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鞋子》:责任、共情、善良,构成催人泪下的人性之美

伊朗电影《小鞋子》,去年第一次看,看得泪流满面。最近疫情在家,又看了一遍,依然非常揪心。

故事其实很简单:一个伊朗困难家庭,哥哥阿里帮妹妹取回补好的鞋子,结果在商店买东西的时候,被捡拾垃圾的老人当垃圾带走了。经过反复“协商沟通”,这个哥哥和妹妹之间保守住丢鞋的秘密。两人利用放学时间差,妹妹先穿球鞋去上课,然后放学后回来,再哥哥穿球鞋去学校,为此哥哥阿里经常迟到,他被学校老师责骂多次。

在一次学校的跑步比赛中,第三名可以获得球鞋一双,阿里便下定决心去为妹妹赢得。最后令人啼笑皆非的是,阿里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却错失球鞋,于是他抱着沉甸甸的奖杯哭着回了家。

《小鞋子》:责任、共情、善良,构成催人泪下的人性之美

阿里的球鞋(剧照)

在这部90分钟不到的影片中,让我们看到了伊朗这个贫困家庭中,孩子们生活的艰辛。同时,还看到了他们的单纯和善良中闪耀着美丽的心灵之光和人性之美。不仅仅是哥哥阿里的,妹妹的,还有父亲的。

《小鞋子》:责任、共情、善良,构成催人泪下的人性之美

阿里(剧照)

1、从阿里感受责任之美

阿里家庭里,有三个小孩,阿里最大,又是男孩,稚嫩的肩膀默默扛起了为家庭分忧的责任和担当,不仅要照顾两个妹妹,还要帮家里做很多家务。

在丢失鞋子的当天,他内心是极其渴望取回那丢失的鞋子,阿里找了两次,两次都被店老板喝斥回来。阿里并没有把这个对他们来说“天大的事情”告诉父母,而是找到了一种解决的办法:利用放学时间差,兄妹俩人共同穿这双仅剩的球鞋。于是,在影片中出现很多次阿里和妹妹奔跑和仓促换鞋的长镜头画面。

在影片中,阿里流泪的特写画面比较多:被妹妹问鞋子在哪,他流泪;在学校迟到,被老师喝斥,他流泪;因为长跑报名晚了,他流泪;最后他获第一名而错失鞋子,他流泪;等到家面对妹妹的责问,他又流泪。

《小鞋子》:责任、共情、善良,构成催人泪下的人性之美

阿里参加长跑比赛(剧照)

这个流泪,让人揪心和震颤,对小小的阿里来说,不是懦弱,而是对一个家庭的担当和责任。

而另一面,阿里在电影中也笑过,比如和父亲到县城去打零工,父亲木讷内敛,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而这个时候,阿里主动为父亲做“翻译”。父亲非常惊讶,对阿里说:“原来你知道这么多啊”,这个时候阿里笑了。

阿里知道,这是自己能参与家庭建设的一次认可和肯定,他内心是充满自豪的。

在得知可以报名参加长跑,他一回来就把这个喜讯告诉了妹妹,这里特意给了阿里一个笑的特写画面,这个笑,是阿里一直为丢失鞋子心存愧疚而产生的强烈弥补心理,他想参加长跑赢来一双鞋子,释放压在心头的巨大石头。

在电影的最后,阿里长跑比赛中,他耳边回响的是妹妹的话语“我没迟,我一路跑过来的”、“运动鞋太脏了,我不好意思穿它们”,导演在这一片段中,特意将现场的呐喊和嘈杂去掉,回荡在阿里耳边的只有妹妹的声音和自己的气喘吁吁,就算被别人故意撞倒,阿里依旧努力爬起来,向前奔跑。

阿里知道,妹妹的鞋子才是最重要的,既然承诺妹妹,就要奋勇争取。

2、从妹妹莎拉感受共情之美

在电影《小鞋子》中,阿里的妹妹莎拉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相对哥哥阿里来说,妹妹莎菈更像是一个“受害者”,因为哥哥把自己的鞋子“弄丢”,自己的生活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每天不得不跑步上学,又不得不奔跑放学,连考试都要时刻关注时间,学校上体育课,都不能伸出脚。

但在“丢鞋”事情发生后,她没有“打小报告”到父母那告状,而是主动用作业本先问询哥哥,协商解决办法,最后和哥哥共守这个秘密,自己默默忍受。

《小鞋子》:责任、共情、善良,构成催人泪下的人性之美

妹妹莎菈(剧照)

在一次考试中,莎菈一边考试,一边担心会耽误哥哥的上课,为了争取时间,她提前跑出考场,然而因为鞋子太大,在跑的过程中,鞋子掉水沟里,好不容易被好心人帮忙打捞起,又穿着湿漉漉的鞋子跑去和哥哥阿里会和。面对哥哥的责备,她开始有点小情绪,准备去告哥哥一状。

当哥哥阿里把考试的奖品——一支笔送给她的时候,她回答是:你知道吗,我没跟妈妈说。阿里回答:我知道你不会的。

莎菈一个微笑,阿里回头的释然,心灵的共情之花,已然绽放。

因为丢失了鞋子,莎菈特别渴望新鞋,也特别关注别人穿的鞋子。

一次课间晨会上,她意外发现,自己丢失的鞋子穿在同一个学校的学生若雅脚上,莎菈并没有选择立即冲上去诘问,而是默默在旁边看着她。下课后默默跟踪在若雅的后面,直到她的家门口,然后回家跑着喊哥哥阿里来。俩人在墙角处暗暗观察,然而发现的一幕让他们止住上前的脚步:若雅家里条件也是非常困难,父亲盲人,卖小杂货为主。

这个时候,阿里和莎菈相互凝视,默默离开。

《小鞋子》:责任、共情、善良,构成催人泪下的人性之美

妹妹莎菈(剧照)

阿里和莎菈对他人怀有共情心和同理心,没有当面质问别人体现了他们的善良和对他人人格的尊重。即使自己是弱势,但也希望和自己一样不易的人能过得更好,人性中的悲悯情怀、无私在俩孩子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格蕾特尔·埃利希曾说:诚实是比共情更有力的良药,共情可能会给人安抚,但也经常会掩盖真相。

3、从他们的父亲感受善良之美

阿里的父亲是一个值得细说的人,他是五口之家的大家长,肩膀上承担了巨大的生活压力,但没有抱怨和气馁。虽然木讷老实,但人性中的闪光,并没有因为家庭贫困而蒙上灰尘,几个细节彰显着善良之美。

剧情中,莎拉给正在为清真寺敲糖的父亲倒了一杯茶,莎菈问这里有糖,为什么不用这里的,莎菈的父亲说,这是清真寺的糖,不是自家的糖,别人是因为信任我们,才让我们敲糖。莎菈的父亲并没有“贪污”手中的糖,而是坚持用自家罐子里的糖。苦难的生活,并没有助长自己的私欲。

莎菈的母亲在旁边也接话:在自家糖罐里拿糖。父母在潜移默化中给莎菈良好品质的言传身教。

周末,父亲带着阿里去富人区当园丁赚一点外快,房子的主人把工钱给阿里父亲的时候,他说:“钱不重要”,这句话是带有客套的意味,但后面一句话让人瞬间触动:“这太多了”。

在阿里父亲的心里,赚该得的钱就可以,而不需要额外的补偿,脸上的淳朴和憨厚,让人感受到在苦难的生活里,善良的光辉永远都会给人们带来美好和温暖。

在回家的路上,阿里父亲在自行车上对阿里说,以后要买摩托车、梳妆台和熨斗给妻子,买大冰箱,租大房子,给儿女们买鞋子,并憧憬着“我们会生活的更好,我们想买什么买什么”,在他的宏伟构图中,唯独没有设想为自己买什么,责任为先,家人为先。

看完电影《小鞋子》,让人感到温暖和纯净。这种温暖,是阿里的责任、莎菈的共情、还有他们父亲的善良带来的,让人感受到无处不在的人性之美。

这种美需要慢慢感受和体会,叫人心疼,又叫人喜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