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真的这么难吗?

郭文章文



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就业压力一直未能得到缓解,在毕业生的就业选择中,考研已经从可选项变成了很多毕业生的必选项,2019年超过3成的本科毕业生选择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虽然录取人数还不到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的总人数(约834万人)10%,但考研热度依旧不减。这就出现了毕业生所说的“就业难”和“考研难”两种尴尬的局面,本想着缓解就业压力,没想到考研也是一年比一年难,那到底难在哪里?观察号和大家一起分析一下。

1、 招录比攀升

从近五年的数据来看,研究生报考人数逐年上升,在2015年研究生报考人数仅为165万人,到了2019年达到了历史新高290万人,较2018年激增52万人,增幅达到了21.8%,导致出现这一现象这主要原因是一方面社会就业大环境的影响,对毕业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当然也包括学历,另一方面毕业生对个人自身发展要求提高,想通过考研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但是,反观招生人数,从2015年的约57万人到2019年的约72万人,五年时间仅增加约15万人,而报考人数却增加了135万人,此外,还有像非全日制研究生纳入统考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下,对考生而言,竞争压力还是一年高过一年。

2、 名校推免比例走高

从2019年各高校发布的招生简章来看,名校推免生的比例增加,在招生人数变动不大的情况下,留给统考生的名额有所降低。这里面我们给大家提两个方面:

第一、 在具有推免资格的高校中,985、211、双一流高校占据占据了大部分的推免资源,普通高校考生想通过推免进入名校的机会变少,参加统考是更多普通高校考生不得不选的道路。

第二、 推免生中以“双非”身份被录取的考生占比较低,而这部分学生又是考研的主力,在北京大学2019年公布的数据中,本科来自“双非”院校的比例仅为3.66%。

当然,在300多所具有推免资格的高校中,各个学校的推免比例差别较大,北大推免比例超过50%,上交和复旦也超过25%,而像宁波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推免率不足3%。

3、 考研并非一考定终身

大家都知道,考生是否最终能够被录取,不仅要求初试成绩优异,还要求在复试中同样表现出色,因为最终是“初试成绩*权重+复试成绩*权重”的总成绩,而且现在很多高校的复试权重一般都在40%以上,有的甚至初试和复试各占50%。

另一方面,教育部要求要以初试成绩为主确定复试名单,所以初试成绩这块敲门砖至关重要,但我们还要看到,研究生复试时一项主观性非常强的考试,每年考试结束后大家都会在网上看到有考生发布所谓的“黑幕”,认为复试过程缺乏公平性,我们不排除复试过程有大家经常说的“出身背景”歧视问题,但从今年开始,教育部要求各高校研究生复试过程全程录音录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暗箱操作”的可能性,只要你表现出色,一定会得到认可。

所以从上述的数据我们能够看出,在招生人数总体增幅不大,推免比例总体走高、名校推免生增加的情况下,统考难度的增加在所难免。


观察号的建议:从数据来看,考研的难度确实在增加,但是难度都是相对的,同学们尽量争取推免的机会,避免统考的巨大压力。更为重要的是考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专业和高校,在漫长的复习备考过程中坚持下来,这是对个人智力、体力、毅力的一次严峻的考验,所以想要突出重围,就要付出辛苦,常言道: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各位,加油吧!


您的关注与点赞,是观察号最大的收获和感动,也是观察号进步最大的动力!


教育观察号


曾经这么问我哥,他说很简单,就花了两三个月的时间随便复习了一下,从某末流二本考进他的专业国内最好的学校。据说复试当场,导师就要了他。
但是他并没告诉我大学四年是怎么过的,后来还是从他室友那里得知。
四年,他从来不玩游戏,有空就泡图书馆,啃专业的书。每天不管有没有课,六点起床读英语。期末当别人临时抱佛脚他一如往常,大部分成绩出来都是专业里第一。


凭歌寄意


来自一位学长的的考研经历分享出来,尤其是几个关键的节点,希望大家在考研这条路上走得更加顺畅。

一、院校和专业的选择。

我身边很多同学在考研时都会不自信地问:好的学校会不会歧视我们三本院校的学生啊?我听说那个学长初试分数很高,但是复试被刷了,哎,真是不公平呀!当初我心里也是七上八下的,想考985院 校,但又怕遭遇不公平待遇,纠结很久,以至于影响了自己的复习。后来我去海文咨询,本来想让海文的老师帮我筛选下哪些学校是比较公平的,海文的老师给我分 析了研究生录取规则,并强调只要是金子哪里都会发光,如果自己是十分优秀的,为什么不录取呢!我一想也是。加上自己参加过数学建模大赛并获得过奖项,我对 自己瞬间自信起来。从那以后,我全身心投入到复习当中。所以在这里我想跟那些内心还在纠结和迷茫的同学们说:不要在纠结了,那样真的会影响自己的复习。不 管怎么样,自信是第一位的,既然想改变命运,就不要怕失败。另外是专业,在这个问题上我想对战友们说对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必须要有更为清醒的认识。很多同学会问该不该跨专业考研,事实是适合自己而又有前途的专业是 一辈子快乐和成功的基础,以前是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现在的社会男女都怕入错行,嫁不嫁错到在其次,反正改嫁的机会很多。研究生几乎是人生最后一次重新 洗牌的机会,如果对本专业不感兴趣不想发展的话,因为贪图考试比较容易上手而去继续选择它是非常不明智的。事实上研究生专业课和公共课考试的难度系数差的 很远(如果你不去选择全国前十名的学校),在感兴趣的基础上认真复习,很难说本专业的学生专业课就一定占优势。虽然我是考的本专业,但身边这样的例子太多 了,明明对自己的专业不感兴趣却要考,最后以失败告终。

二、复习方法、技巧等。

关于具体的学习方法,每个人有不同的理解。我这里就简单概括一下,英语在于5000朝 上的单词量和阅读的技巧(技巧很重要!和四六级完全不同的,要找对复习资料),数学在于基础的把握与真题的分析以及一定量的练习,政治在于网络化,网络化 就是说闭上眼睛能够非常清晰回忆起知识框架,并且井然有序,专业课在于基础全面和理解真题,注意,这里叫理解而不是做。我是属于数学基础不错,但英语特别 差的人,所以我最早启动的是英语,当然数学也花了很多时间。作为三本院校的学生,我们必然存在自己的短板,那么只要清楚自己的短板并针对性复习,一定会有 效果。

三、复试。

三本院校学生的苦就是过了初试很多分任然忧心忡忡:怕歧视,怕故意刁难,怕英语口语听力。面试前我也怕,但随后一想,如果是宽容而有品位的老师是不会这样 的,因为一个三本院校的学生复习时面临的困难比其他人多,但我们仍然能突破困难迎难而上,这不正是我们的优点吗,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不就是做学术而需要的 吗!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我们的确存在劣势,比如在学术领域基础不够。这就需要我们多看多听多想,在准备初试的时候多了解下目前专业领域最新发展动向,导师 们比较牛的方向是什么,他的理论成果是什么等等。这里我不得不感谢海文给我配备的专业课咨询师,他提供了很多信息,并且把他现在正在研究的课题简单给我做 了介绍,我自己也去网上查理很多资料。在面试时,老师对我的评价是懂得多并且有潜力。结果就不言而喻了。

所以,看了以上分享,相信大家心中都更坚定了自己的梦想吧,最后送给考研的学弟学妹们: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笑搞


要说考研难吗!其实考研真的不难!

☞就我身边的案例来说,只要努力了,其实基本上都能上国家线的!只要目标够明确,准备充足!考上研并不难!你想一想,高考这么难我们都走过来了,我们还怕考研干嘛!所以有想法就赶紧行动,不要只是想想!

要说考研难吗,其实真的挺难的!

☞难在坚持!

坚持每天学习,给自己制定的计划要每天都坚持完成!这样几个月甚至更久,对于那些爱玩的人来说确实挺难的。就拿我的一个师兄来说,好不容易下定决心考研,坚持了两三个月就坚持就放弃了!所以说坚持很重要!

☞难在禁得住诱惑

下定决心考研就必须得禁住诱惑,平时同学在打游戏聊天的时候,你得学习;周末同学逛街,约会的时候,你得学习;暑假同学旅游睡懒觉的时候,你还是得学习!

☞难在选学校

就拿我身边的好几个小姐姐来说吧!她们都是上了国家线的,但是都是因为选的学校的原因,最后都没有被录取!所以对自己的认识必须到位!切记眼高手低!另外跨专业考研真的要慎重!慎重!

考研的难度是因人而异的,如果想考研就要下定决心!全力以赴!

最后如果有想法就要行动,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另外有什么考研上不懂的问题可以问我哦😊😊😊


乡愁1998


考研其实贵在坚持,我本科周围的同学的备考时间大都是从大三暑假的两个月到大四上学期一直到考试,一共大概半年的时间。这半年的时间是很枯燥的但是枯燥之中你也会过的很充实。备考考研和和备考高考还是有点不一样的,考研的所有科目自己备考院校都是要自己搜集和整理的,英语数学政治专业课的备考也不像高考备考那样有老师的指导那样,有老师的监督。考研全凭自己的自制力。每天七八点起床,起来背会单词,上午备考数学,中午在教室休息会,下午继续备考数学和英语,晚上继续查漏补缺,在考前三个月还要分配时间给政治,一天在教室呆的时间有十二三个小时。还要抵制住宿舍同学吃喝玩乐的诱惑,抵制住校园招聘的诱惑。看到同学一个个每天轻轻松松的找完工作逍遥自在的,自己却坚持着未必能实现的梦想。

总之,考研过程就是一个坚持的过程,每天进步一点点,不考虑结果如何。我相信半年的辛苦付出一定会体现在考研那天的四套试卷上。


电子三班王同学


考研应该比专升本还难点吧。我不太清楚考研难不难,不过现在我在专升本,个人感觉有点困难。特别是英语,真的感觉听不懂,数学和计算机也难,在重庆的话,估计要考220以上才有机会上线。明年4月份考试了,时间也特别紧张。现在心头都有点发虚。不过我会努力的,一定尽最大努力考上本科,毕竟现在竞争很大,一个专科生出去感觉不太好找工作。我想的就是考上本科以后,毕业后考公务员😁😁


乔木影视界


关于这个问题,@丑角侃教育 为您解答。

考研的难易是一个相对的问题。俗话说难者不会、会者不难,只要你想考研,并为之付出努力一定会取得自己理想的结果!

考研相对于高考是比较简单的

对于大多数专业来讲,考研一般只考四门课程,英语、政治和两门业务课,满分500分;而高考是考语数英加上三门专业课,满分750分。因此考研的科目比较少,一般情况专业课也就一本书的量,相对于高考要复习那么多的资料来说,考研真的很简单。你想一想,高考都过去了,我还害怕考研?

如果想考取重点高校比较难

“良禽择木而栖”,大多数考生在考研的时候也都把重点高校当做自己的第一目标,导致这些高校的报录比比较高,像清华大学金融学院的报录比能够达到8:1,而许多二本院校的研究生甚至都招不满。

跨专业考研比较难

跨专业考研对于大部分的学生来讲都是一件比较难的事情,由于没有专业的基础,需要重新学习所报考专业的课程,导致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

热门专业报考比较难

一般热门专业由于就业前景比较好,工资也比较不错,导致大家一股脑的报考,报考人数越多也进一步导致了专业的分数线水涨船高,想被录取的竞争压力进一步增加!像经济、金融类的专业,考生录取的分数能达到380-400以上,像农学类专业,每年的国家线都是255分,从没有变过。

综上,考研的难易不能一概而论,要综合考虑专业、目标院校、报录比等综合判定。需要注意的是,随着报考人数的进一步增大,考研报考的总难度是越来越大的,但是各位考生只要能够有坚定地考研信念并坚持走下去,相信能够取得考研的成功!


以上就是给您问题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您的支持是我的写作动力!欢迎点赞、转发、评论支持!


丑角侃教育


要看你看什么专业和学校了。我具体给你分析一下。

982.211高校王牌专业、考研热门专业、城市发展好的学校,从这些方面来说就相对难一点。打个比方,如果你报考的专业在某个学校比较热门,招生人数3个还有很多人报考,那就比较难,有些学校的专业是有推免生的,所以一定要分析清楚。

当然你考哲学,历史学,且学校又不是34所自主划线的学校,那就容易多了,你报考的专业每年都在接受调剂比较容易,所以考研是选择大于努力的。

总之只要自己有毅力坚持下去,专心学习,再结合自身的情况选一个适合自己的专业和学校,那考研就简单,如果你坚持不下去,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或者你的目标太高,没有结合实际,那考研就难。

所以一定要坚持,梦想是可以实现的。

我是清风阁海棠,专注考研专业院校选择,和高考志愿填报分析,大家可以关注我,有任何不懂的问题都可以私信,我会回复大家的,谢谢!



晓阳课堂


考研这个话题对于很多本科的同学应该很熟悉,特别是对于大三的同学,或多或少都接触过这个词或者在这条道路上留下了奋斗的身影。这毕竟是人生道路上重要的一条道路,下面来说说考研的具体信息:

1.首先说说考试的科目,考研大多数学科都考四门:即数学、英语、政治、专业课,然后根据不同的学科数学分为数学一、数学二,英语是分为英语一、英语二,政治部分一二,所有学科都是一样的试卷,最后专业课,考试专业课主要是由你所报考学校决定,一般通过你想报考学校前几年所考试的科目就能知道。

2.其次说说考研的复习,考研复习一般都是从大三下学期的三月份左右开始,对于一般的学生、学校一般的学生这个三月份开始是个很好的时间段,个别优秀优秀厉害得同学除外,有时候能够听见复习两个月、三个月就考上985研究生,个人觉得这毕竟是少数。对于需要考数学的同学,前期主要对数学、英语的复习,特别是考数一的同学,数学需要花掉大部分时间,八九月分可以开始专业课的进去,九十月份是一个报名时间,报名后就可以逐步开始政治内容的复习。

3.再来说说考研难么?对于个人来说挺难的,想要考好学校更难。但是考研是一个过程,需要很长的时间持久战,如果前期能够把自己的学习习惯培养好,后续只需要按部就班,如果你对所报考的学校有很大的向往,那么学习就是一种快乐,也就是考研也不是那么难。

最后,考研需要耐得住寂寞,才能守住繁华,忠心希望每个考研的同学都能考上自己想去的学校,喜欢的关注、点赞、评论谢谢大家。


攻城狮一号


先给个客观数据吧,2018年的考研英语真的比去年/前年难,所以英语单科差个1分2分的同学,请不要放弃治疗。

因为做考研专业课辅导的缘故,我每年都会统计自己公众号上、有机会进复试的同学的成绩,17年我收到了860个样本,18年我收到了1240个样本,全部报考的是新闻传播学(所以可能平均总分会超过很多人最大胆的想象,但是请相信数据的基本真实)。

图1中,所有数据为平均值,相关结果仅仅针对笔者公众号粉丝,仅具有参考价值

相对于2017年调查的结果,2018年在我们平台上登记成绩的新传专业小伙伴总分下降了4.4分,其中英语成绩下降了2.66分。1000人左右不算大样本,但是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了。

说完客观,来说些感受吧。

1.看见自己的学生没考上心真的会很痛!!!

我不想去炫耀有多少400+,有多高的平均分,虽然回头遇到招生季,该吹还是要吹的,但是在我心里,他们是活生生的人,每个人和我们都有一段故事。我也知道,我们专业一共招1200人,而我们去年模拟考参加人有987个,名额总不能都给他们,可是,心真的会痛!!!

2.英语政治千万千万不能瘸腿啊!!!

单就新传来说,英语政治不过70就是拖后腿,而很多同学真的已经扯到大腿根了,2018年看到了各种高总分没考上的,真的是心痛!

图2中,一分改变人生……

图3中,这是真的很心痛!!!

图4中,大神我求求你英语多考5分好不好,国人的智商等着你去拉高

3.请继续相信努力就有回报

很多同学,私下和我抱怨说,努力就有回报是伪命题。

我想说,不!

对于考研这样的单次博弈而言,确实,努力只是提高成功概率的一个因素,其它的,例如运气、状态、基础、选择都同样重要;但是,我们的人生并不只有考研一次努力和一次博弈,按照我们还要工作40年,每年能遇到一次比较重要的机会算,我们的人生还有40次自我提升的机会,而努力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去提升我们每次去赢的机会,是的,单次努力,并不一定有回报,但是持续努力,一定会有收获。

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