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都老城記憶:叮叮噹噹聲中傳承的傳統工匠精神

中山街是武都城區保留的一條最為古老的街道,在歷史上既是城界所在,也是繁華之處。時光蹁躚,隨著城市擴建和舊城改造工程的不斷推進,如今的中山街逐漸歸於平靜,但老城樓、舊商鋪、古街巷依然撫慰著久居於此的人們的精神世界,同時這裡展現的獨特風貌也在感染著每個走近這裡、瞭解這裡的人。就讓我們走近中山街,與您一起重拾舊時光,體味濃濃鄉愁。

在一天的嘈雜歸於些許平靜的時候,細細聆聽中山街巷內,還能聽到有節奏的叮叮噹噹的敲擊聲。循著聲音而去,是一間古舊的銀鋪:散發著特有光澤的銀錠,在74歲的店主牟有林手下不一會兒,就成了漂亮的銀首飾。據店主牟有林介紹,這家店是父親從爺爺那裡繼承下來的,到牟有林手裡,至少超過了百年。

武都老城记忆:叮叮当当声中传承的传统工匠精神
武都老城记忆:叮叮当当声中传承的传统工匠精神
武都老城记忆:叮叮当当声中传承的传统工匠精神武都老城记忆:叮叮当当声中传承的传统工匠精神

老銀匠 牟有林:從解放前三幾年,我父親就開始做銀貨手藝,我是最小的一個。我父親如果在世都100多歲了,我都70多了。這個手藝就讓我繼承了,現在我也老了,就讓小兒子繼承了。

武都老城记忆:叮叮当当声中传承的传统工匠精神

手工製品近年來重新受到青睞,不同於流水線作業,每一件手工製品意味著每個人獲得的產品都是獨一無二的。在叮叮噹噹聲中,老手藝人給每一件手工藝品賦予了溫度,給予了靈魂。有人熱愛這份古樸,也有人追求限量版的文化享受。

武都老城记忆:叮叮当当声中传承的传统工匠精神

市民 張巧愛:就是這個老銀匠,打得又好(看),價錢合適, 質量又好,我來買一個。改天我還想來打一對耳環,再打一個戒指給我的老伴兒。我說來看一下,如果說搬了,我找都要找到;如果不搬,我隨時都可以下來打。(銀貨)人傢什麼都便宜,什麼都合理。

銀飾文化源遠流長,綿延數千年,牟有林的兒子牟鑫如今繼承了父親的手藝。時代在變,可他們的手藝卻在傳承著父輩們的精細和一絲不苟,熟練的操作著每個步驟:熔鍊、捶打、煅燒、淬火、造型、拋光,每一步都凝結著他對這門技藝的敬意。這正是工匠精神,就是這種精神打造著每個人的獨特印記。

武都老城记忆:叮叮当当声中传承的传统工匠精神
武都老城记忆:叮叮当当声中传承的传统工匠精神

銀鋪第二代店主 牟鑫:從小開始學這個手藝,衣服燙過、手燙過,我也不想讓這種傳統工藝、非物質文化遺產還有工匠精神從我的身上消失。我也有兒子,也會慢慢的傳承給我的下一代。

武都老城记忆:叮叮当当声中传承的传统工匠精神

為了城市更好的發展,中山街現已列入棚戶區改造計劃之內,牟有林的金銀加工店也面臨著拆遷、搬遷的問題,他告訴記者,雖有不捨,但不管去哪裡,只要自己在,就一定會守住這門手藝。

武都老城记忆:叮叮当当声中传承的传统工匠精神

老銀匠 牟有林:懷念這條街,(從改革開放重新開店)本來就是快30年了,在這裡顧客也熟悉了,常來這條街上找我。雖然有點捨不得,但是為了國家的建設,該搬的就搬。即便是以後搬了,顧客能把我找到。

武都老城记忆:叮叮当当声中传承的传统工匠精神
武都老城记忆:叮叮当当声中传承的传统工匠精神武都老城记忆:叮叮当当声中传承的传统工匠精神

隴南 張瑾寧王玉娟 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