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煥有哪些錯誤是致命的的,崇禎皇帝該不該處死袁崇煥?

佳寧姐姐說歷史


崇禎三年(公元1630年),袁崇煥以謀反罪,判處凌遲極刑,在街市上、萬目睽睽下被處死。在臨刑前,袁崇煥留下絕命詩:

“一生事業總成空,半世功名在夢中,死後不愁無勇將,忠魂依舊守遼東。”

袁崇煥從一普通讀書人,最高做到薊遼督師,是明代最大的地方官,可謂封疆大吏,他主導了兩次挫敗後金的戰役,一度挽回遼東頹勢。不過袁崇煥也做錯了很多事,最後袁崇煥被殺主要是源自哪些錯誤?崇禎帝到底該不該殺掉袁崇煥呢?

一、擅殺軍官

天啟二年,袁崇煥被提拔為僉事,監管關外軍隊,也就是監軍之職,由於戰事緊急,朝廷急於用人,袁崇煥也就這麼毛遂自薦去了遼東。

監軍官職不高,職權範圍很小,此時離著巡撫、總督還很遠。偏偏袁崇煥不信邪,一次他發現軍中有人剋扣軍餉,差點引發譁變。袁崇煥自作主張,殺掉兩名軍官,分別是督餉郎中楊呈秀、副將徐漣,官職都比袁崇煥大。

史料記載:

“崇煥嘗核虛伍,立斬一校。承宗怒曰:‘監軍可專殺耶?’”

而袁崇煥就這麼做了,如不是孫承宗幫他解了圍,袁崇煥這官也就沒法做了。兵備僉事官小職微,根本沒有權力殺人,好在當時身處亂世,遼東更是戰爭前線,這才被孫承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如此可見袁崇煥的囂張和跋扈,為國盡忠是真,而做法實在不敢令人苟同。也許袁崇煥恨透了貪官汙吏,也許袁崇煥是為了在軍中立威,而這一切都暴露他性格弱點,肆意妄為,無法無天。當然,這要對比他之後殺掉那個人,就小巫見大巫了。

二、在皇帝面前誇下海口,五年平遼

熹宗皇帝去世後,崇禎登上皇位,短短三個月內,廢掉了魏忠賢的閹黨,扭轉了朝廷的不良風氣。為了遼東安危,崇禎再次啟用袁崇煥,任命為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使,督師薊遼。在寧錦之戰後,由於魏忠賢沒有給予袁崇煥相應的封賞,袁崇煥曾一怒辭官不做。

至此,袁崇煥再次官至薊遼督師,志得意滿,崇禎親自接見了袁崇煥,如此恩寵之下,袁崇煥的毛病又犯了,他對皇帝誇下海口:

“方略已具疏中。臣受陛下特眷,願假以便宜,計五年,全遼可復。”

守衛遼東的方案已經寫在奏疏中,臣受陛下眷顧,望陛下給予相應行事權力,五年之內,遼東便可以光復。以當時的情況,國內起義四起,遼東烽火狼煙,國家危在旦夕,維持現狀都難上加難,光復遼東明顯是痴人說夢。

很快袁崇煥奔赴遼東穩定局勢,我們再看看袁崇煥之後做的糊塗事,崇禎二年,袁崇煥殺掉了皮島守將毛文龍,三個月後,皇太極發動己巳之變。局勢變得越來越惡化,情況越來越危急,離著袁崇煥誇下海口僅兩年時間,五年復遼只是個美好的幻想。

在他人面前說什麼五年復遼,頂多算是吹吹牛,而在皇帝面前吹牛,那可是欺君之罪,況且崇禎疑心很重,這為袁崇煥的死埋下了伏筆。

三、沒有請示朝廷,擅殺毛文龍

毛文龍在遼東失手的同時,率兵偷襲皮島,佔據這塊戰略要衝,從此毛文龍在此紮下腳跟,甚至成為“海外皇帝”。皮島的位置極其重要,離著後金佔領地有八十里,被海面隔開,而後金不善於水戰。

皮島就像後金眼前一顆見得到摸不著的釘子,打也打不著,而這釘子卻可以合適的時機扎你一下,既煩人又無奈。從努爾哈赤再到皇太極,毛文龍無疑是後金想要除之而後快的對象,而對於大明,這是一顆極其重要的棋子,只要皮島還在毛文龍手中,皇太極就不敢輕舉妄動。

皮島上可還是有好幾萬明軍,哪怕這些人不在朝廷的管轄範圍內,卻可以在關鍵時刻幫助明軍偷襲敵人。毛文龍剋扣軍餉也好,虛報人數也罷,但毛文龍可以抓住耗子,那就是條好貓,朝廷對毛文龍也善待有加。

毛文龍被授予總兵官,官至左都督,一品大員,加將軍印,明眼人都看得出來,皮島絕不可妄動。袁崇煥上任後,首先就把毛文龍看做頭號不安定因素,全遼東都是袁崇煥一人說的算,只有毛文龍不聽指揮,這讓袁崇煥如鯁在喉,難受至極。

崇禎二年,袁崇煥以閱兵為由登上皮島,在酒宴之後,突然列出毛文龍十二條大罪,叱吒風雲多年的毛文龍就這麼被殺了。咱們不分析毛文龍為何沒有抵抗,只看袁崇煥殺毛文龍這件事,這為皇太極解除了後顧之憂,皇太極可以毫無顧忌地大舉南下。

另一方面,毛文龍盤踞皮島多年,島上軍兵也服從他一人,殺掉一人事小,而整個皮島成了一盤散沙,再也無法發揮之前牽制敵人的作用。不知道袁崇煥在殺掉毛文龍之前是否考慮過這個問題,繼任者需要的不僅僅是能力,還要有充分的時間。

殺掉毛文龍可以讓袁崇煥在遼東統一口徑,而國家也因此失去了重要的屏障,為了一口怒氣殺掉毛文龍,如果說袁崇煥做得對,那麼置國家和百姓於何地?

四、消極防守,想要領兵入京城

崇禎二年,皇太極繞開寧錦防線,從喜峰口攻入明朝境內,袁崇煥精心打造的關寧錦防線失去了意義。皇太極從遵化打到薊州,再進攻通州,直到京城腳下,趙率教所部兵力有限,在遵化全軍覆沒,趙率教戰死。

但袁崇煥有能力在薊州攔住敵人,卻放任敵人溜走,接著在通州同樣如此,皇太極就在袁崇煥眼皮底下攻到了京城。勤王部隊是需要把敵人攔截在都城之外,當然是越遠越好。袁崇煥倒好,一路尾隨一路放行,就這麼把戰火引到了帝國的核心,這樣的做法,實在惹人懷疑,通敵之嫌不是空穴來風。

史料記載:

“崇煥以士馬疲敝,請入休城中,不許。”

最後到了京城腳下,袁崇煥又說胡話了,他竟然請求入城防守,這已經觸及到了崇禎的底線,遂被皇帝拒絕。自古勤王部隊全部禁止入城,這是規矩也是對皇權的保護,勤王這意味著皇城空虛需要人手,如果勤王部隊進城,無疑成為皇帝的最大威脅。

袁崇煥進士出身,且領兵多年,難道不知道其中的利害關係,究竟當時袁崇煥是如何想的,現在已經無從考證,而從他的做法看,實在令人無法理解。

崇禎不是個糊塗皇帝,自古皇帝疑心都重,在亂世更是如此,崇禎要牢牢掌握皇權無可厚非,這畢竟還是老朱家的天下。袁崇煥一心報國不假,而其舉動一次次觸及崇禎的逆鱗,令其無法安心把權力交付出去。

想來崇禎應該清楚袁崇煥報國之心,卻只能殺掉袁崇煥,天知道如果放任不管,袁崇煥還會捅出什麼簍子,不是領導不重用,而是屬下太過分,殺掉袁崇煥也在情理之中。

當然,這裡面也有後金的煽風點火,使了一招通敵的“反間計”,這更是加重了崇禎帝的猜忌。袁崇煥是被凌遲處死的,當年的大太監魏忠賢也不過是流放,由此可見,崇禎帝恨袁崇煥之深。

說到底,袁崇煥是忠心報國的,只是接連幾次揭了龍鱗,這才觸痛了崇禎帝脆弱之心。袁崇煥死後,遼東再也沒有如此強悍的將領,再加上闖王進京,十幾年後,崇禎帝吊死在了萬歲山。


楊角風發作


站在崇禎的角度來說,袁崇煥該殺,但是站在我們後世人來看袁崇煥死的有點冤枉。

袁崇煥絕對是明朝忠臣,但是他性格缺陷也很明顯,書生掌兵的袁崇煥骨子裡那股書生的傲氣還是很嚴重的,以及袁崇煥政治智商也偏於低下,所以才導致被崇禎所殺。

袁崇煥正如崇禎殺他之時所說

“擅殺大將,縱敵長驅,擅主義和”,袁崇煥也正是犯了這三點致命錯誤才導致自己被崇禎所殺。

擅殺大將

擅殺大將主要就是指的袁崇煥在未請示崇禎的情況下擅自斬殺了皮島總兵毛文龍。這位皮島總兵毛文龍是遼東老資格抗擊清軍的老兵,他比袁崇煥的軍隊資歷深很多,在皮島一帶擁兵自重。

毛文龍雖然擁兵自重,但是對於騷擾清朝後方根據地的意義還是很積極很重要的。毛文龍是袁崇煥在出任薊遼督師前就常年堅持在中朝邊境一帶活躍騷擾滿清後方根據地的一支重要武裝力量。

袁崇煥出任薊遼督師後毛文龍其實是瞧不起書生帶兵的袁崇煥,所以對袁崇煥不是很尊重,而袁崇煥骨子裡這股書生傲氣就犯上來了,他為了在軍中立威,在未請示崇禎的情況下,擅自用崇禎賜予的尚方寶劍斬殺了毛文龍。

可以說這一下就犯了崇禎的忌諱,這也是為什麼說袁崇煥政治素養比較低,因為他不善於揣摩上位者的心理和性格,崇禎其人志大才疏,為人剛愎自用,還自以為是,雖然不像萬曆和天啟二帝那麼昏庸無能,但是崇禎也絕不是胸襟寬廣的有道明君。

雖然崇禎賜給了袁崇煥尚方寶劍可以先斬後奏,但是你真這麼做了,以崇禎為人多疑且好猜忌的性格不可能會輕易包容袁崇煥的。所以袁崇煥在殺毛文龍事件上觸犯了崇禎的底線。

縱敵長驅

袁崇煥在出任薊遼督師前受到崇禎召見,跟崇禎吹了半天牛逼,號稱五年復遼。結果袁崇煥斬殺毛文龍後三個月,清軍由於少了毛文龍這支武裝力量騷擾後方,於是揮軍繞過袁崇煥從薊門直接打到了北京城下,圍困了京城。

袁崇煥知道消息以後立刻帶兵進京勤王,結果卻是清軍軍隊人數龐大,袁崇煥軍隊人少反而先後金軍隊一步到達京城城下,給當時中央政府以為是袁崇煥給清軍帶路的錯覺。

但是袁崇煥對崇禎吹下的牛逼沒有實現,反而差點被清軍幹下北京城,這一下崇禎肯定是會對袁崇煥生氣了,甚至猜疑袁崇煥勾結滿清。

擅主義和

明朝自天啟年間就已經爆發了多起農民起義,到了崇禎時代僅崇禎元年全國各地就發生多起農民起義事件,雖然當時李自成還沒有成長起來,但是還有高迎祥等其他農民起義軍。

袁崇煥在炮轟死努爾哈赤以後,曾經想與滿清議和,袁崇煥也是考慮到了明朝此時內憂外患,他決定想先與滿清議和,然後休養生息揮軍關內先把各地起義軍平復,然後再與滿清決戰。這本是攘外必先安內好辦法,可惜的是崇禎當時沒認識到這個問題,而袁崇煥又是擅自做主沒請示崇禎就私下議和,再度反了崇禎的忌諱。

後來滿清圍困京城被擊退以後,皇太極為了除去袁崇煥激怒崇禎就把議和的事派人透漏了出去,這一下就把崇禎徹底激怒了,本來在擅殺毛文龍和縱敵長驅這個問題上崇禎就已經很猜忌袁崇煥是否有二心是不是想賣國了,這一下更是堅定了崇禎要殺掉袁崇煥的決心。

寫在最後

總而言之袁崇煥之死他自己是要承擔絕大部分責任,再有就是他遇到的是剛愎自用且多疑好猜忌的崇禎帝,所以袁崇煥死的合理。如果我是以崇禎的性格站在崇禎的角度去看待袁崇煥,我也會毫不猶豫殺掉袁崇煥,但是以我們現代後人眼光來看,崇禎殺袁崇煥確實有點自毀長城的意思。

袁崇煥主要死於他政治素養太低,不善於揣摩上位者的心理和性格,他在出任薊遼督師之後所作所為完全沒有考慮到崇禎的性格和感受,所以最終他一步一步逼著崇禎殺死了自己。

這也是提示大家在官場或職場也好,你再牛逼你也是為上位者服務,所以做任何事情前一定要考慮到上位者的性格和心理感受,不然袁崇煥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總體來說袁崇煥是大明的忠臣,因為袁崇煥被崇禎下獄之後,他手下的大將祖大壽等人還在北京城外領著重兵,都想衝進京城解救袁崇煥,這時候崇禎派人去獄中讓袁崇煥給祖大壽等人寫信退兵,而袁崇煥在明知祖大壽等人是讓崇禎妥協饒恕自己的唯一籌碼情況下,還是毅然寫信勸祖大壽等大將退軍,說明袁崇煥從始至終都是忠心耿耿從無二心的人。

同時這封信也更加堅定了崇禎必殺袁崇煥的決心,因為袁崇煥軍隊的將領已經不聽皇命指揮而只聽袁崇煥,所以這更不能讓崇禎所容忍。

公元1630年即崇禎三年,袁崇煥在北京被凌遲處死。

袁崇煥始終是大明忠臣,他也是大明的英雄,他有點像南宋的岳飛,他們倆都是政治素養偏低,不善於揣測上位者,他和岳飛一樣都不懂政治,不善於官場權謀之道,都想憑著一腔熱血力挽狂瀾,可惜他們不懂上位者的心理,所以上位者不喜歡他們,不信任他們,最終他們死在了上位者的手裡。


小島知風


袁崇煥犯的致命錯誤:



首先,是擅殺毛文龍。這是崇禎為袁崇煥定罪時的一條罪狀。當時,在遼東失陷後,毛文龍乘敵不備帶領192人突襲後金鎮江,並在皮島設立軍鎮,建立了東江鎮,在後金的左後翼開創了“反滿敵後根據地”。毛文龍的數萬大軍,在一定程度上確實起到了牽制後金的作用,支援了遼西戰場。比如,在袁崇煥“寧錦大戰”時,毛文龍襲擊遼陽,袁崇煥戰後,還為毛文龍請功。不過,毛文龍恃功自傲、驕橫跋扈,並且私自擴兵,虛功冒餉,販賣禁物。為了整肅軍紀,袁崇煥先斬後奏,殺掉了毛文龍。至於袁崇煥到底該不該殺掉毛文龍,現在也是說法不一。但是,袁崇煥的先斬後奏、斬殺鎮守一方大員,肯定給崇禎以極大的震撼。本來皇帝就對統兵在外、專制一方的大將多有忌憚,這樣更讓崇禎認為袁崇煥的權力可以無限放大,雖然當時崇禎正依重袁崇煥,認可了袁崇煥的行為。但從最後這件事成為袁崇煥的罪行,可見,崇禎內心對此十分忌憚。



其次,是與後金議和。在後金努爾哈赤去世後,袁崇煥奏請朝廷,得到准許後,派遣人員,前往後金,進行弔喪,並恭賀皇太極繼位,同時,打探後金內部虛實。皇太極派官接待了來使,又排使臣前往寧遠。此後,雙方使節往來,書信傳遞。僅在崇禎二年,兩人書信就又十多封,而袁崇煥想要同後金議和,一方面想了解後金實情,另一方面就是爭取時間,加快構建關-寧-錦軍事防線。當然,皇太極的議和也是虛情假意,還趁機攻打朝鮮和毛文龍,再加上後來,袁崇煥擅自殺掉毛文龍,後金入侵明朝,等一系列事件的發生,讓崇禎對袁崇煥的議和的動機產生了懷疑。明朝鑑於南宋與金議和,朝野上下十分反對議和,即使在後期崇禎急於集中力量對付農民軍,內心十分願意與後金議和,並派陳新甲簽訂和約。但在陳新甲誤洩議和機密後,遭到朝野一致指責,只能殺死陳新甲。可見,袁崇煥議和,必然遭來更大非議和指責。


第三,是口出大言。崇禎即位後,召見袁崇煥,詢問平復遼東之策。袁崇煥回答:“臣受陛下特眷,願假以便宜,計五年,全遼可復。”袁崇煥應該只是隨口說說,因為事後,給事中許譽卿找到袁崇煥詢問,袁崇煥回答“聖心焦勞,聊以是相慰耳。”許譽卿大驚:“上英明,安可漫對。異日按期責效,奈何?”這時袁崇煥大概也是覺得自己的話有些過多,再次面見崇禎的時候,袁崇煥進行了解釋,提出五年平遼要給權力,讓他在調兵遣將上有話語權。各部門要密切配合,糧草、武器、人力,都要及時到位。朝廷大臣之間,不能拆臺。最重要的是君王要信任,也就是崇禎皇帝要相信他。只有相信他,才能夠幹成事。但是,根據後面情況看,崇禎一條也沒聽進去,特別是不僅沒有見到五年平遼的效果,更在北京城下看到了後金的身影,如此認為袁崇煥欺騙了自己。



最後,正是在袁崇煥一個個錯誤舉動基礎上,皇太極恰到好處實施了反間計。皇太極拙劣的反間計成為壓垮崇禎和百姓對袁崇煥信任得最後一根稻草。後金抓獲兩名太監,然後故意命人洩露袁崇煥與後金有約定,馬上大事可成。這兩名太監聽到消息後,逃出後金軍營,馬上把消息告訴了崇禎。本來就對袁崇煥有所懷疑的崇禎,就更相信袁崇煥謀反了。特別是緊跟著就是後金破關而入,直逼京師。就連群眾都相信是袁崇煥把後金引來的。在明末錦衣衛王世德寫的《崇禎遺錄》記載, 前巡捕營獲一木工,雲崇煥謀反,以為諜,下鎮撫司勘。掌刑指揮李若璉鞫得其枉,奏之,復下錦衣衛以為實。於是,喧傳崇煥謀反,人人切齒。及行刑,百姓臠食其肉。崇煥誤國之罪無所逃,以為謀反,冤矣。都下流言多出三大營官軍口,一人造謠,傳之一隊,一隊傳之一營,一營傳之都下。不三日,連諸內廷聞達御前矣。可見,當時對袁崇煥謀反流言之廣,不僅皇帝,公卿,還有百姓軍士,已主導了當時的輿論。袁崇煥率領關寧鐵騎千里赴援京師,卻被自己人阻在城外,不讓進城。可見此時崇禎對袁崇煥的疑心,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

袁崇煥被殺,不是一件事情造成的,他是一件件,或有意或巧合,聚集到一塊發生導致的結果,最終讓袁崇煥被殺慘死。


一壺清茗品春秋


我個人認為應該殺,當然,現在關於袁崇煥的爭議很大,每個人的見解都不同,略敘述下我的看法:

第一:殺毛文龍是逃避不了罪責,不管毛文龍是好是壞,在律法之下,袁崇煥是不應該殺毛文龍的,他也沒資格殺,袁崇煥是飽讀詩書的士大夫,難道不知道遵紀守法?

袁崇煥如果覺得毛文龍不能為其所用,對於毛文龍的處理應該是兩種,第一種是上書,要求崇禎把毛文龍調走,第二種極端一點,就是以文壓武,把毛文龍囚禁起來,組織好罪名後押送北京,畢竟從規則上來說,只有崇禎才有資格處理毛文龍。

把毛文龍押送北京,即拿到了皮島指揮權,也沒有過多的刺激崇禎,在崇禎還依舊信任袁崇煥的情況下,很有可能認可袁崇煥要皮島指揮權的做法,至於毛文龍,崇禎會赦免,然後調往他處任職,袁崇煥也不會背上擅殺大臣的罪名。

第二:袁崇煥忽悠崇禎,最關鍵的承諾就是“五年復遼”,這個承諾是他要整合遼東駐軍向後金髮動進攻,奪回本屬於明朝的關外土地。因為這個承諾,崇禎是能給他的全給他了,就是希望他能以主動性的進攻來解決掉後金的威脅。

結果,承諾進攻的袁崇煥一直沒有進攻,後金卻進攻到崇禎的眼皮子底下來了,這讓崇禎無法原諒,“五年復遼”的承諾就算不能完成,也至少要壓制住對方疲於防守吧,反而讓人家輕輕鬆鬆的殺進來,袁崇煥怎麼交代?

第三:祖大壽的指揮權,袁崇煥在遼東打造只服從他一個人的軍隊,雖然是為了指揮上的方便,可這個事放到朝廷上去,崇禎會怎麼想?

袁崇煥被抓後,祖大壽領著軍隊馬上就跑,崇禎下旨讓他回來都沒有任何作用,反而是袁崇煥的書信能讓祖大壽暫時聽話,這個錯誤就相當致命了,而且這也是袁崇煥死於凌遲的主要原因,崇禎恨啊,我給你這麼多,你卻給我培養出來一個軍閥?

綜上,袁崇煥的主要致命錯誤就是三條,擅殺大將、忽悠皇帝、培養出不聽朝廷指揮的軍閥,站在崇禎的角度來說,袁崇煥該殺。


種花家孤寡老人


我是專注歷史的莫地方,我來回答。

崇禎三年(1630年)八月,崇禎以“袁崇煥咐託不效,專恃欺隱,以市米則資盜,以謀疑則斬帥,縱敵長驅,頓兵不戰”將一代名將袁崇煥殺於西市。

努爾哈赤攻破撫順,拉開了同大明王朝戰爭,攻瀋陽、遼陽等地,獲取遼東大片土地,大明王朝為了挽回敗局,多次換帥無奈還是扭轉不了敗局。

在這風雨飄搖之際,袁崇煥單騎出關,勘察軍情瞭解遼東各種情況,回到北京後,就上奏原前往山海關,這時候遼東局勢並不太好,沒多少人原因前往勞動,在這個非常之時,袁崇煥敢於前往必然會得到重用,萬曆皇帝十分欣賞袁崇煥最終將其派往遼東,期望他可以有一番作為。

袁崇煥在遼東還是做了一番事業,寧遠之戰擊敗努爾哈赤,並將其炸傷,返回遼陽不久後就不治而亡。

袁崇煥很快又擊敗努爾哈赤之子皇太極精銳之師,獲得了“寧錦大捷”勝利。

這兩次大戰勝利並沒有改變遼東局勢,也沒改變袁崇煥命運,反而遭到了朝廷官員猜忌,最終將其罷職。

換帥後遼東局勢並沒有多好,反而更加糜爛,崇禎皇帝登基後將袁崇煥召回期望其可以改變局勢,袁崇煥為了可以要崇禎放心表示“五年之內可平定遼東局勢”這個時候遼東局勢早已不可能五年內挽回,局勢早已超過袁崇煥預想。

崇禎對於袁崇煥十分支持,可袁崇煥最終還是要其失望,皇太極在崇禎二年(1629年)十月二日,率領大軍繞過遼東防線,直逼京城,袁崇煥得知消息後,日夜兼程勤王,並將皇太極大軍打敗,崇禎希望在京城之下可以一舉打敗皇太極,可袁崇煥並沒有聽從其命令,在加皇太極離間計最終崇禎將袁崇煥下獄。

袁崇煥自任滅胡,胡騎直犯都城,震驚宗社。夫關寧兵將,乃朕竭天下財力培養訓成,關門關門遠來入援,立志殺賊。崇煥不能佈置方略,退懦自保,以致賊擒掠,言之不勝悼恨,

最終將袁崇煥革職查辦。

袁崇煥在崇禎三年,崇禎皇帝把其在凌遲處死於西市。

袁崇煥之死主要在其犯下的幾個致命錯誤。

袁崇煥以“寧遠之戰”“寧錦大捷”勝利要其自信心十足,最終許下海口“五年平遼”,這個時候遼東局勢早已不是幾年前局勢,根本不可能五年光復遼東,崇禎的底線是不能要北京成為戰場,皇太極的軍隊出現在北京後,崇禎對於這種局面是十分不可忍讓,最終這也成為了崇禎殺袁崇煥的一個原因。

明末全球處於小冰河時期,各種自然災難頻繁,這個時候蒙古、後金缺糧,袁崇煥為了拉攏蒙古人將糧食給了蒙古人,這些糧食重有很大一部分都流入了後金之手,袁崇煥這次操作,就等於變相資敵,他犯了一個不該犯的錯誤。

袁崇煥之所以擅殺毛文龍,主要就是他想成為遼東的主帥,除掉毛文龍這是其規劃重要一步,毛文龍死對於遼東有很大影響,後金之前出兵都有重兵防守皮島,毛龍龍死之後皮島群龍無首,攻破皮島後又打下朝鮮,後金就正式解決了後顧之憂,毛文龍之死導致後金沒了挾制,可以大膽橫行遼東,毛文龍事件是導致袁崇煥給殺的原因之一。

袁崇煥要後金軍隊可以到內地威脅北京,這要崇禎不可忍,袁崇煥在救援北京行動中,他未從山海關調兵、又以兵力原因不跟後金決戰,這一切行動要崇禎十分生氣,必須找個人背下責任,袁崇煥就最佳責任人。

除了以上原因,在加其擅自和努爾哈赤議和,這要崇禎不可忍,可以說崇禎動了殺袁崇煥之心,袁崇煥的結局只有一個字“死”

最終,袁崇煥給崇禎殺死,並將其傳首九邊,袁崇煥的死,遼東局勢更加糜爛,自崇煥死,邊事益無人,明亡徵決矣”。


莫地方


袁崇炴犯了兩個錯誤致命點!第一:打了兩次大勝仗寧遠大捷和寧錦大捷後就開始居功自傲,誇海口五年平定叛亂。

第二:殺害毛文龍引起毛文龍的部將懷恨在心,這才中了皇太極的離間計。

但我認為崇禎不該殺袁崇煥,就算是該殺也要等剿滅叛軍後再殺不遲。暫時放他一馬他也反不了天!


用戶638883浪雞添鴨


一生事業總成空,半世功名在夢中。死後不愁無勇將,忠魂依舊守遼東。殺毛文龍有爭議,但整體來看問題不大,皮島邊軍本來就是一個不確定性因素,儘早解決本身也沒有錯,雖然方式有點極端,袁崇煥需要儘可能地集中自己能操控的力量。至於五年還遼的承諾,只能說,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大明已經從根上爛了,他們不想知道也不願意知道,崇禎本人也沒有做到充份放權,保證供應。崇禎專權多疑才是袁被殺的主因。


貓爪鋒利


首先袁祟煥能越權殺毛文龍,皇帝自然也可殺他,還不越權。文官武將都是一條命,誰不比誰金貴。

其次袁祟煥身為薊遼督師,重兵守關寧一線,卻不考慮側翼的安全!關寧一線成了中國的“馬奇諾防線”,把清兵繞後破長城責任全歸於分管的薊遼總理劉策是不公平的。袁做為薊遼地區最高軍事長官有戰略失當之則。

擅殺大將、以糧資敵等罪亦是難以抵賴的。

其罪是否當誅由皇帝決定,雖刑罰過重過慘但非完全無辜。


廿二層雲


當然該殺,就一個五年還遼東呼悠皇帝就該殺。,騙取了崇禎的信任,給予大權金錢資助,並沒有實際做法,袁崇煥獨斷獨行,善殺總兵毛文龍,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後果,使後金進攻中原沒有後部之憂,還使毛手下的將領尚可喜耿仲明孔有德投靠了後金,帶去來大量火器,成了明的掘墓人。再就是放縱後金進關,只尾隨不攻擊,使京城周圍人員財物遭到重大損失。


歸家的綿羊


其實該殺

作為皇帝,手下不聽皇帝的,即便袁崇煥贏了,自己皇帝也坐不了

其次,袁崇煥殺毛文龍,官小殺官大,這種人腦後長反骨,遲早滅了皇帝自己當。再有,當時名將輩出,不少人都曾經擊敗後金,最後全都輸的輸死的死。明亡國根本原因

1、腐敗

2、天災人禍

3、最後才是皇帝無能,打江山難,守江山更難,把腐敗根除 ,避過天災,掃除人禍,不叫難叫不可能,歷史上就沒有一個國家朝代,在腐敗貪汙到國家快亡國的時候翻身的,以前不可能,現在也別做夢。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讓他腐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