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號對個人來說意味著什麼?


有人說,我做這個公眾號,其實是在搞

“視頻號成功學”,聽起來像諷刺,但我還蠻喜歡這個比喻的。前面講了5篇背景和產品分析,寫得我吐血。這一篇開始,終於有點像“成功學”的味道了。


我之所以搞這個“視頻號成功學”,是因為我發現,很多人在教大家怎麼開通視頻號,講得都很碎片化,他們沒有我分析得那麼全面,像我這種有強迫症的人,看了很抓狂,所以才做這個公眾號了。


你可以說我自大,但我的目的不是為了吹捧,而是為了幫大家節省時間,不是為了灌輸成功學,是為了讓大家系統對“視頻號”這個新物種,有更加全面的認知。


你不喜歡可以不看,但如果你喜歡,記得打個賞,或者點個看好轉發個朋友圈什麼的,你知道的,我需要鼓勵。


視頻號對個人來說意味著什麼?


好,我們繼續講正事兒。


2012年年底,微信上線公眾號,剛開始大多數人都沒有把它當做一個機會,認為不就是一個可以訂閱的推送文章功能。內嵌在微信裡面,並沒有太大的價值。所以在頭幾個月,只有一些科技圈的人在玩。傳統媒體人遲遲不肯入局,認為對自己沒有什麼價值,更不可能有啥影響。


直到2014年,整個科技圈和媒體圈突然意識到,公眾號的出現,是一場前所未有的新媒體革命。這場革命對傳統媒體來說,是致命的。在過去的八年裡,傳統媒體進入關閉潮,整個行業一蹶不振。


對個人來說,在過去的幾年,很多傳統行業的記者面臨失業,被逼轉型,真是應了網傳的那句話:“時代拋棄你時,連一聲再見都不會說。”(批註:這很成功學!)


而那些早早入局公眾號,做起自媒體的個人,在過去的八年,可以說賺得盤滿缽滿,從屌絲躍遷為城市中產、中小企業老闆的,大有人在,也有不少自媒體人,甚至實現了財務自由。可以說,公眾號掀起了一股造富浪潮,使得很多人可以低成本創業,並實現階層躍遷。


視頻號對個人來說意味著什麼?


像公眾號這樣的機會,一般是5年左右才出現一次。2009年的微博,2012年的公眾號,2017年的抖音,都算過去十多年來最大的草根造富浪潮。如果你錯過了,就只能用更高的成本來創業了。


我們通常所說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主要是在沒有這種機會的情況下,組建團隊,以做生意或者融資開發產品的形式創業,這一類創業成本比較大,成功率非常低,有人統計,95%的創業都是失敗的,說的就是這種創業。


但像公眾號這樣的自媒體創業,其實是不需要太大成本的。如果你有足夠的才華,只需要一臺連了網線的電腦即可。如果你沒有足夠的才華,但學習能力很強,足夠勤奮的話,也是有機會在窗口期,成為一個獲得小成就的創業者。我就有一個哥們,跟他那做前臺的老婆,在公眾號時代做了十幾個草根號,現在不算大富大貴,但的確靠這個在深圳買了三套房,即使現在公眾號低迷的狀態,他們月入也有5到10萬。(批註:有點知乎體的味道了哈)


對於我們這一代有想法的普通人來說,一生不會遇到太多這種機會,如果錯過了,可能又得等五到十年,而隨著年紀的增長,抓住機會的能力越弱。最典型的是抖音,很多人其實意識到那是一個機會,但因為要拍視頻,覺得非常困難,不敢嘗試,最後讓一波敢於表現的年輕人佔了先機。


那麼,即將上線的視頻號,對個人來說意味著什麼?一些自媒體人是這樣鼓吹的:“如果你錯過了2012年的公眾號,千萬不要錯過2020年的視頻號!”


的確,視頻號可能是微信生態裡最後一個大機會。


一般的現象級內容生態平臺,它只能釋放一次機會,比如微博、今日頭條、快手和抖音,以及未來可能出現的新內容形態平臺。但微信不一樣,微信首先是一個社交工具,它的特點是適合每一個人長期使用,是目前國內唯一一款國民級應用。在這個應用之下,可以不斷衍生出新場景和需求,從而形成一波波創業浪潮。


視頻號對個人來說意味著什麼?


公眾號之所以是一個大機會,因為微信在發展過程需要填補媒體資訊內容進去,所以出來公眾號這麼一個自媒體場景。到了2017年,微信基於移動互聯網時代網站的場景,上線了小程序,也是一個B端的大機會,但不適合普通個人。


新的場景不是說有就有的,跟互聯網的發展趨勢有關,也跟產品自身的發展階段有關。


短內容,一直是社交媒體世界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短內容裡的短視頻,是在這幾年大面積興起來的,恰逢5G時代來臨,微信上線了視頻號。所以很多觀點都認為,它是微信生態裡最後一個機會,因為視頻號上線後,基本補全了微信這個大生態,很難會出現新的超級場景了。嗯,我也是這麼認為的。


視頻號其實也是很多人一生中遇到的比較難得的大機會。


大多數的人一輩子,都不會選擇創業,因為太艱難了。創業的成功,需要天時地利與人和,需要足夠的資源,需要對環境清晰的認知和判斷,當然,最關鍵是遇到合適的機會。像視頻號這種機會,最多付出點學習剪輯和買拍攝設備的成本,一個人,兩個人,三個人,都可以嘗試做起來。只要有足夠的創意,符合這個時代的文化需求,就可能成功。


這種機會是少之又少的。


傳統行業已經固化,跨越階層越來越難。生產資料被富一代和富二代控制,普通人想翻身,主要方式是通過努力走職業經理人這種越走越窄的路線。而從事傳統行業的小本經營,這個“小本”也是不低的,一間普通的快餐店,租金加押金幾萬到幾十萬不等,各種軟硬件設備,如果手裡沒有20萬以上,在這個時代其實很難做所謂的小本經營了。


視頻號對個人來說意味著什麼?


所以說,這個時代真正的小成本創業機會,其實是隱藏在新興的互聯網行業,因為很多風口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都是新的,大家都在一條起跑線上。儘管有些人也擁有不少生產資料,但機會繁多,特別有助於階層流動。而在這些機會里,能批量造富的,又少之又少。



無論是微信的過往案例、口碑還是綜合分析,從創業的角度,視頻號也是一人一生中遇到的為數不多的大機會之一。當然,現在這樣說可能為時尚早,就等於在2012年年底一個人跟你說,做公眾號吧,它能幫你實現人生躍遷,走上人生巔峰,估計大家會覺得你是傻子。


這不是開玩笑,當年公眾號上線時,我真的跟幾個南方系的老哥說,他們真的只是輕蔑的對我不屑。有個曾經掌管幾本雜誌、特別有情懷的老哥,在2013年還跟我說紙媒不死,遲遲不肯佈局新媒體,結果一年後雜誌經營出現問題,跑去做自己鄙視的公關總監了。


我們不是在亂鼓吹,做視頻號,的確也依然有風險,畢竟大局上依然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


但是,從這麼多年的新媒體從業經驗以及創業經驗來看,視頻號是過去五年來我覺得作為一個普通人遇到的風險最低,成功率最高的機會。在過去五年,一個拿著3000元工資在深圳奮鬥的小女孩,拿起手機在抖音裡分享自己的故事而成為網紅,然後在深圳買房的故事,在未來的五年,這種故事有可能誕生在視頻號的生態裡。


當然,機會是好機會,但就算擺在你眼前,你也不一定抓得住。正如我改寫的一句泰戈爾老爺子名言說的那樣:“如果你錯過了星星,還不好好反思,那麼你很可能要錯過月亮了。”


視頻號對個人來說意味著什麼?


知名自媒體人三表老哥就吐槽:“大家也沒必要太發力做「視頻號」,尤其是自媒體。你不做視頻,不是因為還沒有「視頻號」,而是你就沒那能力,所以切勿高呼自己的春天來了。你真有那幾把刷子,早就在抖音、快手、B站上聲名鵲起了。”


他這段話說的是有道理的,裡面指出了兩個問題,第一個是視頻對很多人來說,是一種全新的表達語言,大家需要掌握好這門語言,推出優質的內容,才可能把握住這次機會;第二個是即使對現在的自媒體來說,也是一個從0到1的過程,甚至很多媒體人因為善於文字而不善於視頻,可能處於劣勢,不一定幹得過小年輕。


這個角度看,其實大家不用急於去拿到內測權,而是把精力放在視頻測試和內容打磨上,想好自己要做什麼,這需要結合自己的優勢。對普通用戶來說,發個視頻,沒有什麼門檻,拿起手機一拍就可以。但對創業者來說,這意味著做產品,需要考慮受眾,可持續度以及成本的支出。


機會是留給那些擁有迅速學習能力,提前做好準備,對微信這個生態有精準判斷,對自己定位清晰,有一定的時間和製作水平,可以持續投入半年到一年的人。這中間,你會經歷懷疑人生,堅持不下去,腦子捉急等一系列狀態,最後也不一定能成。(批註:雞湯濃度200%)


但總有一批人,會因為視頻號的出現被推上了浪潮之巔,我希望那個人是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