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鄉村大廚房飯菜是什麼樣的感受?

德州水上泉城


我是一名美食領域創作者,從小都在農村長大。以前在我們農村幾乎家家戶戶都是二眼的燒柴火大鍋灶,做出來的飯菜特別香,比起城市的高壓鍋和煤氣灶用起來方便多了。

一個灶煮飯,一個灶炒菜,做起飯菜來又快又好,小時候媽炒的菜特別好吃,自家養的雞特別有味道,用大鍋烹炒,特別好吃。河裡抓的魚拿來炸一下做糖醋魚真是美味。

以前沒分家的時候一家人在一起總是有說不完的話,青菜就是自己菜園裡摘的,空心菜,茄子,小白菜,花菜……隨時可以去摘,特別好吃,想起來都流口水。

現在隨著農村城市化的改造,我們農村和城市裡的人一樣也是煤氣灶,電磁爐電飯煲。鄉村大廚房的飯菜離我們越來越遠,真是感慨呀!有同感的朋友可以留言,我們一同回憶,哈哈……


阿水家常菜


從小在農村長大,感覺鄉村大廚菜香!有誘惑力。



我們這邊兒白事一般都是大碗菜,一大碗紅燒雞塊兒,在大街上敞亮的地方搭上棚子,支上大鐵鍋,鍋底下燒著幹劈柴,蹦著噼噼啪啪的火星。大鐵鍋裡油熬熱了,把提前切好的雞塊兒放在大鐵鍋裡,農村的大廚師用勺子不停地翻著,鍋底下的劈柴聲,鍋裡的油炸聲,伴著鍋上面飄著的油煙味兒,讓人看著也很有食慾。油炸過的雞塊撈到一個大盆裡,然後重新起鍋,放低油,然後蔥花大料,姜蒜所有的調料放好了,爆香,然後把提前炸好的雞塊,放入大鐵鍋,翻炒一會兒加入開水,蓋上鍋蓋,大火燉一個小時。雞塊兒燉好啦,然後把它盛在碗裡,一人一碗,菜雖然不多,一碗雞塊實惠方便。



紅事一般都是坐大席了【吃大桌】。提前預定好的飯店。然後親戚朋友圍坐一桌,一般都是十個人一桌。菜很多也很豐盛。像我們這邊兒吧,先說大件兒。雙雞,雙魚,雙肘子,然後還有大蝦,肉丸子,再加上各式各樣的青菜,一般都是20幾個菜。敞開胃口隨便吃也吃不完。

如果是家裡老人過個生日,或者是七大姑八大姨都一塊兒來了,一塊兒聚聚餐。這種情況一般都是自己的家人,親自下廚做了。提前備好食材。雞,肉,魚,各種青菜。男士在堂屋裡抽菸喝茶吹牛,女人們在廚房裡,圍在一塊兒擇菜燉肉,嘮著家常,親戚朋友難得聚在一塊兒,一邊做飯,一邊享受著親情的溫暖。人在心情好的時候做出的飯菜也格外香。



通過這次疫情,非常建議以後聚餐用公筷,或者就像吃自助餐那樣,一人一盤兒吃多少拿多少。


盧姐愛生活


只要是吃過農村大鍋飯的,都會說好吃,香,那種感覺在外邊幾乎找不到,吃不著,只有休假的時候回家才能吃到那種感覺,兒時還常唸到,大鍋飯真好吃,媽媽的味道,家的感覺。

其一,為啥要說大廚房飯菜香,好吃呢,以前農村窮,吃不飽,吃不好,肚子總有一種飢餓的感覺。

其二,那時候家庭人口多,在一起吃飯都有一種搶著吃的感覺,不快吃,飯菜就沒了,要是做點好吃的,那就不用說了。

其三,過去農村幾乎不吃肉,都是原汁原味的,家裡來客人才做點好吃的,而且小孩子還不能陪客人吃飯。

其四,農村每家每戶做飯都是用大鐵鍋做飯,燒的柴禾。

現在農村條件改善了,同時也興起了以農村為主題內容的主打飯店,農家樂等等,農村的大廚房就是如此,方便村民紅白事的聚餐,鄉村大廚房的飯菜始終保持過去的操作方式和原汁原味,結合中國各地風味,鄉村大廚房的飯菜越來越香,口味純正,分量足,經濟實惠,回味無窮!


迎風飄揚779


我的老家是河北省石家莊市趙縣,我從小生活在農村,在我的記憶裡農村有個大事小情一般就是熬大鍋菜。每年4月份梨花節時和幾個好朋友回到老家觀賞梨花,問他們想吃什麼飯,大多都是說做大鍋菜吧。

在我們村做大鍋菜最好的可以說是我大舅。每次我都是叫我大舅做大鍋菜。準備豬肉(一部分做肉丸子),紅薯粉條,有時大舅讓準備冬瓜有時讓準備菠菜,豆腐,蔥薑蒜及各種調料和香菜。一樣的東西我大舅做出來要好吃的多,我經常和母親說:我姥姥家的人都會做飯炒菜,怎麼您就沒學會啊,是不是姥爺這手藝也是傳子不傳女啊!每次大舅都是哈哈大笑。有時候大鍋菜配烙餅,有時候大鍋菜配油條,油餅,吃起來一個字:美!

上面的是適合人不太多,比較精緻的場合。再有就是農村結婚娶媳婦時候的大鍋菜。去年大侄子結婚,提前兩三天把灶臺,鍋碗瓢盆拉過來(有專門出租的,對於農戶也很方便。)支起傢伙事,開整。

廚師大多是做飯比較好吃的關係不錯的。農村人都是好面子結婚這幾天鄉親們來的越多證明這家在村裡場面上走的好。我哥為了弄好先買了一頭豬,殺了。我回到老家屋裡屋外,包括衚衕裡都是人。每天晚上拿兩瓶酒讓累了一天的廚師們喝點,解解乏。廚師們說你這當叔叔的整天不回來,讓我們喝點好酒。我說可以就喝西鳳酒吧。

娶媳婦做的大鍋菜略有不同,基本是用大白菜不用冬瓜菠菜類,因為大白菜是農村的主要菜系,原料好找。丸子是用豬肉和白蘿蔔或者其他蔬菜製作而成。其他大同小異。但這時候的,豆腐比其他時候做的好,因為用木柴,大鍋,做的時間長味道都到了豆腐裡,寫到此又想起了那天的大鍋菜.……因為人多有站著有的蹲著就開吃了!娶媳婦的大鍋菜配饅頭吃,農村人飯量大,他們吃個四五個都很輕鬆!

大鍋菜也承擔著我對故鄉的記憶,鄉愁!


三杯兩盞淡酒也


我說一下我的觀點吧,我大伯在老家農村裡開了一家飯店 經營了幾年了,沒回農村前是在107國道邊上開飯店,那時吃飯的大多司機過客 回頭客居少,後來因為拆遷加上年紀越來越大,就想回村裡了,回來後又幹起了老本行,村裡人食客大多是本村的,也有外村過來的 ,因為大伯做的一魚三吃 還有燉肘子在那一片都是出了名的,過來點招牌菜的也居多,燉肉湯是老湯,因為天天要燉肉,所以老湯是能用很久的,本人也算是個小小的美食愛好者吧,大大小小飯店也吃過。但是對於大伯家的菜,給我的最大認識就是,量真的很大,沒有花哨的盤子,只有足足的分量,口味以我來說,說的過去,招牌菜還是可以的,但是在農村嘛,都是鄉里鄉親,大伯說了,沒有什麼秘訣,平時勤快點,衛生做好點,價錢公道點,飯菜做的實實在在的,人做的實實在在點,在哪都能立足…


餘生請您賜教


吃鄉村大廚房飯菜是什麼感覺?第一感覺就是親切、熱鬧,再就是惋惜。

首先,因為從小在農村長大,所以有機會參加很多次的鄉村大聚餐,一個村子裡,誰家有紅白喜事,都要整上十幾桌,請上全村的老少爺們,因為小時候大家的生活都不太富裕,所以平時很少有機會見到葷腥,所以當一道菜端上桌的時候,可以看見全桌的筷子都馬上插進了菜裡,一盤菜瞬間沒有,然後繼續等待下一道,根本沒有所謂的打包,整桌菜絕對個個光盤,那個時候,感覺搶到一筷子就滿足的不行,現在想起來,熱熱鬧鬧的,很溫馨。

其次,感覺就是很親切,因為十幾桌的人,全部都認識,吃著飯可以聽著大爺大媽們的家常,小朋友們在桌子間來回的跑來跑去,感覺很是安心。

最後,就說惋惜,這就要說到最近一次吃鄉村大廚房飯菜了,一起長大的哥們結婚,回去當伴郎,吃飯時候,放眼望去,不認識幾個人,因為幫忙,所以吃的比較晚,當回到座位開吃的時候,其他人已經吃完了,還剩下很多,在自己吃的過程中,眼睜睜的看著一位大媽把我正在吃的幾盤菜倒入了她自己帶的食品袋子裡,那次我在外面飯館吃了個拉麵。不得不說,現在已經沒有小時候的感覺了。

吃鄉村大廚房飯菜什麼感覺?這就是我的感覺,親切、熱熱鬧鬧,又有點惋惜。


阿明小食


在農村,每當有紅白喜事就少不了麻煩鄉鄰,為了感謝鄉鄰自然也少不了會大擺流水席。從小就喜歡吃流水席,除了熱鬧,也有平常吃不到的各種美味。

從小就喜歡農村的流水席,以前農村窮,除了過年過節只有流水席有吃不完的肉。現在農村生活好了,各種肉也經常能吃到,可流水

席上卻從來吃不夠。

農村許多地方的宴席流行蒸碗,也叫扣碗,老家也不例外。各種炒菜吃過不少,還是感覺扣碗最好吃實在。村子裡面不乏各類的能人,做宴席的大師傅也算其中之一。村子裡面有什麼喜事都要請大師傅,因為手藝好連附近村子的都讓大師傅掌廚。

農村老家的扣碗分肥方、肥片、五花、純瘦、排骨、丸子、魚肉、雞肉、等等。現在除了扣碗在配上各種的時令蔬菜,有葷有素,吃起來的更健康。扣碗最受人們喜愛,因為製作起來也麻煩,就算現在生活好了平常也很少吃到。在農村扣碗才算正席,扣碗做起來有講究,同樣的肉卻能做出不同的花樣和口感。農村的扣碗肥而不膩,看著油吃著香,在蒸的時候在加上一些秘製的湯汁,滋味都融入了裡面。

農村的宴席實在,作為一個農村人更容易感受到這一點。宴席上的菜都是大魚大肉,這樣吃無拘束,所有人都能吃飽。若是都是一些精緻的菜,雖然看著講究,反而透著小氣。

農村的宴席最熱鬧,不僅因為有各種美味,人們相互交流也透露著濃濃的人情味。現在農村的生活好了,為了省事都在酒店擺流水席,樣式也就那幾個,吃來吃去的反而覺得少了什麼。




思宇戲說


在我們老家農村,幾乎家家戶戶都是這樣的兩眼或者三眼大鍋灶,做出來的飯菜特別香。比起城市的高壓鍋和煤氣灶用起來方便多了。

我老家的廚房就是三眼直徑一米的大鍋灶廚房,一個煮飯,兩個炒菜,做起飯菜來又快又好吃,香噴噴的老家味道。

大鐵鍋炒臘雞、豬肚子、幹豆腐、乾魚塊都是我愛吃的菜。還有熱氣騰騰的火鍋,一邊下著青菜,一邊小火慢燉,熱氣騰騰。無比懷念。

老家的土雞特別有味道,不同街上買的,似乎都沒有肌肉的香味了。每年父親總是會養10幾隻雞,過年的時候用大鐵鍋烹炒,味道特別好。

我們當地特有的梅乾醃菜燉肉,時間越久,味道越好吃,看著不起眼,可是吃起來,味道特別好。如果你來我們這裡,一定要嘗一嘗大鐵鍋梅乾菜燉肉。

一家人坐在一起,總是有說不完的話。青菜就是是自己家菜園子裡摘的,菠菜、大白菜、芹菜……隨時可以去摘。想起來都流口水。

老家的大鐵鍋煮的飯,比城裡的高壓鍋煮的飯更香,鍋底一層厚厚的鍋巴,最是讓人難忘,每次都要吃一大塊鐵鍋鍋巴。城市廚房面積都很小,都知道鐵鍋飯好吃,但是也裝不了,農村還是有農村的好啊。


大洪九世


小時候,在山東的農村,

遇上哪家有紅白喜事,

那一定是全村的一件大事,

主人都會大張旗鼓,

備上好酒好菜,請親朋好多齊聚一堂。

那時候,感覺吃的不是酒席,

是那個幸福的氛圍和那股熱鬧勁兒,

有些佳餚,如今總也找不到曾經的味道。

滿滿的都是回憶

好久沒吃到農村的大席了

想想都有點流口水了

那時候的大席不如酒店的菜式精美

但是有不一樣的風味

四處都是忙碌但開心的身影

大家的熱情、祝福裹著濃濃的鄉村泥土的芳香

把大席烘托得溫馨動人…

反正就是很想念,想念,想念…


顏墨飛揚


如果光是說感受,就要看吃哪種類型的大鍋飯了!

如果是喜事還好,菜餚基本上十幾個或者二十多個,旁邊坐的都是家裡親友,那就跟在家裡差不多意思。最多一點就是到處都是容易碰見長輩和熟人,就要不停地敬酒或者喝別人敬的酒,除非一開始就是隻吃飯不碰酒。只要一喝基本走路晃悠。

還是就是喪事,那飯菜只能說太糊弄人了!不說冷熱,基本上都是又少又難吃,如果不是為了不讓主家難看,基本沒多少人想吃。

再說一個就是農村飯店,基本也是大鍋飯,不過好多人說量大啊!怎麼好吃啊!基本上這些年是沒有了!

前幾年農村飯店絕對的量大,好吃,大家都喜歡,就是衛生條件差些。

現在去吃基本上就是,衛生差,菜量跟城鎮周邊飯店差不多,而且所謂的本地人炒菜,那可真是不咋地,說實話還是吃正規廚師炒的好吃點。

還有就是費用,真心的不便宜。基本上都是不分啥農村價格和城鎮價格,價格高的時候,你以為你去了星級酒店吃飯了!現在普遍都是這樣。

還有就是菜的新鮮問題,因為所謂的農村菜地,隨便取,這我相信,但是你家如果不養雞鴨牛羊豬,不餵魚。這些葷菜還不是市場買的嘛!尤其不像城市飯店人流量大,所以容易出現新鮮問題!

總體上農村的宴席和農村飯店感受,主要在看什麼時候,高興時什麼都好!不高興時,誰都不想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