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臺灣大叔的每週一談:歧視(1)

最近有很多因為新冠病毒而起的針對在外國的華人的歧視事件發生,光我從朋友圈看到的就有在紐約地鐵戴口罩被人追著打的,走在街上因為戴口罩被謾罵毆打的,在社交媒體上發post辱罵華人的……突然之間,在外華人就成了飽受歧視的群體。

我跟Andrea提起這個話題的時候,他說,歧視嗎?一直都有,從我女兒的高中開始就有,無論有沒有新冠病毒這個黑天鵝事件,在美國,對於亞裔的歧視,一直都存在。

和臺灣大叔的每週一談:歧視(1)

美國看起來是個教育相當發達的國家,所以才會吸引世界各地的學生不遠萬里來求學。我之前也是這麼認為的,因此在入職的時候一個看起來像墨西哥裔的妹子問我為什麼要來美國讀書時,我回答”因為美國是世界上教育最好的國家啊“,然後她表示驚訝,”你是這麼認為的嗎”?直到跟Andrea的談話才讓我真正瞭解了一點點,所謂“最好的教育”的另一面。

Andrea的女兒在一所公立高中唸書,今年六月份畢業,她成績非常好,並且參加了很多課外活動。我問到小姑娘大學報了什麼專業時,Andrea說,量子物理。我:……(手動微笑)。小姑娘就是典型的亞裔,智商高,加上本身很有想法,將來想讀物理博士做核能研究,作為一個商學院畢業的沒有遠大理想的社畜,我真的非常佩服這樣的女生。但是就是這樣優秀的孩子,在美國公立高中也會在課堂上遭受到白人學生的侮辱。她曾經被白人同學當面問“你的母親是不是中國妓女?”這樣及其冒犯的問題,老師就算制止也起不到什麼作用。在學校裡,亞裔(包括印度人)通常是跟拉丁裔(南美和墨西哥人)一起玩,很少有白人朋友,白人孩子都覺得亞裔都只會讀書,弱不禁風;跟亞裔一起玩的白人學生反而會受到另一種歧視。她所就讀的公立學校以白人為主,校董事會也多由白人父母組成,因此學校熱衷於體育賽事,對那些數學物理、歷史地理競賽完全不支持甚至不遺餘力地扯後腿。

Andrea告訴我一件事,聽了我都想打人。小姑娘帶領學校歷史社團裡的另外幾個亞裔學生參加了歷史競賽,還擊敗了以前一直拿冠軍的另一所高中(那所高中以亞裔為主)。學校很高興,然後把贏回來的錢收走了。然後小姑娘某次辦活動向輔導老師要錢,被告知贏來的錢已經被挪用去贊助橄欖球比賽,她一怒之下找來了伊利諾伊州高中社團資金使用規範條例,指出由歷史社團贏得的錢只能用於本社團的活動,否則就是違反條例,如果不還錢她就去找報社,學校迫於無奈把錢還給了他們(我驚呆了居然有這種操作)。

我很認同Andrea的一個觀點:美國的教育在起點不矯正,到了終點卻希望大家馬上轉變思維。什麼意思呢?打個不恰當的比喻,這就跟你媽媽禁止你大學談戀愛,大學畢業催你結婚一樣,美國小學、初中、高中沒有人告訴孩子們種族歧視是錯誤的,甚至很大程度上孩子們的態度代表的是他們父母私底下的態度,無論表面上對亞裔和拉丁裔有多麼彬彬有禮。美國的法律禁止種族歧視,在任何場合發表這種言論都是犯法的,大人們當然不會去踩踏底線。問題是,一代一代的美國人,在教育的起點並沒有教好自己的孩子種族平等,在上了大學或者工作後用法律來約束,焉知根深蒂固的觀念改變之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