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宓素有三國第一美女之稱,下場為何卻非常悽慘?

柯是我


甄宓素有三國第一美女之稱,下場為何卻非常悽慘?

  甄宓素有三國第一美女之稱,這話大致是沒有什麼問題的,江南有二喬,河北甄宓俏,雖然美女的美,很主觀,但能名傳天下,想來不是浪得虛名的。甄宓的人生極其傳奇,她的美既是她人生的幸運,也是她人生的不幸,她的結局和當時的人比起來,也算是慘的,據說她得到了曹丕的一紙死令,死後“屍身‘以身覆面,以糠塞口’”,中國人向來講究死者為尊,如此做法,的確是一種侮辱與凌虐。——當然了,這極有可能是黑,但甄宓被賜死的事情,總是沒錯的。

  為什麼甄宓會落得這麼個下場?

  和曹丕的感情有很大的關係。曹丕建安九年納甄宓的時候(有許多關於曹操曹植一起爭的傳聞),曹丕對甄氏,是非常寵愛的,有許多相關的描述,只是帝王之愛,能有多久呢?建安十八年曹丕納郭女王,甄宓逐漸受到冷落,終至於死去。曹丕對甄氏的感情,應該是很複雜的。甄氏是河北大士族,影響力很大,奪取天下時,也許有優勢,可是到了和平年代,那就不好說了。她生下了曹睿,而曹睿又可能是未來天下之主,甄氏家族相當可能會造成外戚干政,增加了曹家天下的風險。而郭女王就不同了,如果郭女王撫育曹睿,曹丕不用擔心這方面的問題。

  郭女王等人肯定脫不了干係。妻與妾能和平共處嗎?可能很小,至少甄宓和郭女王這裡,不行。甄宓雖然極為賢德孝順,但只要是個女人,只要她對丈夫有些感情,要說完全大度不在乎,那就不可能。正妻如此,妾室也一樣。郭女王雖然也不算小姑娘,但是她的智商和情商都相當高,為曹丕上位時,她出力良多。曹丕登基後,遷往洛陽,甄宓留在鄴城一年多,這一段時間裡,夫妻矛盾是越來越嚴重的。《三國志》裡說“後愈失寵,有怨言”,可見兩人關係已經很不好了,何況曹丕身邊,可不止一個郭女王,還有什麼李貴人,陰貴人之類的,她們隨便說幾句,也足以讓曹心裡懷疑的種子生根發芽,甄后最後的結局也就基本註定了。

  甄后的結局,與曹丕對曹睿的感情,其實有很大關係。對於這個兒子,曹丕當然是認可他的能力的,也用心在培養,看他選的衛臻就知道了,可是他對兒子,和他父親曹操對他的感情其實很像,再加上曹睿對祖父的崇拜,遠遠超過對父親的崇拜,曹操在世時對曹睿也是寵愛得很,想來曹丕的心裡,也是五味雜陳吧。

  曹丕對甄后的死,或許是有愧的,只是愧則愧矣,於死者無益。

  拋磚引玉簡單說幾句,期待朋友們的關注哈。


葉之秋



張芷溪飾演的甄夫人


甄夫人剛嫁給曹丕時,一時風光無限。不久,原配任氏因為性格嬌縱,而被曹丕休妻。

甄夫人聽說此事後,哭著向曹丕求情:“如果您此時廢了她,世人都會指責我。”

很多人以此批評甄夫人,認為她並不把曹丕的愛放在眼裡,才會如此寬容丈夫生命中的另一個女人的存在。

但他們並不會明白,一位從小恪守道義的,端莊高貴的女性,是不能接受外界對自己名譽的汙衊的。一個六歲就能說出“匹夫無罪,懷璧其罪”這樣話的女人,對於世人的罪責、流言的刻毒、禍端的無常,早已有清醒的認識。

但是正是這樣一位本質接近空無的貴族女人,在後世引發了一女亂三曹的狂潮。

今年是2019年,距離她離開大概有將近兩千年。不論演員多麼用心地表現她的端莊,在電視劇的彈幕上,依然可見大片大片的汙言穢語。

更有甚者,反其道而行之。或許他們覺得,兩千年前的人,相對於一個有尊嚴的,完整的人來說,更像是玩物,是談資。

我覺得甄夫人或許想到過自己的死,從史書來看,她一生最自我的時刻,好像就是寫作《塘上行》之時。她沒有錯,卻被棄了,於她這正是莫大的羞辱——她會想不到自己的一時憤怒會帶來什麼嗎?

但,她想不到自己愛惜了一輩子的羽毛,擋不住後世的洪水滔天。

她的一生始於“匹夫無罪,懷璧其罪”,終於“眾口鑠金詞”。

(1)塘上行

甄夫人一生創作過不少詩歌,可能是歷史上最早的留下姓名的女詩人之一。她的創作始於晚年(享年38)失寵後,那時她在沒有犯錯的情況下被莫名拋棄在鄴城,作為兩個孩子的母親、主持家政多年的妻子,沒有得到任何名分。在這樣一種情況下,詩歌成了她唯一的排遣愁悶的途徑。

但是在她身後,出於政治緣故,她的詩失散、被毀,今天只餘一首《塘上行》。

蒲生我池中,其葉何離離。

傍能行仁義,莫若妾自知。

眾口鑠黃金,使君生別離。

念君去我時,獨愁常苦悲。

想見君顏色,感結傷心脾。

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

莫以豪賢故,棄捐素所愛。

莫以魚肉賤,棄捐蔥與薤。

莫以麻枲賤,棄捐菅與蒯。

出亦復苦愁,入亦復苦愁。

邊地多悲風,樹木何修修。

從君致獨樂,延年壽千秋。

如果要我選一句最能代表其思想精髓的,莫過於“莫以豪賢故,棄絹素所愛”。而一句之中又以“豪賢”二字最佳。中國從來不缺閨怨詩,但大都只著眼於一種臉譜化、戲劇化的刻畫手法:把丈夫描寫成一個沒心沒肺的小人。但甄夫人首先以“豪賢”相稱,已經肯定了丈夫的英雄般的功業和時代中洪流中足以發光發熱的大節——但正因他情懷高遠、發奮不止,才忽略了跟隨他的小人物,他背後的妻子。

那麼自己作為不被時代潮流所保全和支持的一方,又該如何自處,和看待自身的價值?那就要“從君獨致樂”了“跟從你以後我就要學會自己快樂”,最後筆鋒一轉,不悔不怨,不卑不亢,肯定了自我。

這首詩稱不上文采斐然,但算是思想前衛。出身望族的甄夫人在經歷戰爭、兩嫁後被棄,面對世態能有這樣的覺悟,讓我感覺到女性主義的悄然萌芽——這是文明的暗線,隱沒在男性主義和家國悲喜中,矛盾又必然。

巧合的是,甄夫人雖然從小恪守婦道,但在幼年時主張散糧濟貧,在寡嫂遭遇母親冷遇時出身相助,令人歎服。別人都說她賢惠,要麼看她死得慘就給她強扣個緋聞——其實,甄夫人從來只堅持自己的道。



(2)性格分析

甄夫人出身士族,她所在的甄家,祖上是漢太保甄邯,世吏二千石。在中國古代的地主豪強家庭,士文化教育可能給孩子兩個截然不同的後果:要麼是隻知道三綱五常的腐儒,要麼是道德感深重卻不乏智慧的“士”。幼年喪父的甄夫人屬於後者,私以為她人格中表現最精彩的一個側面,是一種超越時代的“以人為本”的理念。【父逸,上蔡令。後三歲失父。後天下兵亂,加以饑饉,百姓皆賣金銀珠玉寶物,時後家大有儲谷,頗以買之。後年十餘歲,白母曰:“今世亂而多買寶物,匹夫無罪,懷璧為罪。又左右皆飢乏,不如以谷振給親族鄰里,廣為恩惠也。”舉家稱善,即從後言】東漢末年,地方政治格局重新洗牌,對嚴苛的官僚制度造成前所未有的打擊。平民因為生存受到威脅,不再盲信鄉紳,而是怨聲載道。甄夫人並沒有像她幾個兄弟姐妹一樣,終日貪圖享樂,沉浸在家庭背景帶來的奢侈生活中。她主動提出開倉散發糧食,一方面承擔應有的社會責任,另一方面讓家族能在亂世中激流勇退。

和後半生幽居深宮,不再過問世事相比,甄夫人的童年顯然充滿了匡扶世道的熱血。【後自少至長,不好戲弄。年八歲,外有立騎馬戲者,家人諸姊皆上閣觀之,後獨不行。諸姊怪問之,後答言:“此豈女人之所觀邪?”年九歲,喜書,視字輒識,數用諸兄筆硯,兄謂後言:“汝當習女工。用書為學,當作女博士邪?”後答言:“聞古者賢女,未有不學前世成敗,以為己誡。不知書,何由見之?”】她從小性格穩重,熱愛讀書,為了“做賢女子”的理想和哥哥爭辯。此時她並不知道,一個人,特別是一個貌美的貴族女子,哪怕有天大的智慧,也是無法和利益鬥爭相抗衡的。她能想到不再暴露財富,卻沒有想過收斂鋒芒。



後來的事情你們知道了。原配丈夫袁熙的死以及袁家的敗落,是甄夫人一生中的分水嶺。作為道德感深重的士族女子,甄夫人骨子裡對輕賤倫理的曹家充滿了不滿。但是她並沒有像傳說中的節烈婦人一樣求死覓活【時武宣皇后體小不安,後不得定省,憂怖,晝夜泣涕;左右驟以差問告,後猶不信,曰:“夫人在家,故疾每動,輒歷時,今疾便差,何速也?此欲慰我意耳!”憂愈甚。】她帶頭拯救了袁家數十口女眷的生命,選擇婉拒了丈夫的幾次激情,轉而退居深宮,孝敬婆婆卞氏。甄夫人“以人為本”的理念讓她熱愛生命,而沒有為了沒有人性的舊道德尋死覓活。從此到死,甄夫人都以一種不冷不熱的態度來對待曹丕。曹氏其間數次舉家出征,但她也只是希望兒子照顧卞氏,自己稱病在家中主持家政。

然而,或許是這種做法使同樣尊嚴感極強的曹丕恆生恨意。【延康元年正月,文帝即王位,六月,南征,後留鄴。】曹丕稱帝后遷都洛陽,卻將甄夫人拋棄在舊都鄴城。出於尊嚴,甄夫人寫下了《塘上行》來埋怨丈夫無故拋棄自己的做法,這導致了她最後的死。時人曾在曹丕面前暗示過甄夫人之冤,曹丕當場後悔,但此時甄夫人已死。多年以後,他與兒子曹睿外出打獵,曹睿說:“您已經殺了母鹿,請不要再殺害幼鹿。”

許多人說她冷,但若一個女人幾經波折,在權力與政治的驚濤駭浪下險幸逃脫,強者的劍抄了她的家,離她的喉只有毫釐,冷,已經是最好對這個亂世最好的回應。她真的冷嗎?也未必,貴族天生的尊嚴感讓她不能忍受不白之冤,甘於大隱隱於市的貧賤生活。她的內心寂靜而不空無。

當她是強者時,她救了很多人;當她是弱者時,同樣救了很多人。“‘聖聞周達曰昭。德明有功曰昭。’昭者,光明之至,盛久而不昧者也。宜上尊諡曰文昭皇后。”昭代表光明,確實很適合甄夫人,不過這話不應該由封建統治者來說,為她所保護的人們會懂得。


旁門左道


說起有三國第一美女之稱的甄宓,相信小夥伴們都不陌生了,但大家更多知道的是她的美,卻不知她最後的結局也十分的悽慘。

甄宓其人

其實她的名字並不叫甄宓,正史中並沒有留下她的姓名,一般稱為甄皇后、甄夫人。史料中,對甄皇后的評價:仁愛、聰敏、好學、知禮、賢惠。這樣一個美好的女子,有怎麼樣的經歷?

自小聰明好學的甄皇后,有著一顆善良的通透之心。在戰亂紛飛的東漢末年,她勸諫母親開倉救濟鄉里:

亂世求寶,並非善策,匹夫無罪,懷璧其罪,這就是所謂的因財喪身。

對人情世故及形勢的判斷,甄皇后看的十分明白。除此之外,她的二哥早逝,留下寡嫂,她勸解母親對寡嫂多一些寬和疼愛,很好地處理了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可見她的情商很高。

兩次婚姻

甄氏一共有兩段婚姻,一段是我們熟悉的曹丕,而在此之前,她是袁紹次子袁熙的妻子。

建安年間,袁紹次子袁熙聘娶甄氏為妻,之後丈夫前去赴任幽州刺史,甄氏就留在鄴城侍奉婆婆劉氏。建安九年,鄴城被曹操攻破,甄氏被曹操之子曹丕所納。第一段婚姻,甄氏基本是陪在婆婆身邊度過。

被曹丕所納後,甄氏獨得寵愛多年,生子曹叡和女兒東鄉公主,與曹家人的相處也十分融洽,對曹丕其他妾氏都溫和有禮,時常安慰開導。這樣舒坦受寵的日子,一直持續到曹丕即王位之後。

即位後的曹丕,身邊形形色色的女子更多了,有謀士之才郭女王、李貴人、陰貴人等人的受寵,也令被留在鄴城的甄氏漸漸失意。公元221年,曹丕遣使者將甄氏賜死,葬在鄴城,死後將其被髮覆面,以糠塞口。為什麼獨寵多年的甄氏突然被曹丕賜死了呢?

正常病死

《魏書》記載,曹丕登基後,欲立甄氏為後,被甄氏三次辭讓。後甄氏病重,死於鄴城。

郭氏陷害

這種說法存在《資治通鑑》等多個史料中,郭女王向曹丕進言陷害甄氏,以此除了她最大的對手,最終成功登上後位。

阿淺說

甄氏為曹丕所納,對待曹家可以說很盡心,侍奉婆母卞夫人,調節安撫曹丕後院其他妾氏,是一位賢良淑德的女子。但後來,曹丕登基為帝后,身邊的女子愈發多起來,能幹聰慧美麗的女子如郭氏,容顏漸衰、長期與曹丕分離的甄氏,逐漸被曹丕冷落了。

而郭氏女王進言陷害這個說法,阿淺個人覺得還是可信度較高的,畢竟曹丕成為皇帝后,擺在郭氏面前最大的對手和阻礙,就是這位聰慧賢德的甄氏了。


若淺話史


熟悉三國的朋友都知道甄宓這個人,可以說她是三國曆史上一位風姿綽約、儀態萬千的美女,本應是萬千寵愛於一身,但自古美人多薄命,第一任丈夫袁熙在被曹操打敗後,甄宓家破人亡,因其姿容秀麗被曹丕納為妻子,並受盡恩寵,而且眾所周知,曹植也曾作洛神賦欽慕這位女神嫂嫂。可以說甄宓也是當時的“天之驕女”了。然而她的死卻成了一樁歷史懸案,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據《三國志·魏書·后妃傳》中記載,曹丕篡漢立魏後,被降封為山陽公的漢獻帝把自己兩個女兒進獻給了曹丕,另有郭皇后和李、陰兩位貴人也深得曹丕寵幸,而甄宓逐漸美人遲暮,日益受到冷落,為此她不免流露出一些怨言,自怨自艾,還寫了一首怨婦詩《塘上行》:

蒲生我池中,其葉何離離。傍能行仁義,莫若妾自知。眾口鑠黃金,使君生別離。念君去我時,獨愁常苦悲。想見君顏色,感結傷心脾。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莫以豪賢故,棄捐素所愛。莫以魚肉賤,棄捐蔥與薤。莫以麻枲賤,棄捐菅與蒯。

此詩寫盡了甄宓心中的悽苦,她等到的不是丈夫的回心轉意,而是一個悲慘的結局。而曹丕當時正在外征戰,並沒有機會見到這首詩,但不知怎麼這首詩就落到了曹丕手裡,於是曹丕勃然大怒,於黃初二年六月賜死了甄宓,然後葬在鄴城。我們都知道,自古以來被夫君嫌棄而打入冷宮甚至賜死的妃嬪不在少數,但甄宓卻得到了丈夫曹丕額外的“恩賜”,史書記載“以糠塞口,以發覆面”,據說這是曹丕害怕甄宓死後會有怨言,讓她九泉之下也沒有分辨的機會。

由此可見,曹丕這個人作為丈夫真的很可怕,就這樣輕易的殺了結髮妻子,僅僅是因為甄宓青春逝去之後,曹丕對她頗為嫌棄,被冷落之後的甄宓只不過寫了幾句詩發洩一下情緒而已,而且這首詩只是寄託了對曹丕無盡的思念,本質上並沒什麼問題,曹丕竟然就對其下此狠手。真是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對自己的枕邊人如此的絕情,曹丕完全可稱為三國第一薄情郎了。

但根據《三國志集解》和《魏略》的描述,則是由當時身為貴嬪郭女王向曹丕進獻讒言,最終致使甄宓被遷怒賜死的。至於事實到底是怎麼樣的人們不得而知,但我們可以來分析一下,郭女王有沒有害死甄宓的動機呢?雖然說這是一樁歷史疑案,但肯定也不是空穴來風,郭女王害死甄宓的動機其實是有的。首先是曹丕稱帝后,一直到賜死甄氏,在這期間始終沒有皇后。


Ma齊魯飛彥


甄宓確為三國第一美女,儀態萬千,端莊大方,風華絕代。

甄宓生於183年1月26日,據說小時表現就不一般,見識非凡。很喜歡讀書,九歲時,看過的字文都立刻就知道,多次用她哥哥的筆硯寫字,她哥哥就對她說:“你應該學習女工。讀書學習,想當女博士(官名)嗎?”甄氏答道:“聽說古時候賢惠女子,都學習前人的經驗,用來借鑑。不讀書,拿什麼借鑑呢?”哥哥聽了啞口無言,對這個小妹也愈加敬重。

建安四年,嫁給袁紹的次子袁熙為妻,袁熙出任幽州刺史,甄氏留在冀州侍奉袁紹的妻子劉夫人。

建安九年,曹操率軍攻下鄴城,曹丕先進袁府,看到有個少婦披頭散髮,臉上很髒,躲在劉夫人身後哭泣,曹丕問她是誰,劉夫人回答:“是袁熙的妻子。”然後曹丕幫她把髮髻挽起,用手巾擦拭面龐,發現她姿色絕倫,遂產生愛慕之心。之後,經曹操批准。曹丕便納甄氏為妻,十分寵愛。 曹植見了甄氏也心動,然他的哥哥曹丕已於甄宓完婚,令曹植終生遺憾。傳聞“洛神賦”就是曹植為紀念甄宓所作。



一個已婚五六年的女人,竟然為權傾天下的曹家兩位公子所迷戀,可見甄宓做為三國第一美女,必然閉月羞花,絕不虛妄。
曹丕稱帝后,想立甄宓為後,甄宓因為自己先前曾為袁熙之妻,又被曹植深情所念,故而推辭不肯,曹丕有些生氣。加之曹丕寵妃郭貴嬪挑唆,稱曹叡非曹丕親生,而是甄宓懷孕兩月後才嫁與曹丕。曹丕憤怒質問,而甄宓也是憤怒的指責他聽信讒言,懷疑親子,後來曹丕一怒之下竟賜死了甄宓。後來又後悔了,只是這是甄宓已經自盡,想必已是心死,所以曹丕下旨之後就早早赴死。甄宓冤死,曹丕很是恐慌,郭貴嬪便又進言將甄宓以糠塞口,以發覆面,使她到了閻王殿,面不能識,口不能言,無法訴冤。


龍貝特


甄宓:曹魏文昭甄皇后



●文昭甄皇后(183年1月26日—221年8月4日),名不明,相傳為甄宓,實則無記載 。史稱甄夫人。中山無極(今河北省無極縣)人,上蔡令甄逸之女。魏文帝曹丕的妻子,魏明帝曹叡的生母。

◎ 甄氏三歲喪父。建安中期,袁紹為次子袁熙納之為妻。

◎建安四年(199年)袁熙出任幽州刺史,甄氏留在冀州侍奉袁紹的妻子劉氏。

◎建安九年(204年),曹操率軍攻下鄴城,甄氏因為姿貌絕倫,被曹丕所納,甚得寵愛,生下兒子曹叡和女兒曹氏(即東鄉公主)。

◎延康元年(220年),曹丕繼位魏王,六月率軍南征,甄氏被留在鄴城。

◎黃初元年(220年),曹丕稱帝,山陽公劉協進獻二女為曹丕妃嬪,後宮中文德郭皇后,李貴人和陰貴人都得到寵幸,甄氏愈發失意,流露出一些怨恨的話語,曹丕大怒,黃初二年(221)年六月,遣使賜死甄氏,葬於鄴城。



死亡之迷

●公元220年(延康元年)正月,曹丕即王位,封曹叡為武德侯。 [21] 六月率軍南征,甄氏留駐在鄴城。十月,漢獻帝禪讓帝位給曹丕。禪位以後,退位為山陽公的劉協把兩個女兒許配給曹丕為妃嬪,另有郭貴嬪和李、陰兩位貴人同時得到寵愛,甄氏日益失意,流露出一些怨恨的話語。 [22] 公元221年(黃初二年)六月,曹丕遣使者將甄氏賜死,葬在鄴城。

◎《三國志》記載,甄后之死由郭後之寵。文帝問周宣說:“我夢見宮殿上兩片瓦掉下來,化為雙鴛鴦。這是什麼徵兆呢?”周宣說:“後宮恐怕會有人暴死。”曹丕說:“我是說著騙你的。”周宣說:“做夢這件事,是意念中的事,如果能形之於言,便可以占卜兇吉。”話還未說完,黃門令來報告說,後宮中有人彼此殘殺。過了不久,曹丕又問周宣:“我昨天夢見一股青煙拔地昇天。”周宣說:“天下恐怕會有一位貴女子冤死。”當時,曹丕已派人賜給甄夫人賜死的詔書,聽了周宣的話很是後悔,於是派人去追趕使者,可惜已經來不及了。

◎ 《魏略》記載,郭貴嬪進讒譖害甄氏,甄氏死之前將曹叡託付給曹丕的另一位妃子李氏。等到曹叡繼位,數次向太后詢問母親死狀,太后因此憂懼暴崩,這時李氏才嚮明帝說明甄氏是被郭氏構陷而死,明帝哀痛不已,使人也被髮覆面的殯葬了郭太后。

◎《漢晉春秋》以及《資治通鑑》記載,甄氏是因為郭氏受寵而死,死後將其被髮覆面,以糠塞口使她的靈魂無處申冤。明帝繼位後,心中忿恨,數次哭泣著向太后追問母親死狀,郭太后說:”你母親是先帝所殺,為什麼責問我?應該去怪罪你的父親。況且你作為人子,怎麼能因為親生母親殺害後母呢?”明帝聽了暴怒不已,於是逼殺郭太后,死相慘狀。

◎《魏書》記載,黃初元年(221年),曹丕登基為帝,大臣請奏立甄氏為皇后,曹丕發佈策後的詔書,甄氏卻上表說:“我聽說先前朝代之所以興旺,能夠使國祚延綿,沒有不是因為后妃的原因,因此一定要對其人選慎重選擇,以興內宮的教化。陛下初登皇位,實在應該選擇賢良淑德的人統理後宮。妾自省愚陋,不能夠擔此重任,又加上已經生病很久,敢守微志。”立後的璽書下了三次,甄氏辭讓了三次,言辭十分懇切。當時正值盛暑,皇帝希望等到秋涼時再迎後。後來甄氏病重,六月丁卯,在鄴城去世。皇帝哀痛嗟嘆不已,追贈皇后璽綬。

總結

自古紅顏薄命,女代的絕美女,能有幾個落得好下場的呢?

只因為她們生在那樣的年代,男人掌握了權力,也掌握了女人的命運,特別是美麗的女人,她們更像是男人爭奪的玩物。另外,甄宓有三國第一美女之稱,而且還貴為皇后,歷史上美女沒有好下場,歷史上的皇后大多也沒有好下場;甄宓美女皇后也兩樣都佔了,她的下場能不悽慘,能不令人唏噓嗎!


文史課代表


因為曹丕的猜忌,加上他們兩個人之間本來就有一些小疙瘩,日積月累,慢慢的成為了導火索,有道是自古紅顏多薄命,就是這樣。


.百轉千回


甄宓是三國第一美女,其中腹有詩書才自華,說的就是她。關於她的故事和死狀的傳說有多個板本,但都很悽慘。究竟事實如何,歷史自有結論:

據《魏略》記載,郭貴嬪進讒譖害甄氏,甄氏死之前將曹叡託付給曹丕的另一位妃子李氏,等到曹叡繼位,數次向太后詢問母親死狀,太后因此憂懼暴崩。這時李氏才嚮明帝說明甄氏因構陷而亡,明帝哀痛不巳,使人也被髮覆面殯葬了郭太后。

據《漢晉.春秋》以及《資治通鑑》的記載,甄宓是因為郭氏受寵而死,死後將其被髮覆面,以糠塞口,使她的靈魂無處申冤。

從以上的記載可以看出,甄宓確實被郭氏所害,死狀悽慘。這正應了一句古話:"自古紅顏多薄命"。

古代婦女沒有社會地位,她們的地位是由她們的容顏.青春和是否受寵來穩固,她們的命運任人宰割。


蔣繼雄


自古紅顏薄命,有幾個有好下場的呢,只能說她們生在了那樣的非常時期,男人掌握了權力也掌握了女人的命運,特別是美麗的女人,她們更像是男人爭奪的玩物。另外,甄宓不僅僅有三國第一美女之稱,她還貴為皇后,歷史上多數皇后的下場也都悽慘,甄宓兩樣都佔了。


十七君


甄宓起先是袁紹的兒媳,打下冀州之後曹丕把她搶了過來作小老婆,為曹丕生了魏明帝曹叡。《魏書》和《魏略》對甄宓的德行大肆渲染,把她說得天上少見,世間鮮聞地賢良淑德,不是洛神勝似洛神。但是陳壽同學的筆猶如秤桿,他對甄宓只有寥寥數言,就描繪了一個聰明善良,耿直純真的甄皇后。

甄宓還在閨中的時候就知道“匹夫無罪,懷璧為罪”的道理,這對一個婦人來說就很不易,她還主張把糧食分給饑饉的鄉民,廣播恩惠來減災免難。

嫁給曹丕之後,甄皇后並不像魏國史書所載那樣賢惠,反而很有個性地排斥曹丕討小老婆。雖然在我看來這樣的個性很可愛,但是在那時,這可是大忌。甄宓出身大戶人家,絕非那種市井妒婦,但到後來也忍不了曹丕諸多寵幸,開始“有怨言”,於是“帝(曹丕)大怒,。。,遣使賜死,。。”(《三國志·魏書·后妃傳第》)想不到吧,甄宓是這樣死的。因為得罪了皇帝而被賜死,所以甄皇后死的時候連諡號都沒有,明帝即位以後才給自己的母親追諡立廟。甄宓才總算得以安息。可憐可憐。

甄宓是個女權主義者,才不鳥曹丕是不是皇帝,大聲地吶喊了出來:“你的女人太多啦!!”當然這樣做的結局也是悽慘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