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往春天的那列绿皮列车

我出生在一个山区县城,这里的老百姓民风淳朴,秉性纯良。古时由于是山区,石多地少,当地的大多数居民就靠着山沟里的几亩薄地日已为继。在漫长的岁月里由于行走的不便,慢慢的“驴”这种生物便成了一种可靠的交通工具,一位能够在耕地时排解忧愁的忠实伙伴。人们耕作累了点上一袋旱烟,蹲坐在那堰边,晒着太阳,注视着跟随在自己身边的这位“伙伴”,或许在思考着家里的柴米油盐,或许在思量着儿孙的将来,亦或是在思虑着自己的健康福报......人们靠着“”他“度过了日日夜夜的农耕生活。直到现在依旧可以看到这种独特的景色,如果你不嫌山高路远,不嫌村庄破旧。闲暇时可以驾车带上家人来到这里一睹旧时村落之景,体验踩踏青石之感,感受生活节奏之慢。

开往春天的那列绿皮列车


开往春天的那列绿皮列车


这里是革命老区。抗日战争时期,晋冀鲁豫边区政府、129师司令部、政治部等110多个党政军财文机关单位驻扎在这里。尤其是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129师在这里生活战斗长达6年之久,留下了遍布全县红色革命旧址,这里也由此成为了抗日战争遗址集群耀眼的地方。除了旧址之外,这里还留下了诸多感人的革命故事。譬如“八路军的母亲”李才清,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对太行山地区实行“铁壁合围”大扫荡,居住在庄子岭的李才清一家在血雨腥风中掩藏八路军重要军需物资,救护56位八路军伤员的故事。


开往春天的那列绿皮列车


开往春天的那列绿皮列车

这里是旅游胜地。这里是相传女娲补天的地方,后建成“娲皇宫”作为祭祀之地。”“娲皇宫”是北齐时期,初为北齐文宣帝高洋所建离宫,初开三石室,雕数尊神像。后经历代修葺续建,娲皇宫现今占地面积达76万平方米。如今建筑多为明清时期,而北齐遗迹,仅留石窟与摩崖刻经,共6部,是中国现存摩崖刻经中最早、字数最多的一处;这里是刘邓大军驻扎之地。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边区根据地的腹心地、首府县,地处华北抗战前哨,为华北抗战战略要地,八路军129师在刘伯承、邓小平等师首长率领下,临危受命、东渡黄河、挺进太行,运筹赤岸,浴血千里太行山,打响了抗日战争中长生口、神头岭、响堂铺和解放战争中上党、平汉等著名战斗、战役。


开往春天的那列绿皮列车


开往春天的那列绿皮列车

这里是绿皮火车消失的地方。记得儿时,母亲曾一边带着我,一边拖着重重的行囊,只为能够登上那一日只有一趟的绿皮列车驶向远方。随着时代的进步,绿皮火车像一只上了年龄的黄牛,晃晃悠悠已经跟不上发展的速度。突然有一日,这只黄牛卸甲归田,我再也见不到那绿油油的车厢,再也感觉不到那闷热之时能够随意打开车窗风吹抚发梢之惬意,再也体会不到那走走停停的闲暇时光。

消失的4481趟绿皮火车,“他”并没有真正的离开我们,只是累了,需要休息。有新的快车代替“他”旅行职责,继续肩负起带领革命老区人民奔小康的光荣使命。


开往春天的那列绿皮列车


开往春天的那列绿皮列车

开往春天的那列绿皮火车,继续怀揣着我的梦想,以及对家乡的无限眷恋,行驶在无垠的大地上,往往复复,不曾停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