之命,到凡间敦促王大娘归天。艺人们依据民间传说,选取二人由相见到相逗再至相互周旋的故事情节渲染加工,编排成一段表现青年男女大胆追求爱情的舞蹈场景。秧歌中的锢漏匠诙谐、机敏,适时挑逗王大娘,王大娘则风流泼野、献媚卖俏,二人激烈对舞,体现男爱女恋的嬉戏场面。


中国摄影网签约摄影师王仁山作品赏析——《海阳大秧歌》

▲《锢漏与王大娘》

中国摄影网签约摄影师王仁山作品赏析——《海阳大秧歌》

▲《货郎与翠花》

中国摄影网签约摄影师王仁山作品赏析——《海阳大秧歌》

▲《货郎与翠花》


中国摄影网签约摄影师王仁山作品赏析——《海阳大秧歌》

▲《耍毛驴》


渔夫斗老鳖,很久以前,东海之中有一千年鳖精,因屡次触犯海律,被龙王逐出龙宫,以示惩罚,谁知这老鳖精非但不思悔改,反而变本加历,经常到海岸之上行凶作恶,海岸众百姓深受其害,苦不堪言。当地渔民有一后生,决心为民除害,经过三天三夜的撕杀博斗,终于把老鳖精毙命海中。


丑婆与傻小子是秧歌中风趣、滑稽、不受局限的人物角色。丑婆的表演以哗众取宠为要,时而疯颠卖傻,时而忸怩装嗔。傻小子与丑婆紧密配合,追扑嬉闹,取悦观众。


中国摄影网签约摄影师王仁山作品赏析——《海阳大秧歌》

▲《渔夫斗老鳖》

中国摄影网签约摄影师王仁山作品赏析——《海阳大秧歌》

▲《丑婆与傻小子》


中国摄影网签约摄影师王仁山作品赏析——《海阳大秧歌》

▲《丑婆与傻小子》


中国摄影网签约摄影师王仁山作品赏析——《海阳大秧歌》

▲《秧歌串街》


海阳大秧歌演出程序分为:拜进、串街、走大阵、耍小场、跑阵式、演场、拜出七个步骤。


海阳大秧歌礼仪严谨,“礼节” 被贯穿到秧歌表演中,这在其它的艺术表演中是不多见的。正月初一开始拜祖宗、拜神灵、拜尊长、再与邻村互拜,其拜法最常用的是“三出三进” ,这是秧歌队员们扭得最起劲,跳得最欢快,舞得最有激情的时刻,将秧歌表演推向高潮。当拜庙、拜名人牌坊时,秧歌要行“三拜九叩” 之礼,此礼节肃穆、庄重,较之“三出三进” ,更加热烈,是海阳大秧歌表演的“戏眼” ,也是最能牵动观众心神的精彩一幕。


中国摄影网签约摄影师王仁山作品赏析——《海阳大秧歌》

▲《秧歌化妆》

中国摄影网签约摄影师王仁山作品赏析——《海阳大秧歌》

▲《秧歌祭海》

中国摄影网签约摄影师王仁山作品赏析——《海阳大秧歌》

▲《秧歌祭庙》

中国摄影网签约摄影师王仁山作品赏析——《海阳大秧歌》

▲《秧歌跑阵式》

中国摄影网签约摄影师王仁山作品赏析——《海阳大秧歌》


王仁山,山东省海阳市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山东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山东画报特邀通讯员、海阳市摄影家协会顾问,中国摄影网签约摄影师。


  • 摄影作品《满月》2019年入展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等主办,中国摄影家协会承办的“我和我的祖国”摄影、短视频优秀作品展览;
  • 《神龙出山》荣获大美中国2019首届全国旅游摄影大赛特等奖。
  • 《跑灯官》组照荣获2019第21届全国艺术摄影大赛中获纪实摄影类铜奖;
  • 2015年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尧都农商银行”杯全国摄影大展中获高级佳作奖既银质收藏奖;
  • 2015年《地雷战的故乡》组照荣获由山东省摄影家协会主办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山东省摄影图片展获三等奖。
中国摄影网签约摄影师王仁山作品赏析——《海阳大秧歌》

中国摄影网签约摄影师王仁山作品赏析——《海阳大秧歌》

中国摄影网签约摄影师王仁山作品赏析——《海阳大秧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