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观者往往正确,乐观者往往成功

悲观者往往正确,乐观者往往成功

思辨的文章写多了,会给人造成现实生活中我是一个很喜欢说教的印象,年轻一点的时候我会很希望得到别人认同,年纪渐长之后,我已经不再这样思考问题,我认为一个人基本无法改变另外一个人。

不需要多高深的生活智慧,看看自己以前的样子就知道了:很难听进去任何道理,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吸收的养分也只滋养自己希望存活的念头。

我现在坚持写文章,最大的目的是自我梳理,有些道理和想法,在脑子里时是碎片的,无序的,经过整理形成文字,至少就有一个1.0版本的系统认知,随后只需要不断迭代这个认知系统就行,1.1、1.2、1.3……

循证医学教给我一个对人生有巨大帮助的方法,就是:学习、验证、改进,然后反复循环迭代,一个人如果有了这个认知方法,学习任何事物,理解任何新的东西,都能找到最快最有效的路径。

今年我在学一些新的知识和技能,依然应用这个方法,虽然现在事情还没有任何成绩,但是至少已经找到了一些门道,知道下一步应该做什么,而不是做一个无头苍蝇。

当然,我发现,学习方法和既有经验和知识只是人活着的一个部分,基本所有的人,都会有某一种立场,基于这一立场,所有信息和知识的吸收都是服务于自己这一既定立场的。

这样说吧,一个人基于某一立场的时间越长,围绕这一立场吸收的知识和信息越多,要放弃这一立场就越难,这就是他的沉没成本。

这也是我写文章不为说教别人的原因,我认为我基本说教不了任何成年人,这些观点和内容,只能给相似立场的人吸收过去强化他的立场而已。

改变别人的观念,远比赚他的钱难得多。

上网的20多年,眼看着一代人“老去”,不是他的肉体老去,而是你发现,有的人20年了,基本揣着一套认知模型活着,这可不是值得称道的专一,相反是不思进取的表现,他们预设一些不容置喙的立场和前提,然后把自己躲在这个立场里。

20年前,10年前,我经常被那些不容置喙的大词和立场吓到,不敢吱声,但是随后我慢慢的发现,他们好像也不是那么正确,再往后,我发现他们不但不正确,很多观点还很荒唐。

当然,在他们眼里,我这种是绥靖,是投降,是世俗。

无所谓了。

过去20年的创业路和人生路,风风雨雨都过来了,非要说有什么收获,我觉得最大的就是变得无所畏惧。经历过足够多的低谷之后,我知道事情的上限和下限分别是什么样子。

在粪坑里打过滚之后,你再让我去泥塘摸泥鳅,我会下意识的冷笑:就这??

本篇晦涩难懂,就此停笔,写字的人假正经,阅读的人最无情。

2020年,还在努力,还在学习和奋斗,一句话自勉和共勉:

悲观者往往正确,乐观者往往成功。

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