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喊著要辭職的人沒走,一聲不發的卻突然離開?

老萬


我們經常會發現這樣的情況,某某同事突然辭職,引發了自己內心深處的辭職慾望,讓自己本來就想辭職的小心臟再一次加速跳動。

這個時候,我們就會在心裡想,公司裡經常喊著要辭職的那個人沒走,他怎麼就一聲不吭的走了呢?

其實,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三個。

一、喊著辭職的人,其實並不想辭職,只是對現狀不滿,抱怨幾句宣洩情緒罷了。

這種情況最常見。

在我們身邊,幾乎都會存在對工作不滿,經常抱怨,說自己要辭職的人。但是這些人,大部分現在仍然在公司工作。

他們說自己要辭職,其實並不是真的想要辭職。他們可能僅僅因為對某件事不滿,而自己又不能控制好情緒,就在公司四處抱怨。正好辭職這個詞能引發大部分職場人的共鳴,也能夠引起大家的關注。

因此,抱怨的時候,加上一句“辭職”,可以很好的發洩自己的情緒,又能引起同事的共鳴,所以喊著辭職的人會變得很多。

二、喊著辭職的人,現在沒有走,是因為他沒有找到更好的下家。當然,只要有好的下家,大多數職場人都會選擇跳槽。

為什麼喊著辭職的人沒走?因為喊著辭職的人沒有找到好的下家,如果他們有更好的選擇,他們同樣會辭職。

為什麼一聲不吭的人走了?因為一聲不吭的人對公司已經徹底失去了興趣,已經懶得去抱怨了。他們下定要走的決心,他們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去尋找下家。因此,這樣的人離職的幾率會更大。

三、喊著辭職的人辭職的數量並不比一聲不吭就辭職的人的數量少。

並不是一聲不吭就辭職的人數多,而是一聲不吭就辭職的人會讓我們留下“深刻記憶”。

因為他們之前沒有抱怨,也沒有給我們任何的提示。這樣的人辭職,會讓我們感到“震驚”,讓我們記住他們,進而讓我們產生了他們離職數量更大的錯覺。

如果真的決定辭職,有以下兩點建議。

一、騎驢找馬,沒有找到下家前不要抱怨,不要透露自己要辭職的信息。

如果決定要辭職,那麼就應該儘快尋找下家,在找好下家後,再提出辭職請求。

在尋找下家的這段時間,儘量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要隨意抱怨。因為抱怨解決不了自己現在的問題,抱怨也不可能幫助自己找到更好的工作。

如果隨意抱怨,宣洩自己的情緒,萬一長時間找不到下家怎麼辦?

二、辭職時動作要優雅,讓自己變成一個不讓人討厭的人。

一個人辭職的時候往往最能夠體現出他的格局和職業素養。

有些人辭職的過程中對工作馬虎了事,給公司造成損失,給同事帶來麻煩,讓自己變成團隊攻擊的對象,變成“仇人”。

在辭職的時候,我們應該認真做好工作交接,和同事處好關係,因為這些同事會變成自己的人脈資源。

都在同一個行業混,多一個朋友總比多一個仇人好。

以上觀點來自【職場視覺】,一個有溫度、有乾貨的職場“老司機”,歡迎留言討論,歡迎關注。

職場視覺


那些哭著喊著要走的人從來都不會真正的離開,真正想要離開的人,會挑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披上一件大衣出門,消失在冬日的陽光裡,再也沒有回來。這話是說情感裡的人,但是用到職場真的一點都不為過,竟然莫名貼切!

我初中同學,大專畢業後,在一家酒店做前臺,第一年,天天吐槽經理傻逼,服務員沒顏色,天天喊辭職;第二年不做前臺了,轉崗到收銀,天天罵顧客,這個奇葩那個神經,還是喊著叫著要辭職,結果喊了一年還是沒辭職;第三年又轉崗到同集團旗下的房產公司,做按揭專員,還是天天喊著辭職,這次的理由是,整天遇見奇葩客戶,買房挺大方,一塊去辦貸款,買瓶水都捨不得,結果乾了2年,喊了兩年還是沒辭職。

可預見的,如果她不是因為後來遇著老公,老公去省會工作,她也不會辭職,而是繼續吐槽。為啥,因為沒理由辭職,確切是沒有硬核理由辭職,最關鍵的是辭了之後沒有更好的地方可以去。

真正想辭職的呢?就生怕別人提前知道,因為這類人是有規劃的,辭職前,都想好了後路,大部分是已經找到下家了,且下家還不錯,這種人有著強烈的職業規劃,辭職也是深思熟慮後的決定。一旦遞交辭職,不管公司再提出什麼誘惑,都不會屈服。

關注作者@職場精髓,每天更新好故事,點擊主頁,查看爆款,等你來~

職場精髓


辭職就像減肥,那些天天嚷著明天要減肥的人,最後不一定都瘦了。而那些一聲不吭默默堅持的人,突然之間就不一樣了。這是為什麼呢?

比口號更響的是沉沒成本

我們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不僅會去看這件事有沒有好處,同時更在意這件事上有沒有投入。這就像每次吃自助餐胃很難受,都說自己不會再吃了,但是為了把花出去的錢賺回來,即使再難受都想敞開肚子繼續吃。減肥忌口,有時候會因為已多吃了一口就愛咋咋地又吃了一碗。我前公司有個同事。從我入職的第一天就聽他抱怨,不想在公司幹啦,給的工資根本跟他的勞動強度不成正比,這哪是人乾的活呀,該走了,該走了。一個月,一年,兩年。直到進公司到我離開甚至現在他還在公司待著。因為關係還不錯,所以現在還有時候還會給我吐苦水,說現在的工作多不好,當我提議離職的時候,永遠都是再等等看吧,其實公司在某些方面還是挺好的……每次都是這樣的對話,我慢慢發現,目前的工作,讓他有了一種擁有感,在她看來外界的競爭威脅遠遠大於目前工作的所得,所以她並不是真的想走,這只是他的個人習慣,通過這種方式來排解自己內心的不滿,這種不滿其實就是沉沒成本。

真正想走的人往往都是輕輕關門

減肥的時候那些默不作聲鍛鍊的人內心往往有自己的目標,而那些嘴上叫嚷著啊我好胖唉,可能只是想得到安慰而已。我之前的工作加班太嚴重了,家裡又有一些突發事件需要解決。從短期來看,加班是公司文化是改變不了的。所以比起耗費日子,我明白自己要什麼。不管是升職加薪什麼的,都不會改變目前的這個現狀。所以比起大聲叫嚷,我會選擇默默離開。很多人不論出於什麼目的離職,一定是自己的需要不能被滿足,這就像開會,有別的安排需要中途離場,都是悄悄地倒退著把門掩上的。

所以,如果你真心想走了,也請輕輕關門,而不是摔門而去——摔門走,說明你心和情緒還在這裡。

不管是否真的想走

職場終究不是賣場,不要通過大聲吆喝來彰顯自己的價值。總是口頭說離職,不僅降低在公司的權威和影響力。甚至還會影響整個公司的環境。倘若風聲進了老闆耳中。日後就算你不想走,遇到小心眼的老闆可能讓你非走不可。倘若你真的發現,自己所在公司的平臺機遇不能滿足自己的需求,可以跟領導溝通,安排好手上工作的交接,這是基本操守,就算走了也會給大家留下比較好的口碑,現在市場是流動的,圈子那麼小,說不定江湖都會再見了。

行走職場江湖,只是路見不平一聲吼可能不管用,重要的是我們得有吼後戰鬥的本領,共勉。


為好優姐姐


喊著要離職的人大多數是口嗨型的庸人,一聲不發卻突然離開的人往往是職場精英,分享一個類似的真實案例。

我的前同事小張是一個實打實的中國好同事。平時他一般提前半小時去公司上班,在不忙的時候,還會給組裡同事做技術分享,他最近連續三年被評選為優秀員工,去年過完年後回來,我發現他的工位一直空著,於是問他是不是去休假了。他告訴我說他已經離職了,非常感謝公司的培養。

當然離職的原因是他找到了更好的單位,漲薪一倍,並且人家給了他更高的職位。

真正的職場精英就是這樣:只要在公司幹一天,絕對不會瞎抱怨。

因為大家都知道,作為一名打工者,我們最重要的事情是把老闆交代你的工作做好,其他的問題其實沒那麼重要。

整天抱怨公司這也不好,那也不好的人,往往工作做得一塌糊塗,毫無存在感。

公司有不好的地方,聰明的職場人都會這麼做:

1.不在公司散佈負面信息

很多人在公司受到了委屈,都會向家人或者朋友傾訴,也有些人甚至是直接在公司群裡指出上級的問題,這種人簡稱“愣頭青”,愣頭青的下場要麼是被公司領導處罰,要麼是被辭退。要是你散步的負面信息影響了公司的正常運營,恐怕老闆都要對你不客氣了。

2.遇到了問題,努力尋找解決辦法

在職場上,作為一名優秀員工,解決問題能力比提出問題重要。有些職場新人思維很膚淺,他們通常有問不完的問題,卻很少拿出實打實的解決方案,這種員工要是多了起來,公司遲早完蛋。

3.多和上級溝通,多向上反映情況

職場上,積極溝通有時候比埋頭做事更重要。俗話說抬頭看天,低頭看路。通過和領導積極溝通,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讓你的工作更順暢。但抱怨不是溝通,而是一種情緒發洩,這是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的。


END

我是江少,90後職場問答達人,歡迎關注。

江少


我上家公司就有這樣的同事,從我進那家公司起,他喊著要離職,後來老員工基本上都走了,他還在,直到後面我離職的時候他依然堅守在那個整天被他嫌棄的崗位上。

回答中大多數人都說光喊不走的人是因為能力不足,沒有更好的工作機會,而那些一聲不吭的人是因為找到了更好的下家。其實還有很多特例,我主要從老員工的角度講一講為什麼這些人光喊不走。

1、主人公心態,看著公司成長起來的,雖然會抱怨,但從未想過要真正離開

一般在一家公司呆的時間較長的員工會有一種主人翁心態,把公司當成自己家了,整天抱怨這個埋汰那個,但卻不會輕易離職。

這類員工嘴裡喊離職都喊成口頭禪了,但是他不會輕易離職,主要有以下三點:

  • 在這家公司呆的時間久了,與領導和同事都有交情了,覺得上班挺開心的
  • 錢多是錢離家近,三點中至少佔了一點,工作也不好找,湊合著做吧
  • 這份工作幹著順手了,再重新換一份工作未必好多少,還要重新適應麻煩

這類員工內心深處是不想離職的,在遇到挫折或被領導批評的時候會抱怨幾句,以此洩憤,僅此而已。

2、工齡積攢多年,熬到公司辭退,還能拿到一筆補償,主動離職豈不是太傻

一部分員工在公司已經做到領導位置或是在公司有了幾年的工齡,這個時候主動離職什麼對他們來說並沒什麼好處,他們即使想離職也會逼著公司把自己辭退,然後拿一筆補償。

在職場中這類人其實是最恐怖的,他們上班以摸魚為主,得混且混,心思完全不在工作上。

他們是想離職,但是不想主動離職,所以通過消極怠工,或在公司製造負面影響,希望公司把自己開除了。

公司裡最要小心的就是那些有資歷沒能力的人,他們深知自己混不出什麼成績,整天就會琢磨如何將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火蟲課代表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因為妒忌,曾經我在一家不起眼的外企上班,我和我對班從認識我們關係都很好,相處這三年當中,我相信她,她也信任我,她自己都說,如果我都不信任,再也找不到第二個人,可人生恰恰給我們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我屬於那種陽光溫暖,笑口常開的人,她卻是一位溫柔寧靜,看見領導都要躲著跑得女孩,如果讓大家選擇,請問你們更願意接近誰?我收到的人緣越來越多,領導也越來越重視我,其實我很感謝這個小女孩,雖然她的成長經歷與我不同,但是,我初入這個外企,是她一手一腳把我教懂,從這點,我認為她是偉大的,因為吃水不忘挖井人,我在這三年當中,她為我操碎了心,在網上到處給我張羅新工作,我告訴她,我不換,我不知道她為什麼要這樣?其實都是妒忌惹禍,更取笑的是,這些事,很多人都知道,都知道她給我挖坑,而且還有一些其它行業的阿姨大姐到現在還在我旁邊嘮叨,哈哈,這件事我從來沒有給別人講,這些人怎麼知道的?所以說:妒忌心會傷害很多人。


陳志華109690322


分享一個我身邊的真實案例,一同事在半年前就經常對我說:“這工作幹不下去了,我還是早點走了算了”。結果,直到現在該同事也還在公司,問他啥時候走,他總是說快了快了,但看他平時的工作積極性一點不像要離職的人。

而另一個同事呢,是被領導一直重視,業績也比較突出的人,大家都覺得他如此受領導提拔,肯定不會離職,結果在年前他卻提出離職了。

真正要離職的人,不會說出來,不會離職的人往往會嚷嚷即將離開。優秀的人時刻都在準備著時機的到來,而普通人總以為有機會在等著他。

一個比較優秀的人,如果要離職,則他一定不會提前告知任何人,因為他一直在等時機。時機一到,說走就走。

離職的同事中,大多如此,在工作時覺得所有人都很穩定,至少三五年不會走。可事實上,可能明天就提離職了。

就如上我的那個同事,似乎他是所有人中最穩定的人,每次晉升、加薪、額外福利裡總有他的名字,所有人都認為只要空出了一個領導的位置,坐上那個位置的人就會是他。而事實上,他卻是那個最先離職的人。因為優秀的人總在追求更好、更有挑戰的事情。


Judy讀書


的確如此!我們公司目前就是這樣,時至今日去年十月份的工資還沒發,之前領導承諾的五一假期前發工資的,只發了三千塊的生活費(上次發工資是過年的時候只發了兩個月和部分獎金)。年後走了三個同事,之前都沒有聽到消息要離職。年前嚷嚷著要離職的同事到現在還沒走。再說說我吧,目前在公司覺得在公司被領導委以重任,項目上的工作量不斷累加,只是工資和在公司待著喝茶打遊戲的同事基本相差無幾,所以我準備提出加薪,哪怕是空畫的一張餅,最起碼心裡得到了安慰,如果領導不同意立馬準備換工作,雖然之前從沒說過要離職的事。


用戶搬磚工


職場中,你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人——一有點風吹草動,他們就哭著喊著要辭職。

行業環境不景氣,他們說要跳槽轉行,事情鬧得人盡皆知,最後他們又蔫不做聲、毫無動靜了;

在公司受到了薪資待遇或者人際交往方面的委屈,恨不能直接堵著老闆去哭訴,可是真讓他交一份辭職申請上去,事情往往沒有下文了;

看到同事跳槽到新公司收入翻倍,自己心裡癢癢的,也籌謀這要跳槽,可是事情過去小半年,他們還是我再原來的老位置上……

那些看似平靜的職場人往往會一聲不發地突然離開,而這些曾經哭著喊著要辭職的人,往往能忍受著一年半載,又或者更長時間。



究其本質,這其實是一個人職業成熟度高低不同的表現。

一個職場人的職業成熟度,往往包含著職業認知、職業態度、職業價值觀和職業選擇等諸多因素。再細分下來,就包含了一個人的人際關係、情緒管理、目標管理、知識技能等等。

一個總是喊著要辭職的人,往往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01. 情緒管理能力差,玻璃心,喜歡把心事掛在嘴邊。

在阿里的企業文化中,有這麼一條:加入阿里,不承諾你升官發財,但承諾你一定很委屈、冤枉、倒黴、沮喪。

其實大多數的職場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因此戒掉玻璃心,武裝強心臟是每一個人的必修課。

而總是把要辭職這樣的話掛在嘴邊的人,往往是沒有修煉好這一點,最職業的認知還不夠深入。換句話說,就是太把企業當成自己家了,心情不好就發發牢騷,希望能獲得他人的關注和同情,實際上並不打算離開。


02. 總是把人情當兒戲,隨意浪費自己的“社交貨幣”。

你喜歡跟什麼樣的人接近?相信大多數人的答案都是,積極向上,總是正能量滿滿的人。

一個人的精神狀態,其實就是他的社交貨幣。

越是積極正能量的人,他的社交貨幣價值越高,大家越願意和他交往;越是負面情緒堆積的人,比如總是抱怨公司這不好那不好的人,短時間內可能會找到共鳴,但長久來看,一定是大家不願意深交的人。


03. 總喊著要辭職的人,一般沒有明確的遠期職業目標。

大風大浪裡,越是裝滿水的水桶越穩固,越是空空如也的水桶,越容易翻騰。

把一個職場人的遠期目標比作水桶裡的水,那麼遠期目標堅定的人,往往就更能沉得住氣,不會因為眼前的一點委屈而改變自己的職業選擇。

相反,心中根本沒有遠期目標,只關注自己每月賺多少錢的人,就很容易因為一時的得失而起波瀾,時不時產生離職的念頭。


04. 他們不是不想走,可能只是知識技能不夠,根本跳不出去。

當然,還有一種情況就是這一類總是喊著要辭職的人,他們確是也真正行動了,又去搜尋職位、投遞簡歷、參加面試……

只不過因為個人能力不足,始終走不掉,只能長時間窩在眼前這個並不喜歡,但尚且還算是舒適區的單位裡。

總的來說,不管一個人心裡是怎麼想的,是受限於性格還是能力,實在是都不應該把“離職”的事情掛在嘴邊。

一方面,沒有哪個老闆真的會把重要的工作交給隨時可能辭職的員工,這樣吵吵嚷嚷的做法無疑是自毀前程;另一方面,同事也會覺得你這個人情緒不穩定、沒目標沒能力,打心眼裡輕視你。

所以,如果你忍不了眼下的這家公司,找準機會離職就好。

千萬別把辭職掛在嘴邊,又把跳槽的戰線拉到無限長,消耗彼此之間的好感度。


婉君不走瓊瑤風


很高興回答您的這個問題,非常有同感啊,我單位就有這樣的情況,我覺得還是性格和能力的關係,有個同事就是在公司也待了很久,但是呢基本上每個月在跟別人聊天的時候都是在說過公司的這裡不好,那裡不好,想離職,結果說了大半年了還是沒走,而有的同事平時一句不說,突然就填離職表了,我分析了原因:一直說卻沒有離職的,應該是他自己也清楚現在去市場上找工作以他的能力應該很難找到比現在更好的,即使照到了也揮擔心適應不了,所以就一直耗著,但是有一直說想離職說公司不好,我覺得應該是跟性格有關,在公司找存在感,其實這樣的人是很容易再公司傳播負能量的。

而那些平時不說話直接填離職表的人,我相信他們肯定在經過很長時間的考慮之後才做的,比如認為公司的發展和他的未來職業不匹配,或者有自己的一些想法,不過呢我還是很佩服這樣的人,至少是做事果斷的人,也是對自己能力認可的一種表現。

祝各位工作上順順利利,加油,為美好生活而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