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的相声观众到底有多厉害?

用户51614457502


我也来说两句,其实我是没资格评论的,因为我被真天津卫喷为血统不纯。好的相声演员需要十年磨一剑,而真正的观众,所花费的时间也不会太短。现在听相声的主力应该是三四十岁的人吧?这代人都是经过八十年代收音机每日相声磨练的,每天五点多准时打开收音机,接受训练。我父亲就是这样,而我放学后写了会作业,也正好放松一下,就这样,每天坚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大学上的天津本地院校,接触的外地人暴增,我一室友是真的老天津卫,刘宝瑞马三立单口相声基本都会说,隔三差五给我们表演,宿舍,教室操场,不限地点,只要他兴致来了,就是一场节目,特招女生欢迎。他之所以不说对口相声,是因为我们几个天津同学的水平都不够给他捧哏。顺便说一句,天津早点也是他教我的。2000年工作后,单位里外地人多,大老爷们小姑娘都有,我居然火了,因为我会说好几段刘宝瑞和马三立的单口相声,其实这几段,客观地说,我仅仅是记住了情节,根本算不上相声,但是在那些小姑娘眼里,已经非常惊艳了。听相声对于天津人,是伴随着九年义务教育开始的,这也是一种功底。据说外地相声演员,基本功不扎实的,报菜名贯口下来,正要说我没钱时,台下观众来了一句~还差俩菜呢。来天津的,不管你多大名声,没真功夫,一律过不了关。总的来讲,虽然我不是行家,但是我是知道的,天津的相声观众真厉害,随便上来一个,水平多高不敢说,但是救场什么的,应该不成问题。


身会三星


本人天津80后,说说自己的理解。

我感觉天津人懂相声不仅仅体现在喜欢听相声这个方面,更体现在天津人的生活其实就是在“演相声”。从记事儿开始,广播就占据了业余生活的很大比重,放学回家除了写作业,基本上广播没关过,广播里听的都是相声,最初的文艺台,然后交通台,再然后相声广播,天天听时时听,基本上很多内容都融入生活和语言了。最主要的是,不是我一家这样,家家都这样。

最大的感受就是天津人聊天,很有可能说的是普通话,内容也没啥高深的,但是外地朋友可能听不出来双方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其实来源都是相声段子。

上大学之前,从来没有感觉天津人这方面的能力,上了大学和外地朋友接触多了,这种感觉就特别明显了。有一回我和宿舍另一个天津男生“打嘴架”,其实就是互损,逗着玩儿;旁边宿舍一上海同学过来竟然给我们劝架,一开始我们还以为他也是过来凑热闹假装劝架,后来几句话发现大哥真的以为我俩吵起来了!

我在天津从来不敢说自己听相声多专业,因为懂得人太多了,后来在外地工作才发现作为天津人说话挺有喜感的,也因此交了很多朋友。

另外就是,天津人善于自嘲,现在叫做“自黑”,自嘲是化解尴尬和矛盾特别好的方式。这一点相声里也有体现。以我个人的理解,北京相声和天津相声一个区别之一就是在处理“自嘲”上的差别,当然没有明确的标准和界限,只是一种大概的感觉罢了。


保险问到底


也没什么厉害的,就是我们可以用相声的包袱说话,天津人听得懂还能跟着量活,外地人一脸懵。。。比如说,早晨早点买果子喊徐姐,买浆子问要辣子嘛,吃完早点走马路上感叹车水马龙啊,所以君子有容人之美,君子有成仁之美,得绕人处且饶人,蹬鞋踩袜子的,上汽车挤着碰着的,没有吵架拌嘴的必要。到单位先洗脸去,然后把钢笔算盘账本摆好喽就睡了。中午到食堂吃饭,拿个脸盆打饭,来个蒜毫,要不改馒头蘸醋吧。晚上下班回头一看楼道一百烛大泡子还亮着没人管。到家一看老娘饺子没包坐那正哭呢,让卖肉的小伙子给气了。得,干脆出去吃吧,到饭馆要完菜,服务员一上菜问谁的肠子?我说我光有肠子没肝儿,把饭菜倒饭盒里回家吃去了。晚上睡觉上好了闹钟让他提前打铃,来个笨鸟先飞。结果早起一出门碰见单位老王一抓我衣服:走!开会!

上面这一大段天津人基本上能明白个七七八八。看看有外地朋友能全部回答上来都是哪段么?


小僧吐蕃明王鸠摩智


做为土生土长80后的天津娃娃,什么姜昆在天津观众叫他背趟子,什么这个被哄下台,哪个被要求重说的,我不提。我去谦祥益听相声的时候,十五一张门票,我自己带烧鸡一瓶白酒去,我不八次相声演员,老看过苏文茂(津门曲会),马志明艺海神游50周年,谦祥益的天仙配。赵津生背扇趟子背串了人了,你们谁听过?好好听听天津的茶馆相声再出来嘚瑟吧?刘文步摘假牙你们看过几次?别以为看了一两场茶馆相声你们就明白点什么了好不好?别拿天津相声说事,郭德纲他自己也说是天津给他熏出来的玩意,别拿天津相声和郭德纲说事,没天津相声就没有现在的郭德纲。


偶尔看天发呆


天津人骨子里懂包袱,爱抖包袱。只不过,没经过专业训练,三番四抖运用的不自如,但不影响对相声演员专业挑剔。从小不自觉熏出来的高笑点,要论说学逗唱,一些艺术家的造诣还真不如天津街面儿的混子。德云社除了郭德纲于谦,高峰张鹤伦,其他队的演员在天津混得饿死。


老司机insider


听相声听的是玩意,你要是懂相声你就知道,也许你听的这段不可乐,甚至于你都听了八百遍了,但你可以从这个演员的表演中看得出来好坏,差在哪好在哪。这才是听相声,而天津的大多数观众,听的看的就是你的功夫,比如基本功扎实不扎实,这块活瓷实不瓷实,这就是我所说的听的是玩意。而外地人大多听个热闹,就比如德云社的相声,确实热闹,也蛮有吸引力的,尤其是现在的一些年轻人却是喜欢,但是他们在天津肯定没市场!


棋迷南波湾


天津相声的观众确实懂相声,也会听相声,更能分辨出相声演员的水平高低,和相声段子的优劣,

相声,说学斗唱中可包罗万象,说是最基本的,唱,也就是太平歌词,学,可就广了,学京剧,学大豉,等等……

天津是曲艺之乡,名不虚传,杰出的曲艺家,几呼全都出自天津,浪迹天津,大鼓,京韵,时调,快板,平书,都是些顶尖儿的艺人用顶尖儿的艺术,培养出懂曲艺懂相声的天津观众,也是懂相声的天津观众,捧红了一代代的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就是一例。

还有更多的京剧大师也是红在天津,给足了天津观众的眼福耳福,就是这些真正的艺术家用顶尖的艺术吊足了天津人的胃口,说白一点,就是吃过见过,懂得相声语言逻辑,会衡量演员和相声的尺度,腐朽糟粕的东西天津观众不喜欢,耍贫嘴似的相声在天津更没市场,捧红侯宝林的文明相声更能体现出天津观众懂相声。


三门俠


其实天津民众不只是对相声懂,对很多曲艺都是行家,这跟民国初期的政治环境有关,当时很多军阀政客,在位时候各守一方,一单失势下野,就只有天津一个去处,所以当时的天津汇集了中国南北各地的权贵。这些权贵通电下野或逃亡避难,却也是富甲一方,政治上不能一展拳脚,只好在日常娱乐中极尽奢华,所以各种曲艺流派都向天津汇集,最终也留在了天津。所以在哪几十年间,天津一直是曲艺文化的中心,也造就了天津深厚的曲艺底蕴。


人马座a


并不厉害,现在的天津观众没有多少老炮儿,真正厉害的已经很少见到了,只是相比较而言稍微听得多一些,网上说的轰下台,听出少背菜,气口不对,见不太到,可能常年炮茶馆的话,还能看到。


28号橙子熊


全国人民都捧郭德纲的时候,天津人却不以为然。明白天津人的水平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