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水乡,别了姑苏

今年七月到江南水乡苏州去走了走,回家后虽已写了几篇相关文章,但总觉得还缺点什么。究其原因,是什么?是苏州“小桥、流水、人家”的风情让我深深依恋?或是吴侬软语的水都妹子让我心花怒放?还是姑苏的千百年故事让我愁眠不已?回家之后总间或生出对苏州许多莫名的惦记,总觉得对此次苏州行还应写点什么来交差,那就暂姑且交差并称之为《别了姑苏、别了水乡》吧,借此以慰自己对水都、水城、水乡之“人间天堂”的那份情与爱,以了却那份念念不忘的心绪。

别了水乡,别了姑苏


“北看长城之雄,南看盘门之秀”。离开苏州的那天上午,我与妻子去游览了城西南的水陆城门“盘门”。盘门始建于周敬王六年吴国阖闾命伍子胥所筑,由于吴国在辰位,越国在已位,因此刻林木作蟠龙镇北,面向越国,以示吴国征服越国之意,故名“蟠门”。后因水萦回交错,改称“盘门”。盘门是苏州古八城门仅存的古城门遗迹,水陆城门并存在全国绝无仅有,是苏州古城的标志之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从城墙北侧石板坡登上城墙,但见水门、陆门套城的布置和结构全貌。水门在陆门南侧,内外两重城门,纵深24.5米,外门石拱券作分节并列式构筑,内外水门之间有南北砌泊岸,东南隅城墙内辟有洞穴通道,仄而陡直,古时为守军上下秘密观察和启示闸门之用,可循石级登城台。陆门也有内外两重,中间为周长177米的翁城。翁者,口小腹大,陆城门两门非轴线同朝向,中间为边长约20米的正方形空地,故称翁城。水陆城门既是防洪设施,也是防御重器,乃兵家必争之地。站在盘门城墙上,可清晰看见盘门侧畔滔滔不绝的大运河奔流不息,吴门桥与报恩塔祥云生辉,远山近水,一幅诗画盘门尽收眼底。

别了水乡,别了姑苏


参观盘门必想到伍子胥。伍子胥春秋末期楚国人,名员,字子胥,吴国大夫,军事家,封地于申,也称申胥。伍子胥因父兄被楚平王杀害,逃到吴国成为吴王阖闾重臣,是姑苏城的营造者。伍子胥为战胜楚国,在吴中之地“相土尝水,象天法地”,充分考察了地理与水文条件,认为太湖东岸的丘陵和平原之间:西面有湖泊、丘陵为屏障,不利于楚国进军,且能为筑城提供大量石料;吴中平原沃野,鱼米之乡,正是绝佳大后方。为此构筑了周长47里的大城和周长10里的内城,如此姑苏古城为今后苏州的发展奠定了千年基础。在孙武事吴之后与伍子胥一起整顿吴国军备,使吴国逐步强盛,在阖闾四年率吴六万舟师,五战五捷,攻破楚都郢,为父兄报仇雪耻。后因夫差听信谗言被赐死并抛弃于钱塘江中,吴人哀怜,在江上立祠,命名为胥山。过九年后,越攻破吴国都,夫差羞于死后地下见伍子胥,于是“以巾盖脸自杀了”。后人为纪念伍子胥建有祠庙,走进伍相祠感受着伍子胥“嗟吁属镂锋,冥尔国土冤。峨峨姑苏台,榛棘晚露繁。深居麋鹿游,此事谁能论。因之毛发竖,落叶秋纷纷”为吴国呕心沥血的传奇生平,他得到了吴国百姓和苏州人民的传颂与爱戴,一首宋《题吴山伍子胥祠》诗云“鄙怀异代悲忠烈,一拜威灵泪满襟”,正是世人怀念伍子胥的很好写照。

别了水乡,别了姑苏


参观盘门拜伍相祠后,我们坐车约40分钟车程来到平江路。平江路是苏州一条历史老街,是一条沿河的小路。河路皆狭小,河上行走摇橹船,路上仅过黄包车。同一路上,水陆并行,河街相邻是平江路的水乡风韵。宋元时苏州又名平江,故名为平江路。平江路全长1606米,也就三里多长,但两侧的横街窄巷就多了,如狮子寺巷、传芳巷、东花桥巷、曹胡徐巷、大新桥巷、卫道观前、中张家巷、大儒巷、丁香巷、胡厢使巷、萧家巷、钮家巷、悬桥巷等等,这些深深街巷每个名字后面都有着一个长长的故事,这些故事造就了苏州文化宫阙的魂魄,是中国文学取之不尽的源泉和动力。

别了水乡,别了姑苏


漫步平江路上,除了许多街巷外你会发现有很多石桥,从北端的东北街到南边的干将路,总共有17座石桥,每一座桥都有着不同特色,需要慢慢去感受与发现,如:苑桥、思婆桥、寿安桥、雪糕桥、积庆桥、青石桥、众安桥、新桥、朱马桥、通利桥、唐家桥、胡厢使桥、保吉利桥、庆林桥、奚家桥、潘家桥、华阳桥,一座座桥倒映在平江河上,伴随错落有致的楼宇,马头墙,封火檐,河边垂柳,河上游船,让人感受就是来到了《清明上河图》里游玩观赏,享受着古街水巷交叉过,小桥碧水潺潺流的江南美景,让人在宛如一幅水墨长卷中陶醉不知归。此时的信步就会不禁让人想起洪钧与赛金花两个名人一段罗曼蒂克的爱情故事。洪钧在同治七年高中状元,官至兵部左侍郎,据说洪钧在返乡奔丧的路上,看到了在秦淮河卖唱的赛金花,这一看就此看出了一段“梨花海棠”的历史来。在1886年洪钧把年方二八的秦淮河名妓赛金花娶到了洪家,做了他的三姨太。1890年盛夏,洪钧作为清朝政府的公使带着赛金花从西方回国载誉归来,在社交圈里如鱼得水,赛金花自然成了中国第一代的“交际花”。之后,他们带着一架钢琴回到苏州,回到平江路住进了悬桥巷29号。仅仅两个月后,洪钧辞世而去,赛金花无限伤感地离开了悬桥巷29号去了上海,开始了真正属于她的“名妓”生活。在这里走走,仿佛还能感受到洪钧与赛金花那段浪漫爱情就如发生在昨天一样,让人感慨不已。听着听着这感人的故事,我们便走到了钮家巷,这里有一座建于清朝嘉庆年间的庭院,形状宛如一艘船,这就是有名的“船屋”了。如今,它已经成为苏州文化中最绵长的记忆。当你欣赏着大批老式民宅、白墙青瓦、木栅花窗、河道街巷、楼阁小桥、鸟鸣花木组成的一幅玲珑多姿的山水长卷时,自然就会想起现代诗人戴望舒那首著名的抒情诗《雨巷》,她便是丁香巷缩写苏州最好最直观的风情叙述。其中有诗曰: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行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别了水乡,别了姑苏


戴望舒的《雨巷》把江南梅雨时节悠长的小巷营造出了富有浓重色彩的抒情诗,让世人充分感受多情江南的情怀,忍不住产生思念江南那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一个丁香一样地,有着愁怨的姑娘。我与妻子走在小街巷,看着丁香巷的悠长悠长,静静地享受一份“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的清幽,遐想“画船听雨眠”的惬意,真让我一时恍惚,不知魏晋,其乐无穷。

别了水乡,别了姑苏


行走苏州,我觉得就是行走在水乡,就是行走在一幅“船在河中走,人在画中游”的优美画图里,就是行走在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多情诗词中。无论身处何地,她之所以让我魂牵梦绕:那是为什么?是吴王阖闾的三千宝剑,是伍子胥的“相土尝水”之姑苏情,是虎丘宝塔的灵光,是拙政园的巧秀,是山塘街的风情,是水乡周庄的妩媚,是寒山枫桥的人文,是康熙帝六下江南,乾隆爷七游苏州的历史典故,是京杭大运河的旖旎风光,是白居易、唐伯虎、范仲淹、冯梦龙、曹雪芹、顾炎武、张继、黄公望、金圣叹、柳亚子、叶圣陶等等文学泰斗“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节气,是秦淮八艳之柳如是、董小宛、陈圆圆、赛金花千古奇遇之美谈,是现代贝律铭、李政道、潘虹、孙晋芳等等苏州名贤的骄阳可敬,或是许许多多的人文历史、美妙传奇,是许许多多的风土典故、诗词歌赋,是许许多多的桥河人家、深深巷院,是许许多多的才子佳人、风流墨宝,是许许多多的悠悠记忆、烟波情深......总之,有许许多多的物事让人牵挂,她总是那样悄无声息地来到你的梦中,与你喃喃细语,与你回眸一笑,禁不住让吾之思、之念化作姑苏的水源源不断,化作姑苏的情挥之不去。

别了水乡,别了姑苏


别了水乡,别了姑苏


千百年的姑苏,百千年的情。吾之思念在姑苏,姑苏者水乡泽国,天下粮仓,姑苏者鱼米之乡,人间天堂。再见了姑苏,别了水乡。吾当愿以徐志摩《再别康桥》诗歌中的两段文字来寄托吾之思、之念,之恋、之情。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别了水乡,别了姑苏


故游之文思泉涌,意气飞扬,笔下流水,一夜呵成。乃作《别了姑苏、别了水乡》,了尔心愿,以飨亲朋。呜呼!作斯文者也。

书于2019年8月11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