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國草地貪夜蛾防控預案》發佈!(含最新防治用藥名單)

草地貪夜蛾作為遷飛性害蟲,已在我國南方定殖,同時境外蟲源持續遷入,2020年發生態勢更加嚴峻,防控任務更加艱鉅。2月21日,農業農村部印發《2020年全國草地貪夜蛾防控預案》。

《預案》指出,截至2月10日,我國西南、華南六省地區見蟲面積超過60萬畝,是2019年同期的90倍。今年草地貪夜蛾發生面臨境內外蟲源雙重疊加,加之越冬基數大、北遷時間提前、發生代次增加,預計全年發生面積1億畝左右。

《預案》要求,要全面做好2020年草地貪夜蛾防控。按照早謀劃、早預警、早準備、早防治要求,確保防控處置率90%以上,總體危害損失控制在5%以內,同時更新公佈了草地貪夜蛾應急防治用藥推薦名單。

《2020年全國草地貪夜蛾防控預案》發佈!(含最新防治用藥名單)

草地貪夜蛾危害狀

發生態勢重:蟲量大、北遷早、面積多

與2019年相比,今年草地貪夜蛾蟲源基數大。從2019年11月至今年1月,西南、華南六省冬季玉米種植區持續監測到草地貪夜蛾發生危害。雲南、四川等地小麥上局部見蟲,田間普遍繁殖1—2代,蟲源積累基數明顯高於上年,週年繁殖區冬季蟲量大。

截至2月10日,上述地區見蟲面積超過60萬畝,是2019年同期的90倍。雲南53個縣見蟲,平均百株蟲量6頭,高者60—90頭。此外,與雲南毗鄰的老撾草地貪夜蛾已發生112萬畝,蟲源基數明顯大於上年。境內外蟲源的雙重疊加,勢必加重今年我國發生程度。

草地貪夜蛾在我國定殖以來,冬季在西南華南持續繁殖,目前已見蟲113個縣,發生期比上年提早2個月左右。同時,江南冬季平均氣溫0℃以上區域冬閒田和玉米秸稈中也查見越冬活蟲(蛹),隨著春季氣溫回升,上述地區草地貪夜蛾將陸續羽化形成境內北遷蟲源。

另外,去年12月份以來,雲南江城、海南儋州也持續監測到境外草地貪夜蛾遷入,時間比2019年同期提早30—40天。由於境內發生時間提早,加之境外蟲源的持續遷入,預計2020年週年繁殖區和遷飛過渡區蟲源北遷時間提早1個月左右。

《2020年全國草地貪夜蛾防控預案》發佈!(含最新防治用藥名單)

今年草地貪夜蛾發生面臨境內外蟲源雙重疊加,加之越冬基數大、北遷時間提前、發生代次增加,有利於該蟲向黃淮海等北方玉米區擴散蔓延,威脅區域佔玉米種植區域的50%以上,預計全年發生面積1億畝左右,黃淮海夏玉米苗期遭遇草地貪夜蛾危害風險顯著增加,極有可能造成缺苗斷壟危害。同時,西南華南地區甘蔗、高粱,以及黃淮以南地區冬小麥也存在受害風險。

目標明確:總體危害控制在5%以內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到要“抓好草地貪夜蛾等重大病蟲害防控”。《預案》要求,確保蟲口密度達標區域應防盡防,確保發生區域不大面積成災。防控處置率90%以上,總體危害損失控制在5%以內。

西南華南週年繁殖區、江淮海遷飛過渡區及黃淮海遷飛過渡區的蟲口密度達標區域防控處置率分別達到95%、90%和85%以上,危害損失率控制分別控制在8%、5%、和3%以內,預計防治面積分別達3500萬—4000萬畝次、1500萬—2000萬畝次、3000萬—4000萬畝次。預計全國需要防治麥基0.8億—1億畝次,通過有效防治,

直接保護作物面積1億畝次左右,間接保護潛在威脅區2億畝。

《預案》要求,要全面做好2020年草地貪夜蛾防控,要加強組織領導,強化政策扶持,加大資金、技術、人員等保障力度,確保監測防治措施落實落地。

草地貪夜蛾應急防治用藥推薦名單

根據2019年各地草地貪夜蛾防治用藥效果調查,經農業農村部組織專家評估,現將草地貪夜蛾應急防治用藥推薦名單優化調整如下:

一、單劑(8種):

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茚蟲威、四氯蟲酰胺、氯蟲苯甲酰胺、蝨蟎脲、蟲蟎腈、乙基多殺菌素、氟苯蟲酰胺。

二、生物製劑(6種):

甘藍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蘇雲金桿菌、金龜子綠僵菌、球孢白僵菌、短穩桿菌、草地貪夜蛾性引誘劑。

三、復配製劑(14種):

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茚蟲威、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氟鈴脲、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高效氯氟氰菊酯、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蟲蟎腈、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蝨蟎脲、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蟲酰肼、氯蟲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除蟲脲·高效氯氟氰菊酯、氟鈴脲·茚蟲威、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甲氧蟲酰肼、氯蟲苯甲酰胺·阿維菌素、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殺鈴脲、氟苯蟲酰胺·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甲氧蟲酰肼·茚蟲威。

(本推薦名單有效時間截止到2021年12月31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