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交往,學會看透人心


人際交往,學會看透人心

兵法曰:”攻城為下,攻心為上“,人際交往,有效的說服方式,就需要”攻心為上“,怎麼攻心呢?這就需要了解人的深層心理活動,看透人心。

按照心理學理論,人的心理活動常常分為兩個層次:一是表層心理,就是隨時袒露讓眾人知道的表層心理活動;二是深層心理活動,這層心理活動是不願讓外人知曉的,常常被掩飾和偽裝。

所謂的“攻心為上”,就是要針對對方的深層心理,切不可被對方表面的言詞、舉止、態度所矇蔽。人心雖然隔肚皮,難以捉摸,但一個人的言行、舉止始終受內心的支配,通過分析、思考,可以透過蛛絲馬跡,而探究其內心真實意識。這裡介紹幾種簡單有效的方法。

人際交往,學會看透人心

1.心理誘導

讓人吐露真實的想法是一件困難的事,平常交往中我們往往可以採用出其不意,隨便自然提出一個模糊的問題,讓對方在精神鬆懈的情況下暴露本來的面目。

小學時,父親經常不允許我看電視,可我常偷偷地看。有天晚飯後,家人聊天,聊著,聊著,父親突然隨便說了一句:"最近天龍八部演到哪裡了,帶頭大哥找到了嗎”,我隨口來一句:“找到了,是喬峰他爹蕭遠山”,但我隨即反應過來,悔之晚矣,暴露了自己平常偷看電視。

有時模糊的語言、聲音、圖像會在無形中起到一種心理誘導的作用。靈活運用,可以探明一個人真實的想法。

人際交往,學會看透人心

2.小事看人

我相信一句話:小事會使你暴露,人對於大的事情,往往會比較重視,會不斷加以掩飾和偽裝,而在小事上往往精神鬆懈,卸下偽裝,由於心理上沒有引起注意,因此常常都是真實的自我內心的袒露。

借錢是在人際交往中不可避免的事情,或多或少,總之都在自己和他人的可支配範圍內。說到借就會有還,你爽快的借他,他可未必爽快的還你。有時自己遇到急用讓朋友歸還時,朋友可能還會不高興,認為你不仗義,還追著要債,問題是大哥,我不要您是真不還啊,這種人內心其實很自私。

通過小事去判斷一個人,正是看透人心的有效方法。

人際交往,學會看透人心

3.言語失誤看人

言語失誤是一個人的潛意識的願望與想克服這種願望的強烈意識的矛盾表現。仔細分析一個人的言語失誤,往往能夠看破一個人潛藏於心靈深處的本意。

大學時,一次與幾個朋友出去吃飯,一個朋友順著醉意隨口說出了一句:”俺們村的山不像這樣光禿禿的“,平常他都是將自己說成來自於城市。此後他在說什麼,大家都會將信將疑。

俗話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語言失誤正是內心惦念的事物在警惕鬆弛的一剎那而突然冒出來,這也往往正是內心最真實的寫照。

人際交往,學會看透人心

不論多麼誠實、多麼爽快的人,都有深層心理活動。不注意這點,在生活中就要吃虧。特別對於中國人,民族性格本就內向,深層心理格外明顯。譬如,你送東西給人,有些人嘴上說:“不要、不要“,可卻一直盯著東西看。請人吃飯,他說:”不用,不用”,如果你真的聽而信之,對方的心理一定很不爽。所以大家今後人際交往中,學會看透人心,讓自己擁有美好的幸福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