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蒂斯和毕加索二人以及艺术的特征?如何对比认识?

文艺癫疯会


“马蒂斯:色彩;毕加索:形式。两个伟大的流派,一个伟大的目标。”——康定斯基

毕加索和马蒂斯无疑是20世纪世界美术的两座高峰,两个人有着半个世纪的友谊,虽派别不同,但他们的初衷却惊人的一致:摆脱传统绘画禁锢,创造现代主义新艺术形式。


野兽派和马蒂斯——简练的线条,夸张的颜色

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是野兽派的一代宗师。他的画作很多以女人为主题,善于刻画女性美,注意韵律的和谐与优美。

“对我来说,野兽时期是绘画工具的试验,我必须找出一种富于表现力而意味深长的方式,将蓝、红、绿并列融汇。”——马蒂斯

野兽派运用鲜艳、浓重的色彩,往往用直接从颜料管中挤出的颜料,以直率、粗放的笔法,创造强烈的画面效果,充分显示出追求情感表达的表现主义倾向。

画风不再特别讲究透视和明暗、放弃传统的透视与明暗关系,采用更加平面化的构图、暗面与亮面的强烈对比,纯粹的写实。

野兽派画家所推崇的理念在于对传统西方绘画形式的否定与修正,在于改换对绘画作品的审视视角与审美习惯,在于以粗放而直率笔法实现对色彩的绘制的解放,达到具有视角冲击力的强烈而近于炙热的画面效果,以至于构建绘画作品艺术的抽象。

▲《开着的窗户》马蒂斯

▲《生活的欢乐》马蒂斯

立体派和毕加索——碎裂、解析、重新组合的形式

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是现代艺术的创始人,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

毕加索反对一切束缚和陈规,反对一切束缚和宇宙间所有神圣的看法,只有绝对自由才适合他。所以毕加索的一生中画法和风格迭经变化,创造力变化。丰富的造型手段,即空间、色彩与线的运用是他的最大特点。

他的创作时期有不同的创作风格,大致可以分为:蓝色时期、玫瑰红时期、黑人时期、立体主义时期、古典主义时期、超现实主义时期及最后的抽象主义时期。总的来说,毕加索早期的作品风格充满了早熟的忧郁,近似表现派的主题。后来画风是以拼贴手法实现的立体主义。

而立体主义进一步解放了绘画形式,并仍具有内省深沉的古典气质,将物象多个角度的典型形象浓缩与同一个平面中,并赋予秩序美感的重组以达到全新的视觉真实。

▲《亚威农少女》毕加索(是第一件立体主义的作品)

▲《格尔尼卡》毕加索



画室里的抽屉


马蒂斯以粗犷纯简而著称为“野兽派”,从马蒂斯的线性写意油画中,看到浓厚稚嫩的艺术情趣。

毕加索的线性写意油画,抽象夸张的成分浓厚,色彩鲜明装饰性更为亮丽,彰显出绘画艺术性的精神力量感。











竹林堡人


1906年,亨利·马蒂斯与巴勃罗·毕加索相遇,随后半个世纪,两人既是对手也是惺惺相惜的朋友。

2019年12月13日,特展“马蒂斯与毕加索”在澳大利亚国家美术馆正式开幕,这是澳大利亚首次以展览形式讲述两位艺术大师的故事。美术馆国际绘画与雕塑部策展人施麦岚·麦克斯韦(Simeran Maxwell)从60件绘画和雕塑中挑出10件最中意的作品,从中见到艺术巨匠如何彼此激发,成就个人之时,也改变了20世纪的欧洲艺术。

1960年代,毕加索说:“没有人像我这样彻彻底底地研究马蒂斯的作品。他对我也是这样。”

起初,马蒂斯与毕加索的画风截然不同,直至1900年,毕加索来到巴黎,一住四年,这位生于西班牙的画家准备探索新的领域,直至发展出后来的立体派风格。通过作家格特鲁德·斯泰因(Gertrude Stein)的引荐,毕加索结识了年长的法国大师马蒂斯,“野兽派”的画风令年轻人感到既迷人又躁动。

渐渐地,毕加索挑剔起自己的画法,不再满足于那些微小的笔触、静态的形式和局限的色彩,他欣赏马蒂斯画中明媚的色调与韵味、形式与环境融于一体形成的装饰效果,以及画布上的动感。

面对保罗·塞尚(1839-1906)留下的艺术遗产,二人怀有敬意,却不愿亦步亦趋。毕加索读到了塞尚艺术中的变形与空间感,马蒂斯则欣赏塞尚的用色和他结合图案与背景的能力。他们还从保罗·高更(1849-1903)的绘画和木雕中得到启发。

伴随新世纪到来,毕加索逐渐成为现代艺术巨匠。曾追随马蒂斯和野兽派风格的年轻艺术家,开始接受毕加索艺术的滋养。毕加索像一座高山,挡住了其他艺术家的去路,唯一免受阻碍的只有马蒂斯。

亨利马蒂斯(1869-1954),他早期的画作意向以大胆鲜亮的色彩闻名。他反对奴隶式的再现自然,强调要让自然为自我表达服务,他的画作往往用色大胆,造型简练,以简化的轮廓来创造和谐的图画,具有很强的装饰趣味。他虽然与西方古老主题为素材但灵感来源于东方艺术。

巴勃罗·毕加索(1881年10月25日-1973年4月8日),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毕加索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是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天才。

毕加索的艺术生涯几乎贯穿其一生,作品风格丰富多样,后人用“毕加索永远是年轻的”的说法形容毕加索多变的艺术形式。






Museum美学集


哈哈,我以为马蒂斯是画女人的,毕加索是画男人的。马蒂斯的画比较优雅柔美,马蒂斯说“在那里,一切如此美丽而秩序井然,豪华、宁静,充满欢乐”;

毕加索的画粗犷野性更多些。这两种风格都好。俗话说画与其人。真艺术要求真,你有什么样的性情,就有什么样的画。


刘浪半画


马蒂斯与毕加索同是廿十世纪杰出的艺术家。

马蒂斯出生地位于法国北部“加来海峡诺尔省”一个商人家庭。

马蒂斯早先是学习的法律,偶然机会拜在“威廉一阿道夫.布格罗"膝下学习绘画,结缘于艺术家"莫罗"的画室学习"象征主义"技法。后又追随于"点彩画"派的代表人物"西尼亚克",并最终行成自己的画风"野兽派"的创始人。

马蒂斯对自己的艺术观有着:“我所梦想的艺术,充满静穆、纯洁和平衡,引人驻足观看的题材,足以熨平人们的心灵。"

其艺术特点犹为突出,色彩的刺澈,形体的夸张,画法的狂野,而被冠以野兽独行者。

同时期的艺术天才毕加索,艺术上取得的成就可谓"空前绝后”。

毕加索出生于西班牙“安达鲁西亚自治区”的马拉加市。从小就展露艺术天赋,创作许多作品,是一个玩世不恭的坏孩子。毕加索的艺术特点最大体现在:″每一幅中都装有自己的血液"。其作品风挌多样性,我们无法固定为某一画派,这区别马蒂斯的最大不同。

贯穿毕加索艺术生涯,作品分为不同时期:早期的"蓝色"、"粉红色”、“黑人”时期,踪合为“立体主义”,发展后来的“超现主义”,在西方现代艺术史掀起一股革命,从而诞生立体主义画派的运动高潮。

纵观两人艺术共同处都是怪诞荒奇,不拘小节的粗野艺术风挌。共不同处前者占居“大装饰意味”的野兽派,后者以“超现实主义"的立体派。

他们对西方艺术的都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并一直影响至今。


九娓草


马蒂斯,著名的法国画家,野兽派的创始人,他的画是非常精致且简练的,大块的色彩作为抽象的基础,可以达到饱含装饰性,富有空间感的艺术特征。

毕加索,西班牙著名画家,现代艺术的创始人,艺术特征可以用多样性来概括,后人称:“毕加索永远是年轻的”来形容毕加索作品的多样性,复杂性。

毕加索和马蒂斯的相识是在1906年4月份,当时的马蒂斯与毕加索是在一场聚会时相互认识,当时的马蒂斯已经是巴黎社会上流人物,而毕加索是小他十二岁的穷画家。

在当年,马蒂斯用特殊的线条手法完成了作品《生活的欢乐》。次年,毕加索也完成了成名作《亚维农少女》虽然一个是野兽派,一个是立体派,但是两个人的初心都在于摆脱传统的绘画禁锢,创作现代主义艺术的新形式。两人也常常会交换一下作品,但是却不挑好的,挑选乏味的作品来证明对方的平庸。二人给世人的感觉是又爱又恨,相爱相杀,但却也是惺惺相惜的知己。






漫玩艺术


这个问题有点难度。经过几次搬家,许多认为用不上的书都送人了。现在仅能凭记忆与印象粗略讲讲:

马蒂斯与毕加索都是差不多时期的西方艺术家。马蒂斯的画还可以看得懂,他是带情感性的野兽派。如在各种线条中互相掺和,长短,圆弯线条渗杂,只是比较粗放狂野点,故称为野兽派。毕加索是立体派,常常令许多人看不懂。他喜欢把一个头像分组同时画成正面又是侧面,让人摸不着头脑,不知他画什么。因而又称为理智派的立体派。画是无法发上来了,丢得差不多了。仅作简单答复。


103311180523微风


马蒂斯和毕加索, 这两位大师第一次见面是在1906年,尽管他们的个性、政治观点和艺术风格截然不同,但两人却成为终生挚友。曾在非洲长时间居住的马蒂斯把非洲艺术介绍给毕加索,这对毕加索立体派的画风产生了很大影响。马蒂斯也特别推崇毕加索的立体派画作。

马蒂斯(1869-1954年)是野兽派当之无愧的领袖人物。但“野兽派”时期只不过是马蒂斯艺术生涯中的一个短暂时期,马蒂斯的独特风格则主要是他在“野兽派”时期之后渐渐形成的。马蒂斯认为艺术有两种表现方法,一种是照原样摹写,一种是艺术地表现。他主张后者。他说:“我所追求的,最重要的就是表现...,我无法区别我对生活具有的感情和我表现感情的方法。”马蒂斯一生都在做着实验性探索,在色彩上追求一种纯单纯原始的稚气。他向东方艺术吸取了许多平面表现方法,画面富于装饰感。在学习东方艺术的过程中,他从原来追求动感、表现强烈、无拘无束的观点,渐渐发展成追求一种平衡、纯洁和宁静感。他后来自己评价自己的作品说:我的作品“好象一种抚慰,象一种稳定剂,或者象一把合适的安乐椅,可以消除他的疲劳。”马蒂斯认为无论是和谐的色彩或不和谐的色彩,都能产生动人的效果。他还认为,色彩的选择应以观察、感觉和各种经验为根本。“色彩的目的,是表达画家的需要,而不是看事物的需要。”

毕加索是个不断变化艺术手法的探求者,印象派、后期印象派、野兽的艺术手法都被他汲取改选为自己的风格。他的才能在于,他的各种变异风格中,都保持自己粗犷刚劲的个性,而且在各种手法的使用中,都能达到内部的统一与和谐。他有过登峰造极的境界,他的作品不论是陶瓷、版画、雕刻都如童稚般的游戏。在他一生中,从来没有特定的老师,也没有特定的子弟,但凡是在二十世纪活跃的画家,没有一个人能将毕加索打开的前进道路完全迂回而进。

《带绿色条纹的肖像》

充分反映了马蒂斯野兽主义画风的特点。虽然此画的色彩极其浓重和强烈,但整个画面却显得十分沉静。这里的色彩完全是主观感受的产物,而绝非客观的如实模仿。

在这幅画中,马蒂斯在人物面部的正中央画了一道绿色粗线;这条线成了全画的核心。不仅整个脸部的造型结构紧紧依附着这道绿线,而且,画中诸多要素都是靠着这道线而得到统一和平衡。

这道绿线,还将头像与绿色的背景联系起来,使头部不会因为其一道道的红色和橙色块面,与绿绿色背景拉开距离,而破坏画面的平面感。

毕加索《亚威农的少女》

这副画可谓是第一件立体主义的作品。画面左边的三个裸女形象显然是古典型人体的生硬变形,而右边两个裸女那粗野、异常的面容及体态,则充满了原始艺术的野性特质。

画面显示的空间其实非常浅,以致该画看起来好象表现的是一个浮雕的图像。毕加索有意地消除人物与背景间的距离,力图使画面的所有部分都在同一个面上显示。

毕加索《罗马尼亚人的上衣》

该画中具有罗马尼亚风格的花纹,以及很有韵味的女人,蓬松的上衣,虽然只是简单的几条线,想要画准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在执行的过程中,却是有了第一道坎,那就是女人的头发,右前后的叠加,也有层次的穿插。第二道坎是,女人上衣的外轮廓。看似简单的女人,铅笔稿却是反复修改的结果。

毕加索作油画《格尔尼卡》

毕加索作油画《格尔尼卡》抗议德、意法西斯对西班牙北部小镇格尔尼卡进行狂轰滥炸。这幅画是毕加索最著名的一幅以立体主义、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手法相结合的抽象画,剧烈形变、扭曲和夸张的笔触以及几何彩块堆积、造型抽象、表现了痛苦、受难和兽性,表达了毕加索多种复杂的情感。

马蒂斯晚年一直受疾病折磨,但应坚持剪纸艺术的创作,或卧在床上或坐在轮椅上,专心致志地从预先涂好颜色的纸张中剪出各种形象,作品依然充满大胆、完美和开朗乐观的精神,很容易让人联想起野兽派时代他对形式美的热恋与执着。1907年野兽派经历了一场危机,面对伙伴们一个个背弃野兽派宗旨而去,马蒂斯反而坚定信念,并在尔后近半个世纪的艺术生涯中格守不渝,成为唯一终生保持野兽派画风的人。

毕加索毕生致力于绘画革新,利用西方现代哲学、心理学、自然科学的成果,并吸收民族民间艺术的营养,创造出了很有表现感的艺术语言;他的极端变形和夸张的艺术手法,在表现畸形的资本主义社会和扭曲了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方面。有独特的力量。很多时候他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勇士,尤其是二战期间,他的大量作品都反映了他的政治立场和不畏强暴的反抗精神,这些无疑增添了毕加索的人格魅力。

康定斯基说: “马蒂斯:色彩;毕加索:形式。两个伟大的流派,一个伟大的目标。”这两位大师,不仅给我们留下了精彩的画作,还留下动人的故事。


翊墨轩


法国人马蒂斯是野兽派,色彩浪漫、亮丽、简洁,最有印象的一群人手拉手在跳圆圈舞,构图的线条简单,造型夸张,富有弹性,从作品的画面可以知道他的内心是一个开朗的人。

西班牙人毕加索的绘画风格多样,很多是绘画他的变形的妻子,画面气氛抑郁,感觉到了极强的不快感与生活的矛盾,他喜欢尝试各种风格,甚至学习中国绘画,他认为齐白石的中国画的水平很高,不低于西方的油画。

马蒂斯作品犹如教堂里的彩色玻璃画面,轻松愉悦,追求画面的平面感。毕加索风格多样,在他的蓝色时期和古典时期,画面沉重,色彩忧郁。立体派时期色彩稍有变化,色彩明亮了。总之他是一个心事重重的大师,晚年的作品更加晦涩难懂,色彩灰暗。


老巴书画


大哥你连说也没话明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