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人大學四年沒進過學生會和社團,但有一個好成績,這對畢業後就業有影響嗎?有何影響?

已笙阿文


最近中國高校的學生會是一個非常熱門的話題,因為成都的某個專科(可能還不如專科)學校的學生會聊天群的對話讓學生群體的官僚習氣暴露無遺,很多人驚呼不敢相信一個小小的學生會竟然有這麼複雜、混亂和充滿社會氣。同時,這個事情剛出沒多久,又出了一條新聞,說的是某公司在招聘簡章裡明確說明,在大學期間有學生會或者社團經歷的不予考慮。這麼一看,參加學生會到底對找工作有沒有幫助還真是不一定了。

而且楠哥本人非常厭惡學生會、社團這類組織,個人認為這裡面基本就是一群烏合之眾,在我做招聘的時候,有過學生會、社團經歷不僅不會加分,甚至會減分。不過目前來看,很多企業還是會更願意招有學生會、社團經歷的候選人。楠哥就來和大家說說其中的原因以及如果沒有相應經歷是不是會對找工作產生很大的影響?

先說結論,如果大學期間沒有任何學生會或者社團的經歷在簡歷篩選階段一定會有影響,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但是如果真的成績特別優秀或者有其他優勢,過了簡歷篩選進入到現場面試,那缺乏學生會或者社團的經歷幾乎不會對拿offer產生任何影響。

招聘的公司之所以在簡歷篩選時願意選擇有學生會、社團經歷的候選人,主要是因為企業發現這些候選人在入職後更多的表現出一些企業需要的能力和特質,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1、較強的領導力和影響力

有過學生會、社團經歷,尤其是在其中擔任了一定職務的候選人,他們更知道如何通過演講、授權、激勵等措施充分調動和影響周圍的人為己所用,這對當今時代是特別重要的,因為沒有人可以靠自己成事,必須要通過團隊的力量。而有過學生會、社團經歷的人總體上在這方面更有優勢

2、較強的人際敏感性和社交能力

這一點對於市場、銷售、客服等經常需要和合作夥伴、客戶打交道的崗位來說尤其重要,你很難想象一個連學生會、社團都沒勇氣參加的人進入職場以後會突然變得八面玲瓏、左右逢源。而絕大部分在學生會、社團做得比較久尤其是從事外聯工作的候選人,在這一方面確實具備明顯優勢

3、較為成熟的思想和行為方式

很多在大學期間沒有過學生會和社團經歷的候選人打眼一看就是個學生,但是企業是不需要學生氣的員工的,企業需要的是思想成熟、行為舉止相對得體、專業的員工,所以在這一點上有過學生會、社團經歷的候選人也會更受企業青睞

不過剛剛說的三點並不是只有參加過學生會、社團的人才有,很多沒有相關經歷的同學同樣具備,甚至更加出色,而且就像回答最開始楠哥舉的例子,現在很多企業也逐漸意識到參加過學生會、社團有時候反而不見得是優勢,所以現在很多企業也在淡化這方面的東西。因此沒有相關經歷的同學也完全不必太過擔心,只要在面試中你能表現出自己在上述三個方面的能力和特質,你一樣可以拿到心儀的offer。


職場是個大江湖,不是能力強就可以平步青雲、一帆風順。這裡面的門道有很多。

想知道更多職場真相,歡迎關注楠哥說職場,也可以向我提問,相信我的答案一定會給你帶來幫助。也希望我可以幫助更多的人獲得職場上的成功!


楠哥說職場




你好,我來說一下我的理解與觀點。

首先,我的經歷和樓主是一樣的,沒有留職於學生會等一些部門。

大一的時候我也是參加了學生會,還加入了幾個有趣的社團。但是一年以後,我並沒有從裡面得到(學到)我想要的東西,反而是被組織當成了免費勞動力,不僅如此,還耽誤了我許多時間,這個讓我很苦惱,後來,下了決心,撤離所有的學生會、社團部門。

那個時候我就開始自我創業了,剩下時間就是學習。課餘時間我會查閱很多資料,來了解我們大學生目前所處的狀態,並分析,改進。

你問的是如果不參加這些部門以後會不會有影響,我告訴你,影響會有的,但是絕對不大。大部分學生參加社團就是一個主要目的:提升能力,可是你反過來想,一個專門讓你做廉價勞動力的平臺,會讓你學到知識?會讓你學到能力?答案是不會!

靠人不如靠自己,能力可以自我鍛鍊,不一定要依靠他們。

畢業進入社會需要兩樣東西:軟件和硬件

軟件就是自身能力,學習能力,社交能力

硬件就是一些獲獎證書

當然你學習好,一定會有許多證書。

加油吧!多學習,還要提升自己的能力!

不要做一個書呆子!


情感文學小屋


如果你堅定了方向,請向前走,別回頭。

你的人生由你自己決定,你選擇什麼樣的生活,就堅持向它靠近,不要質疑,不要動搖,如果連你都不相信自己,還指望誰相信你呢?


我在大學裡,是班級班長,剛入學,帶著新鮮感進了學生會,加了各種社團。我以為這樣奔走在各個活動中,會豐富我的生活,提高我的能力。然而,漸漸我發現事與願違,當我把大部分時間用於課外時,我發現我錯過了第一課堂我的學習內容;當我把大部分時間用在活動上時,我發現它們擠佔了我閱讀的時間。就這樣,我在看似忙碌卻不知道在忙碌什麼的大一生活中,遺失了太多。

曾經,有很多老師都說過,大學生活裡重要的還是修學,在於學習專業知識,不能本末倒置。當你參加許多活動時,你會發現它佔有了你個人學習的時間。不要找藉口說可以鍛鍊個人能力,可以結交人脈。當你是參天大樹時,還怕鳥兒不會來棲息麼?


與其這樣糾結,不如培養自己,如閱讀,寫書評;看電影,寫影評;聽音樂,唱好聽的歌曲;學一門樂器,掌握一些技能,這樣也是豐富自己的途徑,並非只有通過學生會社團。

在我看來,成績優秀,也是你獨特的人格魅力,證明你很強大。畢業後就業,還是更多看你的學位,看你的專業素養,看你的能力,如果你足夠優秀,怎麼會因為沒有參加過學生會、社團而受影響呢?

你若盛開,蝴蝶自來,與君共勉!



折柳送人


沒有什麼影響,我大學四年沒有進過社團和學生會,學習成績還可以。

如果大學畢業要讀研,你們一個好成績可以幫助你保研,也可以讓企業發現你有很強的就學習能力。當然因人而異。

我大學畢業找工作的時候,因為沒有社團經歷,但我有很多在外實習經歷,面試官基本就會忽略你的社團或者學生會經歷,而且這種實習經歷和工作更加貼合,企業找人也更加看中你能不能及時上手工作。社團和學生會雖然能夠鍛鍊人但更多的還是學生思維工作方式,去企業實習則會有更多的職場思維,這是企業喜歡的,所以有沒有社團和學生會經歷影響不大。當然有些企業還是比較看中的,比如央企國企。


Jim研究生日常


拿我自己說說吧,我大學四年,前前後後帶過三個協會,兩個協會副會長,一個協會總負責人,大學期間還在大學創業做過創業公司執行經理,現在在一家房地產公司上班。我覺得這些社團或者學生組織的經歷帶給你的好處更多的體現在對你個人的潛移默化的改變上,而不是直接的你是什麼什麼會長部長,這個東西說實話找工作的時候基本沒人在意,甚至有些當過主席什麼的反倒不被用人單位喜歡,因為他們會覺得自己曾經是主席眼光高,進了公司要被人管著會有抗拒,身份位置擺不對,我認為的給個人的好處體現在,你參加過社團組織跟你大學啥也不參加,你的個人為人處事的方式、人脈圈是差別很大的,這個真的能看出來,你在這些組織裡多少會接觸更多的東西,而不是隻知道學習,你的個人能力或者說你以後工作進入公司後,你對公司的一些接觸入門會更快,也更容易轉變身份,儘快融入職場,這是個人依照個人經歷的看法……


StarsAndSea


社團什麼的倒是對就業影響不大,但是實習經歷,實踐經歷對就業影響還是很大的。企業並不喜歡只會學習的求職者。

大學學生會、社團用處不大,這一點在問答已經有過很多精彩回答了,就不再贅述了。我想重點說說實習經歷。

現今,大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被賦予了豐富的內涵:教學實踐、公益活動、社會兼職、企事業單位實習等,都被涵蓋其中。大學生通過社會實踐來檢驗自己的學習成果和應用能力,這些實習主要集中在寒暑期和畢業年度。可是在過去相當長的一個時期裡,實習並未被社會和大學生所真正重視。很多人把實習當做一項學習任務來完成,甚至敷衍了事,隨便找一個單位蓋個實習鑑定章就矇混過關。

很多公司不會給在崗實習超過3個月的應屆生設定試用期,也就是大多企業在招聘中會承諾實習期抵試用期,畢業後直接簽訂勞動合同。因為在實習期間,雙方已經充分了解並且在一定程度上磨合過,畢業上崗時企業不會有太多顧慮,雙方都有把握進行長時間的合作。但是如果沒有實習就直接簽訂勞動合同,就如同沒談戀愛直接領了結婚證。在試用期間雙方的顧慮都會非常多,而且試用期間任何一方解除合同都會對雙方不利:應屆生錯過了其他Offer和找工作的最佳時間,同樣企業也錯過了應屆生招聘的最佳機會。如果涉及調檔、遷戶口、轉黨組織關係等,就會佔用雙方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還會直接影響到畢業生下一次的就業。由此可見,畢業前的實習無論是對於個人的整個職業生涯還是用人單位,都很重要。


實習可以使畢業生加強自己學習能力的培訓與提升,不單單是專業領域的技能,而是多個領域都可能用到的技能和素質,包括自信心、溝通能力、團隊合作、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挫折應對、時間管理等方面的能力,這些技能和素質的增強,有助於提升求職成功率、職業適應程度等。


隔壁老王不讀書


大學生其實分很多種類型,不一定說進到大學後,就非得要加入社團,學會會。性格不同,選擇也就不同。

就拿我本人來講吧。

大一的時候,很積極地加入社團,學生會。大家知道的,大一到社團學生會都是打下手的,畢竟還是新生,需要學習的很多。等到大二,換屆,一般也就幾個人上去了。如果你還是一個普通的幹事,其實也就沒有什麼必要繼續留了。加入學生會,一個是擴大自己的社交圈,一個是豐富自己的綜合素質,比如說組織策劃活動。還好自己混了一個部長,所以就會寫各種策劃,執行,成功舉辦了一些比較有意義的活動。比如全校的愛心捐贈,系裡的競技活動等等。感覺還好,畢竟是一種經歷,也是能力的鍛鍊。從不會寫到會寫,從不敢上臺到會侃侃而談,都是那時候鍛煉出來的。不過後面沒升到主席,就退出來了。

退出來以後,覺得挺無聊的,也喜歡一些文學之類的東西。就召集幾個人成立了一個社團,人文知識愛好者,還挺不錯,從開創立的七個人,到後來的幾十號,再到一百多號人,也舉辦了一些比較有意義的活動,一站到底,百家講壇,知識競答,分享會這些活動。這種經歷,要是沒有參與其中,根本不知道怎麼操作。

大三下學期的時候,就把所有的職位都辭掉了。不再擔任什麼職務。這個時候更多時間是學習,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比如說,參加專業的技能大賽,參與到學校的創業比賽,還真實去運營了一把,也參加全國大學生的徒步聯盟,暑假的時候幾十人一起去徒步。可以說,那時候沒有什麼職務,就是單純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你說對於找工作有沒有幫助呢?其實有是會有的,包括後來參加無領導小組面試,結構化面試,即興演講,都不是問題。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專業能力,這個包括硬件和軟件。硬件是一些證書,畢竟專業的相關證書是不能少的。然後就是專業知識,方法,工具,這些也是需要掌握的。

如果你專業能力槓槓的,公司還是會看好你的。其他那些也只是加分項。話說回來,就看你找什麼樣的工作。你沒有參加過什麼活動,組織,那可能做專業工作更合適。

大學的時候,不一定要參加社團學生會,但專業能力不能不強。你可以去到對口企業實習,可以自己自學類比行業,可以自己做項目之類的都可以。

總是,成長,你總得有一個是比別人強的,你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搞定了就沒有太大的問題了。


物流說


有影響!

不知道題主是什麼專業的,就分別說說文科理科兩種情況吧!



理科專業的話,一般就業能夠找到對口的工作。這時候好成績很有用,企業一看到你門門90分的分數,覺得你專業上沒有問題,會有一些優勢。問題是,像這樣成績好的有多少人呢?除非是學院第一,否則成績好的人也不少吧。而且,競爭者並不僅僅是學院內部的人,還需要與其他學校的人競爭,成績好又有社團經歷的人又有多少呢?這麼一看,只有成績好就不行了吧。

如果你是理科專業,但又不想找對口的工作,那成績好完全沒有用啊。現在找工作很難,很多理科也去做銷售行政等崗位了,這些崗位不限專業,競爭的人很多,專業上成績已經沒有用了,那麼只能看能力。學生能有什麼能力,無非就是實習和學生工作了。

如果是文科的話,好成績是基本沒用的。文科嘛,考試無非就是背一背,背的好就能得高分,這樣成績好只能說明記憶力比較好,能力上得不到體現。文科找工作,還是看能力,學生工作和社團的經歷。

當然,有兩種情況另當別論,一種是公務員,一種是做學術。

公務員不看重各種工作經歷,只要能考的上,一般來說,成績比較好的同學學習能力比較強,考公寓願意有優勢。

其次,就是走學術路線,成績好,就有保研的機會,可以一直讀到博士碩士,做大學老師。


阿沐看娛圈兒


我覺著並沒有什麼影響。現在的企業來學校進行招聘主要看以下幾個方面:學習能力;社交能力;競賽證書;有無相關實習經驗;對社團幹部並不會過於青睞。

1、學習能力:企業之前並沒有見過你,唯一能瞭解你一點的方式就是那一紙簡歷。企業招來應屆生是要進行培訓的,對企業來說當然是培訓週期越短越好。但是學習能力體現在哪裡,當然是體現在平時的成績上。


2、社交能力:社交能力是企業通過一系列的面試所對你進行的一個初步的評估,也是對你個人情商高低的一個打分。

3、競賽證書:參加學科競賽和各種創新比賽並獲獎,這對學生來說確實是一個加分項。因為一個獲獎證書是對一個人在某方面取得成績的認可,也從側面反應了他對該專業的學習應該是比較好的。


4、相關實習經驗:實習是大學生進入社會的第一步,參加過實習的學生做起某件事明顯會比那些小白要快一點。因為,企業不會對自己沒有貢獻的人浪費時間和金錢。

所以,綜上所述加入學生會和社團並不會讓你找工作的時候比別人更容易,而且有可能會更難,因為現在有很多學生當上一個學生會的小領導後尾巴都翹起來了,官僚氣息凸顯,身上也失去了學生該有的那份純真。但是隻要能守住本心,參加社團和學生會也會學到一些東西交到一些朋友。


電影Dog


就業主要是憑藉個人技術水平和為人素質,學生會和社團只是豐富了你的大學生活,拓寬了你的人脈,在工作面試過程中優秀的經歷可以給你錦上添花,但不會雪中送炭。

記得剛入大學時,糾結於進什麼社團,糾結於做什麼工作,瘋狂的報名,但當接觸了一段時間之後,又會發現這些社團大部分都是無趣浪費時間的。當然,會有一些同學選對了,酷愛自己的社團活動,競選部長,競選社長等等,在所在的職位上發光發熱。其實,有些社團確實很讓人增長見識,提升你的交際能力,鍛鍊你的個人素質。這主要取決於你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再談談學習成績的問題,大學學習成績好意味著你的態度認真,基礎知識掌握牢固,有時也可以說你的考試複習到位。但是問題是大學專業知識學習的都是皮毛,關於工作技術簡直是天壤之別。所以不要過渡依賴於書本知識,課堂知識,要勤于思考,勤於實踐,多做些項目,有助於成長。

畢業找工作可謂是各位畢業生最心急焦慮的事情了。注重技術的公司不在乎你的學習成績、社會實踐能力,在乎的是你對我技術能力以及個人素養。而偏策劃偏營銷類的工作著重你的個人交際能力,會涉及更多的大學活動經歷及大學獲獎情況,通過你的經歷及應變能力評測你的個人水平。其實面試過程中,你有足夠的自信心,周密的邏輯思維,對面試公司充足的準備,不難與之失之交臂。

以上呢,是我個人鄙見,因為在找工作過程中我發現公司找的不是優秀者,而是適合者。太多的社團經歷,讓你無暇有輕重緩急,耗費的是你的時間。太多的證書只是一個面子工程,公司不屑一顧。因為他們需要的是實實在在有能力的人。當然,含金量高的證書必然是加分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