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中见机,加码中国核心资产

随着疫情在全球的扩散以及OPEC谈判的崩盘,石油历史性的暴跌引起全球避险情绪急剧升温,全球风险资产在恐慌性抛售中大幅下跌,标普500股指期货一度引发停盘。外围风险也引发A股的仓惶卖盘,投资者一时纷纷减仓止损。


也许,恐慌情绪可以稍稳一稳?目前慌乱中的卖出操作大都是情绪驱动,真正从基本面去考虑,目前或许是加仓中国核心资产最合适的时间窗口。当然,在这个时候看多,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更多的是冷静下来后去看看背后的逻辑是否支持。


首先要直面市场风险偏好的下降以及市场波动的影响。要说中国A股完全不受影响,这是自欺欺人。毕竟,疫情以及外围环境对中国经济尤其出口的影响并不小。一季度GDP及企业盈利不要抱有太乐观的预期。对于股市而言,短期的卖压及情绪的波动也是实实在在的,即便A股最终会走出独立行情,也需要做好承受波动的心理准备。


然而,在这些外在因素之下,也可以深层次的考虑几个稍长远一点的因素。


首先是石油价格下跌的影响。这个完全没有必要跟风外围市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对外石油依存度高达69.8%,石油价格下跌对中国经济会有一定结构性的影响,但总体并不会有太多负面效应。


然后是大家所担心的疫情。从疫情的发展阶段而言,中国由于前期的果断措施,疫情已得到良好控制,而经济在近期的复工号召下,也在进入一个缓慢恢复的过程。相对比而言,疫情在意大利、伊朗、韩国、日本甚至美国,却正进入一个加速扩散的过程。可以预见的是,为了控制疫情而不得不采取的防控措施,将使这些国家的经济活动不得不放缓。也即疫情防控阶段的不同将造成中国经济和境外经济的错位,中国经济率先从疫情中复苏,而中国核心资产也会在这种明显的比对中显现出更高的投资价值。


而从全球配置的角度看,疫情及石油价格战的影响造成全球波动风险上升。这个时候再去梳理全球的可投资资产,其中影响最小的,无疑是已从疫情中走出同时还总体受益于石油价格下降的中国资产。况且,中国A股与标普500涨跌幅相关系数在30%左右,在全球股市风险提升的大背景下,A股的相对独立性使其在全球资产配置中的价值大幅提升。事实上,近日摩根斯坦利等外资机构已开始调高A股评级至“增持”,甚至称A股将成为疫情下的避险资产。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看来老外也这么看。


再从估值角度上考虑,当前上证指数的滚动市盈率为13倍,相对于当前标普500的21倍估值,中国核心资产的风险收益在当前环境下无疑是极具吸引力的。叠加全球央行开始纷纷释放流动性对冲风险,美国10年期国债利率直奔0.5%以下,这种情况下,低估值而高股息的中国核心资产显得是如此的难能可贵。


最后,经过疫情洗礼后,随着复工的展开,强者恒强的效应也会进一步显现,中国质优企业未来发展空间在经济的恢复中得到进一步提升。中国核心资产在目前这个环境,无疑处于进可攻退可守的理想位置。


因而,从上面的这些因素看,当前时点也许正适合逐步建仓外资等机构投资者所关注的中国核心资产,布局A股市场的低估值价值龙头。关注MSCI价值100(基金代码:ETF 为515520,ETF联接为007782 ),待到春暖花开,价值归来,受益于经济复苏的中国核心资产或将带来更美好的回报。


风险提示: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基金投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指数的历史业绩不代表基金的未来表现。投资者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