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見底了!房價還有機會下降?

庫存見底了!房價還有機會下降?

7月末,全國樓市庫存降至50個月新低!那些期待房價下降的網友們或許也可以醒醒了......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7月末,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54428萬平方米,比6月末減少656萬平方米,同比跌幅14.3%。其中住宅待售面積減少544萬平方米,辦公樓待售面積減少40萬平方米。

這也是樓市庫存量50個月以來的最低值,整體來說,全國去庫存週期已經完成。

說起去庫存運動,從2015年開始至今,它在全國範圍內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尤其是三四線城市,在棚改貨幣化等政策的刺激下,當地房價取得了飛速的漲幅。

去庫存運動的實施開展,對於全國樓市的房價上漲可以說是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如今全國庫存跌至新低,在沒有庫存壓力的刺激下,房價會有可能下降嗎?答案是概率很低!

1、住宅庫存下跌,供小於求的現象凸顯。庫存下跌,意味著消化週期的縮短,導致有些城市可能出現供小於求的樓市供需關係。有需求就有市場,所以房價必然不會下跌。

2、樓市進入存量時代,房價跌幅不大。雖然新房庫存下跌,但樓市中房源數量並未減少。只不過從開發商手裡的新房,轉變成了炒房客手裡的二手房、空置房。三四線城市真正的剛需並未買到房,以後會更多的轉向二手房市場,或拉動二手房價格小幅上升。

3、限購政策趨嚴。為了堅決遏制房價上漲,中央和各地方必將加大樓市調控力度,房貸利率上調等限購趨勢依然不會變,房價進入維穩模式。

至於全國城市房價,長遠來看未來的發展因城而異:

1、一二線城市房價還會漲。雖然去庫存涉及全國大部分城市,但一二線城市並非主力,所以影響並不大。目前這些城市剛需和改善需求還很大,短期內樓市還會上漲。

2、三四線城市則基於平穩。去庫存運動的三年時間裡,三四線城市房價飛漲。當去庫存的刺激作用消失之後,三四線城市的房價或許就失去了繼續上漲的動力。樓市進入以當地客群為購買力的時代,沒有投機的刺激,平穩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