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讯飞发布“城市超脑计划”,数字孪生城市或在5年后出现

科大讯飞发布“城市超脑计划”

陈涛:数字孪生城市或在5年后出现

本报记者 刘艳芳

数字孪生城市是时下热门的话题,它犹如科幻小说一般在物理城市的基础上形成了精准对应的数字化模拟城市,在数字模拟城市里,系统可以自动运转,辅助人类进行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更让人惊讶的是,它可以基于现在对未来进行模拟和预测,进而为城市的规划者提供决策参考意见。

科大讯飞轮值总裁陈涛说,可以把数字孪生城市看成“一半是科幻、一半是科学”,数字孪生城市=数字城市+智慧场景+“城市超脑”。他认为,当“城市超脑”对城市的运行发展规律有了相对比较准确的认识后,才能真正实现带有科幻色彩的“对城市进行模拟仿真,并推演未来”。

在2018年中国智慧城市国际博览会上,科大讯飞发布了“城市超脑计划”,陈涛说,在利用科学手段迈向数字孪生城市的理想目标上,科大讯飞迈出了第一步。

“必须要分析、把握那些导致‘城市病’产生的根源问题,才有希望解决‘城市病’,才能使得城市迈向智慧化的发展之路。而在其中,人工智能技术将发挥巨大的作用,特别是认知智能技术。”

“城市病”背后的规划之痛,不要“捧杀”数字孪生城市

陈涛认为,“城市病”的根源在于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缺少足够多的,与时俱进的科学方法。他曾向多位城市规划专家咨询,城市规划完成后是否会按照5-10年的间隔,根据城市原先规划的蓝本去验证规划是否落实?这些疑问,行业内目前还没有明确答案。而要想提高城市规划的准确性、科学性,必须要把现在城市生活、生产、生态的各要素、各关联关系进行系统性总结分析,将这些关联关系实际数据带入到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的过程之中,使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能够在合规的基础上变得更加合理,在可用的基础上变得更加好用。而科大讯飞的“城市超脑计划”,就力图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去打通城市规划、建设、运行过程中的知识体系和数据闭环,用鲜活的数据、以发展的眼光,去指导新一代城市规划和建设。

其实,早在2014年科大讯飞就推出了“讯飞超脑计划”,集成人工智能核心技术,让机器像人一样能听会说、能理解会思考,把这些技术放在“超脑”里。现在,“超脑”的能力不只应用于教育考试,还可以用在安全、交通,乃至城市建设。

在2018中国智慧城市国际博览会现场,科大讯飞展示了“交通超脑”、“建筑超脑”等技术应用场景。陈涛说,就算把各方面的“超脑”集合在一起,也未必能成一个城市的“超脑系统”,因为各行各业的行业智慧系统本身缺少关联,缺少相互感知和互操作性,因此,有可能他们的工作目标有矛盾,是相互抵触的。

而科大讯飞的“城市超脑”,首先要从各个行业里学习行业规范,在满足行业规范的基础上,试图建立起对整体城市的认知系统。

目前科大讯飞从“建筑超脑”开始切入,因为国家对建筑领域的规范都是强制标准,所以必须要做到“首先合规,然后才是一个合理的过程”。比如,在进行开发园区规划时,除了要考虑交通安全、用电用水因素外,还要根据人口的年龄层次,进行医疗、教育、健康等方面的系统规划。

“城市超脑”,将首先了解现有知识,接着用现实数据验证,然后才在此基础上进行模拟。

作为先行探索,讯飞“建筑超脑”今年下半年就可以“审图”。陈涛透露,AI审图软件主要面向建筑工程领域,国家颁布的主要标准约437本,其他行业标准规范图集等共计1000多万条规则,第一期主要针对住宅建筑类型,共涉及23本常用的国家规范,目前已经学习了最常见的5本,预计到今年年底,可以全部学完23本住宅类规范,后续还会针对其他建筑类型的规范及规则继续学习。利用机器辅助人类专家对建筑设计成果进行审核,可以将原有的1到2周审核时间缩短为几分钟,同时大大提高审核的全面性与准确性。

现在的智慧城市系统是城市建成后的事后补救,是城市在应用阶段的优化,而其实,城市在规划和建设阶段就已经确定了城市运行阶段80%的格局,事后留有优化的空间,并不那么充分。

“城市超脑”当然不是一两天就能建成的,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陈涛预计,“城市超脑”计划的实施,可能还要花3-5年的时间,才能看到结果。

城市超脑计划分五步走,“城市超脑”+“行业超脑”协同运作

科大讯飞“城市超脑计划”,是对数字孪生城市建设过程中碰到的问题,给出了自己的“解题思路”。

陈涛把它归纳为五大步骤:第一步是建立“时空记忆”;第二步是数据贯穿;第三步是发现问题;第四步是更新知识;第五步是持续成长。

时空记忆:把规划模型与实际数据打通。

数据贯穿:比如交通、安防、小区的摄像头统一,保存车、人、物流动的信息。

发现问题:比如有的马路有调头空间,有的没有,这与交通无关,与市政有关。

更新知识:比如,规划阶段,就算是行业专家,也要完善知识。

说到科大讯飞的产业,陈涛说,科大讯飞将选择事关国计民生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做“加法”,把80%资源用于这20%的场景中;在与人工智能关系不大的项目上,则做“减法”。陈涛透露,医疗、教育、交通、建筑等,是科大讯飞 “做加法”的重点领域,构成各种“行业超脑”。未来,“城市超脑”和各“行业超脑”将协同运作,“城市超脑”综合性地理解城市知识和关联,并用系统性的方式来展示城市发展的目标和路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