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庐山瀑布》这首诗中“疑似银河落九天”,那时就有银河这个概念了吗?

北漠北2018


《望庐山瀑布》这首诗中“疑似银河落九天”:那时的“银河”可以说天文学的概念。

作者诗中的“银河”是:借代用词,形象、形容、比喻、比拟用词。

“银河”:实际上是指当时的长江水清滔天,地上长江清水白析透明,象天上的银河一样漂亮美丽、绚丽多彩、夺目光芒、魅力四射、幻境无穷的诗情画意…………

“九天”:表面是指借代比喻形象生动、栩栩如生的宇宙万事、自然世界。实际上是指————九州,即中华大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精神…………


袁聪


问题:《望庐山瀑布》这首诗中“疑似银河落九天”,那时就有银河这个概念了吗?

这首诗里面的银河和我们现在理解的银河有区别吗?如果是一个意思,那个时候就有银河这个概念?


前言

李白这首诗中的银河和今天的意思一样,银河又称河汉、云汉、星河、银汉等。在古人的诗词中,关于银河的作品不仅仅李白才有,我们看几首其他大诗人的作品。

一、南北朝江总的银河

江总(519年~594年)是南朝陈的大臣、文学家。在陈叔宝时期做过宰相。他的《内殿赋新诗》中就提到过银河:

兔影脉脉照金铺。虬水滴滴泻玉壸。绮翼雕甍迩清汉。虹梁紫柱丽黄图。风高暗绿凋残柳。雨驶芳红湿晚芙。三五二八佳年少。百万千金买歌笑。偏着故人织素诗。愿奏秦声采莲调。织女今夕渡银河。当见新秋停玉梭。

二、陈子昂的银河

《酬李参军崇嗣旅馆见赠》

昨夜银河畔。星文犯遥汉。今朝紫气新。物色果逢真。言从天上落。乃是地仙人 .....

陈子昂是初唐时期的诗人,他用银河当然也早于李白。

三、杜甫的银河

杜甫有一首古风《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也写道了银河

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壮哉昆仑方壶图,挂君高堂之素壁。巴陵洞庭日本东,赤岸水与银河通,中有云气随飞龙。。。。。

赤岸水与银河通,水天相接的意思。

三、刘禹锡的银河

《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黄河接天的意思。

四、李商隐的银河

李商隐《银河吹笙》:

怅望银河吹玉笙,楼寒院冷接平明。重衾幽梦他年断,别树羁雌昨夜惊。月榭故香因雨发,风帘残烛隔霜清。不须浪作缑山意,湘瑟秦箫自有情。

五、冯延巳的银河

《菩萨蛮·金波远逐行人云》

金波远逐行人云,疏星时作银河渡。花影卧秋千,更长人不瞑。玉筝弹未彻,凤髻鸾钗脱。忆梦翠蛾低,微风凉绣衣。

冯延巳是南唐的著名词人,做过李煜父子的宰相。这是较早的在词中使用银河的诗人。

六、银河其他的称呼

与银河相似的还有河汉、星汉、星河等词语。

1、河汉,比较有名的诗句来自《古诗十九首 》 :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
2、星汉,最有名的大概是曹操的《观沧海》吧: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3、星河,比较出名的是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4、天河,陆游的《即事》

小阁凭栏望远空,天河横贯斗牛中。他年鼓角榆关路,马上遥看与此同。

结束语

当然了,上面所有的诗歌都没有李白的这首《望庐山瀑布》有名,在李白的星光之下,其他人都显得黯淡无光。

《望庐山瀑布·其二》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银河的概念在中国由来已久。早在先秦时代就用地上的黄河和汉水代称天上的银河,即河汉。《庄子-逍遥游》里就有:“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本是指黄河与汉水,后来泛指天上的银河。汉《乐府》诗《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曹操《观沧海》“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中的“星汉”也是银河。陆机《拟明月皎夜光》“招摇西北指,天汉东南倾”中的“天汉”还是指银河。


银河出名还与牛郎织女的故事有关。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小雅.大东》:“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这里就有织女和牵牛的故事。南朝时梁人殷芸《小说》:“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女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容貌不暇整。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衽。天帝怒,责令归河东,许一年一度相会。涉秋七日,鹊首无故皆髡,相传是日河鼓与织女会于河东,役乌鹊为梁以渡,故毛皆脱去。”

你看牛郎织女为了相见,踩着乌鹊的头过河,把乌鹊头上的羽毛都踩光了,以至于鹊首皆“髡”。但是这里讲天河东、天河西,虽然没有明确的银河概念,也差不多就是银河了。



汉《乐府》诗《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中的“河汉”指的就是银河。 把牛郎织女的故事与银河联系起来了。道教神话里,银河就是是王母娘娘怕牛郎与织女相会,为了隔断牛郎和织女,拔下头上的金钗子划出来的。

银河在中国古代又称天河、河汉、银汉、星河、星汉、云汉,正式称银河,大概从隋唐开始的。隋 江总 《内殿赋新诗》:“织女今夕渡银河,当见新秋停玉梭。” 唐 李白 《望庐山瀑布》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 贾至《勤政楼观乐》“银河帝女下三清,紫禁笙歌出九城。 为报延州来听乐,须知天下欲升平。”都是证明。



所以李白诗中的银河,就是今天银河系的银河。这也说明我国天文研究历史悠久。


《尚书·尧典》说“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说明在传说中的帝尧(约公元前二十四世纪)的时候已经有了专职的天文官,从事观象授时。《汉书》就有牛郎织女的记载,《汉书·地理志》:“粤(越)地,牵牛(牛郎)、婺女(织女)之分野也,今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南海、日南皆粤分也。”


诗人笔下的银河只是比喻夸张,但也显示了那时天文知识的普及。很多诗人都有关于天文的诗句。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杜甫“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古诗十九首》“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诗人是青天明月的向往者,当然不会缺少天文的诗。


桃之夭夭老牛


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人们时刻对未知保持着一种好奇。早在公元24世纪的帝尧时期,中国古人就开始有了有组织的天文观测活动。中国天文学在公元前5世纪就已有自己的体系,创制了漏壶,简仪等文仪器。史书中记载着大量天象记录,同时也发展具有独特哲理的宇宙观,无限宇宙的概念,天人关系等等。

春秋战国时期,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简单的概括了宇宙进化论的规律。从西汉开始就有了占星术,天文学家为天意的解释者。南宋朱熹提出的“元气漩涡”假说,与在他500年后西方哲学家笛卡尔提出的“以太阳漩涡假说”是十分类似的。这说明,宋朝时期,古人对宇宙就有了十分清晰的概念了。

还有很多关于天文概念的诗句。

例如:“乾坤万里眼,时序百年心”---杜甫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王羲之

总结来说,很早的时候先人们对天文学的研究就已经很深入了。故此,李白的“疑似银河落九天”中的银河当然属于宇宙概念了,和现代是一样的。


Mason洋


我认为是,伟大的诗词作者都离不形容词,但是,当时有没有银河这个认知不敢肯定,如轻舟已过万重山,这一句就是形容词,就是从江陵出发,四川嘉陵江,把整长江游尽,都不可能有万重山,斤所以我的认为是采用夸张的手法吧。拙见,有错请见谅


海岛居民—山


《望庐山瀑布》是李白游至金陵,初到庐山时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望庐山瀑布·其二》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首诗翻译过来就是说:“太阳照耀香炉峰生出袅袅紫烟,远远望去瀑布像长河悬挂山前。仿佛三千尺水流飞奔直冲而下,莫非是银河从九天垂落山崖间。”

这里面的“银河”是古人对天上的带状星群的称呼,和我们如今所说的“银河”相差很远呢。


现在城市里几乎看不到星星,因为城市的灯光太强,而且环境污染也比较大。在农村就不一样了,晴朗的夜晚,可以看到满天的星星。去过沙漠戈壁的人会更加惊喜:沙漠仿佛是距离天空最近的地方。从那里看天空,真的可以看到很多星群,非常震撼。

在古代,环境保护良好,李白会看到“带状星群”也就不奇怪了。通过想象或者是前人的总结把它们描述成“银河”,银色的河流,完全是有可能的。


民间传说的“天河”

在牛郎织女的故事里,我们都知道,王母娘娘为了让牛郎追不上织女,成功的分开他们,在他们中间画了一条河,所以牛郎织女才不能相见。后来才有了喜鹊搭桥,每年七夕相会的传说。

这里的“天河”就和李白诗中的“银河”是同一个东西啦。可见古时候人们的想象力很丰富,碍于当时的科技发展,人们就把肉眼可见的星群,比喻成了天上的河,而颜色又是白色的,所以美化一下就成为“银河”了~


我们现在估计是沿用了前人的说法。


悦学越乐


这个不好回答,因为一提银河,我们能抬头看看那个所谓的银河,古人对天体观察不比我们少,他们也可以看到当时的银河,至于是不是现在的样子我认肯定不是的,天无定相,时时在变化。就比如黄河没有定相,历史还多次改道,只是有这么个概念吧了,但从明相上讲我认为没有区别。


自在法雨


不是一个概念。李白笔下的银河只是对瀑布形态的一种形象的比喻,像银色的河流从高空落下的意思,跟天文学的银河完全两码事,不要想象的太复杂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