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小常識

無意間看到的一篇報道:有一個13歲的小孩,誤飲了裝在礦泉水瓶中的強酸類化學制劑,導致口腔、食道黏膜劇烈燒傷。醫生為了保護創面,就在孩子的腹部做了一個直通胃部的胃瘻,用來餵飯喂水,同時還可以通過胃瘻用胃鏡觀察孩子粘膜的修復情況。結果醫生驚奇的發現,當孩子有不同情緒變化的時候,胃粘膜也會出現一些不同的變化。當孩子鬱悶、不高興的時候,胃粘膜的顏色是蒼白的,胃壁的肌肉鬆弛、蠕動減弱、胃液分泌減少,這些表現直接導致了人們不高興的時候食慾變差、消化不良。當孩子發怒或者焦慮的時候,胃粘膜呈紅白相間,胃壁肌肉緊張甚至痙攣、胃液分泌增加,所以發怒、焦慮的時候,人們往往容易出現胃痛。此發現就表明,當情緒起伏不定時,很容易出現脾胃問題,久而久之,就會造成功能性或者是器質性的胃病。

而且中國古語便有云,肝腸寸斷、愁腸百結等已經形容了人在劇烈情緒變化時會導致腹痛,是類似於腸子一寸一寸斷開了似的。而在現代臨床醫學中也發現,當人體情緒激動時,大量的血液會衝擊心臟,導致心肌急性出血;大量血液衝擊大腦時,會導致腦出血;同理,大量血液衝擊消化系統的時候也確實能夠導致消化系統的反應,輕則腹部絞痛不適,重則消化道穿孔威脅生命。由此可見良好的情緒體驗可以有效減少各種疾病的發生。再和大家分享一條如何識別機體已經出現了焦慮或緊張情緒的方法,取屈膝放鬆姿勢,用拇指沿著小腿脛骨內側的後緣,從下往上沿線按壓,這條線基本屬於中醫足太陰脾經的經絡循行,從下往上依次為胃、十二指腸、胰腺、小腸、大腸的功能,按壓力度適中時,若有疼痛的感覺就說明我們已經有了不良情緒,應積極改善。

生活中的燙烤、醃製、油炸類等很多辛辣刺激的食物是無法真正完全拒絕的,那在這種情況下,少吃或者是注意不空腹食用、食用後不馬上劇烈運動都是保護胃黏膜的方法。提出好的建議,可再備上一些蘇打餅乾,在飢餓時可有效中和胃酸,減少對胃粘膜的刺激;進餐後不馬上平臥,防止造成反流性食管炎;不經常吃宵夜、飲食八分飽、平時多喝各類粥、有意避免一些不健康的食物等都是日常我們可以做到的,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重視飲食衛生,一人一餐具,避免感染幽門螺桿菌,因為HP是導致很多胃病的“元兇”,如果時間允許,一年進行一到兩次的胃鏡檢查,我們完全可以輕輕鬆鬆就擁有一個健健康康的胃。

供稿:我院東院區六樓 消化內兒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