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注意这个“雷区”风险!

昨天春林收评《看它跑赢大盘900点》引发了很多网友讨论,详细分析请关注“张春林”昨天文章分析。

今天盘面依然波澜不惊,震荡回落,收出第三根阴线之后,明天和下周一市场将开启反弹时间窗口,需要密切关注。明天和下周一市场将开启反弹时间窗口,需要密切关注量能变化以及新热点的出现,整体方向仍然是创业板成长科技股。

涨停板复盘:

今天两市涨停个股数量13只,跌停9只,全天市场人气维持在相对较低水平。从涨停个股情况来看,其中有三只上市新股,大多数为消息面刺激所致,自然涨停个股数量少,表明当前市场资金主动出击的动力不强,抑制了市场赚钱效应扩散。

根据春林涨停战法分析,其中涨停强度系数比较强的包括次新股里的绿色动力,超跌股里的白云电器、小盘股里的依米康等,在目前相对偏弱的市况下,建议投资者仍然不要轻易追涨操作。

跌停板天夏智慧是因为有媒体负责报道,棕榈股份和冠福股份是复牌补跌,聚灿光电是因为业绩亏损,台海核电中报业绩不及预期。

操作提示:

由于近期涨停板数量少,且持续性不足,市场风险偏好度较低,故操作上尽量低吸为主,且控制好仓位结构。与此同时,进入中报披露收官阶段,业绩亏损或者不及预期的品种,开始进入集中披露期,导致个股闪崩间或出现!明天,请投资者继续注意业绩闪崩雷区。

重要观点:

海通研究认为:主要市场指数PE估值均处历史低位,上证综指、万得全A、沪深300 15-25%分位,中小创 0-10%分位。目前估值水平下,沪深300未来三年正收益概率88.7%。

从三年中期视角看,目前A股主要市场指数均处估值低位,历史统计数据显示包括上证综指、万得全A、沪深300、中小板指未来三年正收益概率均在77%以上。

按同样方法统计2005年至今目前PE对应未来一年、三年涨跌概率,未来一年正收益概率前五的行业是家电98.2%、医药 96.9%、基础化工 93.4%、房地产92.3%、轻工制造87.5%。未来三年正收益概率100%的有家电、医药、基础化工、房地产、电子、建筑、银行、纺织服装、餐饮旅游、电力设备、商贸零售、食品饮料、传媒。

其实,这也是春哥之前说的,当前位置只输时间不输钱。

前天春林茶馆援引三十多年从业经验的资深专家杨女士对医药行业的看法,引起了广大春粉的浓厚兴趣,并表示还不过瘾,希望能看到更多真实、客观的一线观点。

春哥我个人以为,券商的一些研究报告由于各种因素影响,使得一些判断未必中肯客观,但长期处于一线的业内人士的一些观点,更值得投资者借鉴参考。

今天春林我推出医药资深人士看行业第二集,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药企的品种如何布局是合理的?

老师你们从事金融行业的人士,常说的一句话是“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理财顾问的口头禅是“家庭资产配置要多方位,基金、股票、国债、信托、房产、保险都要配置一点”。同样的理念放在医药行业也一样实用。

A、品种单一,且无临床特殊性,极易被替代,或市场逐渐萎缩直至消失。

俗话说:一招鲜,吃遍天。有的药企建立初期可能会凭借一、二个品种生存,甚至过的有滋有味,但是这样的光景不会超过3-5年,后续的仿制药会蜂拥而上。比如舒泰神,曾以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一枝独秀支持了它的高股价,这个品种后来陆续被仿制,所以舒泰神的利润被不断稀释,又没有新的产品上市,这几年也就变得平凡了。

  B、品种配置科学、合理的模式是原料、OTC品种、拳头性的临床产品、新特产品,多轮驱动。

原料:由于环保等各种因素,原料批件越来越值钱。而且根据法规的要求,原料和制剂必须同时申报,所以想投机只专营原料的行不通,有原料就有制空权,尤其今年原料厂收益于涨价最明显,比如阿司匹林原料涨了99倍。

OTC品种; 我把OTC药品分为两类,一类是长期循环反复用药,就好比老师说2016年提到的中顺洁柔属于反复消费品,针对三高人群、痛风人群、心血管病人群,这类病人服用的药品就是属于长期循环反复用药,一旦得病终身服用;

第二类是急用药,比如退烧药、止痛药、抗生素药等,这些药属于突发性、季节性药品,也是战备用药。OTC药品是企业现金流的保证,而且基本属于招标销售,基本不需要投入学术推广的经费。

OTC药品还有一个最关键的特征是大多为口服剂型,这也是符合国家倡导的趋势,“能吃药不打针”。所以一家药企在的OTC产品只有第一类尚可,假如只有第二类,那就很悲催,只能靠天吃饭,SARS这样的疫情百年一遇,命中率太低,不可取。

拳头性的临床产品:OTC市场和医院临床用药各占销售市场的半壁江山。由于进医院的药品收到两方面控制,一是当地招标;二是医院的医药委员会。因此能挤进医药的企业,一是好产品,二是好价格,三是强大的背景。所以企业的产品一定是同类产品的佼佼者,并且形成了这个企业的特色,甚至可能成为这家药企的代名词,比如,说起抗忧郁症的药品就想到恩华,说起抗肿瘤药品就是恒瑞。因此拳头产品是企业的宝贝疙瘩,而且企业要在同类产品上不断深度研发,形成系列产品。

新特产品:类指一类新药、疫苗制品、血液制品(白蛋白、丙种球蛋白等)、麻醉制品等。这类产品可遇不可求,比如一类新药,投入几千万,耗时8-10年甚至更长,只有实力雄厚的药企能当担,而其它几个品种需要国家特批,控制较严,有点像计划经济。一旦拥有旱涝保收,但是需要高度的质量意识,包括配置较好的硬件设施,比如冷链运输。这样的企业要么不出事,出事就是人命关天,比如长生生物。

C、剂型设计不合理的产品必将被淘汰。

中药注射剂:这个剂型首选被FDA监控,有趋势表明会逐渐淘汰。中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老祖宗对中药的传统工艺制作方式就是:泡制、煎煮、制丸、药膏等。中药被制成针剂就是违背了科学,比如多次过滤如何保持有效成分、如何除菌、如何消除热源等不良反应。

中药注射剂致命屡屡发生,所以从2017年开始国家局首先采取在中药注射剂说明书上必须标明“儿童、孕妇不许用”内容,其次全国地方药监局采取跟踪检查用量大的品种。第三限制三级以下的医院使用,产品有银杏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脉络宁注射液等等,涵盖的品种多,生产企业也多,因此未来的中药注射剂市场会逐渐萎缩,直至消失。

大输液产品:即药液大于50ml的输液产品,这个剂型的诞生也是中国的特色、奇葩。尤其是抗生素大输液,真的是“祸国殃民”,未来被限用、淘汰的可能性较大。首先医院现在门诊就限挂抗生素,谨慎使用;

第二剂量设计不合理,造成滥用、超剂量用;

第三部分不良企业设备不达标,造成药液无菌达标、有玻璃屑、有毛发等各种可见异物。所以大输液在欧美发达国家发展空间小,未来临床用药的导向以及医院限抗,会影响一些药企的市场,类似业务的公司比如科伦药业、新华药业、步长制药等。

综上所述,产品在刚刚研发起步时,如何设计合理、科学的剂型,这是非常重要的,否则疗效下降,不是治病而是致命。

  D、什么样格局的中药生产企业更有未来?

第一:有自有品牌、且是名牌。比如同仁堂、云南白药等等。

第二、有自己的药材种植基地,好药来自好药材,不同种植地的药材药效可能南辕北辙。像云南白药、滇虹药业等都有自己的种植基地。这样药材源头的质量就被企业自己控制了,而且也不会受市场涨跌的影响。

第三、前店后坊的经营布局就比较科学。比如同仁堂有制药厂,全国还有连锁药房。再比如片子癀,这家企业在全国比较大的机场都设立了专卖店,包括广誉远在部分中心城市设立的旗舰店,非常高大上。

第四、产品布局比较合理的模式是,饮片、中成药、中药口服固体、口服液、外用药等。

未完待续,希望后面看到续集的同学,请文末点大拇指支持。

鸣谢:医药行业资深专家杨老师,感谢她为本文做出的努力和付出!

风险提示:文中所列公司非个股推荐,仅为案例分析!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更多精彩分析请手机搜索“张春林”查看每天两档股评分析。

风险提示

郑重提示:本栏目刊载的信息仅为记录每日盘后观察而发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做出决策。本顾问(执业编号:A0130614110002)力求本栏目刊载的信息准确可靠,但对这些信息和判断的准确性或完整性不作保证,亦不对因使用该等信息而引发或可能引发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本顾问不会从事任何形式的代客理财、分成等非法证券业务,不会有任何形式的个人收款帐号,不会在任何公开场合,推荐任何具体投资标的,文中所提及的个股,仅是案例分析并非个股推荐,大盘分析和市场策略建议,仅供参考,据此买卖,盈亏自负!本博主请各位投资者不信谣、不传谣,理性投资,谨防上当受骗。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