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俄亥俄級潛艇明明只有24個發射管,為什麼可以帶100多枚導彈?

孤獨的虎王


俄亥俄級核潛艇是美國海軍1976年開始建造的新一代彈道導彈核潛艇,從1981年首艇服役到1997年最後一艘的服役,該型彈道導彈核潛艇一共建造了18艘。每艘可攜帶24枚“三叉戟C-4/D-5”潛射洲際導彈,每枚導彈可攜帶8-14枚分導核彈頭。

進入21世紀,較早服役的幾艘俄亥俄級核潛艇,由於服役時長超過了20年開始開始老化,並且美國認為14艘“俄亥俄”級彈道導彈核潛艇可攜帶至少14×24×8=2688枚核彈頭戰略威懾已經足夠,所以美國海軍決定將前四艘“俄亥俄”級核潛艇改裝為巡航導彈核潛艇!

在改裝之前,“俄亥俄”核潛艇24個發射管攜帶的“三叉戟D-5”潛射彈道導彈長13.4米,直徑2.1米,而且導彈發射筒的尺寸肯定要導彈之上。而所要搭載的UGM-109“戰斧”Block II-IV潛射巡航導彈加裝助推器之後長度也僅有6.25米,直徑為0.52米,是在太小。

所以改裝之後,原先的一個“三叉戟”導彈的發射筒則裝填了7枚“戰斧”巡航導彈的潛射型,其中22個多用途垂髮導彈系統加起來可以發射154枚巡航導彈,另外兩個單元則另有用途,在上方增加了兩個蛙人潛艇隱閉艙最多可以搭載66名“海豹”特戰隊員。

綜上,改裝之後的4艘“俄亥俄”巡航導彈核潛艇,22個發射筒改為了7聯裝多用途導彈垂髮系統,可以搭載154枚“戰斧”巡航導彈,非常可怕的存在。

雖然潛射版的“戰斧”巡航導彈彈頭為常規450公斤的常規彈頭,但是也可以搭載當量可調(5千噸-15萬噸)的W80核彈頭,戰力同樣不容小覷!


天下布武


這就是核潛艇的威力啊,惹急了,直接上百發導彈打出了啊。

我們先看俄亥俄級核潛艇,本身呢,他這個核潛艇裝備的24根MK46型發射管,他是隻能搭載24枚導彈,這個導彈裝備的是三叉戟Ⅱ型導彈,這個導彈可以搭載八枚核彈頭,那麼24*8不就是192枚核彈頭了麼?然而呢,這個核彈頭不代表導彈,你這個導彈終歸還是24枚,而不是一百多枚。

而到了2002年,美國開始改進這個俄亥俄級核潛艇,將其改進為巡航導彈核潛艇。主要改的就是將這發射管改成了22個Mk45艦載型垂直髮射系統,這22個垂直髮射單元,每個單元可以裝載7枚戰斧式巡航導彈。22個垂直髮射單元,每個裡面七枚導彈,總共就是154枚導彈了。其實這種垂髮系統呢,早就有了,美軍的阿利伯克級驅逐艦上的MK41型垂髮系統也是如此,裡面裝個Mk25發射箱,每個發射箱裡面裝有4枚RIM162 ESSM。這就是傳說中的一坑四彈,一個垂髮單元裡面,加裝多枚導彈,用來增加火力。

核潛艇和航母的關係,其實就是航母的後盾,航母其實是個小王,而核潛艇是大王。美國到處耀武揚威,其厲害的就是那18艘俄亥俄級核潛艇,在深海里貓著,一旦有什麼動靜,一股腦把一百來個戰斧式導彈到處去,或者打出去24個三叉戟,夠你受的了。有核潛艇,有航母,這叫王炸。


軍武文齋


今年5月份,俄羅斯媒體報道了美國下一代哥倫比亞級戰略導彈核潛艇開工生產的消息,日後這些排水量達到2萬噸級的新型核潛艇,將用於逐漸替換服役時間較長的1.8萬噸級俄亥俄級戰略導彈核潛艇。俄亥俄級戰略導彈核潛艇自從上世紀80年代服役至今,有一部分已經老化,因此不再適合配備三叉戟系列彈道導彈。不過,美國也不是直接將俄亥俄級核潛艇退役,這種核潛艇仍具備改裝空間。早期老化的一部分俄亥俄級核潛艇,經過改裝之後被用於裝備戰斧式巡航導彈。

俄亥俄級核潛艇本身擁有24具導彈發射筒,可裝備24枚射程超過10000公里的三叉戟2型導彈,其主要作用是進行遠程核威懾,併兼具二次核反擊能力。而完成改裝的俄亥俄級核潛艇,配備的戰斧式導彈威力不如三叉戟2型彈道導彈,但是破壞力仍然非常驚人,因為俄亥俄級核潛艇的導彈發射筒一次能裝入多枚戰斧導彈,因此改裝之後的俄亥俄級核潛艇最多每艘能攜帶154枚戰斧式巡航導彈,這顯然是非常誇張的數字。要知道一艘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也才配有128單元的導彈垂髮裝置,而一般情況下伯克級驅逐艦的導彈垂髮裝置為96單元。

戰斧式導彈的單枚威力不如三叉戟2型導彈,不過100多枚的數量,足以讓改裝的俄亥俄級核潛艇重新發揮巨大作用。畢竟戰斧式巡航導彈也擁有最大超過2000公里的射程,這已經足以起到攻擊縱深目標的作用。戰斧系列中的BGM-109A型導彈就是專用的潛射對陸攻擊型導彈,這種導彈的一大重要特徵是可以裝載W-80-1型核彈頭,這種核彈頭的TNT當量為20萬噸左右,如果100多枚戰斧導彈均採取此類配置方案,則威力將相當驚人。

一共有4艘俄亥俄級核潛艇接受了改裝,成為巡航導彈核潛艇,這4艘核潛艇可能還要服役一段時間,之後才會陸續退役。美國為巡航導彈核潛艇的導彈發射管增加了一套用於裝填巡航導彈的垂髮設施,每套設施可以置入最多7枚戰斧式巡航導彈。當然,俄亥俄級巡航導彈核潛艇不會把所有的發射筒都用於裝填巡航導彈,理論上它們能夠配備的戰斧式導彈數量最多就是154枚。但這確實已經足夠強大了,潛伏在水下的巡航導彈核潛艇,更能夠對設定目標發起突然襲擊。巡航導彈的射程優勢,也能夠讓核潛艇的生存能力得到提升。

目前尚不清楚美國是否會將之後的俄亥俄級核潛艇也陸續改裝為巡航導彈核潛艇,新的弗吉尼亞級核潛艇數量也在不斷增多,這些攻擊型核潛艇同樣具備發射巡航導彈的能力,當然和俄亥俄級核潛艇相比,弗吉尼亞級核潛艇的戰斧式巡航導彈配備數量並不多。如果美國要繼續改裝俄亥俄級核潛艇,則必須是在俄亥俄級核潛艇已經不再適合配備洲際彈道導彈的情況下,才會考慮改裝計劃。因為巡航導彈和洲際導彈互為矛盾,巡航導彈會佔用洲際導彈的空間,且迫使核潛艇必須去到距離目標2000公里左右的區域,這不符合保護戰略核潛艇的原則。事實上,攜帶三叉戟導彈的俄亥俄級核潛艇,在10000公里外就有機會發起襲擊了。


白虎堂


第一,俄亥俄級潛艇當初並不是設計為巡航導彈攻擊潛艇的,而是一型典型的彈道導彈核潛艇。

在原始的設計中俄亥俄級潛艇是以彈道導彈作為主要的攻擊手段的。

從潛艇的設計上來看是符合典型的彈道導彈核潛艇設計思路的。

當年設計彈道導彈核潛艇的時候,往往就是以搭載的彈道導彈數量作為一個主要戰鬥力的衡量指標,因此俄亥俄級潛艇加裝了多達24個彈道導彈導彈發射管。

第二,美國潛艇所使用的潛射彈道導彈是搭載了8-14枚分導式彈頭的三叉戟洲際導彈。

這種彈道導彈射程可以達到12000公里,但由於需要在潛艇內發射,因此導彈就做得十分短粗了,導致長度只有13.6米的導彈,卻有2.1米的直徑。這是一個典型的去遷就潛艇尺寸的做法。


這就導致了俄亥俄級潛艇的導彈發射管很粗,發射管的直徑達到了2.2米。


第三、在蘇聯解體後,18艘1976年以蘇聯為假想敵設計的潛艇失去了本身存在的實際意義,因此在中期改制計劃中將這些潛艇改建成了巡航導彈潛艇。將每艘潛艇的22個發射管改成了7連裝巡航導彈發射器。


這樣一艘潛艇就可以攜帶154枚戰斧式巡航導彈,達到了一個海上打擊戰鬥群的攻擊能力。也就因為如此,巡航導彈潛艇的身份才繼續得以讓俄亥俄級潛艇繼續在役。

潛射型的戰俘巡航導彈型號是UGM-109,這是一種長度6.25米直徑0.52米的“小”導彈,因此在直徑2.2米的大型導彈發射管中就顯得十分的寬敞了。就這樣,每個原有的彈道導彈發射管就被改成了7聯裝巡航導彈發射器。

同時這種7聯裝導彈發射管其實也是一次性的了,發射完7枚巡航導彈後就會直接抽出換新的。這樣整體維護成本也就更低了。


於是大家就會在俄亥俄潛艇到導彈發射管中看到這種巢狀結構。

這就裡面就是巡航導彈了。


軍武數據庫


俄亥俄級彈道導彈核潛艇首艦俄亥俄號於1976年開工建造,至今已是40年艦齡的老艦了。該級最早開工服役四艦因艦體老化,已無力承擔戰略核威懾巡航任務。加之根據美俄達成的削減進攻性戰略武器條約,美國彈道導彈核潛艇的數量被限制在14艘(俄亥俄級共建造18艘)。因此,俄亥俄級最早的四艦:俄亥俄號潛艇 (SSGN-726,於1981年11月11日服役)、密歇根號潛艇 (SSGN-727,於1982年9月11日服役)、佛羅里達號潛艇 (SSGN-728,於1983年7月18日服役)和佐治亞號潛艇 (SSGN-729,於1984年2月11日服役)於2002年起先後進行了改裝,拆除原有的三叉戟洲際彈道導彈發射裝置,成為攜帶常規戰斧巡航導彈的巡航導彈核潛艇SSGN,至今仍在美國海軍中服役,發揮餘熱。

↑圖為俄亥俄級密歇根號(SSGN-727)

早期的俄亥俄級(前8艘)搭載24枚三叉戟-1 C4洲際彈道導彈。該彈彈體長10.36m,彈徑1.88米,俄亥俄級的每個垂直髮射裝置僅能容納一枚三叉戟C4。而戰斧巡航導彈的彈徑僅為0.5181米,加上固體推進器的全長也只有6.25m。可見戰斧的尺寸是遠遠小於三叉戟的,因此一個三叉戟的發射筒理論上有足夠的體積容納多枚戰斧。




↑沒錯!美國人在一個三叉戟的坑裡填了七枚戰斧,也解決了導彈水下發射的排焰問題,讓原本裝載24枚三叉戟的俄亥俄級,搖身一變成為了理論上能夠裝載24x7=168枚戰斧的"水下武庫艦"。


↑一艘俄亥俄級有24個這樣的深達11米,直徑近1.9米的"大坑",而每個"坑"若裝載戰斧巡航導彈便是七枚。實際上,每艘改裝為巡航導彈核潛艇的俄亥俄級都有兩個發射口是用於適配海豹突擊隊的水下突擊載具的,所以實際的導彈發射口數量應該為22個。


↑一張三叉戟C5(左)與三叉戟C4(右)的對比圖。俄亥俄級從第九艘起改為裝備三叉戟C5導彈,由圖可以看到,C5的彈體比C4的更大更長,當然前者的投送能力和射程也更加出色。


而您說的導彈數量與垂髮數相等,也不盡然,如mk41垂直髮射系統,單一發射單元便可容納戰斧大小的導彈。因此和三叉戟換戰斧同理,彈徑更小的導彈,在垂髮上也是可以實現一坑多彈的。美帝的ESSM(RIM-162)和以色列的巴拉克導彈便是一坑多彈的典型代表。


↑mk41的裝填,可見其模塊化設計帶來的裝備彈性。換裝不同的導彈只需將打包好的發射單元吊裝即可。



↑美帝/歐洲垂髮常用導彈的大小對比,可見標準、紫菀、海麻雀、阿斯洛克在戰斧面前已經小了一號了。而ESSM不僅比標準之輩都要短小得多,而且還能憑藉小彈徑、摺疊彈翼在mk41上實現一坑四彈。


↑陸上mk41試射ESSM,攝於2003年1月。可見單枚ESSM實際上也是擁有獨立的貯存-發射箱體的。只不過是四枚導彈打包為一個發射單元,整體吊運組裝,共用一個mk41單元的空間以及排焰通道。




↑而巴拉克導彈也是類似,僅4.5m的彈長、0.25m的彈徑,275千克的發射重量,令巴拉克的八聯裝垂髮單元(沒錯,八枚導彈有各自獨立的發射口,但是稱謂上和裝配運輸上都同屬一個垂髮單元)總重僅1.7噸。留意上圖巴拉克導彈與"密集陣"系統的體積對比。


Sabot穿甲哥


能夠發射戰斧式巡航導彈的俄亥俄級,並不是傳統的俄亥俄。最初的俄亥俄都是SSBN,也就是彈道導彈核潛艇,而能夠發射巡航導彈的俄亥俄是SSGN,也就是巡航導彈核潛艇,是從SSBN改的。

既然是從彈道導彈核潛艇改過來的,那麼發射筒尺寸達到2.2m,而戰斧式巡航導彈的直徑才0.5m左右,口徑不匹配怎麼辦?好辦,美國給俄亥俄的發射筒裡又裝了一個叫VPM(Virginia Payload Module)的東西,最初是用來給弗吉尼亞級攻擊核潛艇用的,是一種巡航導彈垂直髮射系統,在一個大的發射筒裡裝上7枚小的發射筒,看起來很像左輪手槍的轉輪,和俄式同心圓垂直髮射系統也很相似。

VPM模塊,裡面有7個小的同心圓式發射筒

VPM最初安裝在弗吉尼亞級上,只能安裝2具

弗吉尼亞級不是SSBN,所以沒那麼多垂直髮射筒,只能裝2具。因此陸攻能力並不能讓美軍滿意。恰逢1991年美蘇 《削減進攻性戰略武器條約》的簽訂,讓彈道導彈服役數量減少,加上早期服役的俄亥俄級艇體老化,無力承擔戰備值班任務,所以美軍直接拿了這幾艘俄亥俄級改裝成了任務環境相對沒那麼苛刻的SSGN。具體是把24具SLBM的發射管拆下,換上22具VPM。這樣一艘俄亥俄級就可以攜帶154枚戰斧,可以說是不可不扣的一艘妥妥的武庫核潛艇了。

俄亥俄級的垂直髮射筒


紙上的宣仔


俄亥俄級彈道導彈核潛艇是美國冷戰時期研發出來的戰略核潛艇,從上世紀70年代就開始服役了,一共生產了18艘,最大排水量18750噸,一共有24具洲際導彈發射筒,這個噸位做到如此大攜帶量已經是世界之最了!

對於題主提到的為何24具發射管卻可以攜帶100多枚導彈,我只能做如下兩者解釋:

第一 標準的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攜帶24枚射程12000千米的“三又戟”D5洲際彈道導彈,而一枚導彈能夠攜帶8顆核彈頭,全艦最多可攜帶192枚核彈頭,最快在10分鐘內全部發射出去,命中精度高達90米,這要一次齊射出去就得消滅數億人的生命!

第二 就是核力量太強大本身對美俄都是負擔,於是雙方談判互相削弱,而俄亥俄級一共18艘,經過談判需要削減掉4艘。本來俄羅斯以為美國會將這4艘退役,但美國創新能力和科技實力太強了,他們將最老的4艘俄亥俄級改裝成了巡航導彈核潛艇,每一個發射筒7枚戰斧,22個發射筒就可以裝154枚,將他變成了4艘貨真價實的水下武庫艦!

還剩餘2個發射筒呢?俄亥俄級1、2號導彈發射筒成了ASDS(先進“海豹”輸送艇)的通道和物資裝備補給中心了,用於海豹分隊執行特戰任務。

這就是為何俄亥俄級只有24個發射管卻能裝載100多枚導彈的原因所在了!


狼煙火燎


1994年,美國的《核態勢評估報告》表明,美國只需要18個核國家中的14個就能滿足其戰略部隊的需要。因此,海軍決定將四艘俄亥俄級潛艇改造成常規的對陸攻擊和戰斧打擊平臺。這使海軍能夠利用現有的潛艇技術,同時擴大能力,以滿足美國當前和未來的需要。俄亥俄級導彈潛艇通過一個隱秘的秘密平臺為海軍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打擊和特種作戰任務能力。俄亥俄級的改進型號裝備有戰術導彈,並具備卓越的通信能力,能夠直接支持戰鬥指揮官的打擊和特種作戰部隊的要求。

這四艘俄亥俄級的載彈數量加起來佔潛艇部隊垂直髮射有效載荷能力的一半以上,每個俄亥俄級核潛艇最多可攜帶154枚戰斧陸地攻擊巡航導彈。這些導彈管還可以容納用於特種設備、食物和其他消耗品的附加裝載罐,以擴展潛艇保持向前部署以支持戰鬥指揮官的任務的能力。導彈管還能夠容納未來的有效載荷,例如新型導彈、無人駕駛飛行器和無人水下飛行器。

俄亥俄級核潛艇一次最多可容納66名特別人員。在導彈艙中安裝了額外的靠泊裝置,以容納增加的人員,並已採取其他措施延長特別部隊上俄亥俄級核潛艇部署的時間。兩個導彈發射管被永久性地改裝成閉鎖室,以便秘密地放出和收回特別人員。俄亥俄級核潛艇是海軍未來作戰力量的關鍵組成部分。由於其巨大的有效載荷能力、雙乘員部署概念和固有的隱身性,這使得每個俄亥俄級核潛艇都為作戰人員帶來了任務靈活性和經過增強的作戰能力。


浩漢防務論壇


俄亥俄拆除原有的三叉戟洲際彈道導彈發射裝置,成為攜帶常規戰斧巡航導彈的巡航導彈核潛艇,改裝前搭載的三叉戟C4彈徑1.88米,該彈彈體長10.36m,共24個發射管,改裝後的戰俘巡航導彈彈徑大約0.5米,一個發射管裝7枚,共22個發射管裝戰斧,2個發射管改裝後用於特種作戰,一艘俄亥俄級有24個這樣的長達11米,直徑近1.9米的"大坑",而每個"坑"若裝載戰斧巡航導彈便是七枚。可見戰斧的尺寸是遠遠小於三叉戟的,因此一個三叉戟的發射筒理論上有足夠的體積容納多枚戰斧。

俄亥俄級的載彈數量加起來佔潛艇部隊垂直髮射有效載荷能力的一半以上,每個俄亥俄級核潛艇最多可攜帶154枚戰斧陸地攻擊巡航導彈。這些導彈管還可以容納用於特種設備、食物和其他消耗品的附加裝載罐,以擴展潛艇保持向前部署以支持戰鬥指揮官的任務的能力。導彈管還能夠容納未來的有效載荷,例如新型導彈、無人駕駛飛行器和無人水下飛行器。


周英勇


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是美國海軍從1976年開始建造的一款戰略核潛艇,首艦的俄亥俄號服役至今已經超過40年,屬於不折不扣的老艦艇。即使是最新的一艘路易斯安那號,最早入役時間也要追溯到1997年,服役時間同樣超過22年。可以說,與美軍眾多的尼米茲級航母一樣,現如今的俄亥俄級全部都是老潛艇。

而作為老舊裝備,俄亥俄級潛艇必然會存在一系列的問題,這些問題往往是由於技術進步、設備老化、裝備損耗所導致的。而俄亥俄級所面臨的最大的問題,便是能力與責任不符。作為一艘戰略核潛艇,俄亥俄級的責任是肩負起戰略核威懾巡航任務,即攜帶三叉戟導彈在大洋上巡邏,撐起美國三位一體核威懾中的海基核威懾。

而由於上述提到的技術進步、設備老化和裝備損耗等原因,俄亥俄級核潛艇在執行該類任務時已經出現了“力不從心”的情況,因此使用新的核潛艇來取代俄亥俄級核潛艇可以說是勢在必行,這也是冷戰後弗吉尼亞級核潛艇大量下水的原因所在。不過,俗話說得好: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對於被替換下的俄亥俄級核潛艇,美國人不可能將其直接廢棄,必須要在未來的海軍中給其留下一席之地才行。

而五角大樓所做出的決定便是讓俄亥俄級核潛艇從戰略核潛艇退位為巡航導彈核潛艇,簡單來說便是不再攜帶三叉戟導彈,改為攜帶戰斧導彈。但是,這一改動並非是一拍桌子便能夠做出的,俄亥俄級核潛艇上的發射筒是按照發射三叉戟導彈的標準來建造的,直徑達2.2米,而戰斧導彈的直徑不過是0.5米左右,兩款導彈並不能夠直接共用一個發射筒。

而美國人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也很簡單:在俄亥俄級發射筒里加裝巡航導彈垂髮裝置,同時增加戰斧導彈的數量。這樣一來,原本供三叉戟導彈使用的發射筒就成為了垂髮裝置的容器,而戰斧導彈則可以裝入口徑適配的垂髮裝置中進行發射。由於發射筒直徑過大,因此所裝入的垂髮裝置可以容納七枚戰斧導彈,這也是為何俄亥俄級核潛艇只有24個發射筒,但是卻能夠搭載超過150枚戰斧導彈的原因所在。

從上文的敘述不難看出,俄亥俄級核潛艇能夠走到今天這一步,是經過了不斷地發展的,其功能一直在發生著變化,而美國人也是根據實際需求來對該型潛艇不斷做出調整,以令其適應美軍的需求。這種情況在世界各國武器裝備發展歷程中非常常見,因為武器裝備的發展既存在研發資金充裕的情況,也存在現有裝備難以做出大的改動的情況。因此,一些看上去十分特別的武器裝備,往往是這兩種情況進行妥協的產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