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挑食要逼著吃嗎?牛奶實驗:這樣騙孩子吃,能改變飲食口味

關於孩子挑食的問題,我一直都覺得,大人都可以挑食,就不要逼孩子了。其實,不是我佛系,更真實的原因是,

逼了也沒用,還可能起到反作用。

我妹妹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她從小就不愛吃青菜,我媽怎麼逼都沒用。倒是懷孕時,為了肚子裡的寶寶,主動吃了不少。

外甥女出生後,也和妹妹一樣,特別挑食,不吃青菜、蔥薑蒜,不吃各種皮(比如番茄皮、蘋果皮)。不吃皮還好辦,燙掉或者削掉就可以了,可是不吃青菜就不好辦了。

  • 如果是把青菜葉子切得碎碎的放在炒飯裡,或者剁成餡料包進包子裡,外甥女就一定會精準地挑出來;
  • 如果放到麵糊裡煎成餅,她即使吃到嘴裡,也會直接吐出來,弄得妹妹簡直要抓狂了。

就在前一段時間,我接外甥女來家住的時候,問她想吃什麼,她回答我“油麥菜”,讓我大吃一驚:這孩子怎麼愛吃青菜了?

孩子挑食要逼著吃嗎?牛奶實驗:這樣騙孩子吃,能改變飲食口味

出於好奇,我問了妹妹:“雅雅從什麼時候開始能吃青菜了?”

妹妹很驚訝地說:“她一直吃青菜呀!”然後,才像回想起什麼似的說,“早就吃了,連我不喜歡吃的菠菜,她都愛吃。”

我追問:“你是怎麼做到的?”

“做到什麼?”妹妹不解地問。

我著急了:“讓她吃青菜呀。”

“哦,我就是和她說,青菜對身體好,不吃不行,但是我給她選擇的權利。吃哪樣青菜由她決定,而且吃一口覺得不好吃,可以不吃第二口。”妹妹一副輕描淡寫的樣子,好像忘了她自己當初有多抓狂。

孩子挑食要逼著吃嗎?牛奶實驗:這樣騙孩子吃,能改變飲食口味

逼孩子吃青菜,真有科學原理嗎?

逼孩子吃,真的有這麼大威力嗎?抱著這個疑問,我找了一些資料,終於找到了比較靠譜的解釋,而且,還有兩個實驗提供了科學依據。

第一個實驗是加州大學做的研究,研究者利用果蠅(黑腹果蠅)作為動物模型,瞭解了動物喜歡上之前反感的食物的過程,得出其口味偏好可以改變的結論。

具體是怎麼回事?

研究者給果蠅長期餵養樟腦(想想樟腦丸的氣味,我覺得味道好不到哪去),使得果蠅的感知各種味道的細胞(學名叫味覺受體細胞)發生了變化,果蠅最後學會食用包含樟腦的食物。

據此,研究者得出了推論,既然動物經過長期餵養某一特定食物,能使口味發生變化,那麼相信人類身上也能發生類似情況。

孩子挑食要逼著吃嗎?牛奶實驗:這樣騙孩子吃,能改變飲食口味

如果你認為人類不同於果蠅,這個實驗結果說明不了什麼,那美國普渡大學做的這個實驗研究,就能解答你的疑惑。

研究者讓64名參與者在連續7天裡,每天喝3次巧克力杏仁牛奶,然後在研究人員上門時,提供真實的評價和反饋。

研究者提供的巧克力杏仁牛奶,特別難喝,是不添加蔗糖的“苦澀”飲料。

記得有一次,我喝了一口沒加糖的熱可可,就喝不下去了。如果裡面再加上苦杏仁,可以想象那得多苦、多澀啊。

這次的實驗結果和果蠅實驗類似,一開始,這些飲料讓參與者難以下嚥,深惡痛絕;可是連續喝了7天后,飲料的苦澀感好像沒有那麼難以忍受了,也容易下嚥。

為什麼會這樣呢?研究者採集了參與者實驗前後的唾液,對比後發現,參與者的唾液成分居然發生了變化。

在參與者的唾液中,有一種富含脯氨酸的蛋白質含量提高了,而這種蛋白質正好可以與苦味、澀味化合物結合,讓味蕾適應自己不喜歡的新味道。

孩子挑食要逼著吃嗎?牛奶實驗:這樣騙孩子吃,能改變飲食口味

用大白話來說就是,即使是你覺得很難吃的東西,只要你刻意食用,唾液就會改變成分適應這種食物,讓你對最討厭的味道視而不見。

記得我第一次喝酸奶時,覺得這東西真的是全天下最難喝的東西。可是喝了幾次之後,卻覺得酸奶的味道特別獨特,現在基本上天天喝。

和成人相比,孩子的味覺受體細胞更敏感,也就更能敏銳地察覺出食物中的苦味、澀味、辣味、怪味等。

蔬菜,尤其是綠葉青菜,因為本身就含有一些苦味、澀味,會讓敏感的孩子更加難以接受,所以他們才會拒絕吃青菜。

孩子挑食要逼著吃嗎?牛奶實驗:這樣騙孩子吃,能改變飲食口味

如何讓孩子愛上自己不喜歡吃的食物呢?

通過上面的實驗,我們已經瞭解到:孩子不愛吃青菜,所以吃得少——因為吃得少,唾液無法改變成分去適應食物——結果厭惡感讓孩子吃得更少了。

如果我們想讓孩子接受他們不喜歡的食物,最好的辦法就是打破這種循環,讓他們能夠持續接觸食物,並最終讓唾液改變成分,適應食物。

說起來似乎很簡單,廚藝好的媽媽,會變著花樣做給孩子吃,讓孩子不知道自己吃了自己不喜歡的東西。

可是,對於沒有那麼多時間的父母,亦或是廚藝不精的人,真的是太難了!

怎麼辦呢?

孩子挑食要逼著吃嗎?牛奶實驗:這樣騙孩子吃,能改變飲食口味

有一個不那麼粗暴,見效慢,但是長期堅持會有成果的方法。

在習慣培養時,有一個詞叫微習慣,意思是把一個習慣大幅度縮減,直到小得不可思議,一步就能成功,而且不會給自己造成任何心理和行為負擔。

我曾經用這個辦法,規定自己每天背一個韓語單詞,結果總是不由自主地多背幾個,使得我的詞彙量大大增加,也順利通過了韓語6級的考試。

在培養孩子的飲食習慣上,我們也可以借鑑一下這個方法。

比如,想讓孩子吃青菜,就可以定一個最小的目標——每次只吃一口青菜,絕不強迫孩子是第二口。

這樣時間長了,可能會出現兩個效果:

  • 一是雖然說是隻要孩子吃一口,還是有可能出現,孩子吃了一口覺得還可以,自己主動吃了第二口的情況;
  • 二是孩子的唾液成分發生了改變,使得他可以接受青菜,適應青菜的味道,變得愛吃青菜了。

當然,每個孩子的情況是不一樣的,就算孩子一次真的只吃一口,決不多吃,也積少成多;就算孩子吃了一段時間的青菜,還是不適應,我們也沒有什麼損失,畢竟能吃一口是一口,比不吃強。

孩子挑食要逼著吃嗎?牛奶實驗:這樣騙孩子吃,能改變飲食口味

需要強調的是,這裡一定要避免一種極端情況。

我就有一個朋友,小時候家裡是賣豆腐的,所以他天天吃豆腐。今天白菜燉豆腐,明天豆腐燉白菜,吃得他現在聞到豆腐味兒就想吐。

一句話,他吃得太多,吃傷了。

如果我們用簡單粗暴的方式逼迫孩子,哪怕讓他吃的是健康食物,這種精神上的壓力也會不利於腸胃吸收,還有可能讓孩子更加牴觸和排斥,出現厭食的情況。

所以,還不如只讓孩子吃一口他不喜歡的食物,然後開開心心地吃其他自己喜歡的美食,也有利於孩子的身體健康。

孩子挑食要逼著吃嗎?牛奶實驗:這樣騙孩子吃,能改變飲食口味

孩子挑食是個大難題,也讓很多家長深感頭痛。可以試試吃一口的方法,這頓吃一口,下頓吃一口,積累下來也不少了。

很幸運,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也多了一些教育理念和依據。真心希望我們能夠多學習,努力讓孩子在我們的陪伴下,快樂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