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越来越孤独,感觉都没有真心朋友?

用户2525916251324


我也孤独。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周边那么喧闹我就是融不进去,每天都是一个人独来独往 。我听他们说话,东家长西家短都不是我感兴趣的。

我喜欢富有裁剪感的衣服,她们说,人老了还讲究个啥,随便穿就好,于是,我闭嘴了。我喜欢文学,谈论中我顾及别人的思想,她们说,倘若有文化不在这儿挣钱了。我喜欢把头发打理的有型,她们瞧我的眼神视我另类,我在想,每天把自己收拾得端庄得体难道不好么?她们眼里老气横秋就是随了大众。我翻出几年前的衣物穿,在她们眼里我仍然不是她们眼中的大妈形象。我烦恼之于,我选择了不附和,选择了独来独往。突然我觉得独处很好,我可以随心听喜欢的音乐,随心刷头条放眼看天下,安静的享受写字玩耍的乐趣,随心情穿自己喜欢的衣服不用再去搭理别人异样的眼光。

知心朋友可遇不可求,生活中倘若能交上知心朋友是我的荣幸,如若没有我宁缺毋滥。


似默非陌


越长大越孤单这句话长大之后才深有体会,从大的来看,每个人都是一个单独的个体,有着自己独有的性格,独立的思想。不是每个人都和你一样,或许你是没遇到对的人。

我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前觉得身边的朋友很多,能帮助自己和能掏心掏肺的朋友也多,在自己经历过一次经济危机之后,身边的“好朋友”会让你认清什么叫做现实,什么叫做社会,在你困难的时候帮助你的寥寥无几,甚至十多年的朋友当不到刚认识的一个朋友。这是现实社会

至于内心会越来越孤独,那是因为身边的牛鬼蛇神太多了,最开始掏心窝子给好朋友说内心话,不奢侈对方能安慰自己帮助自己,能认真听的有多少呢?

所以,真心朋友不见得多,有一二足矣。希望你以后能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让你不在孤独!!



碰碰说


为什么我越来越孤独,感觉都没有真心朋友?

我在听《菊花台》的时候,想起朋友说我歌声好听。她是朋友中的知音。



有时候你会因为一首歌想起一个人,或者想起一段往事。我在听《青花瓷》的时候,沉醉于歌的美和瓷的美。向往着能去一趟景德镇,去淘一片自己喜欢的青花瓷。



我在听《盛夏的果实》的时候,常常想起新兵连的岁月。想起新兵训练时的排长,还有邻排的总是反复播放《盛夏的果实》的老康;想起那时我们常常训练的操场,想起冲锋训练时那座无法逾越的高山。甚至训练场的那条狗。总之,一切都那么记忆犹新。是因为那时我们稚嫩、青葱,还是因为以后的日子再没有那种豪迈,才记得那么深刻?



人总是不自觉的活在记忆里。不断的后悔那些无法弥补的遗憾,不断的追忆那些遗失的美好。那些人或事留给我们喜欢的歌曲,而我们听到这些喜欢的歌曲的时候,常常因想起那些过往的人或事而伤感。


我常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思绪。已告诉自己世界屋脊的阳光已扫清我心里的阴霾,为何此刻还有一些忧伤?


美文小白


其实在我上学的时候,就考虑过这个问题,当初我一直认为几个要好的朋友会在长大之后,还会相互来往的,可是当你自身发生一些事情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帮助自己的人只有自己了,所以随着时间的流逝,朋友之后会因为各种原因离开自己的,所以自己要学会建立自己的新圈子,这样才能继续维护下去的


有知识才有学问


每个人都不是孤岛,都不可避免的要与外界联系。但是,每个人都必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大家渴望亲密无间的友谊么?渴望形影不离么?小时候我就打消这样的想法了。连体婴儿时刻不分离,但他们未必十分幸福。我们也许都需要三五好友,一个亲密的爱人,与我们血肉相连的亲人围绕在我们身边。我们需要爱。但是爱与孤独并不是简单的你增我减的关系。我阿爹阿妈弟弟妹妹对我都特别好,很爱我。爱到可以为我去承受生活中的伤害,却不要求回报那种。相信大家也有得到过某种无私的爱。但是我们依旧会在一些时刻,感觉非常孤独。这不是一个人的独有的感受。是所有人或多或少都有的心理落寞迷茫。因为我们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一个有着有限生命的独立个体啊。我们会思考,思考人生的各种悲欢离合,我们会迷茫,迷茫自己的人生路怎么走得跟自己想的不太一样,这样的想法,不是有朋友就能解决的。因为我们生来就注定要承受孤独。孤独对我是一件好事,我可以自由的思考,也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问别人的想法。学习需要孤独,你见过考研党天天聚会刷手机三五成群么?成就事业需要孤独,你的头脑你的独特方能成就你自己的王国。所以,我喜欢独处,更爱孤独,我与孤独为伴,方是我自己最真实的状态。





赵梨鹤


不仅仅是你孤独,在当下有许多人都孤独,有很大一部分人不喜欢和外界交往,为什么呢?

追溯几十年前,对于“孤独”这个词人们并不熟悉,那时人们生活水平保持在一个相对等的状态,交际靠走,通讯靠吼,人与人之间紧密链接,很难做到孤独,也不需要孤独。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在物质和精神愈加丰富的年代,我们却发现了“孤独”的影子,而且一遍一遍被重复提起,出镜率极高。剖析原因如下:

1:越来越多的人,因为求学或工作离开本土,但是到另外一个城市,我们会发现有许多很难融合的东西,就会产生身在异乡的孤独。

2:现代人更注重隐私权,不再轻易暴露自己。

3:人际交往中,戒备心理加重,让彼此少了信任。

4: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生活场景不断演化,网络极其发达的今天,不需要口口相传也能获取信息。

不过孤独也并不是一件坏事,你看林语堂先生就曾经写道:孤独两个字拆开,有孩童,有瓜果,有小犬,有蚊蝇,足以撑起一个盛夏傍晚的巷子口,人情味十足。稚儿擎瓜柳蓬下,细犬逐蝶深巷中。人间繁华多笑语,唯我空余两鬓风。孩童水果猫狗飞蝇当然热闹,可都与你无关,这就叫孤独。

这个一说,发现“孤独”原来是个好词。我们完全可以守住孤独,在孤独的岁月里学会升华丰满自己,在当下,我们需要有品质孤独,不需要无意义的喧闹,生活本来已经嘈杂,何不静下心学会孤独一些呢?




韩彩英


越长大,越孤单。

有一天,你猛然意识到,那些和朋友一打电话就是几小时、有说不完的话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通讯录翻过了好几页,全都是工作来电。好不容易从忙碌的工作中安静下来一会儿,却发现找不到一个可以说话的人。

那些好朋友,都去哪儿了呢?我们今天来聊聊成年人的友情。

友情在不同生命阶段的特点

俄亥俄大学教授William Rawlins归纳出,从14岁到100岁,人们对于朋友的定义都是相似的:朋友是那些我们所欣赏的人、可以说话的人、可以依靠的人。区别在于,我们遇到这样的人、产生这样的感觉的情境在发生变化,我们处理关系的方式也在发生变化。

童年阶段的友情以寻找玩伴为特点。这时的友情很简单。到了青春期,我们开始需要第一次形成对自己的认识,同时学习如何与人亲密,在这一时期的友情会涉及更多的自我暴露,我们寻找那些和自己价值观一致的人,一旦找到,友情可以发展地极为深刻且激烈,认为彼此是自己在这世界上的理解和支持。这个时期我们的友情中还会出现嫉妒、占有欲等表现,自我边界常常不清晰,这是我们学习与人亲密的过程。我们也很容易被身边的朋友所影响,往往因为朋友说一件T恤不好看,就将它扔在衣柜的最底层。

研究表明,从11岁开始,我们就会把作为“安全感底线”的依恋对象从父母转换到朋友,当感到不安时,我们会首先寻求朋友的帮助。但朋友并不是永远的港湾,研究发现,当我们进入大学后,我们把朋友作为安全感底线的感受就开始消失,我们开始会更多把寻求帮助的对象选为家人、恋人。

不过,虽然如此,据统计,在现代美国人中,20-24岁的人是所有年龄段中最愿意花时间与朋友交际的,他们每周会花10-25小时在社交上,因为此时,你已经有了更多的自由,又还不需要担负太多和婚姻、事业有关的责任,而大学给人提供了最好的交朋友的场所。

此外,根据发展心理学家艾里克森的理论,18-25岁被称为“成年初期”,在这一阶段的中心任务是解决亲密与孤独的冲突,也就是说,这是我们最需要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的时期。这一阶段往往也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个重大改变阶段:我们可能会离开家乡,到陌生的国家或城市求学和工作,遇到爱人、结婚等等。艾里克森认为,成年早期的我们最为需要社会网络的支持,朋友在这个时段变得功能性需求更强,一起玩乐、分享资源等等。青春期那种互相占有类型的友情已经开始褪去。

而进入成年中期(25-50岁),情况又发生了变化。Rawlins的访谈后发现,25岁以后,人们交朋友的能力不可避免地退化了。她问了很多人,你上一次和人成为朋友是什么时候,你还记得当时的情景吗?结果很多人都答不出来。

与朋友的联系频率下降最明显的阶段是在结婚之后。这听起来挺讽刺的:在婚礼上,你邀请来所有最好的朋友为你庆祝和落泪,然后,婚礼结束,你就失去了他们。随后,你的人生中会有太多不得不做的事情,每一次做决定的时候,推掉朋友的聚会都要比推掉下班接孩子回家、或者一次重要的商务旅行要容易的多。你会悲哀地发现,你已经没有时间去陪伴那些曾经陪你度过了所有重要时间点的人。



是沐艺CC啊


感觉越来越孤独,没有真心朋友,大概是自己太过封闭了吧?是不是不喜欢与人交流?我觉得要想不孤独,就要学着接近人群,多与人交往,毕竟,语言是沟通的桥梁。打开心扉,让自己走出去,同时也让别人走进来,不要垒起围墙,这样就会好一些。真诚对待别人,收到的也会是真诚。

说一件小事。我每天步行上班都要经过一个很大的院落,它位于十字路口的拐角处,每到春天大院里的月季蔷薇玫瑰等花朵就会盛开,远远的就能看到那一院子的姹紫嫣红,“千朵万朵压枝低”。因为那个院子没有垒围墙,只是简单的一些低矮的栏杆象征性的勉强算作围墙。好多花朵都开到栏杆外面来了,吸引好多路人前来欣赏拍照留念。

你看,因为没有围墙,人们才能看到院子里的花朵,才能更近距离的观赏。如果这个院子跟其他的单位一样,筑起高高的围墙,那么,路过的人就无法看到墙内的景物,根本不知道里面开满鲜花,更别提能去欣赏它的美了。

同样,我们如果把自己封闭在围墙之内,别人如何了解你?你又如何去了解外面?不了解怎么建立友谊?所以,如果你感觉到孤独,感觉没有真心朋友,可以试着去掉围墙,让阳光进来,让春风进来,让赏花的人进来。孤独没有了,朋友也来了。

一点建议,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静树读书


你要求太高了,就会没有朋友而觉得孤独。老话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可见知己多么难求。你看看现在的夫妻,大多数都是同床异梦。只要对方人品不坏,基本上说得上话就可以交朋友了。你没有听过只有永远的利益,几乎很少有永远的朋友。在经济社会,这种情况比比皆是,用不着太认真。古语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就是说,对人对事还是糊涂点好,这是指小事,大事是不能糊涂的。











胡学秀


您感觉越来越孤独,感觉都没有真心朋友,这种感受人人都曾经有过。所以,您越来越孤独的心情,我能理解,我也曾经经历过,痛苦过,挣扎过。对您目前的境遇,我深表同情。

但凡事都有两面性,如果孤独感对您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了影响,那么就要正视这个问题,想办法办缓解一下您的孤独感。

首先,如果是自己遇到困难,没有真心朋友来帮忙,自己感到很无助和孤独,那么,您不妨反躬自问,朋友遇到困难时,自己是不是真心帮助过他?如果您是他真心的朋友,帮助过他,他没有回报您,那么,您对朋友的真心帮助的义举,将会交到更多的真心朋友,而不要去计较没有给予您及时回报的朋友。

拥有宽广的胸怀,会使您的心底撒满阳光。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过分计较得失,反而更容易走出自我封闭的怪圈,享受和不同个性、又有小缺点的朋友们在一起的乐趣。

其次,如果是自己不够强大,朋友有了难处,自己有心无力,这就需要您立下长志,奋发图强,勇敢追梦。除了您个人的努力,也需要朋友的助力,您成功了,强大了,也会有更多的朋友,不乏真心朋友。

所以,您一方面奋发图强,让自己更强大,另一方便,心胸开阔,真心帮助朋友,相信您会逐渐走出孤独,交到更多的真心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