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伏羲得到了河图,上天又给大禹洛书?《河图洛书》凭为什么称为华夏文明起源?

看鉴


河图是五星各月份出没规律图示,用来提示人们认识月令。洛书是北半球星空八方主要星座图示,用来辨别方向。并不神秘。只是《周易》编著者不懂河图洛书初始缘由,将之解释神秘化,误导人们几千年。河图、洛书的起源非常久远,估计在伏羲时代之前的采集渔猎时代,是星辰观测的产物,比物候纪时令法更具有广泛地域指导意义。物候只有在温带、亚热带才具有指导意义,在海洋、草原、热带、寒带没有指导意义。所以,河图洛书更具有神圣性,更具有文化意义。


灰锅23003


《河图》和《洛书》一直被当成中华古文明的源头被人们推崇,虽然关于《河图》《洛书》的记载比较早,在《周易·系辞上》里就记载:“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意思是天生神奇的物品,圣人挑选它;天地间有变化的规律,圣人仿效它;出现天象预示吉凶,圣人模仿它;河出《图》,洛出《书》,圣人研究它。

传说上古伏羲氏时,黄河中浮出一匹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伏羲依此而演八卦,成为后来《周易》的理论依据。大禹治水时,洛河中浮出一只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大禹依此作《洪范》九畴,终于治水成功,划天下为九州。

但是,这仅仅是传说,关于《河图》《洛书》的真面目,谁也没见过。

到汉朝的时候,文人们就对《河图》《洛书》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有些人觉得,这两本失传的书有可能只是和凤凰等神物一样的祥瑞。古人对祥瑞特别在意,圣人出世时,没有点异象是说不过去的。所以,伏羲时,河出图,大禹时,洛出书,都是圣人在世的祥瑞现象,还纷纷感叹,现在天下没有圣人了,因为河不出图,洛不出书了。

也有一些人认为,《河图》《洛书》是八卦和九畴的原始理论依据,伏羲根据《河图》上的图案创立了八卦,大禹根据《洛书》上的图案创立了九畴,这就比较接近流行的传说了。在这个故事背后隐藏的是君权天授的潜台词。你看,真正的天子都是上天垂顾的,碰到困难时,老天也会来帮一把解决问题。所以,这个观点得到了帝王家的喜欢,被当成正统传承下来了。

还有一些人认为,《河图》《洛书》是本预言书,是谶纬之学,因此,汉代有许多方士依此泡制了大量预言吉凶祸福的书。

但《河图》《洛书》上到底记载了什么,没有人能说清楚。一直到了宋代,传说有一个仙人,叫做陈抟老祖,向世人出示了传说中的《河图》《洛书》,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图案。

但大部分人不相信,认为这是伪造的,从先秦到宋朝,这么多年都没了,不是你随便拿出张图我们就信的。于是,这一争又争了一千多年,直到1977年,安徽阜阳双古堆西汉汝阴侯墓出土了太乙古占盘,上面记载了洛书,人们才确信,当年陈抟传下来的宝贝竟然是真的。

《洛书》其实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三阶幻方:九宫之义,法以灵龟,二四为肩,六八为足,左三右七,戴九履一,五居中央。读者们是不是觉得这个歌诀有点耳熟?对了,这就是金仙人《射雕英雄传》中,黄蓉破解瑛姑术数的桥段。三阶幻方是最基础也是最简单的,可是根据这个幻方来推演变化,却可以得到很复杂的数学游戏,也难怪桃花岛的阵法这么厉害了。

《河图》就更不用说了,直接确立了阴阳八卦的理论。所以,称《河图》《洛书》是华夏文明的起源并不为过。中国人生活中的许多事物,灵感都来自于简单的阴阳,比如筷子、围棋等等。

回到这个问题上来,为什么伏羲得到了河图,上天又给大禹洛书?

刚才其实已经说过原因了,上天会给真正的圣人一个礼物,给了伏羲河图,再给大禹洛书。就像你有两个儿子,不会只给一个儿子生日礼物吧?而且要根据他们各自的喜好精心选购礼物,才对他们的成长有用。所以,伏羲得到河图,发明了八卦,大禹得到洛书,发明了九畴,这两位都是有理想会创造的好青年,上天这礼物没白给。


李异寒山道


关于河图与洛书,此讲几条意见。A,河图与洛书作用不同。图是天地之起源太极,故称为先天。书则是显示时空方位的,故称后天。互不可代替。

B,河图八卦与洛书八卦,特征不同。河图八卦是动态的,卦画可逆转,亦可顺转。洛书八卦是静态的。

C,河图八卦与洛书八卦,物象含义不同。河图太极两仪,阴仪坤艮巽离,卦象分別是无极太阴,太易,太初,太始。阳仪坎震兑乾,卦象分別是太母,太公,太巢,太阳。洛书八卦之象八方,坎北离南,震东兑西,巽东南乾西北,坤西南艮东北。

D,河图与洛书发祥地不同。河图出自黄河,其原型天然八卦可能在孟津县之上河图村及下河图村。洛书出自雒河,原型天然八卦在卢氏县五里川村。

E,河图与洛书在易学中的地位作用不同。《周易》古经通行本,三千年來畄下的未解之谜太多太多,多都与河图中的八卦迭失关系密切。文王演易,64卦列序依据就是河图八卦。今重填河图八卦,《周易》古经之谜可得解矣!

综上简述,天赐伏羲河图而画先天太极八卦,易学创立而知天地之起源于太极!周文王囿而据河图八卦以演易,遂著作《周易》而易学大成,知天地人及万物衍化史!后又以洛书八卦制指南针,舟车遍天下。

河图八卦与洛书八卦,是解读《周易》的两把金钥匙。


兰州易道王


我去年买了一本周易,在周易最开始的部分呢,就讲过这个河图洛书,说实话我没看懂,后来这本书就扔家里了。不知道你们能看懂了吧。

为什么要买周易这本儿书呢?

很多年在农村老家,有很多算命的,其实这这些人呢,可能会一点周易,但是却把很多算得神乎其神。所以抱着这个心态呢,我也想尝试着去读一读这本书,看一看到底有哪些非常神奇的地方。

河图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的图案,蕴含了深奥的宇宙星象之旅,被誉为宇宙魔方,是中华文化阴阳五行术数之源。

河图洛书最早的时候在尚书中其次在易传之中。千百年来,人们总是把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以及周易联系在一起。朱熹更是把合同落书置于易学著作卷首,大家推崇,中国古代的学者大都认为伏羲爱河图启发而创立八卦,周易又源于八卦。

关于河图洛书的两个传说

相传上古伏羲氏时,在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了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了伏羲,伏羲依此而言化成了八卦,后为周易来源。这就是伏羲得到河图的传说。

相传大禹时,洛阳西洛宁县,洛河中,浮出神龟,背负洛书献给大禹。大禹因此治水成功,遂化天下为九州,又以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会,流传下来,收入尚书中。

因此有了"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的传说。

伏羲和大禹呢,本来不是一个时代,伏羲最早人类始祖跟女娲一个时代,接下来就是黄帝,最后一个时代就是大禹,大禹是三皇五帝的最后一个。

文明起源

两个活动一直是贯穿在整个人类发展史的,那就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河图洛书也是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所积累下来的,我们现在也考证不了河图洛书的真正来源。因为实在太过久远,所以说呢,这个传说,也是我们解释合作和论述的来源所在。

认为河图洛书是华夏文明起源的,这个就是我们在认识的一个过程。


内蒙范儿


这只是神话传说而已,莫把神话传说当史实!

〔原创〕《河图》《洛书》之原型与意义!

辨章学术,考镜源流,而知其所以然!

汉儒认为,《河图》是伏羲八卦,《洛书》是禹受《洪范》九畴,此乃汉人始创之说。如《汉书·五行志》说:“《易》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刘歆以为伏羲氏继天而王,受《河图》,则而画之,八卦是也。禹治洪水,赐《洛书》,法而陈之,《洪范》是也。” 殊不知,实非如此!

据易学史料,黑白点《河图》《洛书》两幅图,至宋代始有。鄙人考证:

1、现在所见到的黑白点《河图》图像,其原型是《管子·幼官图》与《太玄·玄图》,源于(汉代)五行生成数(天地数)。

幼官图,是《管子》第九篇篇名。该图次序即西方本图、西方副图、南方本图、中方本图、北方北图、南方副图、中方副图、北方副图、东方本图、东方副图共十图。

比照《幼官图》绘画排列顺序及文字说明之数字,结合《尚书·洪范》五行之生数,恰与宋儒“河图”吻合,故说“河图”原型即《管子·幼官图》。

《太玄》是西汉杨雄仿《易》经撰写的著名《易》学著作。其《玄数》中涉及的五行生成数并推演的《玄图》或源于《幼官图》。

《太玄卷第八·玄数》云:“三八为木,为东方,为春……四九为金,为西方,为秋……二七为火,为南方,为夏……一六为水,为北方,为冬……五五为土,为中央,为四维”,以五行生成数推演而成的玄图《太玄卷第十·玄图》云:“一与六共宗,二与七共朋,三与八成友,四与九同道,五与五相守。”

五行生成数指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一、二、三、四、五,分别代表五行——水、火、木、金、土之生数,源于《书·洪范》云:“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由于土居中为万物之母,若每一生数再加五,则变为各自的所谓成数。生数为一至五,象征事物之发生;成数六至十,代表事物之形成。

五行生成数亦名天地数。《易·系辞上》云:“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东汉郑玄注:“天一生水于北,地二生火于南,天三生木于东,地四生金于西,天五生土于中。阳无偶,阴无配,未得相成。地六成水于北,与天一并(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天七成火于南,与地二并(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地八成木于东,与天三并(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天九成金于西,与地四并(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地十成土于中,与天五并(天五生土,地十成之)也。”

所谓五行生、成数,只不过是古代贤哲们试图借此说明天地、阴阳、奇偶的联系及变化关系。根据天为阳,地为阴,奇数为阳,偶数为阴,这样相加的结果是,五行当中每一行都有一个生数和一个成数相配,也就是一个奇数(阳)和一个偶数(阴)相配,构成一对阴阳互藏的关系,以说明水有阳水、阴水,火有阳火、阴火,木有阳木、阴木,金有阳金、阴金,土有阳土、阴土等阴阳配伍关系,从而形成了阳有偶、阴有配的阴阳相反相成的关系。

《幼官图》《玄图》与东汉郑玄注天地数相同,而其说早在汉初《太玄》已有之。

2、目前流行的黑白点《洛书》图像,其原型源于东汉以前《易纬·乾凿度》郑玄注“太一下九宫”,汉代谓之“九宫”数。九宫,源于西汉初《大戴礼记·明堂》“九室”说。

“九宫”之数,表示四时和一日阴阳二气寒暑的变化。与西汉孟喜、京房之卦气说有关。

一、三、五、七、九为奇数,亦称阳数;二、四、六、八为偶数,亦称阴数。阳数为主,位居四正(东、南、西、北),代表天气;阴数为辅,位居四隅(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五居一、三、七、九的中间,属于土气,为五行生数之祖,位于中宫,而寄旺四隅。数字的多寡,标志着四时气候寒温的变化,和一天晨昏昼夜光热的强弱。

其中奇数为阳,代表了四季春、夏、秋、冬和一日昼、夜、晨、昏的温度和光度的变化。如三代表春温,九代表夏热,七为秋凉,一是冬寒;以及三为黎明,晨曦始初,光线渐强;九为正午日头正中,故光热最强;七是下午,太阳偏西,光热渐弱;一是夜间,光热最弱。

一数居正北方位,为一年之阴极,时值冬至;九数居正南方位,为一年之阳极,时值夏至;从一到九为阴消阳长,由寒到热,从九到一为阳消阴长,从热到寒;三处东方时值春分其气温,七为西方为秋分之令其气凉。如此说明九宫(《洛书》)的数字代表着空间方位和时间时令,并且还象征四季六气的热度和光的强弱。

又,《洛书》图像与文王后天八卦图(卦气说)、《灵枢·九宫八风》篇两个首图一致。


河间金栋


说到囊括华夏文明一切的经典百科全书,很多人肯定会想到《易经》,除了天文地理,还能明白为人处事的道理,俞大猷还通过《易经》悟出了兵法。

可是,《易经》出现的时候,毕竟已经有了文字,我们祖先在没有文字的蒙昧时期,又是怎么探索世界的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古今第一奇书——《河图洛书》。

传说在伏羲氏时期,从黄河里浮上来一匹龙马,它身上的旋毛变成“一六居下,二七居上,三八居左,四九居右,五十居中”的图形,这便是“河图”,伏羲氏依照“河图”画出八卦。

而在大禹治水的期间,从洛河里浮出一只神龟,神龟的背上长有纹、圈、点,自列成组,这就是“洛书”,大禹对“洛书”进行阐释,此即《尚书》中的《洪范》篇。

河图成书在仓颉造字的前夕,洛书也是一个图案,把河图洛书称为“无字天书”是有道理的,它的出现有了八卦,而八卦正是《易经》思想的核心。

《河图洛书》与易经八卦的联系

河图洛书,象中有哲,哲中有数,数中寓哲,哲中存象,象理、哲理、数理三者一体,相辅相成。

举个例子,当初有三个科举考生问一个算命先生,三人科举结果如何,算命先生有绝对的自信,不准不收费,先生只做了一个动作,伸出了一根手指。

这一根手指就是象,这个象包含着数字“一”,而这个一又可以有多种解读:没有一个考得上,只有一个考得上,只有一个考不上,没有一个考不上。

这种解读就是哲理,那么由此可以看出,这个算命先生是精通河图洛书的,他的一根手指头已经囊括了所有会发生的事情。

河图白圈象阳,黑圈象阴;白圈数奇,一三五七九;黑圈数偶,二四六八十。

由是而阴阳奇偶之道显,对待成焉。奇一阳也,偶二阴也,故伏羲有以则之画一奇为阳,画一偶为阴也。

如是则阴阳之道立,对立之象成焉。

拿到现实生活中来说,没有对立,没有摩擦就没有进步。

就比如说刘备被曹操追赶了一辈子,在汉中大战之中,刘备迎来了自己的巅峰时刻。

曹操恍然大悟,他这一生虽然一直想消灭刘备,可如果没有他的压力,刘备也不会发奋图强,可以说曹操也间接成就了刘备。

我们从河图上同样能够看出,白点最多的时候,也就是阳最盛的时候恰好阴最衰弱,而它在对面的图像恰好相反,而白点和黑点在左右两侧几乎势均力敌。

假设曹操为阳,刘备为阴,顺时针运转,几乎就可以看出这样的过程:

曹操绝对碾压刘备,刘备弃新野,奔夏口;刘备努力追赶曹操,赤壁之战卧薪尝胆,随后拿下四川;刘备势力最旺,在汉中,刘备唯一一次击败了曹操,关羽威震华夏;双方力量重新平衡,关羽大意失荆州,曹操随后死去,刘备夷陵之战大败亏输,诸葛亮北伐前,双方再无大规模的战争。

河图所展现的恰好是这样的天下大势。

阴阳除了对立,还有统一,最直观的例子,仍以奇数为阳,偶数为阴。

我们人都有两条腿(阴),但走路总是先迈一条腿(阳),我们有两只手,但每只手有五根手指。

曹操与刘备虽然为夙敌,但两人青梅煮酒论英雄,曹操却说:“天下英雄,唯吾与使君耳。”

因为,曹操不过是心肠硬一点的刘备,刘备是脸皮更厚的曹操。

曹操一直想代汉,却在最后一步戛然而止,毕生反对名教的曹操弥留之际成了名教的奴隶;刘备高呼复兴汉室,处处以克己复礼的形象展示给世人,却在汉献帝还活着的时候就迫不及待称帝。

这就是说,阴阳是统一的,也是可以转化的。两个人明明是对手,可又是彼此最交心的;同一个人,即便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都是他本人的选择,丝毫不奇怪。

河图的阴阳对立又统一的思想,也可以在《易经》中找到。

易经《系词》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易经》的卦象就是建立在阴·阳二爻两个符号的基础上的,这两个符号按照阴阳二气消长的规律,经过排列组合而成八卦。

拿最重要的乾坤二卦来说,乾为天,坤为地;乾为父,地为母;天与地是对立的,但是没有天地,就没有我们生存的环境;父亲与母亲性别是不同的,只有这样组建家庭才会有子子孙孙后代的出现。

《河图洛书》隐藏着银河系宇宙的秘密?

《河图洛书》能够展现世间万物包括人心向背的一般规律还不是最神奇的,让我们惊讶的是我们的老祖宗没有任何先进的天文仪器,却成功地勾勒出银河系的形状。

现代科学发展起来以后,我们知道银河系是一个中间厚,边缘薄的扁平状盘体。

它的主要部分称为银盘,是一个旋涡结构,直径约为10万光年,中央厚约1万光年,边缘厚约3~4千光年。银盘外面是由稀疏的恒星和星际物质组成的球状体,被称为银晕,直径约3万光年。

银河系也有自转,仔细观察银河系,可以发现银河系有四条旋臂,分别是人马座旋臂、猎户座旋臂、英仙座旋臂和三千秒差距臂。

银河系有两个伴星系,分别是大麦哲伦星系和小麦哲伦星系。除银河系之外的星系被称为河外星系。

太阳系位于猎户座旋臂内侧与银河系中心距离约27,700光年的位置。太阳系以250千米/秒的速度围绕银河系中心旋转,旋转一周约2.5亿年。

当我们和古人的观测角度调整到一致会发现河图和银河系的对比简直是太相似了:

如果再细心一点的读者朋友可能会发现,银河系明明有四条璇臂,而上古时期的河图才两条“旋臂”,这是怎么回事?

请不要着急。这个时候,我们再把洛书也拿来看看我们会发现,从河图到洛书,旋臂变成四条,请你数一数“卍”字的四条边就知道了。

可见,河图是银河系的静态图,而动态图就是洛书。

这四条旋臂被认为对应着佛教中说到的四大部洲。

四大部洲,又称四洲、四大洲、四天下,是中国佛教中认为的在须弥山周围咸海中的四大洲,分别为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北俱芦洲,而我们的太阳系就在南瞻部洲之中。

看来,《河图洛书》就像只无限无形的大口袋,把宇宙中万事万物都装进去了。

中国人的数字崇拜和时空观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我们的祖先脚踏实地,在这片土地上努力耕耘;同时又仰望星空,对浩瀚的宇宙,神秘的大自然充满了好奇。

在他们认识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的规律为我所用的过程中,还不时记录一些东西,这就构成了华夏文明的来源。

在没有文字问世以前,我们的祖先靠着数字和图像来记录文明,虽然这是全世界所有民族的共同发展历程,但能够创造出如此璀璨文明的,只有我们华夏一家。

中国远古先民对数字的顶礼膜拜,对“1”—“10”的基本数字,以及由此产生的数字叠加、相乘产生的百、千、万等,赋予了它们具有祥瑞、美学、世界观等意义。

河图与洛书同出一源,所表达的就是远古时期先人们的一种数学思想,而最直接、最基本的表达方式就是数字性和对称性,相加之“和”或相减之“差”的数理关系,则构成了其基本内涵。

《河图洛书》既反映了我国古代先民的时空观念,又被创造性地用在了社会人文方面,目前对于《河图洛书》的解读仍是没有穷尽,有待考察和深入探究的地方仍然很多。


看鉴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我来回答

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河图和洛书,也要清楚伏羲和大禹之前的关系。

人皇伏羲

传说中的人皇,也是人类文化始祖,后世对于人皇的理解有很多,传说中有三皇,天皇,地皇,人皇,而这三皇是平等的,传说中最后一位人皇是帝辛,后面都以天子自居也就是上天的儿子,只有始皇帝才能算半个人皇。

这也就看出了伏羲的地位,传说伏羲是给人类带来了智慧和文化,人类才得以繁荣,传说伏羲在洛阳东北孟津县内的黄河中出现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这里可以看出河图出现的背景,伏羲是为了给人们传递智慧文化,才出现的河图。

大禹

洛书出现的背景,大禹时,洛阳西洛宁县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会,流传下来。大禹是为了治水,和洛书才出现的,

在世界历史神话记载中,确实有一场世界级的大洪水发生,而这个时间点就是大禹治水的时间,西方世界的记载是诺亚方舟,而中国的加载是治水,但是两者都有一个共同点,毁灭,西方世界没有办法才躲方舟,因为世界上所有的动植物都没毁灭了。可见这场洪水带来的灾害,它决定了人类的生死存亡,人皇伏羲带着人类智慧,人类才得以发展繁荣,但是这场洪水几乎要毁灭人类社会,这个时候洛书出现,大禹成功治水,挽救人类文明。

华夏起源

人皇伏羲得到河图,带给人类智慧,人类才得以发展和繁荣,这样看来,也就是河图是华夏民族的起源,但是伏羲是人皇,也就是说河图不可能是其他神创造的,伏羲得到河图很有可能是他创造的,后来不断演变。

大禹得到洛书,人类社会才得以延续,也就是说洛书的出现拯救了人类,没有洛书也就没有现在的人类。所以洛书和河图被称为华夏民族起源。

可以看出是河比洛书早一步,出现在水面上,才看得到的人,人皇伏羲,这也就否定了河图和洛书是上天创造的结论,因为伏羲就是天,没有比他还大的人物,其他二皇都是平等的,没有实力来干预,其次河图的出现能带给人类智慧。

而洛书的出现能治理天下,挽救人类文明,也就是说河图,洛书都是一人创造的,现有河图后有洛书,洛书是河图的延续,但是他们本质是不同的。上古奇书《易经》就是通过这河图和洛书,不断演变过来的,他包含了上天文观测,下地理山川,中人和治理的大道智慧,也是众多思想的底层逻辑,也是华夏文明的开端,所以河图洛书是华夏起源


只是想抱抱你好咩


关于“伏羲得到了河图,上天又给大禹洛书”,只能看作是传说了。

“《河图》、《洛书》称为华夏文明起源”,也不很靠谱。

古籍里,最早说到“河图”的,是《尚书﹒顾命篇》。里面没提洛书。

《顾命》,是周成王病危时,召集召公、毕公等重臣,嘱托辅佐太子钊,也就是后来的康王嗣位。

其曰:“越玉五重,陈宝、赤刀、大训、弘璧、琬琰,在西序。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

这是说,西侧摆放着一系列古老的宝物,大都与玉有关;东侧也摆放着一些宝物,大玉、夷玉、天球也是玉,大概只是产地不同而已。

东侧还有“河图”。河图为何物,文中没细说。不过,当为同类宝物。清代著名学者胡渭曰:“天球,玉也。河图而与天球并列,盖玉之有文者。”他认为,“河图”是有花纹的玉石。

周康王大约于公元前1020年继位。《尚书》里收入的这篇《顾命》,历来争论不多。清华简等战国文献,亦证实了此文的可信。

或许正因为《顾命》里没说“河图”为何物,后来,便有了很多丰富的解读。

《论语﹒子罕》记录孔子的话说:“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这是说,孔子认为,凤鸟出现,象征盛世;河图,也预兆盛世到来。他感叹,自己生命旅程快走完了,还没见到预示盛世的凤鸟与河图。

问题在于,《论语》不见于先秦。汉代,才有鲁齐两家儒学分别教授《论语》。孔子不言怪力乱神,又信凤鸟河图,似乎矛盾。他这段话,倒很像出自西汉末年的谶纬方士之口。

战国末期,秦国强盛。

吕不韦组织文人撰写了《吕氏春秋》。里面的《应同篇》说到一种祥瑞,叫“丹书”。

其文曰:“凡帝王者之将兴也,天必先见祥乎下民。……及文王之时,天先见火,赤乌衔丹书集于周社。”

这部书里没说河图,但第一次说到一种祥瑞——“丹书”。

近百年后,西汉汉武帝时期,淮南王刘安网罗千余文人于门下,编写了《淮南子》一书。这部书的主要依据是《吕氏春秋》。

此书的《俶真训》中,第一次把河图与丹书联系在了一起。其云:“古者至德之世,贾便其肆,农乐其业,大夫安其职,而处士修其道;当此之时……洛出丹书,河出绿图。”

这是说,“丹书”由洛水所出,这应该是洛书的“最早版本”;黄河所出绿色的“图”,叫“绿图”,只应该是指“河图”。

稍晚,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里,把孔子《论语》里的话,改成了 “河不出《图》,洛不出《书》,吾已矣夫!”

唐代刘知己说,补写《史记》的,从西汉算起有十五家。改动孔子话的究竟是司马迁还是补写的后人,真不好说。

不过,此时所谓《河图》与《洛书》,还只是天示的祥瑞。

《易﹒系辞传》非出于孔子,早成共识。此书,最早成于战国,最晚成于西汉,此间非一次增删,也为共识。

《系辞传》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此谓圣人,是指伏羲。“则之”是“根据”——伏羲画八卦的时候,根据的是《河图》与《洛书》。

这是伏羲得《河图》与《洛书》最早的出处。

由此也可见,《系辞传》的这个说法,形成于汉代的可能性最大。

因为,汉代有一部谶纬之书,叫《礼纬》。此书何人所作已不可考,但名气一直很大,唐宋仍有巨大影响。

其中的《含文嘉篇》云:“伏羲德洽上下,天应以鸟兽文章,地应以《河图》、《洛书》。”

至此,就是在公元前140-前85年之间,《河图》与《洛书》被列在了一起,并形成了后来的关于《河图》和《洛书》的解读框架。

那怎么又出了一个“上天给大禹《洛书》”的说法呢?

东汉成书的《汉书﹒五行志》说,这是西汉刘歆的说法。

刘歆说:“(伏羲)氏继天而王,受《河图》,则而画之,《八卦》是也。禹治洪水,赐《洛书》,法而陈之,《洪范》是也”。

按照刘歆的说法,上天赐给伏羲《河图》,而把《洛书》赐给了禹。

刘歆的依据,是《尚书﹒洪范》里说:“天乃锡禹洪范九畴”。锡,就是“赐”,天赐的“九畴”里面包括《洛书》。他说,《洛书》上写着字。但究竟写了什么,他又语焉不详了。

从汉代开始,关于《河图》、《洛书》的书籍逐渐繁多。

关于《河图》的,有《河图纬》、《河图括地象》、《河图始开图》等等,比较有名的近四十种。

关于《洛书》的,有《洛书纬》、《洛书甄曜度》、《洛书灵准听》等九种。还有托伪老子、孔子的《河洛谶》各一种。

在所有谶纬之书中,关于河洛的,大约不低于四分之一。

当然,繁盛之间,流传之间,也不免混乱。具体不再详述。

自汉至唐之前,大概因为时局混乱,没太多人关心《河图》、《洛书》之事。

隋唐之时,因伪造的孔安国《尚书传》又引起了对《河图》、《洛书》的关注。

伪孔传:“天与禹洛出书,神龟负文而出,列于背,有数至于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类,常道所以次叙”。

这是说,《洛书》上的文字不多,不然,也用不到大禹再据此演绎,刘歆的说法是不对的。

据此,隋代儒者认为《洛书》是三十八个字,或者只有二十个字。

代表人物,是隋代南兰陵人萧吉。他在《五行大义》里,把《洛书》数字化了。

显然,隋代所说二十个字,以及萧吉的“数字化”,皆源于《左传》所言“象数”。但“二十个字”的概括性还不强,且“象”与“术”尚未分开。到了萧吉,则走出了与方士、术数分家的第一步,尽管他自己也是个方士。他对《洛书》概括的九个数字,来源于东汉的《大戴礼记》关于明堂“九室”的次第。

宋代的陈抟,生于五代末,是个道士,常年在华山炼丹,又热衷钻研《易》学,对《河图》、《洛书》颇有心得。

陈抟的学说,后来分成了三大派别——邵雍等传他的《先天图》;刘牧等传他的《河图》、《洛书》;周敦颐等传他的《太极图》。

北宋的时候,有一部书叫《龙图》,专讲《河图》、《洛书》,署名陈抟,朱熹斥之为伪书,但很可能是陈抟的学生写的。其书说,《河图》由龙负出,所以叫《龙图》,这是伏羲画卦的依据。

北宋仁宗时的刘牧,写了《刘氏易解》十五卷。他说,《河图》、《洛书》全出于伏羲之世,伏羲根据其画《八卦》,只是“五行”的象数还没显明,所以禹后来才据之说《九畴》。

朱熹不赞成刘牧之说,他自己注解的书后来成为了官家审定的教科书,于是,刘牧之说就被否定了。

元代,吴澂说,“河图”是黄河中龙马背上的旋毛。

明代,赵谦写了《六书本义》,也提供了新的“河图”。

再往后,《河图》和《洛书》就基本不再有新的变化了。

对《河图》、《洛书》的严重质疑,始自北宋。

最早的,是欧阳修。他在《易或问》、《易童子问》等篇里说了大致这样的意思——如果《河图》已具《八卦》之文,就不劳伏羲去画了;如果没有《八卦》之文,仍须人画,这《河图》又有何价值呢?如果说《河图》虽出,仍须靠人再画成卦,那当初为何不说是“取法于《河图》”呢?

不过,当时不太有人听得进他的话,他的学生苏轼就带头反对。

明代嘉靖三大家之一的归有光也站出来质疑。他在《易图论》里说,你讲《易》有《图》,那为何汉儒不传?为什么王、韩注《易》也不提?《图》那么详细,圣人只是照抄, 那还能叫圣人吗?

关于《洛书》,他说:“《洪范》之义甚明,而儒者以《洛书》乱之。其始起于纬书,而晚出于养生之家,非圣人语常而不语怪之旨也”。

清代,质疑《图》、《书》之声更深甚。

比如黄宗羲,还有他的弟弟黄宗炎,毛奇龄,胡渭等人。黄宗羲说,如果有“河图”,大约也应该是地理图而已。


20世纪初以来的学者,又有众多人对《河图》、《洛书》做过考证,几乎无一人认为汉代谶纬之学以后以至明代对此的解读是可信的。

所有人,对不是针对《易》,而是说,被汉代以后说的神秘的《河图》、《洛书》本不存在,何况说是“华夏文明的起源”。

我发过一篇“头条号”的文章,关于《河图》、《洛书》讲的更详细一些。有兴趣可搜出来看看。


一老沈一


“河图”、 “洛书”是华夏文化的源头。《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这个圣人就是人类文化始祖伏羲。传说伏羲氏时,有龙马从黄河出现,背负“河图”;有神龟从洛水出现,背负“洛书”。伏羲根据这种“图”、“书”画成八卦,后来周文王又依据伏羲八卦研究成文王八卦和六十四卦,并分别写了卦辞。

伏義氏画先天八卦、河图,建立中华道德文明的基础。

【先天八卦】

那么先天八卦说的是什么?

先天八卦,是先人对自然的朴素认识。

设想一个场景,先人站在黄河边上的传教台,对先民进行八卦教育。

面南而立,我们的头顶着天,为乾;我们的脚踩着地,为坤;太阳从东面升起,为离;黄河之水从西边来,为坎;东南方的大海,为兑;西北方的高山,为艮;东北方打了一个雷,为震;西南方刮了一阵风,为巽。

这样就形成了古人对自然物象的基本认识。

自然物象,具有阴阳属性,乾为纯阳,用三个阳爻表示;坤为纯阴,用三个阴爻表示;

离,阳中有阴,中索用阴爻;坎,阴中有阳,中索用阳爻。

离,代表太阳,太阳外热内冷;坎,代表水,水结冰封藏,外冷内热;离坎,火水,是生命化生之根本。

如此等等,先天八卦的本来意义,并不复杂,亦无迷信。

【河图】

河图,讲的是天人合一的关系。具体说,讲的是一年四季,天地阴阳交互,以及五运六气的变化规律。

万物有阴阳生成,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相辅相成,一年四季循环转化。

冬至

冬至一阳生,太阳远极而返,生命开始新一轮循环。阳气生发之初,用阳数一表示。

对于植物来说,如冬笋开始在地下萌动。

同时,冬至阴气甚重,用阴数六表示。

所以冬至时节,阳一阴六,叫做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对应于人体,则是壬水、癸水旺相。壬水,足太阳膀胱经;癸水,足少阴肾经。

春分

春分阳气上升,用阳数三表示;同时,阴气很重,用阴数八表示。

对应人体,甲木、乙木旺相。甲木,足少阳胆经;乙木,足厥阴肝经。

为什么春分比冬至阴气更重呢?

春分时节,阳气生发,冬天蕴藏在地下的阳气升腾到空气中去了,这时候地下的阴气反而比冬至更重。

譬如,一棵竹笋,在春天迅速生长,短时期内大量消耗竹子根部蕴藏的能量,竹根的阳气变弱,阴气变重。

譬如,一棵大树,冬至的时候,大树的阳气藏于根中,而春分时,大树的阳气上输至树梢发芽生叶,而树叶的光合作用能力尚未形成,所以这时候的大树阳气消耗,阴气反而重。

夏至

夏至阳气旺盛,用阳数七表示;同时,阴气最少,用阴数二表示。

在人体,对应丙火、丁火旺相。

秋分

秋分,阳气最盛,用阳数九表示;同时,阴气渐长,用阴数四表示。

在人体,对应庚金、辛金旺相。庚金,手阳明大肠经;辛金,手太阴肺经。

为什么秋分的时候,阳气比夏至还重?

还是以大树来比喻,盛夏生长积蓄的能量,到了秋分时节,都向根部输送,这时候树根能量充足,为冬藏作准备。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阴阳之气,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后天八卦】

生命的本质是阳气的运动。后天八卦,表现的阳气一年四季、一日四时的圆周运动规律。

《说卦》有专门的阐释: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也乎艮。

帝出乎震:阳气在春分磅礴生发,相当于初生的太阳。

齐乎巽:阳气在立夏长大了。

相见乎离:阳气在夏至盛极。

致役乎坤:阳气在立秋时节,开始向地面沉降。

说言乎兑:秋分时节,阳气肃降至地下。

战乎乾,立冬时节,把天上的阳气收藏于地下。

劳乎坎:冬至时节,一阳生,生命力开始萌动。

成也乎艮:又到了一年的立春时节,阳气集聚如山,就象黎明前的太阳,等待喷薄而出。

【洛书】

洛书是先人对一年四季天气阴阳变化的朴素认识。

洛书与河图,有相通之处,而又有所不同。洛书反应的是单纯的天气变化规律;而河图体现的是天地阴阳之气的交互转换关系,以及相对应的人体五运六气变化规律。

阳气的变化

冬至一阳生,用阳数一表示,日照开始变长;春分阳气上升至中位,用阳数三表示;夏至阳气上升至极点;用阳数九表示,日照开始变短;秋分阳气下降至中位,用阳数七表示。

阴气的变化

立秋,阴气渐长,用阴数二表示;立冬,阴气渐重,用阴数六表示;立春,阴气最重,用阴数八表示;立夏,阴气渐解,用阴数四表示。







德禧福荟


至于河图洛书之说,实质为阴阳变化之规律,道法演变之原理,太极宇宙为道,道总在一至九间运行和发展,道生一,道生万物,有无相生,物极必反,周而复始,总不断不停在变,在易,易实为周天,周天含天地,阴阳乾坤宇宙,周天为道,道用数字表示为零(0)既圆,天圆地方,道正为阳,道反为负既阴。也就是老子子“反者道之用,弱者道之用”,用则盛,动则易,动用有极,极为九,九九归一,为太极。至于卦只为道之易理,既自然,自然为道。

看河图洛书,学阴阳卦术,只为周易太极之皮毛,周易既道,道有形,道无形,道有心,道无心,道有法,道无法,总之道自然。自然既易经之理,理为阴阳互动,天地,乾坤,宇宙,人及万事万物皆通。人之哲学智慧辩证之法此得。

所以文明起源得于天也地也,阴也阳也道也,故此,老子讲“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也,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