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经典的梁山好汉巨著《水浒传》,为何却从高俅无赖说起?

吴昆明123------


这还真是一个相当靠谱的问题,很有思想。

小说《水浒传》写了一群好汉梁山聚义“替天行道”的故事,实质上就是一帮好汉造反的故事。但是这个造反也是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

乱起朝廷,方显好汉们聚义水泊梁山的“正义性”,方能说明“官逼民反”是《水浒传》这部小说的基本立意。只是在“改朝换代”还是“替天行道”的选择上,作者替好汉们选择了“替天行道”,好汉们为朝廷尽了忠,出了力,实践了“替天行道”,但朝廷依然是那个奸臣当道的朝廷,好汉们的结局就必然是悲剧。

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小说的原型事件,也就是历史上真正的宋江起义,被朝廷剿灭了,而宋江等人也投降了朝廷,作者感到与其如此,不如干脆让他们“替天行道”岂不是更好,尽管这个朝廷已经不太值得好汉们“替天行道”了。

这就是这部小说能够成为经典,成为四大名著之一的根本原因。如果仅从“侠义江湖”的角度比较,比《水浒传》更加精彩的小说真的有不少。

但尽管如此,小说的作者还是用了比较长的段落写了“高俅的发迹史”,他是想通过这个市井无赖和帮闲泼皮的不可思议的“没有天理”的发迹,给读者展现了一个“荒淫荒诞”的宋徽宗,和他的朝廷。

我们看看这个高俅是怎样的“市井无赖”和“帮闲泼皮”。

小说中的高俅,其实并不是一个粗俗的无赖,这个人应该是诗词歌赋 ,琴棋书画都懂一些的,尤其是写的一手好小楷,但是却是一个“道德缺失,没有廉耻”的混蛋,这正应了一句话“就怕流氓有文化”,高俅就是一个有文化的流氓。

问题是这个在市井阶层,甚至是士绅阶层都不受待见,严重鄙视的流氓,却在王公贵族那里找到了知音,受到了赏识,如鱼得水。

高俅是个破落户子弟,家也败了,自己也不求上进,把学来的一点本事用在了为人所不齿和厌恶的“帮闲”上,教唆那些不谙世事的富家子弟花天酒地,无论是在市井还是在士绅的眼里,他都是一个十足的“缺德之人”。

苏小学士为了摆脱这个恶心人的家伙,把他介绍给来驸马王诜,然后高俅的好运就来了,这只能说明,王公贵族们的道德水平和高俅是一丘之貉。

王八看绿豆,对上眼了。而对上眼的不是人品,能力和学识,仅仅是这个高俅“踢得一脚好球”。可气的是高俅的这个对上眼的主子,居然就糊里糊涂的成了皇帝,也就是宋徽宗。

当然,高俅除了会踢球还有就是会巴结和奉承。于是,这个泼皮破落户,就成了“殿帅府太尉”,这样的朝廷,这样的皇帝,还能有什么指望吗?

所以,在皇帝昏庸,朝廷官员荒淫无道的“乱自上来”的前提下,被逼无奈的造反是必然的。

当然,小说的作者还没那个胆子把水泊梁山的好汉们写成“揭竿而起”的英雄,那样的话,大概小说没写完,作者的脑袋也就保不住了。

尽管如此,《水浒传》依然曾经被列为“禁书”,其实就是因为这本书所表达的“乱自上而始”的观点。而最终的“招安”算是救了小说一命。


步武堂


题主此问问得好!作为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为何要从无赖高俅说起?

作者施耐庵如此安排正是他的高明之处,有着他的深意,我认为他这么安排的深意有以下四点。

第一点:开篇即讲述无赖高俅的发迹史,意思是“乱自上作”,而非底层平民无端犯上作乱。

高俅原本是东京一个破落户子弟,整日不务正业、混吃帮闲,被人告了,脊杖四十后被赶出东京,自此开始了高俅底层飘荡的生涯。偏偏高俅所遇到的都堪称他的贵人,一个个都对他颇有恩义和关照,而且一个比一个地位高、权势大。高俅仗着颇有些才艺,又深谙逢迎之术,居然让他短短数年之间,由一个破落户子弟逆袭成为殿帅府的太尉。一旦得势,高俅就开始猖狂起来,从报复王进开始,恣意横行、为祸四方。作者这么写,用意很明显,意思说皇上和朝廷无可厚非,罪魁祸首实在是高毬之流横行为祸,民不聊生,官逼民反,包括梁山聚义,也是官逼民反所致,所以,“乱自上作”,而非底层平民无端犯上作乱。这反映了作者的忠君思想。

第二点:开篇即讲述无赖高俅的发迹史,通过一个无赖发迹一跃成为殿帅府太尉,反映出宋徽宗治下的朝廷何等昏庸腐败,揭示出梁山108名好汉聚义的合理性。

高俅因一个偶然的机会到了端王赵佶(日后的北宋皇帝宋徽宗)的府上,恰逢端王与众人踢球取乐,高俅一时技痒,在众人面前露了一手,一下子就把端王等人给镇住了,端王见到有如此人才,岂肯罢手?从此,高俅得以日夜侍奉端王,寸步不离。随着端王时来运转登基为帝,是为宋徽宗,高俅也跟着鸡犬升天,不久就做到了殿帅府的太尉一职,完美实现“屌丝逆袭”。高俅的发迹史就是对宋徽宗治下的朝廷的极大讽刺,不需要考取功名,不需要为政业绩或博取军功,高俅单凭踢球绝技和逢迎之术,就可以改变命运,实现由一个破落户子弟到殿帅府太尉的华丽转身。足见朝廷何等昏庸腐败,这样的朝廷治下的草根平民岂能有好日子?所以,大好江山日渐被糟蹋得千疮百孔,处处平民被逼造反,梁山聚义也正是被逼无奈所致。

第三点:开篇即讲述无赖高俅的发迹史,为后面重点描写高俅如何迫害林冲埋下伏笔。

通过林冲这种老实本分的人尚且被高俅逼得走投无路,更何况其他人,让读者深切感受高俅等人为祸之烈。倘若开篇不把无赖高俅的发迹史叙说明白,后面林冲的故事就没法写得圆满,否则,突然冒出个太尉高俅如何如何迫害林冲,读者会觉得十分突兀,因为不了解高俅其人其事。再者,开篇让读者了解高俅的发迹史,后面以林冲的经历为详细个案,像解剖麻雀一样,让读者具体看清楚高俅是怎么无中生有、陷害无辜的,以林冲的个案详细展现高俅等人的手段之毒、心肠之狠、为祸之烈,不如此,也不至于五湖四海的众多豪杰被逼落草为寇,与官府作对。

第四点:开篇即讲述无赖高俅的发迹史,因为高俅是贯穿全书的核心人物,揭示出梁山好汉虽来自五湖四海,却皆因高俅所迫害而聚到了一起,整个梁山聚义的故事,全因高俅一人给串联了起来。

说白了,高俅就是《水浒传》的“线”和“眼”。开篇讲述无赖高俅的发迹史,用高俅这条主线贯穿起来自五湖四海的众多好汉,他们大多是被高俅之流逼得走投无路;上了梁山之后,一方面是兄弟聚义、大快人心,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惬意生活,另一方面却是要不断打破高俅之流的围剿;接着又是高俅代表朝廷来落实对宋江等梁山好汉的招安之事,最终梁山好汉们几乎都死于高俅之手。也就是说,高俅和梁山的命运捆绑在一起:“逼”、“斗”、“灭”,高俅和梁山的三部曲,构成了一部跌宕起伏、荡气回肠的《水浒传》。


乔鞅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属于英雄传奇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它的形成并非由作者施耐庵独自构思,它的素材是源于民间的说书人,然后施耐庵再将内容整理,修改,润色,才有了这部文学价值非常高的巨著。

一、任何小说的构造,都需要有个大背景。

《水浒传》的书写,需要大背景,它陈述的是一百零八好汉由对抗朝廷到归顺朝廷的起起落落。因此,它的大背景设置,先来个大矛盾,然后,再把大矛盾一一细化在各种细节当中。高俅属于位高权重的反面人物,他的一开始出现,就等于交待了整部小说的大矛盾。

定了这个大框架之后,小说后面的情节、线索就容易展开了,它这种文学叙事方法比较直观,也是明清小说常用的手法。它不像西方的悬疑小说,大的矛盾,在小说后面才会出现。明清小说的特点,就是一开始就打开天窗说亮话了。

二、高俅是个大反派人物,由他开始写,容易吸引人。

回到初始说的,《水浒传》的形成,它的很多素材是来自于民间说书人。民间说书人在市井为人们说书时,为了吸引更多人来听而多赚钱,就先让大反派人物出场,因为这样能吸引听众,吸引听众等待着说书人如何去说这个大反派的下场。

这种说书方式,施耐庵也就吸收了过来,形成了这部小说就由高俅说起。其实,这也是合理的,有缘由的,因为老百姓喜欢这种方式,而且这种方式经过时间、实践沉淀下来的,是受欢迎的,经得起考验的。

三、高俅代表着当时的朝廷。

如果没有当时朝廷的腐败,奸臣当道,人心涣散,国不泰民不安,也就没有着一百零八好汉被逼上梁山的故事。高俅的出现,就代表着整个朝廷的乌烟瘴气,相当于给小说设置了切入点,而且这个切入点还非常大。

其实,这部小说的真正开始,是以有些神话色彩的天罡地煞开始的。这个也是明清小说的特色,就如《红楼梦》,也是从神话色彩的石头开始。当然了,最终故事真正开始的,还是得讲人,高俅的出现,才算是这部小说文学意义上的开始了。


我就是竹韵


我们都知道整部书描写的就是一部官逼民反的故事,而我们要知道这些梁山好汉反抗的前提是官府要逼迫,而朝廷其实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上层建筑,朝廷一旦乱了,下面的一切也就无法正常运营,那么朝廷或者说这个上层建筑是谁呢?毫无疑问就是身居皇位的宋徽宗与那些整日伴其左右的朝中重臣,而高俅就是其中的一个,而且是身居太尉一职。在水浒传中高俅是以一种极其方便的方式一步登天,他凭借自己的一身球技加上顺风顺水的被人推到端王的身边,最后待到徽宗上了皇位以后就直接成为了太尉,要知道太尉可是掌管着一国的军事。所以我们能够看到就是高俅这样的破皮无赖都能够担任那么高的职位,又何谈国家不乱,这一件事情直接说明了朝廷内部的混乱,这样一个庞大的上层建筑已经开始松动了,那么下面的这些百姓可不就遭殃了,于是就引出了众位英雄好汉不忍官府压迫而被逼上梁山的故事。听到这里大家是不是也对作者的一番良苦用心感到不可思议呢。施耐庵的做法其实正是给我们在书的开头就奠定了一种对朝廷不满的感情基调,而我们在阅读后面的故事时也就自然而然的对众位好汉的行为产生赞赏。


历史的explorer


这是写长篇小说的常用路子,长篇小说因为所描述的背景广阔,内容丰富,所以,就要寻找一个苗头,一个突破点,而这个点,往往是跟主题有一定距离的,所谓傍敲侧击是也,而且,这么做也有抛砖引玉的意思,如果开门见山,就会有让人一眼看到底的感觉,不若这么云山雾罩一番,更有意味。类似情况不光《水浒》如此,《红楼梦》也是这样,开头先写了个贾雨村,又拉出个甄士隐,不过瘾,又牵出了一个冷子兴,所有这些,目的都是铺垫,起为正文奔走呼号的作用。

当然,写开头不是摸奖票,可以闭着眼瞎抓,开头选择,一定是要有深意的,《水浒》开头选择了高俅,是很有意思的,因为这个高俅是《水浒》中唯一一个从开头出现到结尾的人物,他不仅是把引出王进的钥匙,更是一根绳子,串连出了林冲鲁智深,串连出了杨志关胜呼延灼,他还是宋江投降主义的指路明灯,而梁山好汉们最后的凋零,也大都是他搞的勾当。

所以说,作者用高俅来做出场,是极高明的。


笼中水


我感觉可能就是为了体现出宋徽宗的昏庸无道,玩物丧志,乱用奸佞,导致江山社稷不稳,黎民百姓不安,四大贼寇揭竿而起。


长风散人


乱自上作。先写高俅,旨在点明“乱是从统治阶层”开始的,有统治阶层的“乱”在先,才有民间的落草反抗在后。去听听鲍鹏山教授的百家讲坛就知道了。


白酒泡饭我的最爱


为什么从高俅小儿无赖说起……自古以来?小人得志……哪朝哪代都有这样的小人……我们熟悉的清官才几人!??包清天!海锐!……你说小人多还是好人多!!!亮剑我们都看过!主角李云龙!赵刚!丁伟……结局如何???比李云龙大半级的王副军长!!!李云龙最后倒霉他的身上……好人?正直的人!……小人


后追梦


《水浒传》是一部反映官逼民反的小说,虽然梁山义军最后接受招安,并且去打和自己一样的强盗,但是反应了“义军”一般性结局,也就是受招安或者被镇压。

全书从“无赖”高俅开始,接着“魔鬼”出世。说的就是出强盗的原因就是官家腐败,无赖当权,民不聊生,正人君子和义士的抱负不能实现。


转了三十多圈的驴


中国足球的奠基人,要是北宋的的C罗在世别说日本,韩国让它们一看见中国队,就哆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