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一些研究生导师建议学生不要考博?

这就是唉56451530


简单介绍我自己:我是湖北大学学术性硕士,对于自己考博与否,我目前还在考虑中。对于考博,也曾见过身边的博士学长以及其他老师的意见。对于考博这件事,的确是需要思考的。所以如果你在犹豫考博士,最起码你应该有几个问题需要思考一下!


考博是为了更高的收入吗?


很多人觉得读完博士,就可以有高薪工作,就可与去大学教书,体面又高薪。如果你把读博当成获取高收入的功利性跳板,你很可能会摔下来。事实上,一旦选择读博士,很大程度上是需要脱产入校的,而且从事理论研究的可能性更大。事实上你就业的最佳阶段在本科,硕士的薪资水平比本科生可能高,博士的薪资水平又比硕士高,这是没错的,但这只是理论上的状态,本科生更早的就业,而且很多单位对应届生的亲睐是很多往届生想不到的,硕士中也有很大一部分也只是为了刷新应届生的身份才选择读硕士的。更何况读博士与高起点是不对等的。所以,如果不能承受高期望背后的落差,还是见好就收,书读的越多越好确实没错,当然读到够用就行也是一种智慧呢。



考博是为了父母的期望值吗?


很多同仁一直到读完博士都不知道自己为啥要读博士,这种情况还算好的,博士能毕业;还有一些仁兄,只告诉你,我妈让我读博,她说读博士她在老家脸上有光,你将来能赚大钱,然而博士迟迟不能毕业,自己也老大不小了,家里又催着结婚,要房没房,要车没车,头发早已掉光,看着自己的本科同学,甚至高中同学,车房齐全,事业有成,你的心里开始不是滋味了,每个月领着千把块的补助,连请姑娘吃顿饭的勇气都没有。这日子也是够够的。我经常看到身边的博士师兄们,背着电脑包,往来于食堂办公室之间,穿的也不是那么高档,不修边幅的洒脱气质,总让我觉得,我想要的博士生活并不是这个样子的,但事实上,很多博士日常就是这个样子的。很多名校的博士出于压力过大自杀的新闻,时常让人揪心,社会把矛头都指向导师的压榨,这是有失偏颇的,一味地用自己的高期盼的给自己的孩子加压,就不问问孩子你感觉怎么样吗?况且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发展的天花板,实在在突破不了,强行逼自己有用吗?


你是读博的料吗?


这个问题很粗鲁,但你至少在自己决定读博之前的无数个夜深人静的夜晚反复考虑无数次才能做出一个决定,然后不由质疑的鉴定下去。如果已经决定读博或者已经读博了,还整天思前想后,心思不定,那你后来的麻烦就大了。读博真的需要资质,有人说我不信,我的资质我也能读,是的没错,你确实可以,那你就去吧。到底什么样的资质呢?首先要考虑家庭环境,如果是农村家庭,而且家庭经济压力吃紧的情况下,我建议不要轻易尝试读博,除非在学术上有很强的造诣和天分;其次,个人承受能力也是一个需要考量的指标。有些博士没输给学业,反倒输给了自己,一死了之,留给父母的是辛辛苦苦十几年二十几年的栽培,他们的心该多痛,尽管很多情况是他们所不曾接触过的。


所以读博士是需要冷静思考之后才可以做出成熟思考的决定,假如我现在口袋里揣着一千万,我实现了基本的财务自由,暂时不需要为生计着想,父母健康有收入,各自生活很安稳,即便不常见面,我会毫无悬念的选择读博,读多少年都没问题,毕竟学校环境给人一种安稳又有人文气质的地方,出了社会反而人心浮躁起来。


小编在这里祝题主,冷静思考,做出有益于自己的决定,前途光明,早日飞黄腾达哦!


性感文人札记


针对这个问题,先亮身份。

我不是博士,我是一名学工科的硕士毕业生。曾经为了追求更加光辉灿烂的人生,差点走上考博路,但最终放弃。

可我为啥放弃呢?

很简单,因为我们工科硕士就非常好找工作,而且薪资杠杠的。记得当年校园招聘刚开始,我一个同学率先找到了工作。老师问他月薪是多少,他回答:所有加起来不到两万。旁边经过的学理科的同学听到后,大惊道:天啊!我还求上天保佑我一个月工资有五千呢!

于是乎,我选择了放弃考博。拿起电脑,做好简历,冲去找工作了!

当然,我没有贬低理科的意思,只是拿来对比说明在某一方面的不同情况。各个专业有各个专业的优势跟劣势,这个大家要记在心里,不然非工科的学生会骂我。

其实考上硕士研究生的人不太需要专门去考博士。在硕士研究生入学大概一月后,学院一般都会召集大家开会咨询硕博连读的意愿。我们学院有工科生,也有理科生。对于那些理科生,老师们一般都是用尽“洪荒之力”进行劝解读博。可对于我们工科生呢,我猜是因为工作需要,表面上还是会稍微说一下,但最终都会适可而止。

在研究生复试的时候,很多导师会问将来是否打算读博这个问题。一般说自己有这个打算的考生,复试分可能都会打得高一点。可是,我们工科生这样说简直多余。

所以,我觉得导师是否会建议学生考博,更多的是基于该专业在硕士阶段,容不容易找到个人满意的工作。至于博士毕业的难度方面,我觉得不是原因之一。因为,工科博士毕业难道会比其他学科难?怎么就不建议我们考博呢?考博难度就更不是了,考博整体上不会比考研难。


教育润无声


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的确不是就继续读博,只有少数人可能适合读博继续做更专业,更有深度的学术研究。

硕士导师劝学生不要读博,无非主要就是这4个原因:

首先,读研的专业一般不需要那么深入的做学术研究,目前很多专业更多的是应用型学科,需要的更多是实践。

再者,许多学校还是有一定的就业压力,要求看学生的就业率等等,从而更好的招生。

还有,读博的压力会比读硕士研究生大很多,也更难毕业,更多的学生读研目的就是就业,所以已经没有必要更深入的去做学术。

最后,许多学生由于自身性格等等各种原因是不适合做学术研究,无法静下心来深入学术研究。

以上仅是个人的经验之谈,如有不同看法欢迎互相讨论交流!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你!


精进的小趣


不请自来,对于考博这件事,其实我想说的是我的导师是很乐意推荐我们去考的。但因为经过硕士研究生的摧残,都想快点毕业,不论是实验还是论文,没有一个好过的。读研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后面更高的博士了。现在很多专业都要求博士毕业都要有3篇SCI,一篇SCI就需要你做实验,测数据,补数据,作图,写论文,投论文,修改论文在投,最后知道被接收,这个过程是非常难也非常漫长的,整个过程下来一般都要一年左右时间,这还是你实验做出来顺利的情况,有时候一个实验就可以把你卡住无法进行下一步操作。基本上博士要至少三个实验体系,差不多相当于三个硕士研究生吧,基本没有不延期毕业的博士。

所以有时候导师不推荐你读博,一方面是怕你做不出东西来,心态崩了,这前提是你是一个容易暴躁的人或者比较内向的人。另一方面也是觉的你不太适合读博,因为读博需要先联系导师,导师手下一般也就1-2个名额,如果你论文发表的不多或者学术水平不够,导师也不推荐你去读博,怕你不好毕业。至于性别什么的,其实也不算什么大问题。现在女博士很多,社会对这个比较宽容的。

其实你要真的想读博士,可以好好找时间找导师谈谈,听听导师的建议,如果还想继续读的话,可以和导师说说,让他推荐或者自己联系博士生导师。只要导师确定要你,读博就稳了。如何你可以找导师写推荐信了,这样你的硕士研究生的导师很乐意给你写推荐信的。

最后预祝你读到自己满意的博士学校!

我是小夜,如果您还有什么其它的想法或者问题,欢迎留言,我会在看到的第一时间回复您~喜欢的小伙伴动动您的手指,欢迎点赞收藏哦~


小夜学习


导师不建议继续考博,这样的建议确实有一定的合理性。

考博的目的可能各不相同,概括起来主要是有三种动机。一是,想走学术这条道路;二是,目前已经有工作,想通过考博来提升自己的学历,为以后的晋升或者是评职称铺路;三是,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如果是要选择继续读博,那么接下来要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考博。虽然博士在不断的扩招,有些年份博士的扩招比例达到了20%以上,截止2008年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博士学位授予国,但是,大部分学校的博士招生人数远低于博士报考人数的增长幅度。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考博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一些人文社科类的学科更是如此。考2~3年才能够顺利的考上博士,都是正常现象,甚至有些专业考博还要排队,有的导师的招生计划已经安排到了两三年之后。

即便是顺利的考上博士,可能延期毕业是博士的常态之前,网易教育曾经做过一个统计,在2017年有65.7%的博士生没能够顺利毕业。

大部分高校为了提高博士生的培养质量,要求博士生在读博期间至少要在核心期刊发表2~3篇论文,并且有的高校还会有影响因子的要求。

如果是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达不到相应的要求,一般会被要求延期毕业,或者是在博士论文答辩过后,继续发表论文,论文发表数量达到要求之后,再补发毕业证和学位证。

而大部分专业核心期刊的种类和期刊的版面又非常有限,甚至有些核心期刊是双月刊,在发表论文时不得不面临“僧多粥少”的困局。

博士毕业之后,才开始真正的难熬。每年都有一部分博士生,在博士毕业的时候,才感觉到学术圈的前途比较暗淡,因为大部分高校要想评职称和晋升,还是要面临论文和科研项目的压力,有部分学校对年轻博士采用的是“非升即走”考核方式,如果在一定的期限内不能够顺利的评上职称,那么就面临着失业的风险。

另外,有的博士生毕业以后可能离开了学术圈,虽然拥有博士学位已经站在了学历的塔尖上,想要找一份非学术类的工作难度并不是很大,但是,想要找到一份自己感兴趣,并且能够“学有所用”的工作,难度还是非常大,甚至有些时候不得不面临刚进入职场时,和本科生研究生处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尴尬境况。

如果不是毕业之后离开了学术圈,虽然不能说博士就白读了,但是如果一开始不打算走学术这条道路,还不如硕士毕业以后就直接去工作。

所以,读博有风险,入坑需谨慎,这样的建议不是没有道理。

您是怎么看待考博这件事情呢?


升学与考试


“唉”字感觉看出了你的一丝失落,但是从我的经历来看,大可不必。

首先,一定要有自己的人生定位。你喜欢做什么?你喜欢安逸稳定的公务员生活还是与世无争默默坚守的科研生活?你的性格是什么样子的?你有什么样的优势资源?你的特长在哪里?这些都很重要,必须要深刻的反思和总结自己,客观的评价自己,结合自己的真实情况,作出最好的最适合自己的定位,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读博士。就拿我所在的自然科学类的研究来看,确实存在很多人不适合继续攻读博士的情况。兴许老师不是看不上你,而是觉得实际上你可以有更与众不不同的适合你自己的谋篇布局。

什么样的人适合读博士?在我看来有以下几点。首先,一定要有强烈的兴趣,只有有强大的兴趣支持,你才能有耐力完成你的相对枯燥和无聊的学习,博士学习时间一般相对较长,国内现在一般都得四年左右,美国的博士相对更难,我的硕导在美国读了七年博士,博士毕业答辩的时候痛哭流涕。其次一定要具备一定的批判性思维,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critical thinking。博士与研究生学习区别很大,博士阶段相对来说你不再是对专业基本熟悉做做实验写写文章的要求了,而更多的是要求你在熟练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情况下,利用现有手段和实验去解决未能解决的问题或者提出新的科学问题,也就是要找到你所在学科的新的突破点。最后,需要有一点情怀和经济基础,虽然说情怀有点虚,但是确实需要。读博相对清贫,工资待遇与你周边工作的同学对比可能相对较低,因此要有坚守的情怀和清贫乐道的强大内心。

希望我上面的直言直语能够给你一点小小的启发。


防灾减灾小能手


博士不是一般人能读下来的,工科博士能毕业,能脱层皮


墨花梨雨


研究生导师建议学生不考博一般有这些情况:

1.学生不具备做科研的能力

读博期间是需要扎实做科研进行理论创新的或者是应用创新的。按照现在的最低要求,文科类博士毕业资格是至少2篇CSSCI,理工科大致类似。这都需要博士生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如果一个学生缺乏这些能力,最好不要读博。否则,毕业都是一件难事。

2.学生的性格不适合读博

读博需要坚强意志力和忍受寂寞,能够静下心来进行思考。如果一个人具备了一定能力,但是坐不住,心浮气躁,急功近利,那么他就不适合读博。否则,要么完成不了博士期间的任务,要么做出的学问半吊子水平。读博的人一定要是踏踏实实、勤勤恳恳,能够坐的住冷板凳的人,是有学术信仰与情怀的人。如果你的目标是赚大钱发大财,读博真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3.年龄因素

这种话一般是说给女孩子听的。我知道有很多导师倾向于招收男生。因为女生30岁之前是黄金期,读博需要花费很多时间,一不小心就熬过了三十。从中国传统观念看来,这个时候应该是组建家庭。否则就成了"灭绝师太"。当然,我没有性别歧视的意思。只不过从事实角度来说,男士读博比女生读博更有优势,其机会成本也小一些。

所以,很多导师会劝女生最好先把终身大事解决了。


教育学人李政林


过来人谈一下想法。

刚评上博导很兴奋。恨不得每个学生都转博,然后有一个辉煌的前途。但是学生的反应令人失望,有的学生,无论你给他多好的机会和待遇,他不买帐,根本意识不到博士学位会带来什么。

而且我课题组sci论文都是我写了投的,博士按时毕业没问题。

现在当了几年博导,发现还是带硕士符合我的利益,硕士毕业要求低,我就没必要为了他的sci论文发愁。搞点应用项目做做,比发文章收益大。而且将来国内科研的导向肯定是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唯论文的。


这个人很懒85


对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做为一名硕士生导师,也有学生硕士毕业后考上了博士。至于如何看待很多导师不建议学生考博呢?

第一种情况:如果学生立志在高校做教师或从事科学研究,这时导师一般会建议学生考博。

第二种情况;如果学生不想在高校做教师或从事科学研究,而自愿想通过考博提升自己的,导师也会鼓励学生一试。

对学生考博,就大多数导师而言,不会明确表示反对。但也排除很多导师内心有不建议学生考博的心理。其原因不外于有二:

一是好学校好导师难考。目前博士点扩增,很多三流学校也招博。客观地点,不少导师的水平不敢恭维,学生考博学不到什么东西。

二博士毕业门槛较高。很多学校要求博士毕业必须如何如何,有论文甚至项目的硬性要求,毕业难度大。

三有些学生年龄过大,或己有一个好的工作,是否考博,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很多导师不会干预。

总之,学生是否考博,导师主要是基于学生个体情况给予建议。说导师不建议学生考博过于泛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