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检|山西曝光7批次不合格食品,多种添加剂超标成不合格主因素

抽检|山西曝光7批次不合格食品,多种添加剂超标成不合格主因素

抽检|山西曝光7批次不合格食品,多种添加剂超标成不合格主因素


3月2日,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2020年第7期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涉及糕点、肉制品、乳制品、食糖、水产制品和食用农产品6大类。其中7批次不合格食品。


针对抽检中发现的不合格产品,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已督导市级市场监管部门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处理。消费者如果在市场上发现被通报的不合格食品,可拨打12315投诉举报。


01

腐霉利、多菌灵超标


5批次食用农产品检出农药残留超标,分别为太原市尖草坪区鑫隆达建伟生鲜食品店销售的韭菜,五台县华澳综合超市有限公司销售的赵三保的韭菜,五台县台城镇金时代购物广场销售的文华蔬菜批发的韭菜,山西美特好连锁超市股份有限公司清徐分公司销售的韭菜,腐霉利超标;河曲县家福乐购物广场销售的韭菜,腐霉利、多菌灵超标。


腐霉利是一种低毒内吸性杀菌剂,具有保护和治疗双重作用,主要用于果树、蔬菜作物灰霉病、菌核病、褐腐病的防治。《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规定,腐霉利在韭菜中的最大残留限量为0.2mg/kg。


韭菜中腐霉利超标的原因,可能是菜农对使用农药的安全间隔期不了解,从而违规使用或滥用农药。腐霉利对眼睛和皮肤有刺激作用,经口毒性低。长期食用腐霉利超标的食品,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影响。


多菌灵又名棉萎灵,是一种高效低毒内吸性杀菌剂,农药安全间隔期为20天左右,对多种作物由真菌引起的病害有防治效果。但对人体皮肤和眼睛有刺激性,经口中会导致人体出现头昏、恶心、呕吐等症状。


资料显示,从2016年开始农业部将组织开展多菌灵使用情况调查、安全风险监测和再评估工作,适时提出禁限用等监管措施,加快推动高效、低毒、低成本杀菌剂研发推广,加快多菌灵替代步伐。彻底解决多菌灵残留危害问题。


到如今2020年,都没找到更好的药物来代替多菌灵,该问题也没有得到改善,还多次被点名,希望此类事件能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并得到解决。


02

甜味剂不合格


1批次酒类检出甜味剂不合格,为襄垣县金威超市五阳社区店销售的通化东特葡萄酒有限公司生产的野生爽口山葡萄酒,甜蜜素不合格。


甜蜜素,其化学名称为环己基氨基磺酸钠,是一种常用的合成甜味剂,其甜度是蔗糖的30~40倍。


最新研究表明甜蜜素对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经常食用甜蜜素含量超标的饮料或其他食品,就会因摄入过量对人体的肝脏和神经系统造成危害,特别是对代谢排毒能力较弱的老人、孕妇、小孩危害更明显。


虽然《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中规定,甜蜜素可以用于饮料、糕点、配制酒等食品中,但是葡萄酒中不允许使用甜蜜素,甜蜜素不得在葡萄酒中检出的主要原因,还是防止用配制葡萄酒假冒全汁发酵葡萄酒。


甜蜜素超标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企业没有添加,含量非常小,这很大可能来自于葡萄种植过程及生产环节把关不严造成;另一种含量比较大,就是企业为了提高口感,违规添加。


业内人士表示,“甜蜜素不得在葡萄酒中检出的主要原因,还是防止用配制葡萄酒假冒全汁发酵葡萄酒,消费者在选择的时候,首选大品牌。其次需要关注标签的原料和添加剂,一般使用白砂糖调整糖度,而食品添加剂则越少越好。”


03

亚硝酸盐超标


1批次吕梁市离石区印象吕梁主题宴会酒店生产的酱猪蹄,亚硝酸盐(以亚硝酸钠计)超标。


资料显示,亚硝酸盐是剧毒物质,成人摄入0.2一0.5克即可引起中毒,3克即可致死。


然而,亚硝酸盐经常被使用在肉制品和酱卤肉的生产加工中,其主要的作用是为卤肉增色,加入适量的亚硝酸盐即可使熟食色泽美观,抑制肉毒梭菌生长,因此熟食制作时常将其作为发色剂与防腐剂。


但亚硝酸盐超标会导致食物中毒,亚硝酸盐中毒发病急速,一般潜伏期1一3小时,中毒的主要特点是由于组织缺氧引起的紫绀现象,如口唇、舌尖、指尖青紫,重者眼结膜、面部及全身皮肤青紫。头晕、头疼、乏力、心跳加速嗜睡或烦躁、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者昏迷、惊厥、大小便失禁,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作为防腐剂而应用在肉质食品里的亚硝酸盐一直被认为是致癌物,但是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的科学家却发现,这种致癌物能制作成药物,用来治疗镰状细胞血症和心脏病等多种疾病,这一发现令人瞠目结舌。


随后,科学家进行了临床试验。他们给健康的志愿者注入微量亚硝酸盐,结果志愿者体内血液流量增加了两倍,而当志愿者运动时,体内的亚硝酸盐含量马上直线下降,说明身体正在积极使用亚硝酸盐。


所以,科学家认为,亚硝酸盐可以用作药物,用来治疗镰状细胞血症、心脏病、脑动脉瘤等和血液流量有关的疾病。


总的来说,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归根结底是要看用了多大的量和吃了多少,而和使用的品种数量没有必然联系。只要符合标准的要求,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是有保障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