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都老城记忆:叮叮当当声中传承的传统工匠精神

中山街是武都城区保留的一条最为古老的街道,在历史上既是城界所在,也是繁华之处。时光蹁跹,随着城市扩建和旧城改造工程的不断推进,如今的中山街逐渐归于平静,但老城楼、旧商铺、古街巷依然抚慰着久居于此的人们的精神世界,同时这里展现的独特风貌也在感染着每个走近这里、了解这里的人。就让我们走近中山街,与您一起重拾旧时光,体味浓浓乡愁。

在一天的嘈杂归于些许平静的时候,细细聆听中山街巷内,还能听到有节奏的叮叮当当的敲击声。循着声音而去,是一间古旧的银铺:散发着特有光泽的银锭,在74岁的店主牟有林手下不一会儿,就成了漂亮的银首饰。据店主牟有林介绍,这家店是父亲从爷爷那里继承下来的,到牟有林手里,至少超过了百年。

武都老城记忆:叮叮当当声中传承的传统工匠精神
武都老城记忆:叮叮当当声中传承的传统工匠精神
武都老城记忆:叮叮当当声中传承的传统工匠精神武都老城记忆:叮叮当当声中传承的传统工匠精神

老银匠 牟有林:从解放前三几年,我父亲就开始做银货手艺,我是最小的一个。我父亲如果在世都100多岁了,我都70多了。这个手艺就让我继承了,现在我也老了,就让小儿子继承了。

武都老城记忆:叮叮当当声中传承的传统工匠精神

手工制品近年来重新受到青睐,不同于流水线作业,每一件手工制品意味着每个人获得的产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在叮叮当当声中,老手艺人给每一件手工艺品赋予了温度,给予了灵魂。有人热爱这份古朴,也有人追求限量版的文化享受。

武都老城记忆:叮叮当当声中传承的传统工匠精神

市民 张巧爱:就是这个老银匠,打得又好(看),价钱合适, 质量又好,我来买一个。改天我还想来打一对耳环,再打一个戒指给我的老伴儿。我说来看一下,如果说搬了,我找都要找到;如果不搬,我随时都可以下来打。(银货)人家什么都便宜,什么都合理。

银饰文化源远流长,绵延数千年,牟有林的儿子牟鑫如今继承了父亲的手艺。时代在变,可他们的手艺却在传承着父辈们的精细和一丝不苟,熟练的操作着每个步骤:熔炼、捶打、煅烧、淬火、造型、抛光,每一步都凝结着他对这门技艺的敬意。这正是工匠精神,就是这种精神打造着每个人的独特印记。

武都老城记忆:叮叮当当声中传承的传统工匠精神
武都老城记忆:叮叮当当声中传承的传统工匠精神

银铺第二代店主 牟鑫:从小开始学这个手艺,衣服烫过、手烫过,我也不想让这种传统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工匠精神从我的身上消失。我也有儿子,也会慢慢的传承给我的下一代。

武都老城记忆:叮叮当当声中传承的传统工匠精神

为了城市更好的发展,中山街现已列入棚户区改造计划之内,牟有林的金银加工店也面临着拆迁、搬迁的问题,他告诉记者,虽有不舍,但不管去哪里,只要自己在,就一定会守住这门手艺。

武都老城记忆:叮叮当当声中传承的传统工匠精神

老银匠 牟有林:怀念这条街,(从改革开放重新开店)本来就是快30年了,在这里顾客也熟悉了,常来这条街上找我。虽然有点舍不得,但是为了国家的建设,该搬的就搬。即便是以后搬了,顾客能把我找到。

武都老城记忆:叮叮当当声中传承的传统工匠精神
武都老城记忆:叮叮当当声中传承的传统工匠精神武都老城记忆:叮叮当当声中传承的传统工匠精神

陇南 张瑾宁王玉娟 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