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二次创业”历史窗口期惠州将提升“城市能级”

争创国内一流城市,打造集聚创新动能的“第二岛链”,提升城市能级,发扬“岭东雄郡”的雄武气魄……

7月30日,惠州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上,惠州市委书记李贻伟代表惠州市委常委会作讲话时,释放不少新思路、新提法。李贻伟提出,发挥粤港澳大湾区东岸战略腹地和枢纽门户优势,争取在未来十年把惠州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城市。

南方日报记者留意到,此次讲话全文1万余字,用时1小时。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讲话中6次出现“城市能级”,成为高频新词之一。“能级体现一个城市的势能,竞争力体现一个城市的动能。”李贻伟提出,要加强对城市经济的研究,提升城市能级,使城市更有特色,更有吸引力。

他还表示,如果把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看作广东创新发展的“第一岛链”,那么惠州就处在“第二岛链”上,对刚刚孵化出来的成长型创新企业有较大的吸引力。关键要研究如何打通跟“第一岛链”的连接点,让更多的创新资源在惠州聚起来活起来。

●南方日报记者 周欢 罗锐 叶石界 张峰 刘光明宝 廖钰娴

谈争创一流▶▷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创新活力之城

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为惠州抢抓机遇、勇立潮头打开历史性窗口,广东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为惠州打造成为功能区的引领者、提升城市能级带来黄金机遇。

全会提出,以新担当新作为开创工作新局面,必须把握规律、争创一流,走出惠州发展的新路子。“惠州有着无可比拟的空间潜力优势,要有不甘平凡的渴望,要有争创一流的雄心,学习一流,追赶一流,跻身一流,发挥粤港澳大湾区东岸战略腹地和枢纽门户优势,争取在未来十年把惠州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城市,打造国内知名度极大提升、国际影响力逐渐显现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创新活力之城和令人向往的现代品质城市。”

如何向这一目标迈进?李贻伟表示,要更好研究发展规律,在高质量发展竞争中占据主动。石化产业是惠州的优势产业,要打造世界级的绿色石化产业基地,为广东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提供支撑。新能源产业是新一轮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要研究如何拓宽大亚湾石化区发展空间,在周边谋划建设新材料园区,同时用好稔平半岛空间大、资源丰富的优势,打造大湾区重要战略支撑点。电子信息产业进入变革突破、融合发展的阶段,惠州要抓住5G的机遇分得一杯羹。

全会提出,要善于把握创新要素流动规律,打造集聚创新动能的“第二岛链”。既要以战略眼光抓“大象型”“狮子型”的大项目,让大企业顶天立地,也要让“羚羊型”企业铺天盖地。

惠州市科技局局长周章玉认为,要在理念、政策和营商环境上达到较高的水平,要对创新政策进行全面梳理,因为高质量的发展体系首要的是形成创新驱动的体制机制。同时,要加快孵化器和加速器的建设,以承载“第一岛链”的成长型创新型企业,在其即将发力的时候争取整体引进。“目前正在梳理,针对惠州的产业特点有目的地成立新型研发机构,以形成对产业的支撑。现正和有关机构洽谈引进国内一流的人才团队,谋划建设工业互联网创新研究院。”

全会还提出,构建现代化的经济体系,更为关键的是要推动实体经济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之间协同发展,紧抓创新第一动力,研究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若干措施,构筑人才磁场引天下英才而用之,融入现代金融“活水”激活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

周章玉透露,该局正在和市金融局策划打造惠州的创投引导基金。计划引进省的一些基金资源,再由市政府出一部分资金,设立市一级的母基金,并支持各县区设立子基金,以此为创新型企业和产业的壮大提供金融支撑。

谈城市能级▶▷立足功能定位提升城市品质和能级

在提升城市能级方面,全会提出,能级体现一个城市的势能,竞争力体现一个城市的动能。惠州处于珠三角核心区连接粤东北和闽赣的重要区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潜力,要立足功能定位提升城市品质和能级,发展壮大城市经济,加快推动城市更新,使这座城市变得更加有特色,更加有吸引力,更加有竞争力。

李贻伟表示,惠州处于珠三角核心区连接粤东北和闽赣的重要区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潜力,要立足功能定位提升城市品质和能级,发展壮大城市经济,加快推动城市更新,使这座城市变得更加有特色,更加有吸引力,更加有竞争力。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教授级高工姜洪庆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惠州这是抓住了“牛鼻子”。他表示,惠州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进程里,作为连接港深与粤东沿海地区乃至闽赣区域的“门户城市”充满机遇,但也要有紧迫感,在现在的交通环境下“门户”并非意味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对城市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姜洪庆认为,对于惠州最重要的就是完善机制、完善服务,提高城市各个方面的发展效能,变得更加有特色和吸引力。

全会还提出,提升城市能级,要突破空间资源瓶颈,提高城市经济密度,防止摊大饼。要改进现有土地管理方法,提高土地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以质量效益论英雄,实现更有效率、更有秩序的发展。

惠州市国土资源局党组副书记袁贵平认为,全会没有空话,切中了城市的要害。在用地工作上,尽管近年来有了提升,但用地结构、节约集约用地水平仍然有待进一步提高,批而未供和低效用地等问题也一直存在,这些点都有待提速。

袁贵平介绍,伴随城市的发展,接下来的工作将集中到全会的要求上来。不断提高用地效率和服务,突出解决好企业用地难问题。同时减少低效供地,让好地都用到刀刃上,推动城市实现更有效率、更有秩序的发展。

全会还强调,发展城市经济,必须加强对房地产的研究,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过热的房地产开发就像“发酵的大饼”,虽然大但不顶饱,吃一口、少一口,一开始有些收益,但随着时间推移“边际效应”递减,过度开发也会挤占制造业发展空间,可谓得不偿失。

谈“二次创业”▶▷打造全国对外开放新高地和广东开放发展新支点

改革开放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惠州将以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新担当新作为,努力开创惠州工作新局面。李贻伟表示,要以开放的姿态抢抓改革开放“二次创业”历史机遇,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如何建设更加高效的交通体系?全会提出,要在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建设骨干交通设施的同时,多想办法自筹资金,抓住关键环节,在打通内外快速通道、优化路网连接上下功夫,把交通体系建设得更加方便快捷、更加四通八达。

全会提出,要塑造更加开放、更加进取的城市性格。李贻伟表示,要秉持更加开放的心态,在参与推动“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深莞惠经济圈(3+2)建设中找准方位,最大限度释放空间潜力,特别是要抓住机遇,科学谋划中韩(惠州)产业园规划建设,借鉴国际合作园区先进经验,研究有利于创新合作的体制机制,积极探索对外经济合作新模式,打造全国对外开放新高地和广东开放发展新支点。

惠州还将努力打造一流效率城市。全会提出,针对群众和企业反映突出的问题,支持政府进行大力度、高效率的改革,重点是审批制度、管理制度的改革,在审批方面要做减法,能减则减,能不审就不审,真正做到审批最少、流程最短、服务最优。

谈功能区“引领者”▶▷因地制宜进行差异化考核

惠州如何落实全面实施以功能区为引领的区域发展新战略,使原来单一发展模式的“跟随者”转变为各自功能区的“引领者”?

全会提出,在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中,惠州整体属于珠三角核心区,但也有沿海经济带的部分,自身也是“一体两翼”,有核心优化发展区,有两翼重点拓展区,还有生态发展区。“所以我们要探索符合实际的灵活的发展道路,各个县区也都要根据基础条件、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各尽所能,各展所长,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是本着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发展,而不是一个模式的发展,通过差异化发展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今后,惠州将因地制宜推动差异化高质量发展,打造各自功能区“引领者”。李贻伟表示,要加快形成以高质量为主导的考核指标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体系,针对不同区域的发展定位和起点差异,因地制宜进行考核。

全会明确,结合主体功能区规划,不搞一刀切,有的地区可以不再考核生产总值,有的地区不再考核工业产值,生态补偿机制也要相应建立起来。比如,龙门是山区县,以生态保护为主,就没必要硬性考核它的工业产值。

惠州拥有良好的生态优势,如何让绿水青山成为竞争力、生产力?全会提出,释放生态红利也能创造“金山银山”,充分发掘惠州生态资源丰富的优势,还可以孕育出生物医药、生命健康、养生保健、健康旅游等大健康产业。

惠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局长严戈科认为,面对惠州大健康产业目前规模不大、集聚效应不强等现状,要拓宽延伸产业链,形成“健康+”联动效应;要做大做强项目,统筹和整合县区的康养资源,增强大项目带动示范效应,重点打造罗浮山、滨海养生带、中韩产业园医学美容等特色示范区,构建多层次、规模适度、协同发展的大健康产业体系。

谈乡村振兴▶▷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游则游

“必须遵循乡村发展规律,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时制宜,不能把城镇化的理念简单照搬到乡村。”全会提出,加强对农村的研究,加快推动农村振兴发展。要坚持以城带乡,促进乡村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社会治理与城市融合。

全会强调,要把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作为重点,大胆探索推进农村土地制度、集体产权、集体林权等改革,推动土地使用适度集中,变土地碎片为连片,推广多种经营模式,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游则游,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惠州市委农办主任朱晓文认为,全会对乡村振兴发展的表述,内容很实在,理念举措都很贴近现实。

在他看来,此次全会透露出接下来将更注重乡村动力的培育。特别是要将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发挥出来,引入更多市场力量,撬动企业、金融和社会资本的投入,这与传统靠财政来扶持不一样。“要像研究工业经济那样研究农村经济,像研究城市治理一样研究农村治理等,思路很清晰。这些理念都为接下来惠州的乡村振兴特别是打赢46个省级贫困村的脱贫攻坚战指明了方向。”

惠州市农科所所长钟元和表示,全会关于乡村振兴的内容真正立足惠州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现实来寻求解决方案。“我觉得是非常符合当前农村实际的。毕竟每个村情都不同,不能用一种方式覆盖所有。”

“跟过去分割看城与乡的发展不同的是,全会特别提到乡村振兴要跟城市结合起来,要以城带乡,将乡村和城市有机统一起来规划布局,才能真正体现城乡融合的理念。”他说。

钟元和还注意到,全会还提到不要急于求成。“这是比较科学、客观的认识。农村发展不平衡不是一时半会能解决,不能过于强调时间节点的目标,否则很容易造成数据达标,百姓未必能真正受益。”他说。

谈治理能力现代化▶▷“强市”的最终目的是富民惠民

社会治理是一篇大文章,如何做好社会治理工作?全会提出,要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巩固提升“法制副主任”“复退军人之家”等社会治理品牌,发挥群团组织的枢纽作用,积极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社会治理,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强市”的最终目的是富民、惠民,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会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实现“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善养、住有宜居、行有通衢、治以法尊”,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擦亮“惠民之州”品牌。

谈加强党的建设▶▷将探索建立绩效考核新体系

全会提出,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打造担当作为干部队伍,为开创惠州工作新局面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惠州将点燃广大干部干事创业激情,对敢担当、敢创新的改革者,群众口碑好、业绩突出的实干家和不去跑、不去要而是埋头苦干的“老黄牛”,要表彰嘉奖,及时大胆用起来,让干部看到只要真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组织上是不会埋没的。

惠州将探索建立绩效考核新体系,对不同领域、不同岗位的干部实行不同的考核方式,激励干部撸起袖子加油干。比如,县区干部的收入可以高于市级机关干部,镇街干部的收入也可以高于县区机关干部,对村居干部的收入,也可以采取多种灵活的方式,进行分层分类绩效考核。

全会还提出,把各级党组织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加强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第一书记、法制副主任、驻村干部、大学生村官等五支队伍建设,加强党组织对各类基层组织的全面领导。

此外,还将驰而不息正风肃纪反腐,对干部要加强全方位管理,加强党内监督,管好关键人、管到关键处、管住关键事、管在关键时,特别是要把各级各部门一把手管住管好。

■延伸

开放、规律、一流

成全会高频词

发展、改革、开放、城市能级、一流、规律……南方日报记者梳理发现,在此次惠州市委全会上,除了出现不少新提法,也有不少高频词。这些词频繁出现背后意味着什么?

从词频分析来看,此次讲话中,“发展”一词出现了100次,包括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发展、产业发展、农村发展等。凸显“发展是第一要务”对于惠州这座经济发展在全省尚处于中游的城市的重要性。

在讲话中,“改革”出现22次,包括深化改革、体制机制改革;“开放”出现了21次,其中“改革开放”出现9次。

“全市上下都要有这种开放的心态和进取的意识,对改革不要冷嘲热讽、袖手旁观,而是包容赞赏、加油鼓劲,既鼓励自己,也鼓励他人,从而把惠州的城市性格打造得更加开放、更加包容、更有活力。”讲话中如是强调。

值得一提的是,“城市能级”出现6次,成为此次讲话中的高频新词之一。如何提升城市能级和竞争力,着力点在哪里?全会强调,要加强对城市经济的研究,城市经济学是一门大学问,既包括交通、创新、产业、金融、生态,也涵盖教育、卫生、体育、文化艺术等,这些方面的提质升级都需要深入研究。

要善于把握创新要素流动规律,尊重市场规律,不能是违背自然规律的发展,必须遵循乡村发展规律……记者梳理发现,“规律”在此次讲话中出现了16次,也成为一个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

“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符合客观规律,把握经济规律,率先建立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才能在新一轮发展竞争中赢得先机、占据主动、取得优势。”全会提出。

此外,记者梳理发现,此次讲话中,“城市”出现了38次,包括城市治理、城市能级等;“问题”出现了26次,主要是找准问题及解决方法;“一流”出现了10次,包括争创一流、一流效率等;“功能区”也出现了4次,包括打造各自功能区“引领者”。

南方日报记者 周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