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看病,10個醫生10個方,這種情況科學嗎?

指尖上的中醫


對於這個問題,我跟中醫是站一條線的!哪怕是西醫,同一個醫院醫生看的同一個病人,開出來的藥都可能不一樣,這涉及到一個醫生的臨床經驗以及用藥習慣問題。

舉個最簡單例子,臨床上來了一個發燒,咳嗽等因支原體感染的患者,有的醫生就認為使用四環素比較好,尤其是對四環素敏感的患者;我就認為羅紅黴素或紅黴素好一些,副作用比四環素小很多,而且四環素一般用於8歲以上兒童,還有一些醫生認為是阿奇黴素更好,這能說哪一個錯的嘛?不能,都是符合用藥指南的以及藥物適應症的,但如果醫生給你開青黴素或頭孢菌素類等抗菌藥物,那肯定是不對的,是無效的!可見,一個支原體感染就可能出現三個醫生三個藥方,那麼10個醫生10個藥方肯定也是合理的,只要它用藥符合疾病指徵以及疾病診療指南,那就是科學的!

還有一點可能會出現10醫生10個方,那就是你在不同醫院開藥,你都會發現醫生給你的藥不一樣,就一個簡單的你去看感冒,這個醫院醫生可能給你的是泰諾,那個醫院醫生可能就只有白加黑,這實際上就涉及到每個醫院進藥是有區別的,也就是為什麼你在一家醫院開的藥,可能在另一家醫院就開不出來的原因,每個醫院藥房的藥是有區別的!


醫學小偵探


對中醫理論與療效的分析與評價,對中醫藥的傳承與發展,已爭論了幾十年,依然是“公婆各抒己見”,不分勝負。直至我國“青篙素”獲諾貝爾獎,有人也深感“意外”,認為這是”誤得”的“奇談”而“不屑一顧”。反映我們國民對傳承五千年的中醫藥與西醫藥的認知上存在“顯著性差異”,尤其在中西醫兩個群體間的爭論更為突出, 甚至有人認為中醫是“偽科學”。

眾所周知:人體存在個體差異,一種病不可能在不同人的身上所產生的症候群是一模一樣的,中醫的精髓在於因人而異,因氣候環境而異,因人體寒熱虛實而異,開展“辯證論治”。所謂因病因、症候不同,隨病情演變,在主方上加減,形成一人多方現象,這才是中醫擅長的“同病異治,異病同治”,辨證施治的高明之處,是組國醫學流芳千年而不哀的唯物主義辮證法的精髓。

中西醫學派因接受教育內涵不一而存在認知差異,並不足奇。有人把中醫視同“繼承醫學”,把西醫冠以“信息醫學”,按理兩門都是針對人體的醫學,他們之間不僅可以溝通,而且有很強的互補性,為何長年之間在認知範圍處於“水火不容”,無休止爭論的地步?其根本原因在於我們對待中西醫之爭,誤認為是“科學與不科學”之爭,對傳承五千年中醫藥文化視同“老朽”,妄自菲薄,對讓民族繁演幾千年的民間防病治病的經驗總結缺乏“唯物主義”,“一分為二”的思維。不是採取“繼承與發揚,批判與吸收並蓄”的積極思維加以宏揚光大。各自堅持“自以為是”,乃至“固執己見”之故………。

眾所周知:中醫視人體為統一的有機整體,重視人體臟腑與八綱的“辯證”施治;西醫把人體分為諸多“系統”與不同的“器官”,注重局部病理、生理指標的差異以“判病”;中醫臟腑辨證中善於判別肺虛、脾虛、腎虛、陰陽雙虛而引發的體質差異,根據人體的”寒、熱、虛、實”加以選方用藥,注重“去病如抽絲”的協同調理。西醫強調的是人體細胞、免疫、代謝指標的變異、細菌、病毒、炎症、腫塊的形成與消除,採取退燒,消炎,止痛,病灶切除的“治標”原理;甚至器官移植,肢體關節再造等技術,讓病人得到功能性改善。應當說中西醫“各有所長,又各有所短”,只有掦長避短,攜手合作,通過互相學習,換位思考才是克服認知差異的有效方法。 中西醫都應當放下無益的爭論,放棄個人認知上的差異形成的陳見,換位思考,攜手合作,應用現代醫學科學的知識、手段、方法,研究祖國醫學、宏掦祖國醫學、通過我們一代人的不解努力,逐步消除岐見,讓更多卓有成效的中西醫結合的醫學成果,造福中華兒女。為東方醫學屹立世界醫學之林,做出我們應有的努力與奉獻。謝邀!


陳恭5


同一個病人,得了同一個病,十個中醫開出十個處方,這個讓我想起來“海飛絲”洗髮水廣告裡面的美女,美女一頭烏黑的秀髮,看起來非常的飄逸。秀髮飄逸,視覺效果很美。

我們中國的書法,有一種叫做草書,草書高手喝下四兩黃湯,酒勁泛上來,立即寫出一篇飄逸的書法佳作來。現代詩人寫詩,他們一邊走在海灘上,看著比基尼性感美女留下口水,一邊詩興大發,轉瞬間一首首飄逸的現代詩噴薄而出……秀髮、草書、現代詩,它們都可以飄逸,看起來很美的樣子,但是作為藥生死的醫學,它應該飄逸嗎?

醫學上的飄逸,等於是隨心所欲,往小了說叫做缺乏統一標準,往大了說叫做謀財害命。醫學也是科學學科的一種,它不是哲學,不是詩詞,更不是藝術,而是應該精確到每一根血管的位置、每一片藥片的含量有多少的嚴謹學問。醫學是為了治病救人,而不是為了美,為了飄逸。

魯迅曾經在日本仙台讀醫科,為了讓血管看起來更美一些,把血管畫的偏了一點,就被他的老師藤野先生批評。藥片含有那些化學成分,具體多少比例,患者每天吃一片還是吃兩片,或者三片,都應該有嚴格的規定,而不是醫生可以隨心所欲,“按照經驗”“飄逸”的開。


懷疑探索者


對待發熱,有的西醫醫生開撲熱息痛,有的開安乃近,有的開布洛芬,有的開氨基比林,以前還能開阿司匹林;對待咳嗽,有的開磷酸可待因,有的開咳快好,有的開必嗽平,有的開氨溴索口服溶液有的開氨溴索片,有的開右美沙芬;抗生素就更多了,有的西醫醫生純粹是習慣,頭孢類,大環內酯類,喹諾酮類,硝唑類……有問題嗎?沒有!為什麼到了中藥千人千方就是不科學?

西醫會診制度各抒己見討論病情就無可厚非,為什麼中醫醫生對病情有不同看法就是罪?

中醫黑不是要求中醫要符合西醫的各種行為準則的嗎?為什麼西醫一樣在執行的,到了中藥就是偽科學?

可以搞雙重標準,搞得這麼明目張膽的,也就中醫黑了。


江洋大刀1


這種問題很容易回答!今天的回答可以解惑,請認真理解!

只看藥物的組成當然感到疑惑,同一個病,中醫的確是十個醫生10條方,藥方中的藥物組成體現了醫生對疾病的理解和治療思路,只要醫生的辨證思路對了,方向正確了,藥物組成可以不一樣,但包含在組方中的辨證思想是一致的,所以不同的組方都可以治同一疾病,或同一組方可以治療多種疾病!

什麼是科學?恐怕沒有準確的標準答案!發展醫學理論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疾病問題,離開了這一“目的”的所謂科學同“廢話連篇”有區別嗎?事實勝於雄辯,在任何理論面前,我更相信事實。


馬友明79


老中醫經過多年經驗,每個中醫都有總結出來的經典藥方,密方等。中醫配中藥時,根據藥效,及藥的存世量,及禁止使用的希有中藥,根據個人經驗,可採取替代方法解決。再則通過病人,在治療過程中病情變化,適當增減藥量及變化藥方,目的是中醫治病在於綜合全身病情開方。二次開方時根據病情好轉情況,可適當加減必要與不必要的種類中草藥。提高治療效果。

總之中醫薄大精深,要撐握中醫技能,必須要有刻苦專研精神,超強記憶力與愛心才行。

西醫看病靠設備,電腦,將化驗單,報告單數據輸入電腦,自動打出治療方案及藥方。比中醫好學……。🙏🙏🙏


蘭天黃紫


很科學啊!中醫本來就有很多同病異治,或異病同治的成功先例啊!

比如,治療一個溼氣重、身體沉重睏倦、腹瀉便溏,導致這些症狀的病因無非三個:溼重、脾陽虛、脾氣虛;而不同的中醫,就會採用不同的方法,有的人就會從祛溼利水入手,有的人就會從溫補脾陽入手,而有的人則會從健脾益氣入手,以上幾種方法,其實都是有效的,都可以採用的。

至於異病同治法,也經常被廣泛採用。比如,不同器官的下垂,無論是胃下垂,還是陰挺(子宮脫垂),還是脫肛,都可以採用異病同治——補中益氣丸(湯)來調理。因為,不管下垂的是哪一個器官,歸根結底的原因是相同的,就是中氣下降,所以全部全部採用補中益氣丸(湯)來昇陽淪陷,就都是有效的。

中醫看病是很靈活的,決不會死板地抱定說哪一種病就只能採用哪一種方。中藥調理疾病有效的前提必須是辯證準確,病因要辨準(是邪氣盛(外感六淫)還是正氣虛(氣血兩虛或津液、陰津虧耗)、病位要辨準(在表在裡?在氣在血?在髒在腑?)、病性要辨準(寒證or熱症?虛證or實證?)、順逆要辨準(辨陰陽,陽症為輕、為順,易治;陰症為陰,為重、為逆,難治,兇險!),辯證準確以後,再對症下藥(扶正〈溫裡〉或祛邪〈解表〉?內治還是外治?理氣還是養血?實其髒還是洩其腑〈平衡臟腑〉?寒者熱之or熱則寒之?虛則補之or實則洩之?),就能有的放矢、藥到病除了!所以中醫治病有效的前提,絕大部分取決於辯證準確,唯有辯證準確,才能選方準確(對症一劑方,不對症一籮筐),才能最終保證良好的效果。


廣州振中堂健康管理


射擊的秘訣,無論是古代傳說中善於射箭的甘蠅,還是第23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男子自選手槍慢射冠軍許海峰,他們的秘訣都是三點一線,如此這般,任何人都可以輕鬆登上冠軍的領獎臺,夢想成真。然而理想是美好的,道路是曲折的,現實是殘酷的:

一、秘訣的缺陷

1、根據“三點一線”理論去集會上射擊氣球,距離再近,成績也是零,為什麼?槍沒有準星。

2、狂風大作,“三點一線”就會失靈,風有阻力,也有側應力,打偏是一定的。

3、如果超遠距離射擊敵人,班長告訴你,槍口要抬高一些,因為地球有引力。

4、兔子在前面跑,你在後面用槍打,噢,比我的槍子兒還快!?因為你沒有計算超前量。

5、第28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女子10米氣步槍射擊冠軍杜麗 的秘訣是:描準就打,一秒不等。

大家可以提供一千個方案,來說明科學的三點一線實在不是十全十美。

射擊秘訣三點一線的理論,無疑是科學的,但是要想百發、百準、百環、百冠,等於挑戰永遠不可能!

二、中醫難上加難

中醫看病,看似簡單,望聞問切,太簡單了,金、木、水、火、土==酸、甜、苦、誎、鹹,中醫秘訣就象做飯來調味:酸了加點糖,苦了加點水,軟疲用人參,起火喝黃蓮,然而北京烤鴨排隊買,條友燒雞沒人睬,為什麼?!

1、中醫必須精通五運六氣等等八卦、易經知識

張仲景所謂:不知易,不足以言大醫;老子理論:大廚無味,頂級廚師首先考慮的是原料的本味,絕不會把苦瓜想法設法做成甜食,把海味再加勺味精,中醫不考慮人類生存時空環境——八字命理,永遠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2、精通醫理、精通藥理(略)

3、整合現代科學

我主張中西結合,“原上草”條友批評說“你爹你媽生了個化學兒子”,我的回覆是“噢,原上草是單性生殖啊”,他在批評我中西結合和稀泥,我在宣傳與時俱進創新篇,現代科技產品什麼激光刀、X光透視、微創等等一大摞,品牌上面絕不寫"西醫獨用"四個字,中醫都是大傻瓜,為什麼不可以駕輕就熟、拿來就用超西醫?!

4、皇帝老兒,號稱萬歲,召集天下第一、第二、第三的中醫成立太醫院,但是我們常常發現三個太醫三個方,康熙大帝:我真的還想再活五百年!結果所有寡人壽終正寢見閆王!

真理是相對的,真理是發展的,科學是真理的狗腿子,我們應該歡呼真理,尊重科學,因為他引導我們走向光明,走向健康,但是必須注意:科學在迷朦瞌睡的時候煙筒裡招手,豪不偽裝帶領大家走向黑洞,跌下深淵!中醫是科學的,但絕對不是百發百中,永遠在探索的路上修正方向奮勇前進。

問題:中醫看病,10個醫生10個方,這種情況科學嗎?

答案:各就各位,準備射擊——應用科學的三點一線理論,十槍打不出百環,立即就地槍斃!

大家異口同聲:邀請探索家、剛去了二位閃亮登場,歡迎科學嚎客實戰試試!


貴龍時空學


科學只能局部的解釋人體,不能全部解釋的。千人千方,才是中醫的精化所在,人體是最神奇的生物體。現代醫學對人體治病,還只是在局部,那裡疼治那裡,它為什麼病,相關聯的器官怎麼樣,病從那裡來的。都還搞不清。而中醫,根據氣機運行,六經辨證,切脈,還是能找到病源頭,再下藥方。為了身體的健康,中醫,西醫,配合好,才是中國老百姓的福音,重症,大病,癌症,西醫手術後期,用中醫藥介入,護陽,培正,固氣,保健養生,費用不高,讓家庭負擔的起,才是真正的為病人著想了。只可惜丫,一些利益集團,為了撈盡病人的錢財,賣出自己的所謂高科技產品,拼命打壓中醫,說什麼中醫不科學。其實就是,中醫興了,他們撈錢肯定少了。這才是目的!!


行者206855139


提問者指的是同一患者還是十個?中醫有異病同治,同病異治的個體方案。若是同一人那是他們辯證的差別,診斷水平的差別,治病經驗的差別,以至中醫名聲受影響。這也是為什麼萬萬箇中醫生代表不了中醫水平。在多數人眼裡專家最牛,說句實話專家在我心理真算不上專家,有些專家水平真tmd不如我,不知是怎麼上去的,上去就上去,可他卻代表中醫,又無能,結果讓人不僅瞧不起他本人,就連中醫也因他背黑鍋。關鍵時刻還是應該請有水平的中醫出來,既解決了問題,又為中醫爭光。現今坐在臺上的未必就是有本事的專家,而坐在臺下的未必就是是差的?如果不改變現狀,怎麼讓醫學進步?什麼時候不因權威觀點的障礙、什麼時候可以不以貌取人?讓各個領域裡湧現出優秀的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