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海市隆教畲族鄉總體規劃(2014-2030年),腦洞大開

1、總體發展目標

以綠色生態、火山地質與海灣資源為環境基底,依託畲族民俗文化資源,合理開發海洋資源和土地資源,把隆教鄉打造成為自然景觀獨特、地域文化濃郁且有吸引力的旅遊休閒地。

結合當地生態環境的保護,通過項目開發,推動當地休閒度假產業與醫養健康產業的良性發展,進而使隆教鄉成為有想象力的度假地。

充分利用豐富的自然資源與優美的山海城景觀風貌,合理開發建設,完善服務設施,打造宜居宜人且富有魅力的居住地。

2、功能定位

廈門灣都市區濱海旅遊休閒度假勝地;

泛廈門灣近郊的中心城市後花園與醫養健康基地;

南太武風景名勝區中展現古衛城的古韻窗口;

海峽西岸經濟區火山地質科普教育基地;

畲族獨具特色的民俗民風體驗地。

3、人口規模

(1)鄉域人口規模

近期到2023年鄉域總人口為8.5萬人,均為其中戶籍人口2.7萬人,機械人口5.8萬人;遠期到2030年鄉域總人口為13萬人,其中戶籍人口為2.8萬人,機械人口10.2萬人。

(2)鄉域建設用地規模

規劃總用地7861.08公頃,其中建設用地2092.91公頃。

(3)城鎮化水平

近期到2023年城鎮化水平為82.4%;遠期到2030年城鎮化水平為90%。

(4)鄉駐地人口規模

近期到2023年鄉駐地總人口為7萬人;遠期到2030年鄉駐地總人口為11.7萬人。

(5)鄉駐地用地規模

鄉駐地鄉建設用地面積為1394.18公頃,人均119平方米。

4、空間佈局

(1)鄉域鎮村體系空間佈局

鄉域鎮村體系空間概括為“一帶、兩軸、兩區”的空間佈局結構。

“一帶”:即“濱海旅遊發展帶”。

“兩軸”:即“橫向沿海大通道集鎮發展主軸及縱向鄉域村莊發展軸”。

“兩區”:即“濱海集鎮發展區”和“山體生態保育區”。

龍海市隆教畲族鄉總體規劃(2014-2030年),腦洞大開

(2)鎮村體系等級劃分

隆教鄉域鎮村體系分為三級:即鄉駐地——中心村——基層村。其中:

鄉駐地:包括中部鄉中心區(紅星、新厝、關頭)、白塘度假區、鎮海衛城休閒區、流會產業配套區。

中心村:農村居民集中居住區,擁有小型商場、郵政代辦所、中心衛生室、幼兒園等次一級的公建和基礎設施。包括黃坑中心村和白坑中心村。

基層村:指徑內村和新村,主要發展觀光農業、高優農業等。

(3)鄉駐地空間佈局

鄉駐地的規劃結構形態可歸納為“一軸、一帶、兩廊、三灣、五組團”。

一軸:

集鎮發展軸,集鎮的建設主要分佈在沿海大通道沿線,規劃打造一條以生態和旅遊為導向的集鎮發展軸。

一帶:

濱海旅遊發展帶,鄉駐地內主要的旅遊資源集中在臨海處,通過打造一條濱海旅遊發展帶串聯三個灣區旅遊資源。

兩廊:

鄉駐地東部保留鎮海村周圍山體和旗尾山,鄉駐地西側保留白塘村和新厝村之間的山體和農田,形成兩條主要的視覺通廊,將山、海、城景觀融為一體。

三灣:

興古灣整體打造成具有活力的灣區;隆教灣打造成具有特色的主題旅遊灣區;白塘灣打造度假生活灣區。

五組團:

西部度假生活組團,依託白塘灣打造度假組團;

中西部居民生活組團,鄉駐地的主要服務組團;

中東部娛樂組團,主題休閒旅遊旅遊度假組團;

北部康養組團,依託南太武資源打造健康療養組團;

東部濱海產業組團,發展LNG產業相關的港口及生活配套。

龍海市隆教畲族鄉總體規劃(2014-2030年),腦洞大開

(4)鄉駐地綜合交通規劃

總體形成“三橫三縱”的路網結構。“三橫”:沿海大通道、遊園路和環灣路;“三縱”:白塘路、望海路和通海路。

龍海市隆教畲族鄉總體規劃(2014-2030年),腦洞大開

(5)鄉駐地景觀系統規劃

規劃綠地系統形成“兩帶、四廊、多點”的綠化體系。

“兩帶”:利用沿海防風基帶林,打造沿海綠化景觀帶;依託沿海大通道形成的城鎮景觀帶。

“四廊”:指組團之間的農田、林地和山體公園共同構成的四條山海呼吸通廊。

“多點”:指多個生態公園和山體公園。

龍海市隆教畲族鄉總體規劃(2014-2030年),腦洞大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